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祁家川

鎖定
祁家川位於青海省平安縣,七百多年來,眾多民族在這一帶往來遷徙,結果使這裏漸漸成為多民族混居的地區。自從1644年清王朝統治以來,漢族人成了這條山溝的主要居民。只有祁家川的地名還能使人想起這裏的早期居民蒙古族祁家部落(祁土司)。
中文名
祁家川
行政區類別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
地理位置
青海省平安縣
下轄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

祁家川地域介紹

祁家川位於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石灰窯鄉西南6Km處,屬腦山地區,一九三五年農曆六月六日,第十三達賴的轉世靈童降生在紅崖村當彩家族祁卻才讓家中。他的家庭是個佛教世家,家族中不少人在塔爾寺等寺院為僧,大哥是六世當彩活佛,弟弟是西藏阿里的一位活佛。他在1938年被認定為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次年入藏,途經塔爾寺駐錫,1939年10月7日抵達拉薩。

祁家川山村鉅變

紅崖村三面環山,屬於平安縣的高寒地區。全村46户人家,藏漢兩個民族雜居,總人口為230人。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羣眾和睦相處,共同建設着社會主義新山村。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生產責任制的落實,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羣眾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1980年全村糧食總產6萬多斤,1986年增加到到近9萬斤;1980年全村現金收入只有4千多元,1986年增加到2.13萬元。此外,全村有大牲畜120多頭,户均近3頭;有羊430多隻,户均近10只。最為村民稱道的是全村實現了“三通”,即電通、水通、路通。紅崖村祖祖輩輩照明靠油燈,喝水不方便,出門攀小道,生活非常艱苦。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不惜投入鉅額資金:1977年架通了用電線路,1986年從10多公里外引來了自來水,1987年又修通了公路,把紅崖村與平安縣各幹道及湟中縣丹麻連通起來。僅修路一項,國家就耗資14萬元。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提高當地羣眾的文化技術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智力基礎。
1979年國家撥款4萬元,把已破舊不堪的學校改建為磚木結構房屋的新學校。為了徹底改善辦學條件,1986年國家又撥款7萬元,新蓋了3棟18間教室,校舍一律為磚木結構,水泥平頂,玻璃窗,石灰牆,寬敞明亮,乾淨整潔,定名為紅崖小學。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幾年來,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一直為百分之百,達到普及初等教育的標準。人們每當走進紅崖村,總會看到學校操場上孩子們在盡情地遊戲,總會聽到教室裏、校院裏到處朗朗讀書聲。村民們引以自豪的是,由於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個偏遠的山村向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先後送去了20多名有文化的工作人員;人們從紅崖村下一代充滿理想和追求的眼神中,看到了這個少數民族山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