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經節苷脂

鎖定
神經節苷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常稱為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克倫克(E.Klenk,1935)首先發現在患Tay-sachs病(泰薩氏幼年型黑白痴病)的小兒腦中有蓄積(Tag-Sachs gangli-oside),在腦灰白質中含量很多,所以對這類糖脂命名為神經節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組成的腦神經節苷脂有8種以上。
中文名
神經節苷脂
外文名
ganglioside
發現者
克倫克
組成部分
唾液酸、寡糖鏈等

目錄

神經節苷脂概念

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鞘糖脂,常稱為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

神經節苷脂發現

克倫克(E.Klenk,1935)首先發現在患Tay-sachs病(泰薩氏幼年型黑白痴病)的小兒腦中有蓄積(Tag-Sachs gangli-oside),在腦灰白質中含量很多,所以對這類糖脂命名為神經節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組成的腦神經節苷脂有8種以上。
由山川民夫(1951)在馬血球基質中找到的非神經系統的神經節苷脂——主要是血苷脂[hematoside,結構為神經酰胺(1←1β)GLc(4←1β)Gal(3←2α)唾液酸]。神經節苷脂較多地存在於細胞膜,以其與膜功能的關係被引起重視。破傷風菌霍亂菌外毒素可與特定的神經節苷脂分子特異性結合。在水和有機溶劑中可溶。在水中是以數百萬個分子聚合的微團狀態存在。

神經節苷脂結構

神經節苷脂命名

神經節苷脂 神經節苷脂
唾液酸鞘糖脂的命名是,用字母G代表神經節苷脂,
下標M\D\T分別表示含1、2、3個唾液酸的神經節苷脂,
下標1,2,3是指與神經酰胺相連的糖鏈順序:
1是Gal-GalNAc-Gal-Glc-Cer;
2是GalNAc-Gal-Glc-Cer
3是Gal-Glc-Cer。

神經節苷脂結構

神經節苷脂 神經節苷脂 [1]
在人體內的神經節苷脂中幾乎去都是N-乙酰神經氨酸。它們往往以α2→3連接於寡糖鏈內部的或末端的半乳糖殘基上或以α2→6連接在N-乙酰半乳糖胺殘基上,或以α2→8連接在另一個唾液酸殘基上。

神經節苷脂作用

神經節苷脂是最重要的鞘糖脂,在神經系統特別是神經末梢中含量豐富,種類很多。它們可能在神經衝動傳遞中起重要作用。
許多遺傳性疾病涉及特異鞘糖脂的積累,例如一種叫Tay-sachs病,症狀表現為進行性發育阻滯、麻痹、失明,出生後的3~4年內死亡。其病因是由於溶酶體內先天性缺乏β-N-乙酰己糖胺酶A(β-N-acetylhexamindase A),因而不能水解神經節苷脂極性頭基中GalNAc和Gal殘基之間的糖苷鍵而引起Gm2在腦中的非常積累。
GM的分子式 GM的分子式
神經節苷脂對神經再生有重大促進作用加拿大金爵集團腦科學研究首席科學家Gatte Walker博士進一步研究發現,神經生長因子(NGF)和神經節苷脂(GM)是腦神經再生髮育必需物質,GM介導NGF數十倍增強其活性,形成新的豐富的神經網絡,修復並促使腦神經再次發育。
GM能夠介導神經生長因子NGF促進腦神經細胞再生,表現出良好的生物效應。——《西安交通醫科大學學報》
NGF和GM無論在試驗中,還是臨牀實踐裏都顯示出對神經系統促進恢復效果,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如這兩種藥物協同作用能得到充分應用,必將能為中樞神經疾病患者帶來更大希望。——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參考資料
  • 1.    王鏡巖.生物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