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祖廟三門

鎖定
崇正社學、靈應祠、忠義流芳祠三座建築物的正門聯建在一起,稱為祖廟三門。崇正社學是祖廟東面的的附屬建築,又稱文昌宮,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忠義流芳祠是祖廟西面的附屬建築,建於明正德八年(1513),因祀鎮壓黃蕭養起義而受朝廷敕封的“忠義官”而得名。
至於靈應祠三拱門的建造年代,地方誌和碑記都沒有記載,根據有關資料考證,應建於景泰初年。把崇正社學、靈應祠、忠義流芳祠三座建築物的正門聯建在一起,是正德八年的事。
中文名
祖廟三門
館藏地點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21號
所屬年代
所屬博物館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所屬地區
廣東佛山

目錄

祖廟三門建築規模

作為民間的一座地方廟宇,靈應祠的建築規模僅為三開間,其後附建於左右的忠義流芳祠和崇正社學也同為三開間建築,因此,把三座建築物的正門聯建在一起,祖廟三門就成為一座八柱九開間的宏偉建築。三門通寬31.7米,除兩旁開間寬2.4米外,其餘不分明、次、稍、盡均為3.65米,(中國古建築,正中一間叫明間,明間兩旁稱次間,依次為稍間、盡間)靈應祠的三個拱門分別設於明間和次間,明間的正門稍高大。
崇正社學大門和忠義流芳祠大門在東西盡間,區別於靈應祠大門的是,東西盡間的大門均為長方形。三門建築考究,沿用中國古建築大多采用台基的建築手法,使建築物顯得美麗壯觀,並達到防潮功能。祖廟台基高1.17米,正中五級台階通寬15米,與三個拱門配合協調,顯得開闊、大氣。連結三拱門的牆體均以一米多高的花崗石作牆裙,石牆裙之上,三個拱門以紅礪石砌築,而崇正社學、忠義流芳祠兩門的左右兩側,均以優質水磨青磚砌築,兩者比較,崇正社學、忠義流芳祠顯然是後來才與靈應祠連成一體的。

祖廟三門觀賞

從建築結構方面觀賞
從建築結構方面觀賞祖廟三門,以門洞劃分,三門前的樑架稱為雙步架,三門後的樑架稱為三步架,前後共用石柱十六根,木柱四根。三門前雙步架裝飾美觀,兩端雀替鏤雕卷草紋,駝峯代替一般古建築的瓜柱,並施以雕刻工藝,還有魚龍、卧獅、戲曲人物故事等,全部工藝均以佛山著名土產金箔裝飾,給人既穩定又華麗美觀之感。三門後的三步架構造簡單,與前面的雙步架金碧輝煌注重於裝飾形成鮮明的對比,從中可以看出建築設計師之匠心獨運與苦心經營。三門的前面因為是門面,需要華麗、堂皇,三門的後面處於次要位置,人們通過拱門進入三門後,一般是繼續向前,大多忽略了對三門後的觀賞,因此在處理手法上簡單些,既節省也無傷大雅。
從建築裝飾工藝和文化內涵方面觀賞
從建築裝飾工藝和文化內涵方面觀賞祖廟三門,自上而下,石灣著名店號文如璧店製作的雙面大型陶塑人物瓦脊橫貫三門之上,瓦脊宏偉壯觀,所塑多套人物故事似乎在上演着一出出歷史長劇。三門前31.7米長的金木雕花檐板通欄而過,使觀眾站在三門之前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正中拱門上,景泰皇帝朱祈鈺“敕封靈應祠”的匾額,中間紅礪石牆體上掛着的兩副木雕對聯,台基上八根柱子的石刻對聯,樁樁件件寓意深刻,此外,三個拱門之內,由著名木雕作坊“許三友”製作的六扇黑漆金木雕大門,進深一米多的門洞,給人以壯麗、威嚴之感。祖廟三門自正德八年聯建成一體,數百年來經歷過多次重修,由於祖廟在佛山的尊崇地位,因此歷史上的每次維修,地方官員與士紳階層都為之捐資出力,如今三門上共有四根大梁分別記錄着這些捐修史實:
“皇明萬曆歲次乙巳春三月吉旦里人賜進士第李待問重修玄孫夔棠敬刻”
“皇明萬曆乙巳三月吉旦任平海蔘軍李好問重修眾孫丁卯科舉人大成敬刊”
“大清乾隆廿四年己卯歲九月廿四辛未吉旦奉政大夫同知廣州府事趙廷賓五斗口司王棠仝眾首事重修”
“大清咸豐元年孟秋吉旦(共有十六人人姓名及堂名——從略)仝敬”
站在祖廟三門之前,面對着如此華麗的建築裝飾,如此深厚文化內涵的一磚一石、一字一句,每一位熱愛家鄉的佛山人都可以説出一套套的歷史故事,道出一段段地方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