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奇的土地

(高天紅導演的電影)

鎖定
片 名:神奇的土地
外文名稱 Mysterious Land地 區:中國大陸顏 色:彩色對白:漢語、普通話類 型:劇情片出品:長春電影製片廠 上 映:1984年片 長 95分鐘
中文名
神奇的土地
外文名
Mysterious Land
類    型
劇情片
出品公司
長春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主    演
張豐毅
片    長
95 分鐘
上映時間
1984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導    演
高天紅 [2] 
編    劇
高天紅

神奇的土地基本信息

神奇的土地 神奇的土地
片 名:神奇的土地
神奇的土地 神奇的土地
上 映:1984年
片 長 95分鐘
高天紅 .... 導演
高天紅 .... 編劇
梁曉聲 .... 原著
王連平 .... 攝影
于斌 .... 攝影
柳信 .... 攝影
秦詠誠 .... 作曲
黃維強 .... 作曲
郝冰 .... 美術(製作設計)
康瑞新 .... 錄音師(收音)
鄭全剛 .... 副導演
何微 .... 剪輯
呂志新 .... 燈光(照明)
王風學 .... 置景
李永生 .... 化妝
朱友彬 .... 道具
尹日洙 .... 配音
長影樂團 .... 伴奏
尹升山 .... 指揮
李克懋 .... 製片人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鄭全剛 Quangang Zheng
演員表
胡兢兢 .... 李曉燕
楊曉丹 .... 陳思
張豐毅 .... 王志剛
傅藝偉 .... 姍姍
錢令 .... 老連長
莊培元 .... 青年
李文歧 .... 司機

神奇的土地劇情簡介

根據梁曉聲小説《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改編。
黑龍江建設兵團某連,因錯誤地選擇了地勢低窪、雨季無法耕作的墾荒點,連年歉收。團部決定解散這個連隊,這時副指導員李曉燕挺身而出,反對"解散令",建議將連隊拉過"鬼沼",開墾肥沃的"滿蓋荒原",並向連首長立下了軍令狀,保證"當年開荒,當年打糧,走出墾荒者的第一行足跡"。她組成了10人墾荒先遣隊,勇敢地向傳説中的恐怖、神秘而又危險的"滿蓋荒原"進軍了。當初李曉燕在誓師會上向全體女青年提出"不照鏡子、不抹香脂、不戴花、不留長辮、不穿花衣裳"的倡議。可她卻曾在僻靜的河邊,鬢插野花,情不自禁地唱起情歌,跳起西班牙舞。她的舉動驚呆了在河畔繪畫的陳思,陳表示欣賞時,她又否認這一切。時過不久,陳思因母病重,擅自離隊回家探望,連長欲以"逃兵"的罪名開除其團籍。在團部會議上"摩爾人"王志剛不同意給陳思處分,認為要弄清他為什麼離隊。李曉燕也反對這個處分決定,併為陳思作了義正辭嚴和充滿感情的辯護。在一次收工路上,李曉燕告訴陳思她把陳思的妹妹姍姍調到了連隊。在陳思的追問下,曉燕説出了姍姍因戀愛失身一事。陳思聽後像一頭兇猛的狗闖進姍姍宿舍想懲罰她,曉燕的一記耳光才使他冷靜下來。想起母親臨終時"要照顧好妹妹"的遺言,陳思心裏非常內疚,他找到姍姍向她道歉,姍姍原諒了哥哥,並高興地告訴哥哥曉燕心裏愛着他。在一次故事會上,陳思為表露自己的戀情,要給背靠在王志剛肩上的李曉燕倆人畫像,結果陳思只畫了曉燕,兩個男人為了對曉燕的情感而有了隔閡。一次,王志剛在途中遇上了惡狼,在搏鬥中被狼咬傷。當他把打得半死的狼揹回宿舍時,李曉燕不顧一切地為王志剛包紮傷口。艱苦的條件使李曉燕患了重病,王志剛、陳思在護理中焦急萬分。擔負後勤工作的姍姍,為解除大家的飢餓,在追逐小鹿中陷入了"鬼沼",陳思奮力去救,被王志剛死死抱住。陳思在失去妹妹的悲痛中來找王志剛算帳,王志剛理直氣壯地斥責了他,向荒野深處走去。李曉燕危在旦夕,王志剛一夜未歸,陳思陷入迷惘之中。正在陳思心急如焚時,王志剛騎着剽悍的馬飛奔而至。原來王志剛去找當地老鄉借馬並得知曉燕患的是極其中危險的"出血熱",他要陳思立即騎馬護送曉燕回連隊,並把一支槍交給陳思以防萬一。途中馬被累死,李曉燕也安然長眠於荒原。老連長率全連來迎接先遣隊,恰與陳思相遇,全連快速趕到鬼沼旁。人們在樹權上發現了王志剛的軍帽和留言條,在荒原找到了王志剛與羣狼搏鬥的慘烈的現場,"摩爾人"已壯烈犧牲。全連戰士流着熱淚,鳴槍致哀!如今,這片神奇的土地用金色麥浪、千里豆花慰藉着當年建功創業的墾荒者!

神奇的土地幕後花絮

影片根據梁曉生的小説改編,圍繞幾名知青墾荒過程中發生的悲壯故事,充分展示了一羣具有大無畏精神和奉獻精神的墾荒者的形象,給人以深沉凝練的感覺。片中人物所處的年代非常複雜,知青們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為生存、為尋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而奮鬥,他們既有肉體上的痛苦,也有精神上的迷惘,在自我壓抑中努力探索,並開墾出一片片荒原。

神奇的土地相關介紹

影片忠實於原作的主要精神和傾向,以深沉的筆觸和油畫般凝重的色彩,描繪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悲壯故事。主人公們是生長於精神饑荒年代,併為某種思潮付出了青春和熱血的知識青年,他們在盲從、苦澀和自我壓抑之中控尋人生的價值,義無反顧地為之奮鬥,他們用生命結出的苦澀的、神奇的果實默默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創作者以昂揚的精神為基點,塑造了一羣具有犧牲精神和高尚美德的墾荒者形象。它將人與自然的矛盾、愛情矛盾、社會矛盾表現得色彩繽紛、十分深沉,寫出了生活的多層次,形成了主題的立體感。對於人物性格的描繪,注重多面體個性的挖掘,使其內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