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礦工

(彼得·阿伯拉罕姆斯創作的小説作品)

鎖定
《礦工》是南非作家彼得·阿伯拉罕姆斯著長篇小説。原作為英文,1946年首次出版。 [1] 
《礦工》通過對小説的主人公朱瑪,這個從北方農村佐特潘斯堡來的純樸青年在南非工業城市約翰內斯堡尋找工作的過程,描繪了聚居在約翰內斯堡黑人聚居區馬來營的黑人羣眾的貧困生活,以及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此揭示黑人同殖民者之間的尖鋭矛盾,反映南非人民消滅種族歧視、爭取黑人解放自由的呼聲。 [2]  [5] 
作品名稱
礦工
外文名
Mine boy
作    者
彼得·阿伯拉罕姆斯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46年
字    數
158000

礦工內容簡介

《礦工》的主人公朱瑪是個黑人青年,他從南非北方來到大城市約翰內斯堡謀生。他衣衫襤褸,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無處投宿,只得流落街頭。後來幸而碰上了好心的黑人婦女莉,供他衣食住宿。莉是個賣私酒的女人,按照南非的法律,黑人是不準開酒店的,但莉豪爽慷慨、潑辣又富有正義感,受到周圍人們的支持和尊敬;她常買通警察,預先獲得消息,因此總能逃脱警察的搜查。莉拜託礦工約翰尼斯把朱瑪介紹到礦上幹活。朱瑪進礦以後,就在外號叫做“紅頭髮”的白人工人帕迪的工班中當領班。朱瑪身強力壯,幹活賣力,很快就成了一名井下作業的熟練工人。
黑人姑娘伊莉莎和邁賽都愛着朱瑪,在兩人中,朱瑪卻眷戀漂亮的女教師伊莉莎。伊莉莎受過白人教育,嚮往白人的生活享受,染上了一種所謂的城市瘋狂病,喜怒無常,經常無端煩悶憂鬱。她與朱瑪相愛同居不久,便不辭而別。
在約翰內斯堡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朱瑪更清楚地看到了種族歧視政策的殘酷,白人與黑人的生活待遇有天壤之別。不久,莉不慎中了警察設下的圈套,被捕入獄。這件事,使朱瑪又進一步看到黑人地位的低下和被壓迫者命運的悲慘。
在金礦中,白人帕迪對朱瑪很好,還請他到家中吃飯,介紹他認識自己的妻子。但朱瑪不願與帕迪交朋友,原因在於他不信任白人。可是帕迪對他説:“無論白人、黑人,首先都是人,都應該站到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帕迪的話對他啓發很大,他嚮往能有一天全世界上堆滿糧食,充滿歡樂,不分白人、黑人、棕色人,大家平等相處,和睦生活。他決心按帕迪所説,要像一個人那樣地去思考,生活。
一天,朱瑪和帕迪發現井下漏水,立即報告給礦上工程師,要求採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可是工程師置之不理,以致礦井倒塌。約翰尼斯和克利斯為救井下礦坑工人,頂住塌方處,不幸被壓在井下。朱瑪和帕迪冒險下井搶救,不料約翰尼斯他們早已死去。朱瑪和帕迪等堅決要求先修好礦井,然後開工。礦主招來了警察鎮壓罷工工人,在混亂中帕迪被捕,朱瑪帶傷逃出重圍。但他很快就下了決心,要去陪帕迪坐牢,將來在法庭上陳述他們黑人對人的基本權利的要求。好心的姑娘邁賽允諾等待朱瑪回來。她陪着朱瑪向警察局走去。 [1] 

礦工創作背景

作者阿伯拉罕姆斯是有色人種,從小深受白人殖民統治者的壓迫,辛酸的經歷使他對白人統治者充滿仇恨。《礦工》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而寫成的。 [1] 

礦工人物介紹

  • 朱瑪
主人公朱瑪,是一個黑人,從北方來到約翰內斯堡,到礦山當了一名工頭,由於目睹身受種族歧視,特別是他的恩人莉因為賣酒被逮捕,他的愛人伊莉莎又因為老是想要得到只有白人才能享受的東西瘋魔到最後離開了他,使他十分痛苦,對白人充滿怨恨。經過綽號叫“紅頭髮”的進步白人帕迪的啓發,朱瑪明白了“沒什麼白人和黑人”,“只有人民”,懂得了不應該忍受,應該鬥爭,雖然不能赤手空拳和槍炮鬥爭,也必須作“另外一種形式”的鬥爭。當礦山上發生倒塌事故,他的好友黑人約翰尼斯和白人克利斯慘死,經理和工程師們卻強迫礦工們立即繼續採礦的時候,朱瑪終於站起來了,他勇敢地領導礦工鬥爭,並且和白人帕迪並肩鬥爭,一起坐牢。 [3] 
  • 伊莉莎
小説所描寫的伊莉莎這個人物,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伊莉莎是教師,受過白人教育,嚮往白人的生活享受,喜怒無常,經常無端煩悶憂鬱。她與朱瑪相愛同居不久,便不辭而別。在這個人物身上,反映出罪惡的種族歧視制度的另一種惡果。它使一部分黑人,特別是一部分黑人知識分子,在對白人那種遠勝於他們的物質享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況下,陷入痛苦的精神狀態中,產生了危險的社會後果。 [1]  [3] 
莉是酒店老闆娘,是個賣私酒的女人,豪爽慷慨、潑辣又富有正義感。莉拜託礦工約翰尼斯把朱瑪介紹到礦上幹活。後來,莉不慎中了警察設下的圈套,被捕入獄。 [1]  [3] 

礦工作品鑑賞

礦工主題思想

《礦工》通過礦工朱瑪的覺醒和成長過程,表現了南非黑人、有色人的無產者同白人殖民者之間的尖鋭矛盾,反映了他們的悲慘境遇,和對自由平等生活的強烈願望。作者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在小説中描寫了進步白人工人帕迪的形象,並讓他在朱瑪的成長中起重要的啓迪作用,使朱瑪在追究黑人苦難根源的思想探索中從種族壓迫昇華到階級壓迫,從而開拓了該小説的思想意義,顯示出比一般反種族歧視的黑非洲小説更高的格調和思想水平。
《礦工》可以看成是一個普通黑人工人的精神覺醒史,朱瑪從北方農村來到約翰內斯堡,充當工人後,他目睹了黑人和有色人工人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尤其是莉的被捕、達迪的慘死以及戀人伊莉莎的出走,使他對白人殖民者的種族主義政策充滿仇恨。但是朱瑪那時的思想還僅僅停留在自發的民族自尊意識上,他的願望和要求還只是侷限於多出力,多掙錢,建立一個温暖的,像人那樣的舒適的小家庭而已。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結識了白人進步工人帕迪。帕迪告訴他只是從黑人或者白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是不夠的,要鬥爭,要思考,“你得首先作為一個人那樣去想。你首先是個人,然後再是黑人。”
帕迪的話給朱瑪很大的啓發,他的思想發展出現了飛躍。他對未來的憧憬也從以個人小家庭為核心的理想設計擴展到以整個人類不分人種,不分階級的共同幸福為追求目標。儘管朱瑪的追求意識還是帶有朦朧和自發的色彩,但這仍不失為一種質的變化。特別是到了小説的結尾部分,朱瑪勇敢地站出來領導罷工鬥爭,喊出了“我們不是來送命的畜生!我們是人!”的口號和決心陪同帕迪坐牢,到法庭上去伸張正義,為黑人同胞的人權申辯的果斷行動,表明朱瑪的思想發展已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1] 

礦工藝術特色

《礦工》在典型人物塑造上獲得了成功。不但主要人物朱瑪形象生動,真實可信,而且一些次要人物如莉、邁賽、伊莉莎、約翰尼斯、帕迪等也栩栩如生,個性鮮明。阿伯拉罕姆斯注重典型環境的刻劃,狹小骯髒的黑人居住區,陰暗潮濕的井下坑面,以及繁華奢侈的白人生活區的描敍,都為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構成紮實的依託。小説中有許多特定場面的描寫十分精彩,尤其是黑人歡慶狂飲的場面描寫,氣氛熱烈又富有民族色彩。 [1] 

礦工作品評價

蘇聯學者伊·德·尼基芙羅娃:這部小説(《礦工》)是開創南非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部小説。 [1] 

礦工出版信息

《礦工》原作為英文,1946年首次出版。195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礦工》的中譯本。 [1] 

礦工作者簡介

彼得·阿伯拉罕姆斯,南非作家,1919年出生。其小説文字簡潔,善於使用平鋪直敍來表現主人公的情感。代表作有《雷霆之路》《礦工》等。 [4] 
參考資料
  • 1.    彭端智主編;郭振乾等著.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12:174-176.
  • 2.    俞灝東,楊秀琴,俞任遠著. 非洲文學作家作品散論[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2.02:87.
  • 3.    中山大學中文系主編;吳文輝等編. 外國文學 上 東方部分[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5.09:383-384.
  • 4.    趙子儀主編.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文學常識[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2009.09:283.
  • 5.    石雲龍,王晶主編. 英語學習百科[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1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