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交網絡

(互聯網概念名詞)

鎖定
社交網絡含義包括硬件軟件服務應用,由於四字構成的詞組更符合中國人的構詞習慣,因此人們習慣上用社交網絡來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中文名
社交網絡
外文名
Social Network
定    義
硬件、軟件、服務及應用
源    自
英文SNS的翻譯

社交網絡基本信息

這個名詞是1954年由J. A. Barnes 首先使用 ("Human Relations" , 在章節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 Parish 內)。一個社交網絡的大小最大約為150人左右 (Dunbar's number),平均大小約為124人左右 (Hill and Dunbar, 2002)。
社交網絡源自網絡社交,網絡社交的起點是電子郵件。互聯網本質上就是計算機之間的聯網,早期的E-mail解決了遠程的郵件傳輸的問題,至今它也是互聯網上最普及的應用,同時它也是網絡社交的起點。BBS則更進了一步,把“羣發”和“轉發”常態化,理論上實現了向所有人發佈信息並討論話題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訪問者數量)。
BBS把網絡社交推進了一步,從單純的點對點交流的成本降低,推進到了點對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時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兩個社交工具的升級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時效果(傳輸速度)和同時交流能力(並行處理);後者則開始體現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信息發佈節點開始體現越來越強的個體意識,因為在時間維度上的分散信息開始可以被聚合,進而成為信息發佈節點的“形象”和“性格”。比如從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tion、Video-Mail都解決或改進了單一功能,是豐富網絡社交的工具。
圖1 圖1
隨着網絡社交的悄悄演進,一個人在網絡上的形象更加趨於完整,這時候社交網絡出現了。如圖1所示。
交友只是社交網絡的一個開端,就像Google的開端只是每個網頁的backlinks那麼普通一樣,社交網絡的開端只是獲取你的個人資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網絡大體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早期概念化階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論;結交陌生人階段──Friendster幫你建立弱關係從而帶來更高社會資本的理論;娛樂化階段──MySpace創造的豐富的多媒體個性化空間吸引注意力的理論;社交圖階段──Facebook複製線下真實人際網絡來到線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論;雲社交階段——。整個SNS發展的過程是循着人們逐漸將線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轉移到線上進行低成本管理,這讓虛擬社交越來越與現實世界的社交出現交叉。
人類歷史上,大凡重要的技術革命都伴隨媒介革命,人類任何活動本質上都是信息活動,信息流的傳遞介質、管理方式的不同將決定你接受信息的不同,所有有關信息流媒介的變革一定是底層的變革——網絡社交也是如此。從網絡社交的演進歷史來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則。網絡社交一直在降低人們社交的時間和物質成本,或者説是降低管理和傳遞信息的成本。
與此同時,網絡社交一直在努力通過不斷豐富的手段和工具,來替代傳統社交來滿足人類這種社交動物的交流需求,並且正在按照從“增量性的娛樂”到“常量性的生活”這條軌跡不斷接近基本需求。
如果説在網絡社交的起點——電子郵件時代,網絡僅僅可以滿足人們5%的社交需求,那麼今天豐富的社交網絡已經可以把這個數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觸型”的社交行為,或者説是“接觸型”信息的收集和發佈之外,網絡社交已經開始承擔大部分傳統社交的作用。實際上,“非接觸型”的社交,原本就佔據了人類社交的80%以上,這意味着網絡社交對傳統世界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説到底,網絡社交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
社交網絡涵蓋以人類社交為核心的所有網絡服務形式,互聯網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社交網絡使得互聯網從研究部門、學校、政府、商業應用平台擴展成一個人類社交的工具。
網絡社交更是把其範圍拓展到移動手機平台領域,藉助手機的普遍性無線網絡的應用,利用各種交友/即時通訊/郵件收發器等軟件,使手機成為新的社交網絡的載體。社交網絡,也就是網絡+社交的意思。通過網絡這一載體把人們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具有某一特點的團體。
也必須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近7%的信息通過語言傳遞的(文字更少),語氣、情感、態度、肢體語言等佔了93%。
除非網絡社交的發展逼近傳統接觸型社交效果,否則只能是有益的補充,真正認識瞭解一個人還是需要在現實中接觸才行,此段內容有意無意誇大了網絡虛擬社交的作用。其實認識了這點也為網絡社交指明瞭未來發展方向(類似星球大戰中的遠程全息“面對面”交流)。

社交網絡社交網發展史

1971 年,人類第一封電子郵件誕生。其緣起就是為了方便阿帕網(ARPANET)項目的科學家們互相之間分享研究成果。
圖2 圖2
1991 年,伯納斯·李經過多年實踐和改進,創辦了以“超鏈接”為特徵的萬維網(WWW)如圖2所示
1994 年,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學生 Justin Hall 建立自己的個人站點“Justin’s Links from the Underground”,與外部網絡開始互聯。Justin Hall 把這個站點更新了 11 年,因此被稱為“個人博客元勳”(founding father)。
1995 年,Classmates.com 成立,旨在幫助曾經的幼兒園同學、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重新取得聯繫;Classmates.com 在 2008 年的時候還擁有 5000 萬會員,到 2010 年才跌出社交網站 TOP 10。這裏有一個羅曼蒂克的鮮活例子:Ray Sears 在 Classmates.com 上找到了自己七年級的女友,他通過站內信息工具問她還記不記得他,她回答“我怎能忘記我的初戀”。於是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並生下兩子。
1996 年,早期搜索引擎 Ask.com 上線,它允許人們用自然語言提問,而非關鍵詞(比如:“今天上映什麼電影”,而不是“10月23日 電影 上映”)。
1997 年,美國在線實時交流工具 AIM 上線;在這一年,一位名為 Jorn Barger 的先鋒博客作者創造了“weblog”一詞。
1998 年,在線日記社區 Open Diary 上線,它允許人們即使不懂 HTML 知識也可以發佈公開或私密日記。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實現人們可以在別人的日誌裏進行評論回覆。
1999 年,博客工具 Blogger 和 LiveJournal 出現;後來 Blogger 在 2003 年被 Google 收購,但該產品目前仍然存在——全球科技公司之間的專利站捧紅的 FOSS Patent 就是用 Blogger 建的網站。
2000 年,Jimmy Wales 和 Larry Sanger 共同成立 Wikipedia,這是全球首個開源、在線、協作而成的百科全書,完全不同於《大英百科全書》的編撰方式。Wiki 的用户在第一年就貢獻了 20000 個在線詞條。目前維基百科仍然堅持募捐的方式籌措運營資金,2011 年底他們募集 2000 萬美元來維持 2012 年的運營。
2001 年,Meetup.com 網站成立,專注於線下交友。這個網站大家應該比較陌生,但是如果告訴你這個有着 12 年曆史的網站,現在每月還有 34 萬個羣組舉行線下活動,你應該會感到詫異了。網站的創建者是 Scott Heiferman,2001 年“9·11”事件以後,他成立了 Meetup.com 來幫助人們互相聯繫——而且不只是線上的。Meetup.com 是一個興趣交友網站,他鼓勵人們走出各自孤立的家門,去與志趣相投者交友、聊天。現在它每月會有 34 萬個羣組在當地社區進行聚會,一起吃喝玩樂、聊天、社交甚至學習。
2002 年,Friendster 上線,這是首家用户規模達到 100 萬的社交網絡。Friendster 開創了通過個人主頁進行交友的先河,在它兩年之後,Facebook 正式在哈佛大學寢室上線。目前在 Facebook 的攻勢下,Friendster 在全球範圍內基本式微,不過在印尼和菲律賓仍然受歡迎——有意思的是,Facebook 在這兩個國家也極其受歡迎,看來東南亞人民有強烈的社交慾望。
2003 年,面向青少年和青年羣體的 MySpace 上線,它再一次刷新了社交網絡的成長速度:一個月註冊量突破 100 萬。MySpace 發展到後來涉黃和無謂謾罵逐漸增多,管理者不加規範,以致難以擴大用户,最終被出售。如果説 2005 年賣給新聞集團的 5.8 億象徵着它是未來的新星,那麼 2011 年 3500 萬美元賤賣給廣告商則意味着這顆流星隕落。
2003 年上線的還有 WordPress,它由全球各地的幾百名網友通過在線協作創建, 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數千萬用户——截止 2011 年 12 月,發佈一年的 WordPress 3.0 獲得了 6500 萬次下載。與 WordPress 相關的故事不計其數,信息圖中講到它幫助一個自閉症女孩走出病症的故事,這個叫 Carly Fleishmann 通過在電腦上敲打文字的方式使自己擺脱了自閉症;隨後她創辦了 Carly’s Voice 的 WordPress 個人博客,幫助其他人擺脱自閉症。
2004 年,Facebook 成立,根據 7 月 Facebook 上市後的首份財報,Facebook 目前每月有 9.55 億用户活躍用户MAU),每月移動平台活躍用户數有 5.43 億。
2004 年同年創立的還有 flickr,現在它依然是非常活躍的圖片社區,只不過東家已經變成了雅虎
2005 年,YouTube 成立,它在成立後迅速被 Google 相中,2006 年從 Google 那裏得到的收購價是 16.5 億美元。
2006 年,Twitter 成立,由於它內容限制在 140 字以內,它迅速成為方便的交流工具和強大的自媒體平台。
2006 年成立的還有 Spotify,它現在是社交音樂分享型應用的典型,擁有 1500 萬 MAU 和 400 萬付費用户。
2007 年,輕博客平台 Tumblr 成立,目前該平台上有 7700 萬個博客;根據 2011 年 7 月的數據,該網站每月的獨立訪問量是 1340 萬。信息圖中舉到一個例子,一個名叫 Ana White 的女木匠在 Tumblr 上開通博客分享自己對木匠工作的喜愛,現在她的博客每月訪問量有 300 萬,所獲得的廣告收入足以養家。
2008 年,Groupon 上線,是國際上最大的團購網站,但近一年股價跌逾 80%,一直走下坡路。
2009 年,Foursquare 上線,以“簽到”(check-in)組建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網絡,Foursquare 成立於紐約市,每年 4 月 16 日在紐約擁有一個獨特的“4SQ 日”。Foursquare 擁有 2000 萬註冊用户數。
2010 年,Google 圍繞最成功的產品 Gmail 推出微博客和溝通工具 Google Buzz 上線,但這是一個失敗的產品,2011 年12 月 15 日徹底被 Google 終結。
2011 年,Google Buzz 的繼承者 Google+ 上線,Google+ 目前擁有 4 億註冊用户,每月 1 億活躍用户。
圖3 圖3
2012 年 Pinterest 呈現爆發式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在 2011 年底被 TechCrunch 評為“年度最佳創業公司”),它是目前網站史上最快達到 1000 萬獨立訪客的網站。如圖3所示。

社交網絡安全

據來自安全軟件公司Webroot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社交網站用户更容易遭遇財務信息丟失、身份信息被盜和惡意軟件感染等安全威脅,而且其嚴重性可能超乎用户自己的想象。
該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並沒有對自己的社交網站個人信息採取嚴密保護措施,其它人可以通過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查看這些敏感信息,另外有半數以上受訪者不知道誰能查看他們的個人資料。大約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其社交網站個人資料中至少包含三種個人身份識別信息,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多個網站上使用同一個密碼。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來自陌生人的好友請求。
Webroot消費者業務的首席技術官邁克·克朗貝格(Mike Kronenberg)表示,“社交網站的增長已經成為黑客的一個巨大目標。人們花費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的時間以整個互聯網增長速率的三倍進行增長。”克朗貝格表示,“我們調查的人中有十分之三在社交網站上經歷過安全攻擊,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被竊、惡意軟件感染、垃圾郵件、未經授權的密碼修改和釣魚欺詐。實現安全保護的第一步是認清安全威脅類型,然後瞭解如何防護它們。”計算機犯罪分子使用不同類型的騙術和惡意軟件來利用風險行為。一個比較常見的策略是釣魚,黑客欺騙用户下載一個被感染的文件、訪問社交網站之外的風險網站或匯錢給一個“處於困境的朋友。”Webroot表示,幾個月社交網站上的此類攻擊呈上漲趨勢。黑客在劫持了某個社交網站用户的賬號後,向其聯繫人發送消息,欺騙對方進行不當行為。

社交網絡發展

近年來,社交網絡的發展引人注目。
報告顯示,2005-2011年上半年,已經披露的中國社交網絡行業的投資事件為106起,其中已經披露投資金額的投資案例為74起,披露的投資金額總額為10.98億美金,平均投資金額為1484萬美金。與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相關行業的細分領域如網絡遊戲、電子商務相比,VC/PE對中國社交網絡的關注度稍弱,但是相對於其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而言,社交網絡的投資情況引人注目。2011年,我國社交網絡投資創歷年新高。
從已經披露的單筆投資金額來看,已經披露的投資金額的55.41%的投資案例集中在500萬美金之下,相比其他行業而言,我國社交網絡的投資金額相比較小。主要原因是,我國社交網絡行業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融資階段一般均處於企業發展前期。不過,涉及人人網58同城豆瓣網等行業領先且較具規模企業的投資案例金額已經達到5000萬美金之上。
分析認為,隨着社交網絡用户的不斷增加,投資者、廣告商、程序開發商等利益相關者也越來越多的將目光投向社交網站。國內社交網絡熱潮正風起雲湧,不僅構築了一個龐大的網絡社會,還為其帶來無限商機,其盈利模式逐漸形成,盈利能力也漸入佳境。
中國社交網絡的格局演變:
2011年社交網絡格局 2011年社交網絡格局
2012年社交網絡格局 2012年社交網絡格局
2013年社交網絡格局 2013年社交網絡格局

社交網絡存在問題

現階段社交網絡存在幾個問題
1.同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新
2.市場運營不成熟,缺乏有力的投資,無法打造適合中國市場的社交網絡系統
3.社交網站呈現集中化,騰訊、人人網、開心網豆瓣佔據了大部分市場

社交網絡帶來影響

2008年後,社交網絡的發展引人注目。截至2013年5月,約有一半以上的中國網民通過社交網絡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社交網絡已成為覆蓋用户最廣、傳播影響最大、商業價值最高的web2.0業務。社交網絡巨大的發展潛力更是一度被國內外各大風投機構與公司看好,紛紛注資。
社交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並對人們的信息獲得、思考和生活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社交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展現自我、營銷推廣的窗口。但是與此同時,社交網絡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包括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等。尤其是青少年,他們處在社交網絡的前端,但同時也是受影響最深的。
研究中説,“一個社區賬號可以是萌生浪漫的地方,也可以是衝突的舞台,在過去,談話的中介是信件、電話或手機。所有的互聯網用户都接觸到更廣闊的網絡用户。在這個新的環境裏,關於行為和禮貌的社會規則仍然在形成中。”
對青少年來説超過22%的青少年的在線行為最終“使他們與某個人的友誼結束”;25% 的青少年在社交網絡上的行為最終導致了面對面的爭吵或對抗;13% 的青少年在社交網絡上有對抗之後,第二天去學校會感覺緊張,同樣百分比的青少年因此與父母產生了問題;8% 的青少年因為社交網絡上的事情最終產生了身體對抗,6% 的人因此在學校遇到了麻煩。
聯盾護航360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藉助社交網絡,建立虛擬的人際信任關係。74.8%的未成年人覺得網絡社交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70.0%的未成年人覺得網上聊天比面對面交談讓自己更加輕鬆自在,69%的未成年人強調,網絡社交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網絡社交在未成年人眼中有獨特的魅力。

社交網絡溝通方式

每20年企業應用的溝通方式將會進行一次變革,即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活動流。“活動流”具有在信息溝通中的便捷性和可追溯性的特點。因此“活動流(activitystreams)”將是社交網絡時代(SNS)的主要溝通方式。
從技術角度上講,活動流(Activity Streams)是一個發展中的標準,用於聚合網站信息和表達社交對象;並迅速成為在 Web 應用程序之間發佈活動的事實上的標準。
從用户角度上講,活動流有時也稱為生活日誌(lifestream),是某個人在一個特定網站上的所有活動的信息集合。隨着企業應用越來越社交化,公司內部或公司之間通過社交活動而使知識傳播的需求大大增強。活動流也使聚合多個信息源以追蹤公司的交互和在社交媒體中發展客户成為可能。
企業場景中的各種溝通,比如:電話、會議、及時通訊IM(MSN、QQ)、郵件、以及在各業務系統中的操作,因為其散亂、無序、和無法追溯而隨時流失。不論是從管理、執行、或是用户角度來看,能夠追蹤日常工作信息的活動流給新的企業應用帶來了許多機會。領度軟件將活動流的應用充分發揮,構建了在此基礎之上的全面的企業執行與溝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