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祖先崇拜

鎖定
祖先崇拜,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原始祖先的崇拜,史前時期有巢氏 [1] 燧人氏 [2]  、伏羲氏 、 [3]  炎帝 [4]  黃帝 [5]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祖先崇拜,一般崇拜的目的是相信祖先會繼續保佑自己的後代。在大部分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靈崇拜不太一樣,對神靈崇拜是希望祈求一些好處,但對祖先的崇拜一般展示的是一種孝道
中文名
祖先崇拜
別    名
敬祖
類    型
宗教習慣
代表國家
中國 越南等

祖先崇拜產生背景

中華人文始祖有巢氏 中華人文始祖有巢氏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原始祖先的崇拜,,史前時期有巢氏 [1]  燧人氏 [2]  伏羲氏、 [3]  炎帝 [4]  黃帝 [5]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他們的豐功偉績代代相傳,被人們供奉崇拜。狹義講有對本族始祖和先人的崇拜。
祖先崇拜在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由圖騰崇拜過渡而來。即在親緣意識中萌生、衍化出對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氏族社會的演進確立了父權制,原始家庭制度趨於明朗、穩定和完善,人們逐漸有了其父親家長或氏族中前輩長者可以庇佑本族成員、賜福兒孫後代的觀念,並開始祭拜、祈求其祖宗的宗教活動,從此才形成嚴格意義上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基本特徵

其崇拜行為的特點,首先是將本族的祖先神化並對之祭拜,具有本族認同性和異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靈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會庇佑後代族人並與之溝通互感;最後超越了原始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認識侷限,不再用動植物等圖騰象徵或生殖象徵來作為其氏族部落的標誌,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從自然崇拜上升為人文崇拜。

祖先崇拜代表國家

祖先崇拜中國

在中國儒教的觀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對祖先在節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國,對祖先的崇拜並不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為準則。
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表現在定時掃墓、祭拜。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
在中國歷史上,祖先崇拜成為華夏民族生活中一種強烈信仰,也是宗族結合的精神支柱。祖先崇拜與圖騰崇拜不同,圖騰崇拜的對象主要是動植物,祖先崇拜的對象主要是有功績的遠祖和血緣關係密切的近幾代祖先。

祖先崇拜越南

越南人不管是佛教徒還是基督教徒,在自己的家中都設立祖先的神龕,一般人並不過生日,但非常重視對先人的週年祭祀,焚香上供,並將後人的照片向先人供奉。

祖先崇拜印度

在印度農村,在今日時,在進食前會向先人祈禱。印度教中有一個儀式叫“塔帕納”,每年在十月份,家中的男人們會向恆河中放入寫着梵文的讚美詩祝先人早入輪迴。

祖先崇拜社會意義

原始的祖先崇拜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原始祖先的崇拜,,史前時期有巢氏 [1]  燧人氏 [2]  伏羲氏、 [3]  炎帝 [4]  黃帝 [5]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他們的豐功偉績代代相傳,被人們供奉崇拜。
禮記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鄭玄註疏:(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自夏已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後次第)的記載表明最初的祀祖,並不以血統為標準,乃是以功德為標準,到夏后氏以後,始由尚功德轉成尚血統而行祭祀。至於殷商時代,董作賓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一文中,談到殷人信仰的中心在於人鬼,十萬片甲骨文字,大部分是為祭祀占卜用的。殷人認為祖先和上帝很接近,且其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降禍延福於子孫。中研院史語所陳韻珊研究員從卜辭內容研究殷人祖先崇拜的理念時,亦有相同的結論。可知上帝在殷人眼中是高不可攀,令人敬而畏之,且視祖先為具超能力的神明,祈福避禍均乞助於祖先神,這是殷人祭祖的主要觀念;周人則不僅深信祖先有降禍賜福的能力,且可配乎天。於是祖宗神取得形式上同等於天的確定地位,在實質上成為祭祀的主體了。再加上週人認為君主是天子,但因(殷革夏命,周代殷祀)之鼎革無常的現象,愈加深天不可信,其旨意難捉摸,唯先王的典型美德可以遵行的感受,所以產生了以“敬德”為主的祭祀理論。期望藉勉勵祭祖來紀念並效法先人的德性,並透過有血統關係的先祖代為請命,得天福佑。綜合上文,可以肯定地説,祖先崇拜之原始本質仍與敬畏上天有關,其宗教意義超過其倫理意義,祖先已被神格偶像化,卻也有人文精神的傾向在其中了。
儒教的祖先崇拜意義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
在春秋戰國時代,大多數學者都發表他自己自由的思想與言論,對古代思想都加以價值的重估。孔子注重祭祀,認為祭祀是維持倫理的一種教化方法。倫理的中心就是孝,賦予祖先崇拜“報本、追遠、崇德”的意義,期望民德因而歸厚。所以儒教的祭祖觀可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八佾篇)所用的幾個“如”字及“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與“祭者教之本也已”(禮記祭統)的言論明白其鬼神觀完全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其所以制定的士喪禮、既夕禮(即喪葬祭祀禮儀)乃欲孝子履踐之而能達成盡哀、報恩、不以死傷生、教孝四項目標。無怪乎墨於曾很切中的批評孔子,説他是“無鬼而學祭禮”;但也因此在原始宗教信仰中添入理性的成份,以孝德和祖先崇拜建立起關聯性,盼藉此宗教活動而達倫理教化之目的。
祖先崇拜意義
儒教的大傳統雖仍是民間祖先崇拜的核心,但如余英時教授所説的,任何哲學或學術思想至終均走向世俗化,而民間信仰正表現了這種特徵。所以民間的祭祖觀至今仍以古時供養祖先,求祖先庇廕以至繁榮子孫為本。

祖先崇拜社會功能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
藉人類學家對民族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出文化如何有力的塑模一個民間的信仰,以及一個民間的信仰如何成為其文化的一部份而反過來影響文化的其它層面。瞭解祖先崇拜和社會的互動關係,對祖先崇拜問題的探討可提供比單從宗

祖先崇拜延續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
但浸潤於儒家思想的中國人不以僅是延續生物性的生命為滿足,也重視社會性、文化性及道義性諸部份的生命延續。這種儒家人文化的永生觀可回溯至魯國人叔孫豹所言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概念。然能因此而被後世尊崇追念的人,唯聖賢孝子忠臣義士,畢竟很少,人們卻因此而為這等人立廟宇塑金身,當作不朽的神明祀之,以致在道德教化上又逐漸蒙上宗教的意味了。至於絕大多數平凡無特殊貢獻的人,惟有家族及子孫因血統關係而追念不忘,藉着祀奉祭拜祖先,使人人在子孫追念中獲得不朽。祭祀者也盼藉此能儆醒世人寧可以善行貽子孫效法,絕不可失足以辱子孫。上舉用意雖佳,但這種理念仍限於知識分子,基層民眾仍偏重於祖靈享受“長生福祿”之神位觀念,故香火一代代傳下去是中國人最着重的事。

祖先崇拜家族

就祭祖既成了中國宗法社會的骨幹,中國人便藉此形式來發揮中國式地方政治的權利,以致祠堂如解決家庭糾紛的法院,並擔任社會治安的維持,義倉、濟貧、義學、獎學金等功用。如斯,宗祠隱然成為維繫社會、法律、道德、傳統的重心了。很明顯的,祖先崇拜發揮了加強家族意識、整合社會的功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