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社會學(Sociology)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社會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研究對象範圍廣泛,採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經驗研究、實證調查和批判分析,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社會活動的知識體系,尋求或改善人類幸福與社會福利為目標。 [2] 
中文名
社會學
外文名
Sociology
專業代碼
030301
專業層次
本科
專業門類
法學
專業類別
社會學類
修學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法學學士

社會學發展歷程

社會學引進

中國社會學最早由嚴復章太炎分別從英國和日本引進。孔德一系的社會學是經嚴復從英國引進的。章太炎將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翻譯成漢語,1902年由上海廣智書局出版。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等也為社會學的傳入中國做出貢獻。
1927—1937年間中國思想界、學術界掀起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中國社會史論戰、中國農村社會性質論戰,在學院系統中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學者如李達瞿秋白許德珩等人的研究活動,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及對中國社會狀況的分析為中國社會學重建指明瞭方向。李維漢、陳翰生等人的調研分析也有突出的貢獻。 [15] 
1922年,瞿秋白到上海大學創辦社會學系,陶孟和北京大學,許德珩在廣州、上海,李達在暨南大學辦系或開設課程。
1949年解放前已有22所高校設置了社會學系,許多高校已開設社會學課程,擔任社會學任務的講師以上140人,學制、課程設置已逐步定型化,學會、雜誌、教材已達一定水平。

社會學取消

1952年,中國開展高等學校院系和專業調整,社會學專業被取消。

社會學重建

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學學科開始了恢復、重建的歷程,社會學專業逐步發展。
1980年,上海大學成立了重建後的第一個社會學系。
1980年秋,南開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支持下,舉辦了為期一年的社會學專修班,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並招收研究生。之後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相繼成立社會學系,華南理工大學首先突破文理分立的模式建立高校第一個社會學研究所,並創建社會學系。
1985年,北京成立了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 [3]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社會學專業代碼由030201更改為030301*。 [4] 
截至2006年,全國共計有72所高校設置了社會學本科專業。 [5]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社會學專業代碼由030301*更改為030301。 [1]  [6]  [7] 

社會學培養目標

社會學專業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瞭解、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具有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社會責任和創新創業意識,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各高校培養學生熟練掌握社會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國際視野和國情意識,具備聯繫中國社會實際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具備跨文化溝通和自我調適的能力,具備服務社會與管理社會的能力,具備較高理論素養、較強實踐與創新能力,能夠在黨政機關,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聞傳播等領城,以及社會團體、福利機構、企業等組織從事專業性工作,或者運用社會學專業知識獨立創業、組織提供社會服務的複合型人才。 [1] 

社會學培養規格

社會學學制與學位

專業基本學制為全日制4年本科。實行學分制的學校可以適當縮短或延長學制年限,總學分為150學分左右。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休學或保留學籍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學生畢業所授學位為法學學士。
各業的課程體系中專業核心類課程應不少於10門,其中專業核心基礎課程不少於4門,專業核心特色課程不少於6門。
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必須有計劃、有方案(或項目),有督導或導師指導,是在機構、社會組織、社區、政府機關等進行的社會工作實務實習,時間不少於800小時。 [1] 

社會學素質要求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品行端正,遵紀守法,忠於職守,樂於奉獻;
(2)具有團隊合作意識,遵守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
(3)具備良好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及科學素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瞭解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4)身體健康,達到國家體質測試標準;
(5)心理健康,樂觀向上,具備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
(6)關心社會、認識社會和服務社會;
(7)具有從綜合性、整體性視角分析社會現象的知識與能力;
(8)具有對多元文化的認知、理解與溝通的知識與能力;
(9)開展社會服務,具有促進社會政策完善與社會進步的價值取向、專業知識和能力。 [1] 

社會學知識要求

(1)掌握紮實的中文,良好的外文,文獻和信息檢索能力;
(2)具備一定的心理學、民族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哲學、歷史學、經濟學、倫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知識;
(3)具備一定的高等數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物理科學、化學、生命科學、地理科學等知識;
(4)熟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民族、宗教等方面國情,瞭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國家和社會狀況;
(5)掌握社會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及學科發展,分支學科與主要研究領域的相關知識。 [1] 

社會學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能夠運用外語進行研究和交流,熟練掌握計算機及信息技術;
(2)熟練掌握社會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
(3)能夠運用社會學專業的視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
(4)具備從事社會調查與研究、市場研究與諮詢、社會諮詢與規劃、政策研究與評估、行政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職業能力,以及運用社會學專業知識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組織提供社會服務的能力;
(5)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創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設計工作和研究的項目、內容與方案的能力;
(6)掌握對現實社會的瞭解、認知和適應,理論聯繫實際,良好的溝通、組織、協調、管理和團隊合作,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1] 

社會學課程體系

社會學總體框架

該專業分為通識類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四類課程。 [1] 

社會學理論課程

  • 通識類課程
主要包括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大學語文、大學外語、大學體育、心理健康、軍事理論、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生命科學(或環境科學、地理科學、信息科學)等。
  • 公共基礎類課程
主要包括世界(近代)歷史、中國(近代)歷史、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法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管理學概論、心理學概論、倫理學概論、邏輯學概論、民族學概論、統計學等。高校專業可選擇其中部分課程。
  • 專業基礎類課程
專業必須從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文化(社會)人類學概論、女性學概論中至少選擇3門作為專業核心基礎課程,必須從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中至少選擇1門作為專業核心基礎課程。
  • 專業類課程
專業課程可包括國外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學史、中國社會(史)、中國社會思想史、西方社會(史)、西方社會思想史、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社區研究(概論)、社會問題、社會心理學、發展社會學、知識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法律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家庭社會學、消費社會學、人口社會學、環境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人口學、民俗學概論、犯罪學、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保障概論、社會政策、社會管理/社會治理、質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數據分析與統計軟件應用。 [1] 

社會學實踐教學

社會學專業開展的實踐教學類型包括公共實踐類課程和環節、專業實踐類課程和環節等內容。
公共實踐類課程和環節: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軍事訓練、公益勞動、志願服務與社會服務、課外社會實踐、課外社會創業實踐活動、各種學科競賽等。專業可選擇其中部分課程和環節。
專業實踐類課程和環節:包括課程實驗、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專業實習、畢業創業實習、課程論文、學年(期)論文、畢業論文(設計),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學術講座、學術交流、創新創業講座、創新創業策劃等。課程實驗、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包括社會統計軟件應用實驗課、電話訪問調查實驗課、行為科學實驗課、社會個案工作實驗課、小組工作實驗課、創新創業實踐課等。
專業類實習:包括社會調查實習、田野調查實習、社會工作實務實習、創新創業實踐等多種形式。 [1] 

社會學教學條件

社會學教師隊伍

  • 師資規模
(1)專任教師隊伍應按生師比不高於18:1的標準配備;
(2)專業的專任教師(社會工作專業可包括專職實習督導)原則上不少於10名;
(3)實驗室應配備專職的管理員或實驗員。
  • 師資結構
(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不低於90%,至少50%的專任教師應當具有博士學位;
(2)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比例不低於40%。
  • 教師背景與水平要求
(1)專業的專任教師,其專業背景為所任教專業的比例不低於40%,或專業背景為社會學專業比例不低於80%;
(2)專業教師所擔任的教學課程或環節應相對穩定,並具備與所承擔教學任務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知識,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實務經驗;
(3)具備應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的能力,以及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4)具備一定的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1] 

社會學設備資源

  • 信息資源要求
1.教材建設
專業教材建設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等的教材選用應遵守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以國家規劃、指定教材或相關部門認定的優秀教材為主,嚴把政治關、質量關,確保選用教材的科學性、前沿性和權威性。
對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任課教師均應指定必要的參考閲讀文獻,課外閲讀時間不低於課堂教學時間的1.5倍。
專業所在院系應有教材選用和使用效果評價方面的制度,將國家政策要求、教師的教學體會以及學生的學習體會和評價作為選定教材的重要依據。
2.圖書資料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綜合性本科高校的生均圖書量應不少於100冊生均年圖書進書量應不少於4冊;紙質專業期刊不少於20種。學校公共圖書館和院系專業圖書資料室,應有一定數量與社會學專業有關的圖書、刊物、資料、數字資源和具有檢索這些信息資源的工具。
圖書資料室或教務部門應保存各類教學文件、學生論文、科研成果等資料。 [1] 
  • 教學設施要求
專業必須有能滿足專業培養需要的專業實驗室,能夠為專業教學課程、環節提供必要的實驗設施和設備。
專業實驗室面積的基本標準為:在校學生規模100人以下的,不小於100平方米;學生101-200人的,不小於150平方米;學生200人以上的,不小於200平方米。
實驗教學應有計劃、方案、大綱和規範,實驗教學應納人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
專業實驗室應有管理規章,有實驗室使用記錄,有符合技術要求的專人管理。 [1] 
  • 實踐教學要求
專業應有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能滿足本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能提供相應的實習崗位和實習內容。
專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建設專業實習基地;專業實習基地可有社區、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社會服務機構、專業社會工作機構、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等多種類型。鼓勵學生到創業型企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型企業單位實習,到政府或社會的創業孵化機構、社會組織的孵化機構實習。
專業所在院系應與實習基地所在單位簽訂協議,共同建設。實習學生與簽約的專業實習基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具法人資格的機構、組織等)的配比一.般不高於10:1。
可聘請專業實習基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相應資質的資深工作人員做校外督導,並進行定期培訓。 [1] 

社會學教學經費

常規直接教學經費應用於實驗、實習、實習基地建設、圖書文獻與實驗設備的維護更新、教師培養、教學研究、教學管理等,特別要確保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經費。每年常規教學經費的額度可視各自情況有所調整,但應有效保證基本教學環節的需要。
專業生均教學和科研設備的總值不低於3000元。
生均年常規直接教學經費不低於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的標準,必須有充足經費保障學生實習、教師指導實習和實習基地建設。
凡新設專業,其開辦經費不低於20萬元(不包括固定資產),生均教學和科研設備值不低於3000元,並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動態調整,保持經費持續增長。生均年常規直接教學經費不低於學生所繳學費的20%。 [1] 

社會學質量保障

  • 質量保障體系
專業所在院系應切實以持續改進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本標準各項內容,加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從招生到就業的閉合式質量評估指標、評估數據、評估機制和評估制度,加強教學指導委員會、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自覺開展經常化的自我評估和改進工作,並接受教育部和相關評估機構的審核評估。
  • 教學效果評估
專業所在院系應對教師開展的所有形式的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行常規評估,督促教師不斷探索教學改革,持續改進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水平。教學效果評估應結合教師自評、學生評教、同行評價和領導聽課等多種方式,評估內容、指標和程序應力求科學、全面與合理。
  • 生源與就業質量
專業應根據自身特色,採取有效措施吸引合適的學生學習,建立評估生源質量的科學指標,對生源變化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評估。各專業應加強對學生就業創業的指導,對學生畢業去向和發展進行動態監測與評估,建立學生就業質量反饋和改進機制,通過完善人才培養各項工作,積極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或創業。 [1] 

社會學培養模式

  • 課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為輔;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注重知識傳授、輕視能力培養;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輕視與現實社會的聯繫等。 [8] 
  • PBL(problembased leaming)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主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在與老師的探討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9] 
  • “三動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是指通過構建教學改革平台,引導和支持本科生“動腿”“動嘴”“動筆”,藉助各類實踐和實習的平台機會,提供條件讓學生走走向社會。“動嘴”則是在接觸和深人社會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用意,與調查對象交流見聞與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與溝通能力。“動筆"是訓練學生的筆頭寫作技能,着重養成學生的“作品意識",並通過“動筆”來結成學生的各種學習和訓練的作品成果。在實踐中,“動腿”“動嘴”“動筆”又可以被串聯起來形成“三動結合”的完整培養環節。通過“動腿”,獲得和調查對象“動嘴”的機會。再通過“動嘴”的調查過程獲取豐富生動的一手資料。最後,結合對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動筆”而成作品。 [10] 
  • “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安徽大學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利用有關的教研項目建立一個基本平台,或者將教研項目與相關的課程改革進行組合形成一個平台,圍繞這個項目和這門課程,組建一支教學團隊,將團隊教師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引入到平台中去,比如將科研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學生實踐主題(選題),實現科研項目、教研項目與課程改革的一體化融合。 [10] 
中國政法大學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教學方案中的實踐環節—注重社會實踐和實習中的應用—注重課外科技活動的延伸—嚴把教學質量關。 [11] 
  • 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秉承”能力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課堂教學管理,並踐行於教學改革過程之中,改變傳統教育的質量觀,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着眼於課程負責人,通過進修和內部整合,積極構建專業教學團隊和課程教學團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對專業的課程結構及其體系進行優化調整,以此為基礎,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改革或更新課堂教學體系與內容,積極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探索教育管理改革;積極構建新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把學校能利用的優勢資源轉化為培養學生的資源,轉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資源。 [12] 

社會學發展前景

社會學考研方向

社會學專業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政治社會學、法律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社會人類學勞動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社會人口學等。

社會學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在教育機構、科研機構、智庫機構、黨政機關、企業及事業單位、傳媒機構、專業調查及數據分析機構、社會組織與社會團體等部門從事理論研究、政策設計與評估、社會/市場調查、文化傳播、統計分析、社會服務及社會管理等方面工作。 [2] 

社會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
河南
----
山東
----
----
山西
----
----
安徽
----
----
江西
----
----
江蘇
浙江
----
----
湖北
----
----
湖南
廣東
----
廣西
----
----
海南
----
----
雲南
貴州
----
四川
陝西
----
青海
----
----
寧夏
----
----
黑龍江
----
----
吉林
遼寧
----
新疆
----
----
內蒙
福建
甘肅
----
----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0年3月30日) [14]  [16] 
參考資料
  •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4-50
  • 2.    社會學專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引用日期2020-03-30]
  • 3.    陳君慧編著.話説社會學: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0月:49
  • 4.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199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4-09]
  • 5.    吳增基,吳鵬森,蘇振芳主編.現代社會學 第5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02月:45
  • 6.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4-09]
  • 7.    許建兵,李豔榮,宋喜存主編.社會學教程: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年05月:8-9
  • 8.    湯奪先, 孫文. 高校社會學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以安徽省A大學為例[J]. 宜春學院學報, 2014(01):130-134.
  • 9.    Ola Sabbagh , Ghonah Hamwyah. Fresh ideas in learer - centered instruction[ 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5) :213 - 215.
  • 10.    陳俊峯, 張鋭. 高校社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探索——以社會學專業"四位一體"教學改革為例[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 030(023):7-9,12.
  • 11.    社會學專業介紹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引用日期2020-03-30]
  • 12.    譚賢楚, 劉倫文. 地方院校社會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與實踐——以湖北民族學院為例[J]. 大學(研究版), 2015(5):31.
  • 13.    學院簡介  .三亞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引用日期2020-12-31]
  • 14.    社會學開設院校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20-03-31]
  • 15.    “中國社會史大論戰”再回眸-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6-25]
  • 16.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引用日期2024-03-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