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適應

鎖定
社會適應一詞最早由赫伯特·斯賓塞提出。指個體逐漸地接受現有社會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 對於環境中的社會刺激能夠在規範允許的範圍內做出反應的過程。社會適應對個體有着重要意義。如果一個人不能與社會取得一致, 就會產生對所處環境中的一切格格不入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心理變態。人類對社會的適應可以通過語言、風俗、法律以及社會制度等等的控制,使自己與社會相適應。 [1] 
中文名
社會適應
外文名
social adaption
實    質
一個過程
類    型
適合、革新、形式主義、退縮
提出者
赫伯特·斯賓塞

社會適應簡介

個體的觀念、行為方式隨社會環境發生變化而改變,以適應所處社會環境的過程。由於物質與精神需要都只有在社會適應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因此能否適應社會,對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遇到衝突和挫折時,人們通常能採取適當的策略,調整自身的心理和行為,以適應社會生活。人類可以通過語言、風俗、法律及社會制度等的控制使自己與社會相適應。其方式有適合、革新、形式主義、退縮和反抗5種類型。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當遇到衝突或挫折時,往往通過文飾作用、認同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壓抑作用和反向作用等,使個人與社會取得良好的適應。長期社會適應不良的個體,由於其觀念及行為不能為他人所接受,與社會相隔離,久之會產生精神病態。由於殘障的存在或他人的社會偏見,特殊兒童往往會出現社會適應困難,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下降或缺陷。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課題。

社會適應四個階段

應當把作為過程的適應和作為結果的適應性,與適應過程的結果區分開來。在新的社會環境中個體的適應性通常劃分四級:1)初期階段——當個體知道他在新環境中應該如何行動,但在自己意識中卻不承認新環境的價值,並可能拒不接受,仍然抱着原有的價值系統不放;2)容忍階段——個體和新的環境彼此對於價值系統與行為方式都表現出相互寬容的態度;3)接納階段——在新的環境同時也承認個體的某些價值的情況下,個體承認並接受新環境中主要的價值系統。4)同化階段——個體與環境的價值系統完全一致。

社會適應適應類型

社會心理學用語,指人類能 夠適應自己所處的社會或社會環境,並且能夠滿足社會的條件和要求。具體説來,就是 個體逐漸地接受現存社會的道德規範與行為 規範的過程,對於環境中的一切社會刺激能 夠在規範允許的範圍內作出反應的過程。社 會適應對個人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人類對 社會的適應(除自然因素外),可以通過語 言、風俗、法律以及社會制度等等來調適, 使之與自己或與社會取得契合。
按照羅伯特麥吞的學説,社會適應可分為五種類型,即: (1)適合型; (2)革新型;(3)形式主義型; (4)退縮型;(5)反抗型。 [2] 

社會適應適應方式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一般認為,當人們遇到衝突或挫折時,可以採用六種不同的適應方式,這六種方式分別是:文飾作用、認同作用、投射作用、壓抑作用、代替作用和反向作用。

社會適應其他相關內容

適應性有主觀標準和客觀標準。客觀標準是指個體按其在該社會羣體中接受的生活活動的規範與準則加以實現的程度。主觀標準是指對取得該社會羣體的成員資格、對所提供用來滿足和發展基本社會需要的條件表示滿意的程度。
直接的社會環境可以是各種不同的社會羣體,如家庭、生產集體、同樓的鄰居等。社會適應的作用在於,它可以使個體參加直接的社會環境所起的作用,同時也是既改變個體又改變環境的手段之一。

社會適應研究適應

研究適應過程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蘇聯應用社會學最廣泛地研究了新工作人員對企業的適應,因為它對於提高企業活動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問題具有實際意義。在適應過程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都作為十分複雜、相互作用的系統。對於適應過程的進行有意義的企業特徵中,首先應該指出企業的物質技術基礎、勞動組織化的類型和水平,集體內部關係的發展程度。這裏還應加上企業中為滿足工作人員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質生活基地的發展程度。
對適應過程會發生影響的個體特點有:心理、生理特徵、社會—人口特徵——性別、年齡、教育。個體的職業訓練, 以及對於參加集體勞動在社會心理和思想道德上的準備程度, 對於適應過程的順利進行都具有重大意義。

社會適應企業的社會適應

對企業的社會適應是幾個適應過程的統一。在文獻中經常從中劃分出下列幾種: 職業適應、社會心理適應和對勞動條件的適應。職業適應規定有職業選擇、專業訓練, 以及從專業工作一開始就熟悉職業。職業適應性的標準就是個體獲得了符合具體職業活動所要求的職業技能和個人品質。職業適應的指標是職業的職能等級, 生產指標的水平與穩定性、職業的滿意程度。

社會適應社會心理適應

社會心理適應是一個新手加入集體並與別人建立個人聯繫和關係的過程。這時環境和新工作者的價值定向、道德理想和觀念進行積極比較, 相互進行適應。社會心理適應在跟同事及領導建立積極的非正式關係、在工作者與集體實現價值統一的過程中可以表現出來。它的一個基本指標就是與集體成員不發生衝突。社會心理適應性的主觀指標就是與勞動集體的成員、與管理人員的關係表示滿意。

社會適應對勞動條件的適應

這是一個用保障工作者有充分必要的勞動條件來在企業和工作者之間建立聯繫的過程。勞動條件可理解為與勞動過程有關的外部因素的整個系統, 這些因素能決定有效使用工作人員的可能性, 能決定勞動對人的健康及其個性發展產生有利影響的程度。對勞動條件適應性的指標是:沒有破壞勞動紀律, 對勞動組織和勞動條件表示滿意。 [3] 
參考資料
  • 1.    陳會昌 主編.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心理發展卷.瀋陽:瀋陽出版社,1995:第245頁
  • 2.    李鑫生,蔣寶德 主編.人類學辭典.北京:北京華藝出版社,1990:396-397
  • 3.    [蘇]達維久克 主編.應用社會學詞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