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青年

鎖定
社會青年指進入社會工作的青年,屬於社會學領域術語。
中文名
社會青年
來    源
城鎮知青代稱
相對概念
學生
出現時間
1949年後

目錄

社會青年解釋

社會青年原為和學生相對的概念,用來指校園外的工作青年。

社會青年歷史發展

社會青年起源

社會青年是1949年後出現的一個名詞,是指走出學校後沒有謀生的職業、政府又尚未安排工作的城鎮青年。1966年秋季開學的在校的城鎮初中學生和高中學生,統稱“老三屆”,實際上是六屆學生,年齡相差有的在6年以上。到了1968年秋,他們都成了政府無法安排工作的“社會青年”,全國總數在500萬以上。 [1] 

社會青年褒義

後來毛主席號召知青下鄉,10年間,被送到農村的知青人數超過2300萬。1968年以前,農村是沒有“社會青年”的,農村的青年天生就有職業,命中註定紮根農村,政府無需為其安排工作,耕作就是革命工作。1968年,從城裏來了知識青年,農村這才有了“社會青年”。可見當時“社會青年”帶有一定的褒義色彩。 [1] 

社會青年貶義

1979年知青大回城,因為大量回城人員失業,替代“知識青年”的稱謂變成了待業青年,後來待業青年又有了普世意義的稱呼:失業青年、社會青年。雖然在一些官方用語中,社會青年仍是一箇中性的社會稱謂,但在公眾意識中,社會青年具有普遍的貶義色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