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磴口縣

鎖定
磴口縣,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轄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西南部,地處河套平原源頭、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屬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11]  毗鄰5個旗,總面積4166.6平方千米。 [13]  截至2022年10月,磴口縣轄4個鎮、1個蘇木,另轄6個鄉級單位。 [4]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户籍總人口10.91萬人。 [9] 
“磴口”名稱來源於黃河西岸舊稀口村(今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蘇木駐地),磴口村又是黃河東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有石頭台階為磴,故名磴口。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國民政府批准正式設置磴口縣,劃歸寧夏省管轄; [16]  1954年,撤銷寧夏省後,磴口縣改隸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4月3日,磴口縣隨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1960年7月,撤銷磴口縣建制,設立巴彥高勒市;1964年7月,撤銷巴彥高勒市,恢復磴口縣建制,巴彥高勒改為縣轄鎮,隸巴彥淖爾盟。 [17] 
磴口縣主要景點有納林湖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萬泉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等。 [18-20]  2022年12月27日,磴口縣入選“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名單”。 [7]  2023年1月29日,磴口縣入選“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城市名單”。 [5] 
2022年,磴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02億元,同比增長4.8%;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4.7:41.4:33.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15.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6.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6元,同比增長5.6%。 [9] 
中文名
磴口縣
外文名
Dengkou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1508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西南部
面    積
4166.6 km² [13] 
下轄地區
4個鎮、1個蘇木,另轄6個鄉級單位 [4] 
政府駐地
巴彥高勒鎮
電話區號
0478
郵政編碼
015200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11] 
人口數量
10.91 萬(截至2022年末户籍總人口) [9] 
著名景點
納林湖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
萬泉湖生態旅遊度假區 [18-20] 
火車站
巴彥高勒火車站
車牌代碼
蒙L
地區生產總值
75.18 億元(2023年) [23] 

磴口縣歷史沿革

秦朝時期,今磴口縣地區屬九原郡臨河縣轄區,亦是新秦地(自高闕向西南築長城至雞鹿塞南)。
西漢初期,為匈奴統轄地。
西漢元朔二年(前127年),朔方郡(治所朔方,在今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東北,亦有記載在今縣陶升井麻彌圖古城),其所領10縣中治所在今磴口縣境的就有:窳渾縣(治在今沙金套海蘇木包日浩特嘎查)、臨戎縣(前124年建,治在今補隆淖鄉沙河古城)、三封縣(前126年建,治在今哈騰套海蘇木7千米處陶升古城)等。
西漢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與漢朝議和後,漢遣宮兵護行,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在今沙金套海蘇木哈隆格乃口西沿上的石城)。有記載,在百年時間內,這裏曾是朔方的繁榮而重要的地區。
東漢時期,朔方郡治所臨戎(今磴口縣補隆淖鄉境內),仍有臨戎、三封縣及雞鹿塞在今縣境內,隸屬幷州刺史部。
東漢末年至西晉時期,為河西鮮卑、西部鮮卑政權所轄地。 [14] 
東晉十六國時期,今磴口縣境先後為後趙、前秦、後秦所置朔方郡以及夏統轄地。
南北朝時期,今縣境基本上屬北魏沃野鎮和夏州轄境。
北周時期,屬永豐鎮(治所今臨河縣北境)轄區。
隋朝初期,為豐州轄地。
隋大業元年(605年),屬五原郡永豐縣轄地。
唐朝初期,仍屬豐州,隸關內道。
唐總章二年(669年),今縣境巴彥高勒鎮及沿黃河部分地屬豐州永豐縣,西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區屬呼延都督府管轄區。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屬豐州永豐縣及天德軍管轄。
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屬豐州和豐州都防禦使管轄。
五代時期,今縣境基本屬契丹遼政權統轄地。
遼、金、夏時期,今縣境均為西夏所置黑山威福軍司(治所兀剌海城,今烏拉特中旗境)管轄。 [15] 
元朝時期,今磴口縣東南部(巴彥高勒鎮周圍)屬寧夏府路;西部和西北大部屬兀剌海路管轄,均隸甘肅行省。
明朝初期,屬寧夏衞。
明萬曆十年(1582年),今縣境屬“襖爾都司”。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今縣境屬阿拉善和碩特蒙古牧地(俗稱王爺地)。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編入阿拉善和碩特旗轄地。
民國初年,沿襲清制。
民國十五年(1926年),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北伐,為便於軍需供給,以原設“磴口兵站”為基礎,始設磴口縣治,隸屬甘肅省寧夏道管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國民政府批准正式設置磴口縣,劃歸寧夏省管轄。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月,經蒙藏委員會決定,磴口縣的土地管理權屬阿拉善旗,行政管理歸寧夏省。 [16] 
1949年秋,磴口縣獲得解放。隨後成立磴口縣人民政府,駐三盛公,隸屬寧夏省。
1954年,撤銷寧夏省後,改隸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
1956年4月3日,磴口縣隨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
1958年4月2日,巴彥淖爾盟公署移駐三盛公,磴口縣為盟轄縣。
1960年7月,撤銷磴口縣建制,設立巴彥高勒市。
1964年7月,撤銷巴彥高勒市,恢復磴口縣建制,巴彥高勒改為縣轄鎮,縣人民委員會駐巴彥高勒鎮,隸巴彥淖爾盟。 [17] 

磴口縣行政區劃

磴口縣區劃沿革

1964年,磴口縣轄1個鎮、9個人民公社。
1984年,磴口縣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在全縣改革農村“政社合一”體制,以原農村人民公社、鎮人民公社的轄區為基礎,分別建立蘇木、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1990年,將四壩鄉改建為隆盛合鎮。
1991年,增設小觀井蘇木。 [17] 
磴口縣地圖 磴口縣地圖

磴口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磴口縣轄4個鎮、1個蘇木,另轄6個鄉級單位。 [4]  縣人民政府駐巴彥高勒鎮。
磴口縣區劃詳情
補隆淖鎮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

磴口縣地理環境

磴口縣位置境域

磴口縣衞星地圖 磴口縣衞星地圖
磴口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西南部,介於北緯40°09′—40°57′、東經106°09′—107°10′之間,毗鄰5個旗,東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鄂托克旗相望,北、東北與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搭界,西南與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全縣總面積為4166.6平方千米,南北最長距離約65千米,東西最長距離約92千米。 [13] 

磴口縣地形地貌

磴口縣地形圖 磴口縣地形圖
磴口縣地處河套平原源頭、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地貌以沙地、山地、平原為主,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稱。 [11]  北部是狼山山脈,為土石山區,面積145.3萬畝;西部是烏蘭布和大沙漠,地表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蓋,面積426.9萬畝;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面積45.6萬畝;南面是黃河,水域7.3萬畝,整個地形除山區外呈現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逐步向西北傾斜,從東南總乾渠引水閘到西北烏蘭布和沙區,坡降23米,境內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12] 

磴口縣氣候

磴口縣屬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境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日照時間長,熱量豐富,晝夜温差大。年均氣温9.4℃,年均降水量149.3毫米,年均蒸發量2493毫米,年均無霜期159天,平均風速2.6米/秒,年日照時數3300小時以上,最大凍土深度97釐米,≥5℃有效積温2795℃。 [11] 

磴口縣水文

磴口縣境內黃河流經52千米,年引黃河水約6億立方米,全縣水域面積約28.2萬畝,濕地面積約7.28萬畝,有大小湖泊160多個。其中,超過百畝的湖泊146個。 [11] 

磴口縣自然資源

磴口縣土地資源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全域面積共計367710.27公頃(5515654.05畝),農用地224372.9公頃(3365593.5畝),其中水澆地106476.77公頃(1597151.55畝),水田155.9公頃(2338.5畝);建設用地6822.49公頃(102337.35畝),未利用地136514.88公頃(2047723.2畝);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15.7134公頃。其中:商服用地0.4352公頃,工業用地22.9180公頃,住宅用地7.0630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設施用地4.0657公頃,其他用地181.2315公頃。 [9] 

磴口縣礦產資源

磴口縣境內有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已發現的有20多種,其中金屬礦有金、銀、銅、鐵,非金屬礦有紅柱石、白瓷石、大理石、硅石、鉀長石、雲母、建築用砂石、黏土及礦泉水,此外,還有放射性礦產鈾。 [12] 

磴口縣生物資源

磴口縣野生植物主要有山榆、胡楊、梭梭林、中藥材等;野生動物主要有天鵝、灰鶴、野鴨、野雞、黃羊、野兔、各種魚類等,其中尤以黃河鯰魚、鯉魚最為出名。 [12] 

磴口縣水資源

磴口縣地下水資源儲量約7億立方米。 [11] 

磴口縣人口

磴口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磴口縣常住人口為90196人。 [3]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户籍總人口10.9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78人。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31萬人,鄉村人口5.60萬人,城鄉人口比例為48.7:51.3;全年出生人口286人,出生率3.15‰;死亡人口382人,死亡率4.20‰;自然增長率-1.06‰。常住人口為8.70萬人,男性4.45萬人,女性4.25萬人;城鎮人口4.97萬人,鄉村人口3.7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7.12%;0—14歲0.69萬人,15—64歲6.52萬人,65歲及以上1.49萬人。 [9] 

磴口縣民族

磴口縣有漢、蒙、回、滿等17個民族。 [11]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户籍人口中:少數民族10856人(蒙古族5014人、回族5166人)。 [9] 

磴口縣經濟

磴口縣綜述

2022年,磴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02億元,同比增長4.8%;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4.7:41.4:33.9。
2022年,磴口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15.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93億元,同比增長39.3%。
2022年,磴口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6.6%。
2022年,磴口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6元,同比增長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元,同比增長5.2%;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1元,同比增長6.3%。 [9] 
2023年,磴口縣地區生產總值75.18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位列全市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增速位列全市第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3.71億元,同比增長26.3%,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同比增長82.3%,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42元,同比增長5.8%,增速位列全市第五;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0元,同比增長8.2%,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23] 

磴口縣第一產業

2022年,磴口縣第一產業增加值17.51億元,同比增長4.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7%。
2022年,磴口縣農業總產值286423.3萬元,同比增長4.9%;農作物總播面積116.82萬畝,同比增長2.0%;糧食作物面積56.51萬畝,同比下降0.2%,其中:小麥面積2.91萬畝,同比增長87.7%;玉米麪積49.51萬畝,同比增長3.4%;經濟作物面積60.31萬畝,同比下降1.0%。其中:油料面積27.61萬畝,同比下降10.7%;番茄面積2.17萬畝,同比增長68.2%;飼草作物面積15.88萬畝,同比增長14.2%;化肥施用量36732噸,同比下降12.5%;農牧業機械總動力62.86萬千瓦,同比增長2.7%。 [9] 
2023年全縣糧食作物反饋種植面積62.62萬畝,同比增長10.8%。其中:小麥種植面積8萬畝,同比增長175.1%;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0.42萬畝,同比增長1.9%;大豆折純面積1.11萬畝,同比下降39.3%;薯類作物面積2.86萬畝,同比增長68.5%。糧食總產量6.12億斤,同比增長11.0%。其中:小麥產量0.62億斤,同比增長163.4%;玉米產量5.24億斤,同比增長3.4%;大豆產量0.02億斤,同比下降53.0%;薯類作物產量54560.24億斤(未折純),同比增長78.1%。全縣經濟作物播種面積62.86萬畝,同比增長4.2%。其中:油料面積27.16萬畝,同比增長4.2%;甜菜面積0.82萬畝,同比增長8137%;中藥材4.21萬畝,同比下降16.8%;甜瓜面積5.48萬畝,同比增長41.0%;蔬菜面積5.6萬畝,同比增長45.3%,其中番茄面積穩定在1.8萬畝,辣椒及脱水菜面積達到3.25萬畝,其他蔬菜作物在0.55萬畝;優質多年生牧草面積5.81萬畝,同比增長25.5%;青貯玉米11.89萬畝,同比下降2.9%。 [23] 

磴口縣第二產業

2022年,磴口縣第二產業增加值29.41億元,同比增長10.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4%。
2022年,磴口縣工業總產值91.59億元,同比增長2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86億元,同比增長35.9%;工業增加值27.20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7%;產品銷售率98.1%,同比下降2.2%。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91.87億元,同比增長33.5%;利潤總額5.46億元,同比增長319.5%;虧損企業虧損額1.69億元,同比增虧1.47億元;建築業增加值2.21億元,同比增長33.1%。 [9] 
2023年磴口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8%,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增幅比上個月擴大0.8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升、穩中有進態勢。 [23] 

磴口縣第三產業

2022年,磴口縣第三產業增加值24.10億元,同比增長0.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9%。
2022年,磴口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6億元,同比下降3.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零售額10.15億元,同比下降3.2%;農村零售額1.91億元,同比下降4.9%。按行業統計,批發零售貿易業10.65億元,同比下降1.3%;住宿餐飲業1.41億元,同比下降17.3%。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1億元,同比下降39.3%;營業利潤-411.1萬元,同比減虧1601.1萬元;期末用工人數519人,同比下降47.0%;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增加值1.75億元,同比增長2.6%;郵電業務總量1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郵政業務2171萬元,同比增長3.4%;電信業務7900萬元,同比增長6.7%。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户9560户;移動電話用户12.7萬户,互聯網註冊用户3.89萬户。
2022年,磴口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4.75億元,同比增長33.7%,其中:住户存款餘額74.4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7.97億元;機關團體存款餘額10.04億元,財政性存款2.2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0.63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住户貸款餘額20.78億元;非金融企業貸款餘額29.85億元。保險業保費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3.6%;保險賠款及給付支出1.01億元,同比下降12.6%。 [9] 

磴口縣交通運輸

磴口縣位於巴彥淖爾市與烏海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的交界處,位於呼—包—銀—蘭經濟帶中心位置,是內蒙古自治區打造沿黃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也是寧蒙陝甘經濟協作區的成員單位,包蘭鐵路、臨哈鐵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110國道穿境而過,包銀高鐵設站磴口,距周邊烏海機場70千米、巴彥淖爾機場90千米、銀川機場260千米、包頭機場320千米。 [11]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公路總里程2294.443千米,其中等級公路2150.44千米,等級公路率93.7%,在等級公路中有鋪裝路面1335.056千米。 [9] 

磴口縣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李志雄
截至2023年8月 [10] 

磴口縣社會事業

磴口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共有幼兒園12所,入園人數518人,同比增長2.8%;在園人數1848人,同比增長0.1%;離園人數471人,同比下降7.1%。普通中學2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高中招收學生264人,增長4.3%;在校生842人,同比下降1.3%;畢業生277人,同比下降22.2%。初中招收學生320人,同比下降16.7%;在校生1143人,同比下降7.8%,其中少數民族186人;畢業生412人,同比下降14.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小學校8所(鎮區3所、鄉村5所),招收學生422人,同比下降12.1%;在校生2764人,同比下降5.4%,其中少數民族501人;畢業生437人,同比下降19.2%。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中小學校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4956人,優秀198人,良好1151人。 [9] 

磴口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從業人員27人,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文物保護中心1個,社會體育服務中心1個,蘇木鎮綜合文化站6個,博物館3個;擁有差轉枱1座,電視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機8部,有線電視居民用户6733户。 [9] 

磴口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共有衞生機構12個,其中醫院3個,蘇木鎮衞生院7個,衞生計生監督局1個,疾病防控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診所39個,村衞生室46個;醫療衞生單位擁有病牀1135張,其中醫院620張;擁有衞生技術人員875人(醫院644人),執業醫師273人,助理醫師80人,註冊護士502人。 [9] 

磴口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磴口縣城鎮新增就業50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47人,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71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7%;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455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4784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981人,其中退休人員12418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983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76385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1802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1304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862人;城市居民低保對象2310户、3049人,月人均補助水平584元;農村低保對象5555户、8044人,月人均補助水平366元;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4個,牀位數592個;社會散居孤兒4名;共有特困人員328人,其中農村特困人員259人(分散供養174人、集中供養85人),城市特困人員69人(分散供養45人、集中供養24人);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9人,社區服務機構6個,社區日間照料牀位數16張。 [9] 

磴口縣歷史文化

磴口縣地名由來

“磴口”名稱來源於黃河西岸舊稀口村(今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蘇木駐地),磴口村又是黃河東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有石頭台階為磴,故名磴口。

磴口縣方言

磴口方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晉語—五台片。五台片所處區域在雁門內外、地處晉北、陝北和內蒙古西部地區。歷史上,該區域一直是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爭戰的地方,各民族居民的流動此消彼長,語言接觸與融合持續不斷。再加上、走西口移民、五台片出現了斷片分佈的現狀。晉語五台片現分佈於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後套地區,共28個市縣旗。其中晉北17個市縣:分別是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定襄、五台、岢嵐、神池、五寨、寧武、代縣、繁峙、河曲、保德、偏關、靈丘、朔州市(原朔縣、原平魯)、大同市(渾源縣)、太原市(陽曲縣)。陝北縣市:分別是府谷、神木、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子洲、橫山、清澗、靖邊、子長、延川。內蒙古西部4個市縣旗分別是:杭錦後旗、磴口縣、烏海市、巴彥淖爾市(原臨河)。 [21] 

磴口縣風景名勝

納林湖
納林湖
納林湖(7張)
納林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屬巴彥淖爾市農墾局納林套海農場管轄,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濕地公園。納林湖呈不規則半月形,長8千米,寬1.5千米,有水面積近萬畝,是中國西北地區較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濕地之一,也是主要的鳥類繁殖地和遷徙地。湖裏有各種鳥近百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有:白天鵝、黑天鵝、灰鶴、白鷺、灰鷺、鴻雁、雉雞、野鴨等數十種;水中生長着鰱魚、鯉魚、鯽魚、草魚、鯰魚、甲魚、武昌魚和蝦、蟹等多種水生動物;湖裏長有茂密的蘆葦,年產量可達2000噸。納林湖中有大小島嶼6個,其中最大的面積約150畝,環湖有六個農業分場的萬畝良田,屬國家無公害生產基地。 [18]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3張)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工程始建於1959年,坐落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航運、公路運輸、發電及工業供水,漁業養殖綜合利用的閘壩工程,攔河閘全長309多米。 [19] 
萬泉湖生態旅遊度假區
萬泉湖生態旅遊度假區
萬泉湖生態旅遊度假區(1張)
萬泉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倫布拉格產業園區與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兩地交界處,總佔地面積3.33萬畝,其中水域面積1.6萬畝,陸上用地面積1.7萬畝。景區東距磴口縣58千米,西距吉蘭泰鎮140千米,北距烏力吉口岸270千米,距烏海機場140千米。現已開通環湖遊、休閒垂釣、暢遊沙海、水上娛樂等遊娛項目。 [20] 

磴口縣榮譽稱號

2016年2月5日,磴口縣入選“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6] 
2016年12月29日,磴口縣入選“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二批)名單”。 [8] 
2020年7月29日,磴口縣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1] 
2020年9月29日,磴口縣入選“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名單”。 [2] 
2022年12月27日,磴口縣入選“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名單”。 [7] 
2023年1月29日,磴口縣入選“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城市名單”。 [5] 
2023年12月,被公示為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擬表彰對象。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