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祁連山國家公園

(2021年王鵬執導的紀錄片)

鎖定
《祁連山國家公園》是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出品,王鵬執導的自然紀錄片。該片於2021年9月2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該片講述了以雪豹、黑頸鶴、野犛牛和白唇鹿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代表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的故事 [6] 
中文名
祁連山國家公園
類    型
自然
出品公司
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
導    演
王鵬
編    劇
王鵬
製片人
劉穎
集    數
2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每集長度
24 分鐘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祁連山
首播時間
2021年9月29日

祁連山國家公園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5張)
紀錄片《祁連山國家公園》分為上下兩集,上集《鳥類新生命》主要聚焦黑頸鶴、斑頭雁兩種候鳥和縱紋腹小鴞、大鵟兩種長留鳥為主的濕地鳥類,還介紹了高原鼠兔、大天鵝、綠頭鴨、燕鷗、白鷺、棕頭鷗、喜馬拉雅旱獺、棕頸雪雀等動物。下集《獸類何以為家》聚焦以雪豹、白唇鹿為代表的高山系統食物鏈動物,還介紹了狼、藏狐、岩羊、藏原羚、豬獾、馬鹿、野牛等動物 [4] 

祁連山國家公園分集劇情

    第1集 鳥類 新生命

    祁連山被動物學家認為是地球上野生動物多樣性最典型的區域之一。黑頸鶴是一種雜食動物,堅硬的喙在身體和脖子的支撐下,可以隨意刺穿高原鼠兔並不厚實的身體。這是自然界每天都在發生的最尋常不過的生物鏈關係,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命的延續和物種的繁衍。


    第2集 獸類 何以為家

    祁連山苦寒的冬季,夕陽的餘暉中還保存着一絲温暖,雪豹從睡眠中醒來,它在跟蹤遠在數千米外的岩羊羣。單隻雪豹足以應付幾乎所有可能的危機,它是孤獨的行者,也是祁連山野生動物的王者。


參考資料 [11] 

祁連山國家公園幕後製作

《祁連山國家公園》的拍攝始於2013年10月,由王鵬擔任導演和剪輯,使用兩台8k分辨率攝像機,先後有50多人蔘與拍攝,拍攝其間吃住基本都在野外帳篷裏。王鵬團隊在祁連山先後拍攝超過80個月,拍攝到的野生動物素材超過10萬G。拍攝方式有紅外線相機拍攝,但更多的是現場拍攝 [6]  。2019年該片進入後期,兩年多時間,王鵬團隊做了50分鐘的成片,百多頁素材標記單。該片拍攝製作期間,王鵬團隊在幾個大環節上都專門做了加強和學習。不僅從專業書籍、紀錄片中學習和借鑑,還請業界專家做了講解 [12]  。該片片名和分集題字由深圳市美協主席駱文冠題寫,片中音樂由民謠音樂人李建儐主創 [6] 

祁連山國家公園主創團隊

總策劃
陳青
總監製
莊殿君、梁紅、郭錦詩
監製
史巖、封奎海、顧克志、李亦軍、白振海、李麗、康清、王國斌
導演
王鵬
攝影師
胡彥雄、王凱、格桑金巴、張璇、達布西力特、烏力吉、色擁軍、陳江巴特、扎旦、張進新
錄音
孫金龍
錄音/混音
袁天鋒
剪輯
王開蓉、王蓓蓓、宋唯
文案
王小燕、楊志宏、丁穎
作曲/編曲/部分樂器演奏
李建儐、嚴培禮、JASMIN(英國)、席斌、巴依勒格
音效指導
劉永
解説
胡濤
製片人
劉穎
編審
周東元
統籌
雷毅遠、安楊芳
參考資料 [13] 

祁連山國家公園幕後花絮

  • 該片解説詞是由王鵬完成的,為此他請教了冰川學、野生動物學的相關專家。寫作方式則學習和借鑑了國際上野生動物紀錄片常見的擬人手法解説詞 [1] 
  • 片中有一段音樂是王鵬請在蘭州採風的英國音樂家嘉斯米譜曲,並和低苦艾樂隊的貝斯手席兵共同演奏的 [1] 
  • 該片拍攝期間,王鵬團隊拍攝的雪豹超過10只,救助過其中7只,還救助收養過三隻狼孤兒 [6] 

祁連山國家公園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者
結果
2021年12月31日
2021年第三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祁連山國家公園》
獲獎
2022年10月27日
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入圍
2022年8月
第二屆金樽國產紀錄片年度盛譽作品
參考資料 [3]  [9-10] 

祁連山國家公園發行信息

前期宣傳
2021年9月26日,該片發佈60秒宣傳片 [7]  。2022年7月1日,央視紀錄頻道發佈片單,該片在片單中 [2]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播出平台
2021年9月29日-30日每晚19:23
央視紀錄頻道
2021年9月29日
央視頻
央視網
2021年10月12日
甘肅衞視
參考資料 [6]  [8]  [14-15] 

祁連山國家公園作品評價

該片將鏡頭沉下來,專注於自然環境和其中的物種本身以及生態系統中的互動關係,樸素地觀察和感受生命,一呼一吸都在現場。通過關係鏡頭的使用和解説詞的勾連,該片構建起濕地社區中每個物種的鄰里關係。這是一個不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打擾的良性生態系統,其背後有着中國對於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視與努力,但這一層在片中並未以政論的方式直接給出,而是呈現了從政府到民間採取各種保護措施的結果。
該片不過於追求擬人化的手法和敍事捲入機制,少有血腥的致命捕獲,即便有生存的競爭也處理得頗為詩意。導演着力營造的是這片土地上的情感流動。片中的祁連山親情滿溢,而音樂也助推了這種情感性。主題音樂空靈大氣、意境悠遠,勾勒出祁連山之魂,同時體現了民族性。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音樂的使用較為剋制,留出更多自然本來的聲音(《甘肅日報》評)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