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祖瑩

鎖定
祖瑩(?-535年),字元珍,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 [4]  安遠將軍祖季真之子。 [5]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文學家、 [4]  音樂家。 [6] 
祖瑩年少好學,映炭夜讀,8歲便能誦《詩》《書》,時人多讚歎之。成年後以文才任太學博士。又受彭城王元勰徵用,為法曹行參軍、掌管書記。後改任尚書三公郎,出任冀州鎮東府長史。其間曾因受賄貪私之事屢遭貶謫,但不久又被徵用。孝莊帝時期,使祖瑩任秘書監、幽州大中正,參與議定音律、曆法,管制樂器,賜爵容城縣子。後遷官車騎大將軍。孝武帝即位後,以祖瑩為太常卿,封為文安縣子。孝靜帝天平初年,進為伯爵。天平二年(535年),祖瑩去世。 [1] 
祖瑩祖瑩在文學上享有盛名,“成一家風骨”,當時有文集,今不存。[4]其文學美學觀點強調審美創造的獨創風格的形成。其音樂美學觀點則繼承儒家關於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的思想,與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的思想相結合,強調音樂在維繫社會安定、轉移民俗中的重要價值。 [6] 
元珍
所處時代
北魏-東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范陽遒縣
逝世日期
535年
主要成就
文學家
車騎大將軍
文安縣伯
本    名
祖瑩
家    族
范陽祖氏
相關成語
自出機杼

祖瑩人物生平

祖瑩 [1]  ,字元珍,北魏范陽遒縣人。
祖瑩 祖瑩
年八歲,能誦《》、《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驅逐僮僕,父母寢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高允每嘆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
時中書博士張天龍講解《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捲上座。博士嚴毅,不敢還取,乃置《》於前,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講罷,孝怡異之,向博士説,舉學盡驚。後高祖聞之,召入,令誦五經章句,並陳大義,帝嗟賞之。瑩出後,高祖戲盧昶曰:"昔流共工於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對曰:"當是才為世生。"
以才名拜太學博士,徵署司徒、彭城王元勰法曹行參軍。高祖顧謂勰曰:“蕭賾王元長為子良法曹,今為汝用祖瑩,豈非倫匹也?”敕令掌勰書記。瑩與陳郡袁翻齊名秀出,時人為之語曰:"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再遷尚書三公郎。尚書令王肅曾於省中詠《悲平城》詩,雲:"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彭城王元勰甚嗟其美,欲使肅更詠,乃失語云:"公吟詠情性,聲律殊佳,可更為誦《悲彭城》詩。"肅因戲勰雲:"何意呼《悲平城》為《悲彭城》也?"勰有慚色。瑩在座,即雲:"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見耳。"肅雲:"可為誦之。"瑩應聲雲:"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屍積石樑亭,血流睢水裏。"肅甚嗟賞之。勰亦大悦,退謂瑩曰:“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幾為吳子所屈。”
冀州鎮東府長史,以貨賄事發,除名。後侍中崔光舉為國子博士,仍領尚書左户部。李崇為都督北討,引瑩為長吏。坐截沒軍資,除名。未幾,為散騎侍郎。孝昌中,於廣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瑩與黃門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瑩雲:"此是于闐國王晉太康中所獻。"乃以墨塗字觀之,果如瑩言,時人稱為博物。累遷國子祭酒,領給事黃門侍郎,幽州大中正,監起居事,又監議事。元顥入洛,以為殿中尚書。孝莊帝還宮,坐為顥作詔罪狀爾朱榮,免官。後除秘書監,中正如故。以參議律歷,賜爵容城縣子。坐事繫於廷尉。前廢帝遷車騎將軍。初,莊帝末,爾朱兆入洛,軍人焚燒樂署,鍾石管絃,略無存者。敕瑩與錄尚書事長孫稚、侍中元孚典造金石雅樂,三載乃就,事在《樂志》。遷車騎大將軍。及出帝登阼,瑩以太常行禮,封文安縣子。天平初,將遷鄴,齊獻武王因召瑩議之。以功遷儀同三司,進爵為伯。薨,贈尚書左僕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祖瑩親屬成員

曾祖:祖敏慕容垂平原太守。北魏尚書左丞、安固縣子,贈幷州刺史。
祖父:祖嶷,字元達,位馮翊太守、安固縣侯,贈幽州刺史。
父親:祖季真,中書侍郎、鉅鹿太守、安遠將軍
夫人:鄭賓祇,北齊安德縣君。
兒子:祖珽,字孝徵,北齊尚書左僕射(宰相)、特進、燕郡公。

祖瑩軼事典故

祖瑩自出機杼

祖瑩以文學見重,常語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偷竊他文以為己用。而瑩之筆札,亦無乏天才,但不能均調,玉石兼有,制裁之體,減於袁、常焉。性爽俠,有節氣,士有窮厄,以命歸之,必見存拯,時亦以此多之。其文集行於世 [3] 

祖瑩映炭夜讀

祖瑩 祖瑩
祖瑩,字元珍,北朝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北)人。出生在世代做官的人家,小時候既聰明,又勤奮,8歲就能背誦《詩》和《書》並且還會做詩寫文章。親屬們都稱讚他是“聖小兒”,意思是小神童。
據《魏書》記載,祖瑩讀書非常刻苦。他總覺得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因此常常夜裏攻讀。父母怕他累壞身體,多次阻止,不讓他夜裏看書。但他學習如飢似渴,覺得晚上不讀書太可惜。父母為這事常犯愁。一天,父母把家裏的燈盞、燭台都藏了起來。祖瑩知道這是父母不讓他夜讀,就悄悄地把火揀在小爐子裏,然後蓋上一層薄薄的灰。一到夜晚,他撥開灰層,將炭吹紅,再用衣服被子把窗户遮上,不讓光線透出去。就這偷讀是暗地裏學 [1] 
偷讀,私下裏學習。樣刻苦攻讀,博覽羣書。
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他又拜當時的中書博士張天龍為師,學習《尚書》。祖瑩投師後,學習更加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師清早就要給同學們講《尚書》,祖瑩由於讀了一夜沒有睡覺,昏頭昏腦地把另一個同學的一本《曲禮》當作《尚書》拿去上課。到了課堂才發現自己拿錯了書,可是老師很嚴格,他不敢回去換書,只好硬着頭皮聽講。這堂課剛好老師叫他讀《尚書》。由於祖瑩平時非常努力,早就會背《尚書》了,他雖然沒帶課本,可是憑自己的記憶,照樣準確地把《尚書》背誦了三篇,一字不漏。
北魏當政人物很注意這個遠近聞名的“聖小兒”,就選拔他去做“中書學生”。這使祖瑩獲得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加上他刻苦不懈地攻讀,長大後終於成為一個很有知識的學者。他才華出眾,遠近聞名,很受當時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太學博士、殿中尚書、車騎大將軍,並有文集流傳於世。

祖瑩三字經

把祖瑩當作學習的典範:“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祖瑩方誌記載

祖瑩 [2]  (?~535年),字元珍,季真子也。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夜繼晝,父母恐其志疾,禁之不能止。嘗秘於灰中藏火,驅逐童僕,侯父母寢後,燃火讀書,以衣被塞窗户,為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瑩與陳郡袁翩齊名,時人為之語曰:“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尚書令王肅,曾於省中詠《悲平城》,詩曰:“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阻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肅更詠,乃失語云:“王公吟詠聲律殊佳,可便為詠悲彭城詩”。肅因戲勰雲:“何意悲平城為悲彭城也?”勰有慘色。瑩在座,即雲:“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見耳。”肅雲:“可為誦之。”瑩應聲雲:“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屍積石樑亭,血流睢河裏。”肅甚嗟賞之。勰大悦,退謂瑩曰:“郎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幾為吳子所屈。”累官冀州鎮東府長史,遷國子祭酒,給事黃門侍郎,幽州大中正監起居事參議律歷,賜爵容城縣子,以功遷儀同三司,進爵為伯。薨,賜尚書左僕射司徒公,冀州刺史。瑩以文學見重,常語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爽俠,有氣節。士有窮厄,歸之,必見存拯。時亦以此多之。有文集行於世。(載舊《淶水縣誌》)
參考資料
  • 1.    魏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9-07]
  • 2.    雷連城.《淶水歷史文化輯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426
  • 3.    《北史.卷四十七》:瑩以文學見重,常語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竊他文以為己用。而瑩之筆札亦無乏天才,但不能均調,玉石兼有,其制裁之體減於袁、常焉。性爽俠,有節氣,士有窮厄,以命歸之,必見存拯,時亦以此多之。其文集行於世。子珽襲。
  • 4.    祖瑩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9-18]
  • 5.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李琰之 祖瑩 常景-魏書(北齊)魏收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6.    林同華主編;孔壽山,李英健,張廷玉等副主編.中華美學大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584-5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