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祁門儺舞

鎖定
儺舞又稱鬼舞、舞鬼。是流行於祁門的儺舞是中國遠古時臘月裏驅鬼逐疫的一種傳統民俗祭祀舞蹈,源於原始巫舞。
人們戴着面具,把自己裝扮成比臆想中的鬼疫更兇猛猙獰的儺神,跳着兇猛、狂熱的舞蹈來驅邪。
徽州,漢代就開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稱。
後來儺逐步向娛人悦眾方面演變,加強了其娛樂成分,內涵也大為豐富,其中包含了驅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禱豐收等內容,出現了表現勞動生活與民間傳説故事方面的節目,發展成為儺事。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祁門縣蘆溪鄉文化廣播電視站獲得“祁門儺舞”保護單位資格。 [1] 
中文名
祁門儺舞
類    型
鬼舞、舞鬼

目錄

祁門儺舞起源

祁門儺活集武術、舞蹈、音樂、美學、雕刻於一體,是獨具特色的傳統傳統藝術。
動歷史上一直很普及,明清更為盛行。
祁門縣立春前一天,縣令要率領下屬到城東郊占卜水旱,老百姓則扮戲相從。立春日則祭祀太歲行儺。
其它縣也是如此。如果説春祀儺儀尚帶有古儺驅鬼逐疫意義的話,在民間迎神賽會中出現的儺,則純粹是一種娛樂了。
祁門縣社景6月12至14日舉行遊太陽神賽紀念“八靈王”的遊行活動,人們在隊伍中邊歌邊舞,即為儺舞。

祁門儺舞現狀

祁門儺舞形象地凝聚着儺文化所體現的宗教意識、民俗意識和審美意識。
透過瀰漫着宗教色彩的儺窗口,從中可以看到我國多民族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風貌、民風民俗,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