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責任規範

鎖定
社會責任規範是指我們應當幫助那些依賴我們的人。我們期望父母關心照顧他們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履行自己的責任,社會機構就會進行干預。教師應該幫助他們的學生,教練應該照顧他的隊員,同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一些社會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規範強調幫助他人的責任感,有時這種責任甚至會被寫進法律。 [1] 
中文名
社會責任規範
外文名
social-responsibility norm
提出者
Berkowitz
互惠規範提醒我們要保持社會關係中的予取平衡。然而,對於一些依賴性很強,又無力回報其恩惠的人,另一個社會規範就引發了我們幫助行為——社會責任規範。比如,社會責任規範驅使人們為一個拄着枴杖的人撿起掉落的書本。有研究表明,在印度這個相對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度裏,人們比個人主義的西方更強烈地支持社會責任規範。他們提倡一種幫助人的義務,即使不涉及他人生命危險的時候或是有迫切需要的人,如一個陌生人需要骨髓移植。
實驗表明,即使幫助者不為人知,或他們不能期待任何回報,他們仍會經常幫助那些有需要幫助的人。這個規範似乎是:給予人們他們應得的。如果他們是環境的受害者,如遇到自然災害等,他們就會得到全力幫助。如果他們的困境是自找的,如懶惰、不道德、缺乏遠見等,那麼,社會規範就會讓他們自食其果。因此人們的反應與其所做的歸因密切相關。如果我們把別人的需要歸因為不可控的因素,我們就會傾向於幫助他們;如果我們把別人的需要歸因為他個人的選擇,公平的觀念就不要求我們去幫助他;我們就認為那是他咎由自取。
參考資料
  • 1.    〔美〕Taylor Peplau Sears.社會心理學(第十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