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秘大峽谷

鎖定
神秘大峽谷是,集人間峽谷之妙,兼天山奇景之長,藴萬古之靈氣,融神、奇、險、雄、古、幽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中文名
神秘大峽谷
地理位置
庫車縣217國道1025號北側,庫車縣城以北64公里的山區 [1]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10:00-19: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門票價格
40元
海    拔
1600 m
別    名
克孜利亞
建議遊玩時間
2-3小時

神秘大峽谷地理位置

天山神秘大峽谷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古稱龜茲)城北64千米,北緯42°8′,東經83°5′,天山南麓羣山環抱中的天山神秘大峽谷景異物奇,令人神往。

神秘大峽谷簡介

自1999年發現後,採取邊開發,邊接待遊客同步走的方針,遊人日益俱增。
2002年元月榮升為國家AA級旅遊名勝風景區。
為古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上新增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大峽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開口處稍彎向東南,末端微向東北彎曲,由主谷和七條支谷組成,全長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處自然落差200米以上,谷底最寬53米,最窄處0.4米,僅容一人低頭彎軀側身通過。
谷側奇峯嶙峋,爭相崛起;峯巒疊嶂,劈地摩天,崖奇石峭,磅礴神奇;神洞秘窟,各藴其意。
神秘大峽谷 神秘大峽谷
谷內蜿蜒曲折,峯迴路轉;步步有景,舉目成趣;泉水叮咚,鳥叫蟬鳴,寒暑不浸,遊人稱絕。整個峽谷猶如一條尾震天山頭,口飲庫河流(開口於庫車河),曲身九十九的巨龍劈山而卧,呼風喚雨,神秘莫測。
更令人稱奇的是,距谷口1400米深處,高約35米的崖壁上,
始建於盛唐時期,壁畫丹青的千佛洞遺址,就文字記載和繪畫藝術而言,在古西域地區至今已發現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絕無僅有,實屬罕見。
無山不成谷,峯奇谷更幽。
峽谷區域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山峯2048米。
組成峽谷的奇峯羣山由赭色的泥質沙岩構成,當地維吾爾語叫做“克孜利亞”,即紅色的山崖。
神秘大峽谷正處在當今我國九大影視基地之一的克孜利亞勝景中。
龐大的紅色山體羣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堊紀,經億萬年的風剝雨蝕,洪流沖刷,形成縱橫交錯,層疊有序的壠脊與溝槽,遠看如詩如畫,狀若“布達拉宮”,仙天瓊閣;近瞧若人似物,如夢似幻,惟妙惟肖,神韻萬端。
令人有鬼斧神工,奇景天成之慨嘆。尤以谷口處的三座山體(乃頭山、麗人山、佛面山)最為壯觀。

神秘大峽谷景區特點

天山峽谷,尤其在夕陽斜射,朝霞映山,極目遠眺,色豔紅天。大有不是火焰山,勝似火焰山之奇感。秘洞秘窟隱千佛。
1999年秋,當地一維吾爾族青年毛吐地,在上山採草藥時無意間摸進大峽谷,當他登上洞窟右側的半山腰時,突然雷鳴電閃,驟降大雨,在他進退兩難之際,有幸發現左側不遠處的峯崖上有一洞窟。
為暫避陣雨,他小心翼翼地向洞口靠近,出乎意料的是,當他鑽進洞內環視四壁,竟發現這是一個從未聽聞過的千佛洞。當時,洞口堆積了不少泥土,顯然是被封閉了多年。由於此地屬庫車縣阿艾鄉所轄,故今命名為阿艾石窟。
神秘大峽谷 神秘大峽谷
這一千佛洞的發現,拉開了神秘大峽谷擁抱遊客的序幕。經有關專家考證,該石窟始建於公元8世紀距今1300多年前的盛唐中期,坐北朝南,窟門偏東37°。
南北長4.6米,寬3.5米,面積為16平方米。石窟內除正壁中堂式壁畫泥土點滴殘缺外,左右側佛像壁畫面“十六觀”均保存完好。
在整個壁畫條幅中,共有漢文墨書榜題及龜茲文題記23處,詳細書寫着某佛供養人的姓名,如申令光、李光暉、寇俊男、寇庭俊及彭、梁、趙等中原漢人姓氏。充分體現出漢與龜茲文的早期融合。

神秘大峽谷人文歷史

神秘大峽谷 神秘大峽谷
在公元10世紀後佛教衰亡的歷史過程中,阿艾石窟由於地處人跡罕至的大峽谷懸崖上,不易攀登,受到人為的破壞程度較輕,相應石窟內佛像壁畫仍保留着原始構圖的細密,色彩絢麗,形象逼真,端正華貴之特色,其繪圖藝術可與同時代的敦煌石窟壁畫像媲美。如今,在新疆境內保存較好,具有中原文化風格的石窟目前為止僅此一處。從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角度而言,阿艾石窟將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永載史冊。
困惑不解的神秘大峽谷之所以具有神秘色彩其主要表現在:一是令人不寒而慄的陰聲與怪氣。谷內千佛洞峯體腳下,青龍潭及幽靈谷等谷底一帶,在拂曉或晚間,瞬時會從谷底升起一團如煙似霧的白氣,沿山體繚繞移動呈“之”字形蜿蜒騰空;有時突然會從地下冒出一個狀如八卦圖的霧狀陰陽球體,沿崖壁滾動上升,消失在峯體之中。在神犬守谷景點下的半山坡或千佛洞的懸梯及高層台階上,乃至峽谷內的客棧裏,幸而會聆聽到谷底處行人般擦擦的腳步聲或敲門聲,當你定睛細看時,卻是聲、人皆無。此時此刻,即是飽經風霜的入谷探秘探險者,也會毛骨悚然,驚恐失色。更為甚者,傍晚隻身慢步在峭壁摩天,陰森幽暗,陰風慘慘的幽靈谷內,偶爾會聽到震撼羣山,古怪驚魄的空谷巨響,勢如雄獅狂吼、地震山撼,令人大有山崩地裂之恐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