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民主主義

(政治意識形態)

鎖定
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是一種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開始出現的政治意識形態,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支持者裏分離出來的眾多分支之一。最初社會民主主義包含了主張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如羅莎·盧森堡列寧,以及其他主張漸進式改革的如愛德華·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卡爾·考茨基(Karl Kautsky)和饒勒斯(Jean Jaures)。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後,“社會民主主義”成了非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專有的稱呼。社會民主主義一詞也可以用來稱呼另一種社會民主主義者所擁護的社會型態。
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強調透過立法過程以改革資本主義體制,使其更公平和人性化,至於原本理論上所追求的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理想,要不是被徹底遺忘、便是被以資本主義的方式重新定義了。
中文名
社會民主主義
外文名
Social Democracy
含    義
是一種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開始出現的政治意識形態,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支持者裏分離出來的眾多分支之一
代表人物
愛德華·伯恩斯坦卡爾·考茨基

社會民主主義發展歷史

許多政黨在19世紀的下半葉開始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例如英國的社會民主邦聯(Social Democratic Federation)和俄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Russian 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這些很多都是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團體,他們不只希望推行社會主義,也希望在不民主的國家裏推行民主。
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在20世紀初產生了分裂,對於卡爾·馬克思的學説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當時許多有關的運動,包括和平主義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Syndicalism)都在同時期誕生(通常是從社會主義裏衍生出來的,不過也有獨立產生的學説),而且對於馬克思主義都不抱好感。社會民主主義則由於大多數支持者也為社會主義者,而沒有排斥馬克思主義(而且還主張擁護之),不過他們還是經由幾種手段對馬克思主義予以改良,並且緩和他們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他們主張社會主義應該經由改革而非革命來達成。但這些觀點被主張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強烈反對,並主張任何試圖改革資本主義的舉動都註定會失敗,因為改革者將會逐漸腐化,最後自己也變成了資本主義。
儘管理論上的差異,改革路線和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仍然維持統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成了他們徹底決裂的導火線。改革路線的社會主義者各自支持他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戰爭,而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則認為這是對勞動階級的徹底背叛(因為通常被派去前線送死的士兵都來自社會底層,這樣一來他們就背叛了“全世界的勞工應該聯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的原則)。社會主義政黨裏都爆發了激烈爭論,例如在德國社會民主黨裏改革路線的愛德華·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與革命路線的羅莎·盧森堡之間發生的爭論。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世界上大多數的社會主義政黨都分裂了。改革路線的社會主義者保持“社會民主主義”的稱呼,而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則開始自稱為“共產主義”,並且很快開始了現代的“共產主義”運動。自從1920年代開始,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間在學説上的差異便不斷擴大。
在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分裂之後,社會民主主義內部又發生了一次分裂。一些人仍然認為必須廢止資本主義(不透過革命手段,而透過民主議會的手段),而其他人則認為資本主義可以被保留,只需要做出一些調整和改進,例如將主要產業國有化、達成一些社會政策(例如公共教育、普遍的全民保健系統等等)以及(部分)經由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政策和累進税率(progressive taxation)重新分配財富。到了後來,絕大多數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都採取了後者的立場,並且在二戰後,都拋棄了要廢止資本主義的理念。例如在195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便採納了高德斯堡黨綱(Godesberg program),拋棄了所有馬克思主義和階級鬥爭的概念。
自從1980年代後期以來,大多數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都採納了第三種道路。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通常主張混合經濟,以資本主義為主體,但由政府提供一些社會服務。許多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不再強調他們長久以來視為目標的社會正義,改而關心人權和環保議題。也因為如此,他們面對世界各地的綠黨越來越大的挑戰,綠黨視環保為和平的基礎,並且強調改革貨幣供應量和安全貿易(Safe trade)以確保生態的健全。尤其是在德國,德國綠黨、社會民主黨、和其他左翼的政黨一起組成了紅綠聯盟(Red-green alliance)。挪威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一些社會民主主義所推廣的政策在當地國家長久的實施,並在一定意義上也被其他主流的政黨所支持,這樣的政策包括了累進税率和由政府所出資的保健系統。其他的政策(例如免費的大學教育等等)有時候則會被否決,有時甚至是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執政的政府所推翻的。同時社會民主主義也拋棄了國有化的概念,反而部份的、甚至是徹底的民營化各種產業。這些改變可以從澳大利亞的鮑勃·霍克保羅·基廷、英國的託尼·布萊爾、德國的格哈特·施羅德、瑞典的約蘭·佩爾松等人看出。
一般而言,這些政策的逆轉往往是由政黨的領導者所支持的,但基層的黨員和支持者大多都不支持這些政策。許多人甚至宣稱社會民主運動的領導階層已經腐化了,因為他們在實際上已經拋棄了社會民主主義的理念。而這些被指稱腐化的社會民主主義者則反擊,他們的新政策只是為了使社會民主主義更適用於現代的世界。
當討論起社會民主主義在21世紀初的改變時,或許必須記得一件事,通常被人們稱為“傳統的”社會民主主義在21世紀初則被認為只有在適當的國際氣候下,也就是在戰後所舉行的佈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所規定的固定匯率制度下才有可能實現,而當這個制度瓦解之後,便不可能再重建之了。
一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曾經成為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因為認知到限制國際間的貿易可能造成價格的提升和收入的減少,而傷害了貧窮人口。例如英國工黨在1924年的首次執政,便是因為他們的對手主張貿易保護主義而在1923年的選舉中失利。

社會民主主義主張

社會民主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的共同組織社會黨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定義社會民主主義為代議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的一種模式,能夠解決在一般自由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裏所產生的問題。
《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 《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
社會黨國際強調了以下原則:第一,民主、正義:不只是個人的自由,也同時包含免於被歧視的自由、機會平等和免於被控制了生產工具的資本家濫用政治權力的自由。第二,平等:不只是在法律前人人平等,基本的經濟、文化、社會平等(不是指個人財產、文化上的絕對平等,而是差距較小,沒那麼懸殊)是個人發展的前提,同時也要給予身心殘障和其他社會條件不佳的人平等的機會,這是每個人個性發展的前提。第三、自由和平等不是矛盾的,平等是個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最後,要團結起來同情那些遭受不公正和不平等待遇的人 [1] 
通常,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
  • 經由一套管理體制管理民營企業以確保勞工、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利益。
  • 社會市場經濟超越自由市場,或者,在某些情況和範圍下,進行計劃經濟。
  • 擁護公平貿易超越自由貿易。
  • 廣泛的社會福利體制(雖然大多沒有民主社會主義和其他社會主義團體所主張的廣泛程度),尤其要緩和貧窮人口,並且為人民投保以避免人民受疾病或失業的影響而失去收入。
  • 由政府持有或者由政府補助,為所有人民提供教育、醫療系統、孩童照顧等等的服務。
  • 從中等至偏高比率的税率,以支援政府的支出,並實施累進税率制度。
  • 一套規範產業的制度(法定的最低工資,確保工作環境,保護勞工免受資方隨意的解僱)。
  • 環境保護的法規(同樣沒有綠黨主張的那樣廣泛)。
  • 移民和多元文化政策。
  • 現世主義和前衞開放的社會政策,雖然在這方面程度不盡相同,但大多數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同性婚姻墮胎,和供消遣用的毒品開放政策。雖然有時候也會因為政治上的考量而假裝反對。
  • 支持民主的外交政策,並保護人權。如果可能的話,支持有效的國際多邊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可以看作是由社會民主主義衍生出的另一種流派,民主社會主義者仍然主張建立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式經濟的社會。許多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都與那些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劃清了界線,自然的兩者仍有一些重疊的特色,一些民主社會主義者所公開承認與社會民主主義仍然相同的部分,和那些為了使他們更符合社會主義而產生的差異。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社會民主主義的立場處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中間,而民主社會主義則擁護完全的社會主義,並且希望藉助民主手段廢止資本主義。
一般而言,對於民主社會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差異有兩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民主社會主義僅僅是更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而不是另一種分支,因為許多社會民主主義者仍然承認他們繼承馬克思主義,而且社會民主主義者討論政治時的用詞也和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沒有差異。第二種看法則認為即使民主社會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都有同樣的主張(將資本主義人性化),但那對於民主社會主義而言只是一個在邁向全然的社會主義社會之前的過程而已。因此,依據第二種看法,因為社會民主主義已經拋棄了建立全然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他們已經沒有理由自稱為(民主)社會主義,也因為21世紀初社會民主主義大多偏向了中立派的立場,他們更沒有理由自稱為民主社會主義了。

社會民主主義發展情況

瑞典在20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發展的相當繁榮,而並不像某些人所預言的瑞典高達57%的税率級次會緩慢其經濟成長,相反,瑞典經濟發展得相當健全,從獨資公司到跨國公司(如Saab宜家愛立信等),同時保持世界上最高的平均壽命,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低國債、低嬰兒死亡率和低生活費用,並據稱擁有極高的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來説,依據瑞典工會同盟(Swedish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資料,瑞典有多達20%的工作年齡人口依賴社會救濟過活,而且犯罪率自從1960年代以來持續攀升,過去十年甚至惡化的更為激烈,這使得今天的瑞典不得不面對完善社會民主主義制度在其國內的運用的問題。
歐洲社會黨是當今的歐洲聯盟的主要泛歐政黨,僅次於佔統治地位的歐洲人民黨。歐洲的社會黨普遍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

社會民主主義批評

大多數對社會民主主義的批評來自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者通常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制度太過限制個人權利,尤其是在經濟上的自由,個人選擇的自由往往被巨大的制度所蓋過,也就是那些國營的學校、醫療系統、孩童照顧和其他服務。尤其是社會民主主義的政策只會讓社會趨於平庸,而資本主義國家則鼓勵人們競爭邁向成功。社會民主主義者則通常反駁,藉着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並且消除極端貧窮的威脅,個人的權利反而得以提升。另一種從左翼裏發出的反駁更宣稱藉助限制一些經濟的權利,對小型企業而言能讓市場更為公平和自由,也因此能提升更多人的自由和財富,也因此沒有人會變的太有錢。而許多經濟上的權利也能消除白領階層犯罪。這些是一部分社會民主主義者的反駁。
經濟保守主義古典自由主義則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政策妨害了市場機制,鼓勵大量的預算赤字和限制企業自由將會傷害經濟的發展。對此社會民主主義者則會反駁在21世紀初右翼的保守派政府同樣製造了大量的預算赤字,尤其是美國在里根布什的任期時、以及英國在撒切爾的任期時的預算赤字。古典自由主義者批評道,社會民主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往往是針對由國家所控制的社團主義體制,那其實是偏向法西斯主義而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
現代自由主義則批評社會民主主義為了其理想的目標,而限制了個人在政治和法律上的權利。舉例而言,英國於2004年5月發生的未經審判便關押恐怖份子嫌疑犯的事件中,主張人應有權利接受公平審判的英國自由民主黨大力批評執政的工黨政府,而工黨政府則辯護他們是為了社會安全才壓縮了人權。不過這個例子是假設英國工黨仍然奉行着社會民主主義,但實際上英國工黨這幾年的表現可能早已脱離了社會民主主義的疇範。而且類似的反恐怖分子法條也曾於2006年在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所推行。
社會民主主義也受到大量來自左翼的批評,民主社會主義和革命路線的社會主義者批評社會民主主義太過依賴資本主義系統,使得他們變得與現代自由主義沒有兩樣。許多社會民主主義者明確地放棄了“社會主義”的稱呼以及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並且願意與資本主義體制合作而不是去推翻它。因此許多左翼人士批評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背叛了他們的原則,逐漸腐化並和生意人的遊説團及其他利益集團同流合污。左翼人士指出了許多社會民主主義的代表人物,如英國的託尼·布萊爾、瑞典的約蘭·佩爾松和德國的格哈特·施羅德,他們的政策都和資本主義沒有兩樣,例如施行減税、減少社會福利、進行私有化、減少產業上的規定,並導致福利國家政策大幅倒退。

社會民主主義政黨

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英國工黨 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英國工黨
許多民主國家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例如英國工黨(雖然黨綱裏自稱為民主社會主義,但其實行的政策是社會民主主義)、德國社會民主黨,以及其他遍佈歐洲和加拿大(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澳大利亞工黨新西蘭工黨(New Zealand Labour Party)和挪威工黨,從20世紀以來便不斷參與各種選舉,致力於制定更有力的勞工法、對主要產業實行國有化、和推行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政策。大多數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也都是歐洲社會黨的成員。
在20世紀後期,上述的這些政黨大多都疏遠了原本建立社會主義式社會(以及全然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理想。21世紀初大多的社會民主主義者都不再認為資本主義式的市場經濟與他們的目標有什麼衝突可言,這也是為什麼社會民主主義嚴格來説並不算是社會主義的一種形式。大多數的社會民主主義者都接受了中立派的第三條道路,支持解除政府對經濟的管制,並且強調機會均等作為社會正義的基準點。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也包含了女性主義的觀點、反對種族隔離和歧視、支持多元文化政策。現代的社會民主主義能不能被稱為社會主義仍然有極大爭論,但許多社會民主主義者已經不再自認為是社會主義者了。
大多數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也是社會黨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的成員,也就是第二國際的繼承者。

社會民主主義相關人物

託尼·布萊爾
鮑勃·霍克 鮑勃·霍克
鮑勃·霍克

社會民主主義中國相關

波士頓大學教授曹天予在論文《當代中國改革中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中指出,“用陳舊的斯大林主義的語言,與陳舊的社會民主主義語言或新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言作鬥爭,不可能有成效。其原因很清楚,中國之所以走上今天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舊語言(所表達的舊的經濟政治綱領)的失敗引起的。當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如階級分析和資本主義的結構性矛盾等等,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戰略制高點,必須佔領,不能放棄。但是,對市場經濟中如何進行制度創新、確保經濟活動的社會主義方向;在權力異化已經惡性發展到出現新剝削階級的情況下,如何從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手中,把憲政民主的旗幟奪過來,讓工農羣眾對公眾權力進行監督制約,而不是讓財富權力控制政治權力,都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資本主義發展發達之地西歐大陸,因之它滿足了國人求學於西方向西看的心理,而馬克思主義又是對資本主義持批判態度的一種思潮,因之他又滿足了國人心理的另一面反西化。而馬克思主義思潮中中所包含的消滅剝削與壓迫進而實現人人平等的東西,滿足了常存深存於人國人心中的均平的想法。 在企業中就工資,休假,福利等方面的東西取得同僱主對等的談判的權力,及獲得醫療,住房,受教育這些最基本的權力,而這些都是社會思想中經濟,社會民主所追求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