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祖沖之父子

鎖定
祖沖之父子,祖沖之 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字文遠,生於宋文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卒於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公元500年)。 [1] 
中文名
祖沖之父子
文遠
出生日期
429年
職    業
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祖沖之父子人物生平

他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源縣),由於戰亂,先世由河北遷居江南。祖父曾任劉宋朝大匠卿,是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親做奉朝請,學識淵博,很受人敬重。祖沖之在青年時代進入專門研究學術的華林學省,從事科學活動。他一生中先後在劉宋朝和南齊朝擔任過南徐州(今鎮江)從事史、公府參軍、婁縣(今崑山縣東北)令、謁者僕射、長水校尉等官職。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兩個近似值之間,即3.1415926<π<3.1415927。確定了π的約率22/7(≈3.14),密率335/113(≈3.1415929);他和兒子祖𣈶圓滿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發現了“祖氏公理”;著《綴術》一書,被唐代國子監列為高等算學課本,惜已失傳。在天文曆法方面,祖沖之創制了《大明曆》雖然他定的歲差(見歲差和章動)值精度不高(45年11月差一度,按今測,應約七十多年才差一度),但他最早把歲差引進曆法,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對後世提高曆法準確性有重要意義。他採用了391年中有144個閏月的精密的新閏周。《大明曆》中使用的其他數據大多相當精確。如以一個迴歸年(見年)的日數為365.2428日,以一交點月(見月)的日數為27.21223日等。他還改進了前代關於木星公轉週期的數值,得出木星(當時叫歲星)每84年超辰一次(見十二次)的結論,這相當於求出木星公轉週期為11.858年。《大明曆》中的五大行星會合週期,也是當時比較精確的數值。他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干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這個方法也為後世長期採用。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祖沖之上書要求劉宋政府頒行《大明曆》,但遭到當時倖臣戴法興的攻擊。他認為祖沖之引進歲差、改革閏周等都違背了儒家經典,責備祖沖之是“誣天背經”。祖沖之針鋒相對地寫了一篇辯駁的奏章(今通稱《駁議》)。他用觀測事實證明,由於歲差,當時所見的天象確實已和儒家經典中所反映的春秋以前的情況不同;而回歸年的長度也的確比《四分曆》的要小。這類天文事實都是“有形可檢,有數可推”,不能“信古而疑今”。祖沖之就這樣用科學道理回答了戴法興的責備。祖沖之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對於各種機械也有研究。他曾經設計製造過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銅製機件轉動的指南車、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以及一些陸上運輸工具。他還設計並製成了計時器──漏壺和巧妙的欹器。此外,祖沖之也精通音律,甚至還寫過小説《述異記》十卷。祖沖之著述很多,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有《長水校尉祖沖之集》五十一卷。散見於各種史籍記載的有:《綴術》、《九章述義注》、《大明曆》、《駁議》、《安邊論》、《述異記》、《易老莊義釋》、《論語孝經注》等。但其中絕大部分著作都已失傳。現在僅能見到《上大明曆表》、《大明曆》、《駁議》、《開立圓術》等幾篇。祖𣈶 祖沖之之子,字景爍,也是南朝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梁朝擔任過員外散騎侍郎、太府卿、南康太守、材官將軍、奉朝請等職務。祖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年時代已經對天文學和數學有很深造詣。傳説他讀書和思考問題時非常專心致志,甚至不聞雷聲,行路撞到別人身上。祖𣈶是祖沖之科學事業的繼承者,他三次上書梁朝政府推薦改用《大明曆》,終於在梁武帝天監九年(公元510年)被採用頒行,實現了祖沖之的未竟之願。祖𣈶曾親自監造八尺銅表,測量日影長度,並發現了北極星與北天極不動處相差一度有餘,打破了北極星就是天球北極的錯誤觀點。出於研究天文和準確計時的需要,他還研究與改進過當時通用的計時器──漏壺,著有《漏刻經》一卷(已失傳)。祖𣈶的一生是很不順利的。天監十三年,他任材官將軍,奉命修築浮山堰。天監十五年秋,因新築攔水壩被洪水衝坍下獄。出獄後,普通六年(公元525年),他在梁豫章王肖綜幕府,由於肖綜叛梁降魏,因而被魏拘執,留住在徐州魏安豐王元延明賓館中。在這一期間,他曾和當時北方的科學家信都芳討論天文學和數學。普通七年,祖𣈶被放還南朝。

祖沖之父子主要作品

晚年曾參加阮孝緒編著《七錄》(一種目錄學著作)的工作,負責編錄天文、星佔、圖緯等方面的古籍。他著有《天文錄》三十卷,惜已失傳,僅存若干片斷,散見於唐《開元佔經》等書。參考書目 李迪著:《祖沖之》,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77。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