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祓國都城遺址

鎖定
祓國都城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裏岔鎮中心中學西北約140米處,是漢代時期的古城遺址。 [3-4] 
祓國都城遺址,由城址、趙家莊漢墓羣、黃家阿洛漢墓羣構成。城址城牆在地表之上清晰可見,系夯築,殘存寬度2~15米不等,高度在0.5~3米間。經過解剖發現,城牆經過兩次營建,可分為兩期,第一期為漢代,第二期為明代。祓國都城遺址城址地面上採集到漢代的磚瓦、陶片,還曾出土過銅箭頭、銅劍、銅洗、玉石、有“貨泉”和“五銖”字樣的銅幣。祓國都城遺址為研究膠州地區的歷史沿革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  [4] 
2013年5月,祓國都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祓國都城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裏岔鎮中心中學西北約140米處
所處時代
漢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255-1-25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祓國都城遺址歷史沿革

祓國,西漢諸侯國,俗曰肥城,其都城位於“膠州西南七十里”(即膠州市裏岔鎮駐地西北方向3裏處)。《增修膠志》載: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年)滅齊,置琅琊郡,始置黔陬縣。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在秦置黔陬建立祓國。新莽天鳳元年(14年),祓國改名純德。更始元年(23年),王莽被誅,重又恢復祓國舊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祓國被撤銷,祓國共延續156年之久。祓國被撤銷後,由於人口外遷,交通不便,城池逐漸被沒落直到湮廢。 [3]  [4] 
明代,膠州所轄範圍與權限比以前擴大了,軍事、地理位置重要,因此在膠州擇地養馬以供軍政需要。祓國都城雖然已廢,但因其地處近丘陵平原,東西兩側膠水瀠帶,東南方有堯王山、石馬山為列屏,再加上水草豐美,原城略加修整,即成高牆圍欄,成為養馬的寶地。《增修膠志》載:“明擇地養馬,因舊而更新之”,昔日的祓國故城在明朝成為“牧馬城”。 [3]  [4] 
祓國都城遺址 祓國都城遺址
1979年、1981年,經過實地勘察,反覆核校,確認明代擇地養馬用過的牧馬城是祓國古城。 [4] 

祓國都城遺址遺址特點

祓國都城遺址航拍圖 祓國都城遺址航拍圖
祓國都城遺址由城址、趙家莊漢墓羣、黃家阿洛漢墓羣構成。城址城牆在地表之上清晰可見,系夯築,殘存寬度2~15米不等,高度在0.5~3米間。經過解剖發現,城牆經過兩次營建,可分為兩期,第一期為漢代,第二期為明代。通過考古勘探與文獻記載,可以初步確認南門與東門的保存狀況與形制。南門位於南牆中部的豁口、現南北路之下,南門東側尚有一段向南突出的牆體,或為甕城組成部分。東門位於東牆距南端200米處的凹陷區,在勘探中發現大量回填土及漢代瓦片,推測此處原為城門,後逐步坍塌,豁口漸不明顯。城址北側發現疑似城壕跡象,城址東西兩側均為河道,是否有東、西城壕暫無定論。在城址內西南部,發現疑似基槽、大型台基建築,在遺址調查中也採集大量半瓦當及圓形瓦當。城址附近黃家阿洛墓羣、趙家莊墓羣年代均為漢代(部分墓葬年代下限可能至魏晉),與城址主要使用時間基本一致。 [2-3] 

祓國都城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祓國都城遺址 祓國都城遺址
祓國都城遺址城址地面上採集到漢代的磚瓦、陶片,還曾出土過銅箭頭、銅劍、銅洗、玉石、有“貨泉”和“五銖”字樣的銅幣。 [3] 
滑石錢範
1995年秋,孫家莊一村民發現2塊滑石錢範,呈青灰色長約27釐米,寬約11釐米,厚2釐米,上端中間有澆注口,下接長24釐米的流槽一道。流槽的兩側各有5釐米一列的“半兩”錢模。同時,出土了一個鏽跡嚴重的圓柱桶,高約10釐米,直徑約5釐米。現存於膠州市博物館。滑石錢範的出土,説明了祓國有鑄幣的職權,這也是作為一個國家所必不可少的職權。 [4] 

祓國都城遺址研究價值

祓國都城遺址 祓國都城遺址
祓國都城遺址為研究膠州地區的歷史沿革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4] 

祓國都城遺址保護措施

祓國都城遺址界碑 祓國都城遺址界碑
2013年5月,祓國都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祓國都城遺址旅遊信息

祓國都城遺址地理位置

祓國都城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裏岔鎮中心中學西北約140米處。

祓國都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祓國都城遺址,路程約40千米,用時約5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