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主義在中國

鎖定
《社會主義在中國》是2011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于幼軍。 [1] 
中文名
社會主義在中國
作    者
于幼軍
出版時間
2011年04月01日
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
頁    數
461 頁
ISBN
9787540682033
類    別
思想
定    價
52.00
開    本
16開本
裝    幀
平裝
印刷時間
2011-04-01
印    次
第1次印刷
版    次
1

目錄

社會主義在中國內容

作者長期在社會科學研究、宣傳文化部門和區、市、省、國家機關多個黨政主要領導崗位工作,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文化修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曾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在國內報刊發表了一批思想理論文章。為寫作本書,作者近兩年多來在國家圖書館潛心讀書著述,閲讀了三四千萬字的書籍、論文和史料,寫下上百萬字的讀書筆記,又先後到上海、浙江、江西、福建、陝西、甘肅、寧夏、安徽、河北等省(自治區)的革命老區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及重要人物活動的地方實地察看,請教當地專家學者,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初稿出來後,又向三十多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老前輩及老一輩革命家、思想家的親屬徵詢意見,並數易其稿。
《社會主義在中國》是一本書籍,該書採用中國傳統文學章回演義的體裁,將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史、社會主義運動史、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有關內容熔於一爐,以文學的筆調娓娓道來,既有對重大歷史事件客觀中肯的闡述,對重要歷史人物生動形象的刻畫,又有作者精闢深刻的思想評述。形式新穎生動,文筆簡潔流暢。 [1] 

社會主義在中國目錄

第1部分 十月革命炮響
話説中國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領軍人物陳獨秀,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集結一批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和熱血青年,以《新青年》雜誌為陣地,向封建思想文化發起猛烈衝擊。恰在此時,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猶如漆黑夜空一道閃電,震撼了中國新文化運動風雲人物的心靈
第2部分 順應歷史潮流
中國共產黨順應天意民心,在抗戰勝利前夜及時打出民主、自由的大旗,登高一呼而天下應。毛澤東1944年6月接受中外記者團採訪時坦言:中國很大的缺點,一言而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統一,但是隻有建立在言論、出版、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1944年9月,中共公開呼籲“立即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組織各抗日黨派聯合政府”,旋即得到全國各民主黨派和各界羣眾的熱烈響應。
第3部分 醫治戰爭創傷
話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會,通過了《共同綱領》這一新中國建國大綱和臨時憲法,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及相關機構組成人員,確定了國旗、國歌和國徽,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第4部分 整風急轉反右
話説1956年中共八大落下帷幕僅一月,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匈牙利發生“十月事件”,蘇聯出動坦克軍隊進入布達佩斯平息暴亂。這一事件震驚世界,給社會主義陣營帶來巨大沖擊,也對中國產生深刻影響。
第5部分 反冒進循正軌
話説新中國成立後,三年恢復國民經濟成效顯著,抗美援朝勝利凱旋,經濟建設“一五”計劃順利完成,原計劃15年基本完成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3年就大功告成。這一連串勝利,使毛澤東等領導人頭腦發熱,產生了經濟建設急於求成的思想,逐漸形成迅速超英趕美的發展戰略,提出以追求高速度為靈魂的建設總路線,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期望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第6部分 公社化硬超前 勞民傷財罹患沉痾 共產風亂…
話説1958年在總路線的照耀下,與“大躍進”同時策馬前行的還有人民公社化運動。前者是生產力的“大躍進”,後者是生產關係的“大躍進”,目標都是同一個-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結果也是同一樣-欲速不達,受到客觀規律的嚴厲懲罰。
第7部分 廬山風雲突變
話説“大躍進”的“浮誇風”和公社化運動的“共產風”颳得人們頭腦發熱,由此帶來的“糧食高徵購”和“強迫命令風”更是颳得民怨四起、人心渙散。這“三風”造成的嚴重後果,到1958年末至第二年初陸續顯露出來,引起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重視,立即着手調查研究和調整政策,解決新出現的問題。

社會主義在中國作者介紹

于幼軍 于幼軍
于幼軍,男,漢族,1953年1月生,江蘇豐縣人,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9月參加工作,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哲學博士。現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成員、副主任。
參加工作後歷任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期間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在華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大學本科函授學習);1986年8月任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86年11月任廣州市東山區委書記;1990年3月任廣州市天河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1992年11月任廣州市委常委、廣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税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1993年3月任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1994年8月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期間1993年3月至1995年8月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在職學習,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學習);2000年4月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深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同年6月任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2003年5月任湖南省委副書記;2003年6月任湖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2005年7月,山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決定,任命于幼軍為山西省副省長、山西省代理省長。2006年1月在山西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被選舉為山西省省長。 2006年10月,在中共山西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2007年8月30日起不再擔任山西省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同年9月3日,山西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決定:接受于幼軍因工作變動辭去山西省省長職務的請求。9月任文化部副部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