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交網站

(全面性教育相關名詞)

鎖定
社交網站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服務。它允許個體在一個封閉系統內建立一個公共或半公共性質的個人主頁,與其他用户建立連接,並在個人主頁上呈現聯繫人的列表,以及觀看並穿梭於自己和他人在系統內建立的連接列表,這些連接的本質和命名可能會因網站而異 [1] 
不恰當使用社交網站在國際社會是被禁止和嚴厲打擊的行為,中國立法中提到了與之相關的違法行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中有條文對相關行為進行限制和懲罰。社交網站的安全使用是全面性教育中有所涉及的內容。學習者需要了解社交網站的安全使用,避免和防範網絡欺凌 [2] 
中文名
社交網站
外文名
Social networking site
別    名
交友網站

社交網站定義

社交網站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服務。它允許個體在一個封閉系統內建立一個公共或半公共性質的個人主頁,與其他用户建立連接,並在個人主頁上呈現聯繫人的列表,以及觀看並穿梭於自己和他人在系統內建立的連接列表,這些連接的本質和命名可能會因網站而異 [1] 

社交網站主頁

個人主頁是社交媒體的支柱,也是社交網站的基本單位和節點,這是社交網站與即時通訊工具、BBS最重要的區別之一。用户需要在個人主頁中填寫一系列問題,例如頭像、年齡、居住地、興趣等信息。這一過程便是在進行自我的素描 [1] 

社交網站連接

社交網站的獨特之處,並不是它們允許個體與陌生人相遇,而是它們讓用户可以展示自己的社交網絡。這是社交網站與即時通訊工具的另一個重要區別 [1] 

社交網站穿梭

穿梭有兩層維度。其一,人們可以穿梭在自己的朋友列表中,隨時查看好友消息,因此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關係網絡;其二,人們往往還可以查看自己的朋友有哪些朋友1。隨着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Facebook、Twitter、微信、米聊、陌陌等移動社交軟件成為人們傳播信息和分享信息的主要平台,移動社交軟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益突出。自2010年以來,移動社交軟件用户量快速增長,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使用 [3] 

社交網站現狀

社交網站網民規模大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至99.1%。我國即時通信類用户規模達8.25億,佔網民整體的96.5%;手機即時通信用户規模達8.21億,佔手機網民的96.9% [4] 

社交網站上網時間長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的人均每週上網時長為27.9小時,手機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App中,使用即時通信類App的時間最長,佔比14.5%4。

社交網站匿名社交軟件呈井噴式發展

匿名社交在2014年上半年成為移動互聯領域的熱詞,匿名社交App也在2014年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據360發佈的《2014年Q2移動互聯網App分發行業報告》顯示,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僅有6款匿名社交App上線,而2014年4~6月就有20餘款匿名社交軟件上線,2014年堪稱國內匿名社交軟件的元年。
所謂匿名社交App,是因為用户發佈內容均採用匿名的方式,並且發佈內容十分寬泛,平時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上不方便説的“秘密”都可以在匿名社交軟件上表達。這樣不僅發佈者更容易實現內心更深層次、更真實的情感表達,也能較大的滿足觀看者的獵奇心理。報告顯示,目前匿名社交應用主要分為走熟人匿名社交路線和專攻陌生人社交。熟人匿名社交軟件以用户通訊錄的關係鏈為依託,通過導入手機真實通訊錄,即能看到來自手機聯繫人發佈的各類匿名信息,代表產品有無秘、悄悄、私密圈等;專攻陌生人社交軟件主要基於興趣和地理位置共享,代表產品有秘密、小聲、微密等 [5] 

社交網站社交網站中潛在的性風險

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碩士生韓鑫磊2019年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對利用網絡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展開了研究,其在裁判文書網中以“強姦罪”、“猥褻兒童罪”、“未成年人”、“QQ”、“微信”為關鍵詞進行案件檢索。數據顯示,近五年中與此類犯罪相關的案件共有292起,其中2014年有31起,2015年有50起,2016年有64起,2017年有85起,2018年有62起。總體來看,隨着網絡的普及,犯罪行為人利用網絡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犯罪的案件數量正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而且在蒐集的案例中,犯罪行為人通過交友、談戀愛或者物質引誘等手段誘騙未成年人發送裸照、裸體視頻,或者要求進行裸聊以及邀請線下見面進而實施猥褻、強姦行為的佔大多數。利用網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形勢愈發嚴峻,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6] 

社交網站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社交網站的不當使用會導致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侵犯,甚至會導致網絡暴力等犯罪行為,違反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了保護公民在使用社交網絡時的合法權益。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從公民基本權利的角度進行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從刑事犯罪的角度進行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從民事權益的角度進行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6)從網絡安全保護的角度進行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特別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角度進行了詳細規定。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共同保障了我國公民在使用社交網站時的合法權益。

社交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7] 

社交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
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七條
以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
利用信息網絡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羣組的;
(二)發佈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
(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佈信息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託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8] 

社交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一百零九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千零二十四條
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實;
(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
(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第一千零三十八條
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9] 

社交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6)

第十三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絡的權利,促進網絡接入普及,提升網絡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絡服務,保障網絡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利用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第四十條
網絡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户信息嚴格保密,並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護制度。
第四十一條
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户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第四十二條
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網絡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户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七條
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户發佈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佈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五十條
國家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網絡信息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佈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要求網絡運營者停止傳輸,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對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上述信息,應當通知有關機構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斷傳播 [10] 

社交網站《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

第六十四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內容的創作與傳播,鼓勵和支持專門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適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點的網絡技術、產品、服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
第六十六條
網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依法懲處利用網絡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第六十七條
網信部門會同公安、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等部門根據保護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需要,確定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絡信息的種類、範圍和判斷標準。
第六十九條
學校、社區、圖書館、文化館、青少年宮等場所為未成年人提供的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或者採取其他安全保護技術措施。
智能終端產品的製造者、銷售者應當在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或者以顯著方式告知用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的安裝渠道和方法。
第七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範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通過在智能終端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第七十二條
信息處理者通過網絡處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和必要的原則。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徵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要求信息處理者更正、刪除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信息處理者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更正、刪除,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發佈私密信息的,應當及時提示,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第七十七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
遭受網絡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網絡欺凌行為,防止信息擴散。
第七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現網絡產品、服務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有權向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或者網信、公安等部門投訴、舉報。
第八十條
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户發佈、傳播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且未作顯著提示的,應當作出提示或者通知用户予以提示;未作出提示的,不得傳輸相關信息。
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户發佈、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網信、公安等部門報告。
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户利用其網絡服務對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向該用户提供網絡服務,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公安機關報告 [11] 

社交網站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社交網站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並日益影響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開展關於社交網站的教育。《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強調了青少年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現行的教育政策規定了“保護隱私”“預防侵害”等相關教育內容,如《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從安全角度強調了身體安全教育和網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這些內容也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社交網站《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六)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12] 

社交網站《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1~3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
· 瞭解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的危險和危害;
· 瞭解並遵守各種公共場所活動的安全常識;
· 認識與陌生人交往中應當注意的安全問題,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模塊四:預防和應對網絡、信息安全事故
· 自覺遵守與信息活動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抵制網絡上各種不良信息的誘惑,提高自我保護和預防違法犯罪的意識;
· 合理利用網絡,學會判斷和有效拒絕的技能,避免迷戀網絡帶來的危害。
小學4~6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
· 認識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範圍,不參與影響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
· 自覺遵守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以及公共場所的安全規範;
· 學會應對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範意識;
· 瞭解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模塊四:預防和應對網絡、信息安全事故
· 初步認識網絡資源的積極意義和了解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
· 初步學會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
· 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防止沉迷網絡遊戲和其他電子遊戲。
初中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增強自律意識,自覺不進入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
· 逐步養成自覺遵守與維護公共場所秩序的習慣;
· 不參加影響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形成社會責任意識;
· 理解社會安全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學會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
高中
模塊三:預防和應對網絡、信息安全事故
· 樹立網絡交流中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利用網絡習慣,提高網絡道德素養;
· 樹立不利用網絡發送有害信息或進行反動、色情、迷信等宣傳活動以及竊取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識 [13] 

社交網站《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高中階段
心理健康
· 合理宣泄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
· 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方法,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安全應急與避險
· 網絡交友的危險性 [14] 

社交網站相關國際文件

一些國際文件也強調了與社交網站有關的基本權利、數據安全等問題。聯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強調了社交網站中人們的基本權利,歐盟通過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強調了社交網站當中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具體內容如下:

社交網站《世界人權宣言》

第十二條
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
第十九條
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15] 

社交網站《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第一條 主要事項與目標
本條例制定關於處理個人數據中對自然人進行保護的規則,以及個人數據自由流動的規則;本條例保護自然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特別是自然人享有的個人數據保護的權利;不能以保護處理個人數據中的相關自然人為由,對歐盟內部個人數據的自由流動進行限制或禁止。
第二十九條 代表控制者或處理者進行的處理
對個人數據有訪問權的處理者或控制者、處理者的代表人,未經控制者允許,不得處理該個人數據。歐盟法律或成員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6] 

社交網站全面性教育中相關的教學內容

社交網站學習目標

正確認識和安全使用社交網站是全面性教育中涉及的重要內容之一,涉及有關暴力預防、人際關係、社會與文化規範等方面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以及溝通技巧和媒介素養等方面的學習。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社交網站”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下的第2個主題“許可、隱私及身體完整性”和第3個主題“信息與通信技術(ICTs)的安全使用”之中。此外,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2個主題“友誼、愛及戀愛關係”以及第3個主題“寬容、包容及尊重”,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下的第3個主題“文化、社會與性”,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下第3個主題“溝通、拒絕和協商技巧”及第4個主題“媒介素養與性”,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 [2]  。具體內容如下:
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使用方面需要謹慎小心
學習者將能夠:
►舉例説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帶來的益處和可能的危險(知識);
►認識到謹慎使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重要性(態度);
►展示如何決定在社交媒體上與誰分享何種信息(技能) [2]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虐待、性騷擾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是有害的,在這些情況下懂得尋求幫助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描述性虐待(包括強姦、亂倫和網絡性剝削)、性騷擾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的例子(知識);
►明白兒童性虐待是違法的,並且有許多權威機構和相關服務能夠幫助正在遭受性虐待的兒童(知識);
►認同在遭受性虐待、性騷擾、亂倫或欺凌時,尋求支持的重要性(態度);
►示範在知道有人正在遭受欺凌、性虐待或性騷擾時如何有效應對(技能);
►展示在自己或認識的人受到性虐待、性騷擾、亂倫和欺凌時,如何尋求幫助(技能) [2]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使用社交媒體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但需要在道德、倫理和法律方面謹慎對待
學習者將能夠:
►分析安全、合法和謹慎使用社交媒體的策略(知識);
►認識到社交媒體的使用有很多好處,但也可能導致不安全或違反法律的情況(態度);
►制定並實施負責任地使用社交媒體的計劃(技能) [2] 
核心概念1:關係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
學習者將能夠:
►列舉健康關係和不健康關係的特點(知識);
►定義恰當的身體接觸和不恰當的身體接觸(知識);
►認識到友誼可能是健康或不健康的(態度);
►建立並保持健康的友誼(技能) [2]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由於社會地位、經濟和健康狀況、民族、種族、出身、性傾向、社會性別身份或其他差異而對他人進行騷擾和欺凌是無禮且傷人的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什麼是騷擾和欺凌(知識);
► 描述為什麼對他人進行騷擾和欺凌是無禮且傷人的(知識);
► 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公開反對騷擾和欺凌(態度);
► 展示多種應對騷擾和欺凌的方法(技能) [2] 
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有許多信息來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我、自己的感受和身體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能夠幫助人們瞭解自我、自己的感受和身體的信息來源(例如:家庭、個人、同伴、社區、媒體——包括社交媒體)(知識);
► 認同我們從家庭和社區中學到的價值觀和觀念對我們瞭解自我、自己的感受和身體有指導作用(態度);
► 找出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展示如何向其詢問有關自身感受和身體的問題(技能)。
►認識到無論社會性別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權很重要(態度) [2] 
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不同形式的媒介傳播的信息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
學習者將能夠:
►列舉不同類型的媒介(例如:收音機、電視、書籍、報紙、網絡和社交媒介)(知識);
►討論媒介傳播中真實或虛假信息的案例(知識);
►認識到並不是所有媒介傳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態度);
►辨識不同類型的媒介所傳播的信息(技能) [2]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媒介能夠對與性和社會性別有關的價值觀、態度以及規範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定義媒介的不同類型(例如:社交媒介、傳統媒介)(知識);
►列舉媒介刻畫男性、女性及人際關係的案例(知識);
►描述媒介對與性和社會性別相關的個人價值觀、態度及行為所產生的影響(知識);
►意識到媒介能夠影響與性和社會性別相關的個人價值觀、態度及行為(態度);
►質疑大眾媒介對男性和女性的刻畫(技能) [2]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質疑媒介對男性和女性的錯誤和負面刻畫, 將能夠對行為產生積極影響,並促進社會性別平等
學習者將能夠:
►理性分析媒介中有關性和性關係的信息帶來的潛在積極或消極影響(技能);
►説出媒介如何能夠為促進安全性行為和社會性別平等做出積極貢獻(知識);
►意識到媒介對與性、性關係和社會性別有關的觀念能夠產生積極影響(態度);
►質疑媒介中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媒介對性與性關係的錯誤描述(技能) [2] 

社交網站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的教育

小學性教育中有關的內容
小學的性教育中關於社交網站的內容主要包含在媒介素養相關的教育中。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讀本首次談及媒介素養是在一年級。
讀本一年級“書刊與成長”主題中,通過“體驗無窮的閲讀樂趣”“培養健康的閲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童話故事、科普讀物、兒童小説、少兒雜誌都是適合兒童獲取各種信息的形式;養成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閲讀方式和習慣,如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閲讀、閲讀時身體坐端正、吃飯時不看書、躺着時不看書;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如在成年人指導下閲讀、與同學分享閲讀、閲讀時多思考問題等。
二年級“電視與成長”主題中,通過“養成良好習慣”“選擇合適節目”“識別不良信息”“防止沉迷電視”四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養成看電視時的良好習慣,如保持適中距離、調到適宜音量、坐姿端正、不要看電視時間過長、吃飯時不看電視、做完功課再看電視等;瞭解不同的兒童電視節目對身心成長的積極作用,如增長見識、啓迪智慧、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等;識別電視中的不良信息,如一些情形被誇大、一些人物被美化、一些廣告不真實、一些節目有暴力情節等;防止沉迷於電視,通過培養廣泛興趣、活躍家庭生活、豐富現實體驗、參與社會服務等方式,讓現實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三年級“電腦、網絡與成長”主題中,通過“培養使用電腦的好習慣”“合理利用網絡”“真實體驗生活”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培養使用電腦時的好習慣,如保持正確姿勢、控制合理時間、保護個人安全、學會調適自己等;理解網絡有很多用處,但也有很多陷阱,要文明上網;懂得大自然、身邊的朋友、真實的社會生活是獲得美好體驗的重要途徑。
六年級“性信息”主題中,通過“性信息來源”“識別媒體性信息”“媒體性信息的影響”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家庭是解答性問題的第一場所、學校是接受全面性教育的正規場所、社區是獲得性健康諮詢服務的重要場所、媒體是尋找豐富性信息的主要渠道;懂得媒體中性別形象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學會識別媒體中的各種性信息;理解媒體中的各種性信息會影響與性有關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
初中性教育中有關的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關於社交網站的內容同樣作為媒介素養的一部分進行呈現。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中瞭解存在於媒體中的各種各樣的“性話題”,瞭解媒體中,特別是網絡中潛在的風險,以及如何應對這些風險。學生還會學習關於社交網站和社交軟件的相關知識,對於青少年來説,應該如何看待社交網站,如何防範社交網站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是初中階段值得探討的話題 [17] 

社交網站相關研究

社交網站社交網站的價值

社交網站在各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商業領域能夠幫助企業收集競爭情報;在教育領域中能夠方便網絡教育的開展和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提供 [18] 

社交網站社交網站與人際網絡構建

由人際關係網絡聯結的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SNS)是一個真實化的虛擬人際交往平台,這個平台中的虛擬人際具有信任、穩定、個人化、參與性、娛樂性等特點。商業品牌時常使用社交網站作為宣傳平台,品牌可以利用社交網站上的人際資源,與目標用户構建一種品牌人際關係,從而把品牌傳播融入人際傳播中。這種品牌關係的構建和維持,可大大地提升品牌價值 [18] 

社交網站社交網站的運作模式

主要研究社交網站的盈利模式,例如社交網站的廣告模式、增殖服務模式、產品交易模式、信息交付模式、口碑宣傳模式等 [19] 

社交網站網絡中的性風險問題

利用網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徵
有學者對網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徵進行了研究,從犯罪者(犯罪主體)、受害人(受害主體)以及犯罪行為本身進行了特徵總結:
· 犯罪主體:學歷低且無正當職業者居多;
· 受害主體:以中小學生居多且年齡較為集中,10週歲到14週歲這一年齡段尤為突出;
· 犯罪行為:隱蔽性與軟化性明顯,通過網絡即時通訊軟件進行,犯罪手段軟化性(即非暴力化)特徵明顯,暴力性特徵減弱 [6] 
利用網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類型
利用網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在線性侵害和線下性侵害:
· 在線性侵害:一種是犯罪行為人通過QQ、微信等網絡聊天軟件誘騙或者威脅未成年人發送其裸體照片或者不雅視頻給犯罪行為人觀看;二是犯罪行為人在騙取對方裸體照片或者不雅視頻後,以上傳網絡為由威脅未成年人與其進行視頻裸聊;
· 線下性侵害:即犯罪行為人通過QQ、微信等網絡聊天軟件以物質誘惑或者其它方式誘騙未成年人與犯罪行為人線下見面進而實施威脅或者強姦行為;或者在騙取對方裸照或者不雅視頻後,以上傳網絡進行威脅,要求與其線下見面進而實施猥褻甚至強姦行為 [6] 
利用網絡對未成年實施性侵害的犯罪行為的成因
· 被害人自身防範能力弱;
· 家庭監管與網絡防範不到位;
· 學校預防性侵害和網絡安全教育缺失;
· 網絡中的不良文化衝擊;
· 網絡行業自我規制不足;
· 網絡企業防範措施不到位 [6] 
如何防範利用網絡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的行為
· 健全網絡(企業)行業自我規制;
· 強化家庭監管責任與網絡防範意識教育;
· 完善學校性安全與網絡安全教育;
· 加強道德基礎建設及法治宣傳 [6] 

社交網站網絡成癮問題

網絡成癮或網絡成癮障礙意指由於長時間不適當的網絡使用而導致對網絡的耐受、戒斷反應、持續的上網慾望及行為失控現象,對個體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造成損害。過度的網絡使用嚴重影響着青少年的生理與心理健康、學業表現、人際關係及其他社會功能。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網絡使用行為研究與干預研究”研發出一整套旨在改善青少年網絡使用行為的綜合預防和干預方案。整套方案有不同角度的子方案,包括:
· 心理教育方案。針對全體學生,以預防教育為主;
· 團體訓練方案。又分為認知—行為團體干預方案——採用團體輔導,通過改變其錯誤認知和行為來戒除網癮;家庭干預方案——以多對網癮青少年家庭為干預對象,通過改善親子關係及其互動達到改變網癮的目的;家長干預方案——以父母為干預對象,通過改善其教養方式、子關係等達到改變青少年網癮的目的;
· 個體干預方案;
· 在線專家自助系統。基於跨階段理論和動機激發理論,激發青少年的自主選擇與改變 [20] 

社交網站典型案例

社交網站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

2018年3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衞報共同發佈了深度報道,曝光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用户信息數據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泄露,用於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針對目標受眾推送廣告,從而影響大選結果。
劍橋分析是一家英國數據分析公司。紐約時報3月20日報道中稱,該公司被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選舉團隊僱用,通過其獲取的超過5000萬Facebook用户的私人信息,提供工具辨別這些用户的性格,從而推送廣告影響這些美國選舉人的行為 [21] 
Facebook承認,曾在2016年幫助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數據分析公司,違規獲得了5000萬Facebook用户的信息。與此同時,Facebook也始終在強調,這次事件並非數據泄密,因為Facebook並沒有遭遇任何攻擊或系統滲透,對方所獲得的5000萬用户數據來源於第三方。
此次事件的爆發,從根本上打擊了Facebook的商業運作邏輯,即通過用户的行為偏好進行特徵分析,完成用户畫像,進而藉助相應的算法模型,來向用户精準投放廣告。過去Facebook可以依靠用户的不斷增長實現業績紅利,現在卻不得不依靠更高質量的廣告投放來獲得客户青睞。當下“數據泄密”事件的爆發,動搖了用户對Facebook的信任。很多美國用户在事件爆發後就以卸載Facebook App來表達其憤怒 [22]  。該案例揭示了社交網站使用過程中潛在的信息泄露風險,提醒我們在使用社交網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

社交網站“N號房”事件

2020年3月23日,韓國“N號房”事件為全球所矚目。這是一起發生在韓國的集體性犯罪事件,罪犯冒充警察威逼利誘受害者拍攝裸照,並以此威脅受害者,逼迫受害者一步步淪為“性奴”,對她們實施性犯罪,這些犯罪過程被拍攝下來發布到“閲後即焚”式聊天羣。
“N號房”事件有三個關鍵信息:首先,受害者大多是未成年女孩(甚至還有嬰兒)。其次,對未成年女孩進行各種可怕的性凌辱,包括但不限於要求這些女生在自己身上用小刀刻“奴隸”字樣,用剪刀自殘,被指定的人強姦等,手段不僅殘忍而且令人髮指。其三,參與“N號房”聊天的人數高達27萬人。很大一部分不僅僅是觀看,還參與了犯罪,因為“N號房”的規則鼓勵觀看者上傳偷拍女性等視頻,才能防止被踢出。公開數據顯示,韓國男性約有2500多萬,27萬人參與,也就意味着韓國100個男性中,就有1個人進入過房間。而根據專家分析,“如果視頻被分享,那麼觀看的男性人數就會更多,可能一個韓國女孩身邊的同學、朋友,甚至於爸爸、哥哥、弟弟,都有可能是這當中的一員” [23]  。該事件揭示了社交網站使用過程中潛在的性風險,提醒我們在使用社交網站時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防範利用網絡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的行為需要社會各方的努力:網絡(企業)行業應該健全自我規制機制;家庭應提高監管意識,加強網絡防範意識教育;學校應完善性安全和網絡安全教育。

社交網站相關影片

社交網站《斷線》(2012)

影片信息
導演:亨利·亞歷克斯·魯賓
編劇:安德魯·斯特恩
主演:傑森·貝特曼/霍普·戴維斯/弗蘭克·格里羅/寶拉·巴頓/安德麗婭·賴斯伯勒
類型:劇情/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2-09(威尼斯電影節)/2013-04-12(美國)
片長:115分鐘
又名:斷了線(港)/疏離世界(台)/失連/掉線
電影《斷線》海報 電影《斷線》海報
劇情簡介
虛擬的社交網絡連了線,真實的人際關係卻斷了線。聊天室的每句對話、臉書上的一張照片一條短片,背後隱藏着人渴望與人接觸的慾望,但卻分分鐘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日理萬機的大律師無暇與家人相處溝通,直到兒子出事才悔恨愛得太遲;一對婚姻枯燥無味的夫婦各自在網上尋求慰藉,但網絡世界何來秘密;孤僻宅男網上會女神,原來一直被玩更誤墮色慾陷阱;頑童網上欺凌同學,樂極生悲;女記者為爆獨家猛料,故意接近未成年色情網男模,道德界線難劃清。幾條故事線糾纏交錯,每個蕩失於虛擬世界的主人翁,只是渴望找到與人真正的聯繫和溝通 [24]  。該影片反映了社交網站使用過程中潛在的風險,提醒我們合理使用社交網站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 1.    Boyd, D. M., & Ellison, N. B.(2007). Social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210-230.
  •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 3.    王晰巍,李嘉興,楊夢晴,趙丹.移動社交軟件隱私安全對使用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5):21-27.
  • 4.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Z]. 2019-08.
  • 5.    360. 2014年Q2移動互聯網App分發行業報告[EB/OL].2014-08-06[2020-07-15]. http://www.199it.com/archives/263426.html
  • 6.    韓鑫磊. 利用網絡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機制實證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9.
  • 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8
  • 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9.
  • 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20.
  • 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6.
  • 1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20.
  •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Z]. 2018-09-25.
  •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Z]. 2007-02-07.
  •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 15.    聯合國. 世界人權宣言[EB/OL].1948-12-10[2020-6-21].https://www.un.org/zh/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
  • 16.    歐盟. 通用數據保護條例[EB/OL]. 2018-05-25[2020-7-13].https://gdpr-info.eu/.
  • 17.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18.    周鵬飛.國內有關SNS網站的研究綜述[J].現代情報,2010,30(07):174-177.
  • 19.    徐豔秋,梁鈺.國內SNS網站盈利模式比較及新模式探討——以人人網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3(06):86.
  • 20.    方曉義,劉璐,鄧林園,劉勤學,蘇文亮,蘭菁.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預防與干預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5,31(01):100-107.
  • 21.    承天蒙.Facebook泄露5000萬用户信息,安全高管或將離職[N/OL]. 澎湃新聞. 2018-03-20[2020-07-10].https://www.sohu.com/a/225938974_260616
  • 22.    鄭偉彬.泄露5000萬用户數據,何以成了Facebook的“滅頂之災”[N/OL]. 新京報. 2018-03-21[2020-07-10].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8/03/21/479925.html.
  • 23.    從易.韓國N號房事件:集體性犯罪背後的“厭女”之惡[N/OL]. 新京報. 2020-03-24[2020-07-13].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20/03/24/708028.html.
  • 24.    豆瓣.斷線 [EB/OL]. 2013-04-12[2020-07-13].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72529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