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磯風級驅逐艦

鎖定
磯風級驅逐艦(英文:ISOKAZE 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一等驅逐艦。
此級是繼海風級之後日本的第二級一等驅逐艦,本級艦共4艘。
四艘艦都於1935年除籍。
中文名
磯風級驅逐艦
外文名
Isokaze class destroyers
研製時間
1916~1917年
服役時間
1917年2月28日
艦船類型
驅逐艦
建造數量
4
標準排水
1105噸
生產國家
日本

磯風級驅逐艦發展沿革

磯風級驅逐艦建造背景

該級驅逐艦是為了緊急補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驅逐艦數量不足,按照1915年度軍備補充計劃追加的,和二等驅逐艦桃級同時進行,同級建造四艘。設計以日本最早的一等驅逐艦海風級為藍本進行改進。
本級艦有四艘,分別是磯風,濱風,天津風,時津風。

磯風級驅逐艦各艦概況

磯風
對着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吹的風
1號艦。1916年4月5日動工,1916年10月5日下水,大正6年(1917年)2月28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
濱風
海邊刮的風
2號艦。1916年4月1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同年10月30日下水,大正6年(1917年)3月28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
天津風
刮向天空的風,也有説意思是天助神風。
3號艦。1916年4月1日在吳海軍工廠動工,1916年10月5日下水,大正6年(1917年)4月14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此艦服役後長期執行艦隊勤務,警備任務。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之後,此艦報廢后的船體用作防水牆的強度試驗之用。
時津風
指順應季節刮的風
4號艦。1916年3月10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廠動工,1917年5月31日竣工。但1918年3月25日,由於遇上暴風雨,在宮崎縣青島東南折生迫海岸觸礁,嚴重破損,不得不放棄船體,僅撤下武器,備用品等可再次利用之物,在舞鶴海軍工廠重新建造一艘代艦,於1918年12月2日動工,大正9年(1920年)2月17日替代艦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之後長時間稱為廢驅逐艦第20號,在江田島用作訓練艦,二戰結束時也被海軍官校保留,但是不幸遭受颱風侵襲,船體進水沉沒,昭和23年(1948年)解體。

磯風級驅逐艦技術特點

與山城,伊勢級戰列艦同為大正4(1915年)年計劃建造。作為海風型的後継型號,強化武裝和航航力。由於中心線上配置的120mm炮的裝備位置低,在惡劣天氣時受波浪影響很大。蒸汽透平的動力耐久性差,長時間運轉時出時輸出功率制限在7000馬力。
之前驅逐艦混合搭載120毫米火炮和76毫米火炮,從磯風級開始統一裝備120毫米火炮,單一配置在中心線。此外為了減輕重量將船體內部結構改為縱通式,不過由於這樣建造工程十分複雜,自下一級開始又改回了橫通式。
外觀上看海風級有4根煙囱,磯風級有3根煙囱,從這之後的峯風級開始改為兩根。
此級艦被日本海軍作為嚮導驅逐艦使用,跟當時英國驅逐艦相比,戰鬥力佔優勢。4艘艦艦名都為之後的陽炎級驅逐艦使用。

磯風級驅逐艦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1105噸
尺寸
全長99.5m、水線寬8.5m、吃水2.8m
動力
主機為帕森斯式直接聯結汽輪機(天津風・時津風為布朗·寇蒂斯式直接聯結汽輪機。高圧汽輪機1台連接中央軸、附加補充推進低圧汽輪機1台直接連結兩舷軸,巡航時連結低圧汽輪機)1組3軸。主鍋爐呂號艦本式水管鍋爐5 座(重油鍋爐3座、重油/煤炭混合鍋爐2座。蒸汽圧力18.3氣圧、飽和温度),功率27000馬力
航速
34節
主火力
4門120毫米火炮
副火力
6.5mm單聯裝機槍2座
魚雷發射管
6具450毫米

磯風級驅逐艦服役動態

磯風級驅逐艦磯風

磯風號,攝於其試航之時 磯風號,攝於其試航之時
對着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吹的風
1號艦。1916年4月5日動工,1916年10月5日下水,大正6年(1917年)2月28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

磯風級驅逐艦濱風

濱風號,攝於1917年1月,尚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內建造 濱風號,攝於1917年1月,尚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內建造
海邊刮的風
2號艦。1916年4月1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同年10月30日下水,大正6年(1917年)3月28日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此艦在1919年的大演習中,遭到浪潮的衝擊以致艦橋損毀,笹尾源之丞司令當場殉職。事件發生後,日本海軍感到必須提高驅逐艦的耐波性,因此設計建造了改良過的峯風級。
濱風號 濱風號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

磯風級驅逐艦天津風

1917年4月21日攝於吳港的天津風號 1917年4月21日攝於吳港的天津風號
刮向天空的風,也有説意思是天助神風。
3號艦。1916年4月1日在吳海軍工廠動工,1916年10月5日下水,大正6年(1917年)4月14日於吳港船廠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此艦服役後長期執行艦隊勤務,警備任務。
1927年攝於長江的天津風號 1927年攝於長江的天津風號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之後,此艦報廢后的船體用作防水牆的強度試驗之用。

磯風級驅逐艦時津風

時津風號 時津風號
指順應季節刮的風
4號艦。1916年3月10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廠動工,1917年5月31日竣工。但1918年3月25日,由於遇上暴風雨,在宮崎縣青島東南折生迫海岸觸礁,嚴重破損,不得不放棄船體,僅撤下武器,備用品等可再次利用之物,在舞鶴海軍工廠重新建造一艘代艦,於1918年12月2日動工,大正9年(1920年)2月17日替代艦竣工。分類為一等驅逐艦。
折生迫海岸直接受到太平洋大浪的沖刷,時津風號觸礁後的2至三日,船首部斷裂,中央部分折斷,船體救援工作毫無希望。3個月後,船體已絲毫不見蹤跡,僅能看到4座鍋爐在海上並排排列,其清除工作於7月結束。但是,在舞鶴海軍工廠建造的代替艦是以大修名義進行,從施工費和修理費中支付,完全按照原有圖紙建造,所以艦名仍為時津風,不以新艦來看待。因此並未正式看成第二代。
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除籍、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之後長時間稱為廢驅逐艦第20號,在江田島用作訓練艦,二戰結束時也被海軍官校保留,但是不幸遭受颱風侵襲,船體進水沉沒,昭和23年(1948年)解體。 [1-2] 
參考資料
  • 1.    胡敦煌.日本驅逐艦全史圖鑑.中國:集結出版社,2004年
  • 2.    澤田新會.世界艦船-日本驅逐艦.中國:海人株式會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