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磁山

(山東煙台名山)

鎖定
磁山,古稱牟山,因為它當年是中國古代牟子國屬地中的一座高山峯,因國名而名之山名。
磁山位於煙台市西北約19公里處,地處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面積為27.6平方公里,高程528.9米。其山體由花崗石、變質岩、石英岩、板岩等組成。山基表面部分為風化殘積物形成的棕壌性土類。基本地貌特徵為:“三峯縱列中峯雄,七壑八嶺分西東。巉巖裸露多斷崖,餘脈南伸岫嶺重。”因傳説天上隕星降落此地而成山,隕星含磁鐵,磁鐵落地成山,故有名磁山。
磁山分為南峯(又名虎頭峯)、中峯(又名蟠桃峯)、北峯(又名石榴峯)三峯,其中中峯最高。南峯人文資源比較豐富,中峯自然風光最為峭麗,北峯則多逶迤平坦的嶺脊。
中文名
磁山
面    積
為27.6平方公里
古    稱
牟山
高    程
528.9米
位    置
山東煙台開發區古現辦事處境內

磁山名字由來

歷史上磁山這一帶歸齊國管轄,齊國在開國之君姜尚姜子牙“尚其武、簡其禮、尊其俗,重商貿。”的建國方針指導下,由原來不足百里的小國,發展成一個稱霸一方的大國。齊國不但軍事強大其政治也很高明,其中設立八神(主)就是一個即使百姓信仰上有寄託,國家經濟上有創收的好項目,而八神(主)之陰主寺便設在磁山。據《辭源》載:“八神古齊國所祀者。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陰主,五曰陽主,-----。”《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載:“芝罘山在縣東北四十里,---海環四面,一徑南通。---其大麓有陽主祠。---海之南有三山,有陰主祠遙相對應之。”《史記·封禪書》雲:“始皇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將自古而有之,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芝罘。”
據考證陰主寺裏所供奉的是陰主娘娘,這位娘娘就是中國最偉大的女性—女媧娘娘。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蠻荒時期,我們的地球上曾發生過一場幾乎毀滅人類的大洪水,這在世界史上都有記載,如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聖經裏的諾亞方舟、中國神話裏的兄妹結婚等。傳説在上古時期,一場特大洪水過後,世上就剩下兄妹倆,為了繁衍人類,哥哥伏羲講:“咱倆結婚吧。”妹妹女媧講:“結婚要父母同意才行。”哥哥講:“如今父母都不在,那咋辦。”妹妹講:“那得聽聽老天爺的。”“可老天爺又不會講話,那咋辦。”“那咱各背一片磨,你到東山我上西山,從山上往下放,要是能合到一起咱們就結婚。”後來兩片磨還真的和到一起,於是就有了兄妹結婚之説。
“這磁山原本叫‘慈山’。為什麼叫慈山呢?一是因為女媧娘娘當年在巡視災情時曾在磁山洞裏住過,她那慈母的形象和舉動早已流淌在當地人民的血液和腦海裏;當地人民為敬畏女媧娘娘曾在洞中供奉過她的塑像;二是在古代這慈磁倆字是相通的,古人在觧釋磁石時説:磁石吸鐵如慈母之招子。後來傳的年代久了,就叫成磁山了
據説磁山的陰主娘娘還真靈驗,那是有求必應,於是當地的百姓都叫它“慈母之山”,簡稱慈山。在古代磁慈二字是相通的,後來叫久了,便叫成磁山。
磁山又名筆架山、三仙山,這些名字也有一個由來。傳説在很久以前東海有一條惡龍,經常興風作浪淹沒良田侵吞村莊,使這一代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一日文曲星正手持硃筆閲批考卷,為下界挑選人才。突然聽到幾個書童在窗外竊竊私語指指點點,便來到窗前撕開雲層一看,只見東海岸惡浪翻滾,百姓家園頃刻化為澤國,便隨手拿起桌上的筆架拋了下去。瞬間並排三座大山隆起在東海岸邊,擋住了海浪,從此人們就叫它筆架山。後來天上的神仙知道了,都爭相到此遊玩,因而人們叫它筆架山、三仙山。

磁山氣候特徵

磁山地處中緯度,屬北温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
進退都較明顯。年平均氣温11,8℃ ,年降雨為 651,9 mm,無霜期為 210 天,年均氣温11—14℃。氣候特奌是:“春冷風大回暖晚,夏爽多雨高温短,秋温不燥冷來遲,冬暖雪多風裹寒”。是旅遊度假療養的勝地。

磁山植物資源

磁山地區的自然植物和栽培植被共生,以自然植被為主,樹木類主要有:黑松、赤松、櫟樹、刺槐、合歡、等三十餘種,灌木二十餘種,草本類四十餘種,藥材三百餘種。

磁山自然景觀

磁山集山、洞、峯、澗、湖、泉、石於一體;融雄、險、奇、秀、幽、奧、曠於一隅。是探險、獵奇、寫生、攝影的佳境;休閒、健身、遊覽、科研的勝地,並被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於2007年4月批准成立省級地質公園。

磁山旅遊資源

磁山的旅遊資源豐厚集中,宜於開發,主要景物有:象形石、名石有18處(星石、猿石、龜石、歪嘴石、劍劈石、筆架石、將軍石、曬甲石、蹭耳石、青龍石),湖、泉、等水景13處,洞穴12處(名洞有:磁山洞、囚佛洞、紫株洞、白猿洞、蟹子洞、金牛洞、禪思洞),斷崖6座,名谷5條(情人谷、金牛谷、棲雲谷、紅豆谷、黃花谷),石門4個(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四天門即:天闕),特色山嶺5處,石台7處(觀星台、曦輝台、北個台、南個台、北仙台、南仙台、觀福台),天階2處(南天階、北天階),人文旅遊資源11處。磁山,西險東奇、北絕南秀,兼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雲、匡廬之飛瀑";磁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湧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這就是磁山的生動寫照。磁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磁山瀑布”、“南龍瀑”、“黑龍瀑”和“百丈瀑”等;磁山,景色綺麗秀美,四季分明:融融春日,青峯滴翠,山花爛漫;炎炎盛夏,清涼一片,流泉飛瀑,雲霧繚繞;朗朗秋日,天高氣爽,千峯競秀,紅葉如霞;冽冽寒冬,冰花玉枝,銀裝素裹,冰雕玉砌;磁山,是旅遊、避暑、度假、療養、洗浴、賞雪的絕好去處。
主要景觀有:四絕、八景、七十二小景。
磁山四絕:筆架山之雄、天門巖之奇、磁山洞之幽、竹林道之秀“勢雄、石奇、文豐、景秀、”。
一、筆架山之雄:
磁山由南北三座山峯縱列而成,遠遠望去似筆架故又名筆架山、三仙山。我們説磁山之雄,並非説它有多麼高大多麼雄偉,而是指它的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線條挺直。正如謝凝高教授所言:“一座百米高,坡度為60°的山,比千米高坡度為20°的山,要顯得更為雄偉些,這是因為坡度大看景的仰角大,在視覺中就會產生形象高大的效果。”筆架山正是這樣一座山,它崛起於大海波濤之濱,飛峙於海畔平原之上,雖它只有528米高,但坡度大於60°,加之三峯聳峙,崖危壁峭,奇石突兀,有高秀獨出之態,凌空高曠之勢。山頂上又常有云霧縹緲,故顯得雄偉高大。
筆架山之雄還表現在文化的積澱上,正因為磁山的雄偉與形似筆架的形態,使它自古就成為“邑之鎮山”、“邑之風水山”。早在2000多年前的齊國就曾在山中建陰主廟,當年的秦始皇漢武帝都曾親臨祀奉過。山中有寺廟、庵院、道觀遺存10多處,留下眾多詩詞碑文,神話傳説等。磁山既是一座風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這裏文化遺存豐厚,文化名人輩出。
如今的筆架山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遊人面前,它集養老休閒、温泉洗浴、食宿度假、觀光旅遊、科普教育、健身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是煙台市的一張城市名片。
詩曰:
三峯雄峙破寒空,兩壑幽林蕩霧蒙;
琅嬛福地聚文脈,鎮山毓秀景難窮。
注:琅嬛:傳説中神仙的洞府,天帝藏書的地方。鎮山:古時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座鎮山。福山縣誌載:“磁山乃邑之鎮山”。
二、天門巖之奇
磁山的岩石主要由花崗岩、混合花崗岩組成。花崗岩質堅型樸,造型豐富,在其節理髮育及風化作用下,易形成雄偉壯麗,形狀各異的象形物體,天然石門就是其中的一種。磁山共有大小天門五處,分別為一天門、二天門、南天門、北天門和天門巖(又稱天闕)組成。天門巖位於磁山之巔,兩組巨大岩石分左右高高聳立,將雄偉的山峯形成一個巨大的V字形。V字形帶的地下實際上是變質岩層,在強大的風蝕水侵作用下,逐漸變成一條深陷的凹槽,而兩側的花崗岩則不易風蝕故能威嚴聳立不動,形成了一座山頂的石門奇觀。石門巖全身石骨,塵土不染,有超凡之姿、異骨之態,大有出人意料之奇,凡山難覓之美。
天門巖的兩側分別矗立着兩塊孤立的岩石,岩石高約8米粗約5米,儼儼一對守門的武士,在守護着天門,使這座天門更增加了幾分威嚴與神秘。這裏是磁山四座石門最後的一座,也是體量最大離天最近的一座,據當地百姓們講,這裏就是通往天庭的大門。磁山故事傳説中的“一個半神仙”就是從這裏昇天成仙的。站在這日近雲低的山頂,上仰巨巖側立千尺,石門排空碧雲連;下看山澗幽深萬丈,崖壁垂谷墜洞天。使人們不僅想起李白名句:“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詩曰:
路徑到此成絕路,天門過後可通天。
將軍嚴察細把守,峯巔高闕日月懸。⑴
注:⑴將軍:指天門巖前的左右兩塊將軍石。
高闕:指山頂高聳的天門岩石。
三、磁山洞之幽
磁山洞位於磁山南麓東半坡神仙崖的下方,洞口面向東方,寬約十米高約二米,洞內深十五米,寬十八米,最高近五米,可容百人入座。洞內有泉水滴鳴,清冽綿甜;冬温夏涼,久旱不涸。磁山洞之幽,分微觀環境而言與宏觀景色而論,當置身洞前,觀洞上崖壁如廉,壁上古藤虯柏龍翔鳳翥,根曲枝橫;兩側天門一線,如天階仙梯,步雲凌空;左右仙台護衞,凌空聳拔,禿兀奇秀;更有瀑布飛泄,白練懸空,噴珠泄玉。就宏觀景色而論,這裏西有磁山雄峙,斷崖高聳,絕壁如削;南與北是磁山的餘脈延綿,橫亙環抱,林木盛茂;東則是一處肚大口小葫蘆狀的山谷盆地,林深壑曲,花豔藤繞;瀑聲溪淙,鳥鳴蟬噪;深邃恬靜,絕塵幽奧。這裏處處幽深,處處清靜,幽中有奇,幽中見秀,讓人寵辱皆忘,留戀忘返。
磁山洞前還有一座二千多年前齊陰主祠古遺址,據史記《史記·秦皇本紀》載:始皇28年,秦皇沿渤海東行,“過黃、腄,窮成山。登芝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這裏的黃即到黃縣的萊山祀奉月主寺,腄即到福山(秦時福山為腄縣)的磁山祀奉陰主寺。陰主寺歷史上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毀於抗日戰火。現只存殘垣斷壁瓦礫碎石,惟有兩盤特大的石碾盤在那裏靜靜的躺着,恪守着石的堅貞,鑑證着昔日的輝蝗與興衰。而遺留下來的眾多詩文碑刻,神話傳説更增添了古寺的神秘與魅力。
詩曰:
古洞蟄龍含涼煙,涎珠垂滴撥琴絃;
音合僧磬奏晚籟,巒峯迴合壺中天。(1)
注:(1)僧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誦經時的打擊樂器。
四、竹林道之秀:
磁山的竹林位於磁山洞與百福塔之間,在高高的懸崖之下,亂石之間,長有一片鬱郁翠竹,似一條翠綠的絲帶,順崖底、抱怪石、繞奇松葱綠盎然,使這毓秀之山更有靈秀之姿,讓人眼前一亮有新奇之感。如今沿竹林開闢了一條蜿蜒遊路,路面由亂石鋪砌,路外有石欄杆鐵鎖鏈護衞。走在峭壁之下竹蔭之間,彷彿走進了一條立體畫廊,隨着觀賞空間角度不同,可領略“三秀”景觀,即上方絕壁險秀、中部竹林奇秀、下方谷底奧秀。
上方絕壁險秀。磁山的竹林生長在一處綿延幾百米的懸崖之下,走在竹林甬路上,仰望高高的崖壁,因其花崗岩先天節理髮育和後天侵蝕的差異而收放不一,凹凸有別,形成了或突兀凌空、或懸傾欲墜;或形似人獸、或紋如畫卷的石上丹青。峭壁之上又多有怪松異柏,根盤莖虯、葉疏枝橫;淺循石度、深植穴縫。更有山花野草,乘嵐風而搖曳、駕霞雲而隱現,讓人目不暇接,心曠情怡。
中部竹林奇秀。懸崖的底部多有石穴巖洞,這些洞穴或深有數丈、或淺只可容身;或寬如庭室、或窄不可過人。沿途多有岩石裸露,或孤立默言、或犬牙私語;或依奇松而座、或抱翠竹而立。還有奇松如傘、櫟樹若蓋;荊花球佇、野藤蛇纏。更有洞天石之妙、日月池之秀、蹭耳石之窄、摸胸巖之奇、雙個台之曠、三賢亭之美、三絕碑之勝、百福塔之高。真乃步隨景移,一步一景,讓人寵辱皆忘,流連忘返。
下方谷底奧秀。竹林道的下方是一處由五條澗壑匯成的葫蘆谷底,谷內溪淙繞密林、青藤攀古樹;巨石生苔蘚、花草披露珠。站在竹林道的雙個台上向下望去,近覽谷底綠樹掩映,隨壑嶺高低而起伏;遠觀羣山翠屏環抱,因峯巒參差而延綿。倘若輕煙薄霧姍姍而來,腳下一道薄如蟬翼的雲裳霧巾,整個山谷雲虹縹緲,翠阜綠壑時隱時顯,使人有一種騰雲駕霧飄然欲仙之感。
詩曰:
峭巖虯柏翔龍鳳,孤石瘦竹佇櫟松;(1)
縱覽雙台幽篁景,橫觀一壑秀芙蓉。(2)
注:(1)虯柏:虯,傳説中有角的小龍。這裏形容巖柏之蒼老曲勁。
(2)幽篁:指竹林深處。篁,竹的通稱。戰國·屈原《九歌·山鬼》“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磁山八景:仙頂遠眺、長城暮雲、磁山瀑布、陰主遺蹤、仙湖映月、福塔迎日、千巖飾翠、三山雪霽。
八大景詩:
仙頂遠眺窮扶桑,長城暮雲夕輝煌。
磁山瀑布瀉珠玉,陰主遺蹤覓秦皇。
仙湖映月玉盤攢、福塔迎日先得光。
千巖飾翠見傲骨、三山雪霽素花妝。
仙頂遠眺:仙人頂位於磁山之巔,因傳説古時有小和尚從這裏昇天成仙而得名(詳見磁山一個半神仙的傳説)。磁山南坡與東坡緩而秀麗,北坡與西坡陡而險峻,故登山之道多在南坡與東坡。走過一段漫長的山路,映入眼廉的是一道蜿蜒幾公里的塊石砌築的長城。磁山的長城共有二道,所謂的仙人頂是指從第二道長城內的山頂部分。
登此日近雲低的磁山之巔,倚天門舉目四望。南瞻夾河似帶,銀湖如鏡,粼粼碧波;東眺煙台新姿,黃海濤波,舟船如梭;北賞磁山主峯,嶙峋崛突,斷崖如削;西觀附近村莊,傍河而建,炊煙密林;岫嶺秉笏,梯田鱗次。況朝有日出扶桑之輝煌,暮則日落崦嵫之絢麗,溯磁山之奧境,羨陰主之靈棲,人在山上,雲在腳下,大有縹緲欲仙之感,結廬福地洞天之念,讓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詩曰:
拔海離岫出太清,素錦糸腰撫飛星;(1)
朝觀扶桑曦和起,暮眺崦嵫六龍停。(2)
注:(1)素:素,本色,白色。
(2)扶桑:神話傳説中太陽每天清晨從東方升起的地方。
羲和:神話中駕馭太陽的神。
崦嵫:神話中太陽落山時休息的地方。
長城暮雲:磁山以其雄峙嵯峨,陡峭險峻而為兵家關注,至今南麓之巔,尚有塊石砌築的長城遺存,沿山脊而蜿蜒。山的頂部還有一道內城,保存較為完好,這裏斷崖深谷,坡徒石險,居高臨下,宜守難攻,大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險地。
每當夕陽西下,落日將隱於山際之時,由於日間蒸發的嵐煙霧氣,使得山頂部象披了一道淡淡的薄霧,雲虹縹緲,時隱時顯。這時的山下己見不到陽光,一片暗淡昏沉,上部則夕陽餘輝落照,金輝絢麗,此時的長城似一條金色的長龍,在雲霞中騰翔,不見首尾景色十分動人。
雨後天晴站在山頂長城上西眺,朵朵殘雲如峯似巒,道道金光穿雲破霞,雲峯上嵌着燦燦的金邊,霞巒上閃着亮亮的輝芒。那雲朵黃紅黑綠青蘭紫五彩繽紛,奇異莫測,巧奪天功;回眸東望,霞光使大地山川河海變成一片火紅,高樓大廈在金光中聳立,大海河湖則波光鱗鱗,金輝閃爍,山川溝壑也似紅錦坡就,閃着瑰麗的光彩,蔚為壯麗。
詩曰:
淡月無光東海升,暮日亂雲西天鎔;
三峯石潤嵐氣浮,一城山雄逶迤紅。⑴
注:⑴三峯:指磁山三峯。一城:指牟國長城。
磁山瀑布:磁山瀑布位南麓東坡的仙人崖處,屬季節性瀑布,為舊福山八景之一。瀑布南是仙人崖,它高三十餘米,寬一百餘米,因崖頂有碩大仙人腳印而得名。崖壁呈九十度,平如刀削,上有松柏藤蔓,似龍翔鳳翥,根曲枝橫;更有山花瑞草,點翠飾紅。壁下則古洞斜出,幽深靜寂,清泉滴鳴。洞傍佛飲池,水清見底,似嵌碧玉。瀑布北是北天門,高約數丈的岩石中間斷開一米多寬的裂隙,人們順隙間石磴,攀至巖頂可登上北仙台。仙台三面凌空突兀,台上無土無塵,唯巖隙中一株櫟樹如傘,添翠庇廕,使台更靈秀宜人。當地有仙人台,仙人台,不是仙人莫上來之説。站在台上,近觀羣峯聳翠,仙湖如碧;遠眺港城新姿,黃海浩瀚。每當大雨過後,飛瀑垂掛,激流噴湧,迅猛異常,泄水撞擊岩石,陣陣聲響,如萬壑崩坍,如雷鼓鳴響,聲震數里。似:“蒼崖中裂銀河飛,空裏萬斛傾珠磯。”的壯美景現,讓人的視覺與聽覺都得感受。
詩曰:
雨霽三山白雲間,虹卧雙岫瑰麗天。
千尋飛瀑珠玉泄,萬仞斷崖白練懸。⑴
注:⑴尋:古代一種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仞:古代一種長度單位,周制八尺,漢制七尺。
陰主遺蹤:在磁山的風景古蹟中,最容易引起人們思念的大概就是陰主廟了。這座已經傾廢多年的古廟,如此令人繾綣,不僅因廟的位置佔盡“地氣”、景觀之絕勝,還因它歷史之久遠,神話傳説之眾多,文化遺存之豐厚有關。
早在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封八主時,磁山就祠有陰主廟,後來的秦皇漢武都曾親臨拜謁盛極一時。陰主廟位於山之南麓東坡,磁山洞前,毀於抗日戰火,現只存瓦礫一堆,石碾盤兩個。這裏西有斷崖高聳,壁懸如削,人獸莫攀;東則深塹地坼,高牆似堡,險象幻生;南北各有石夾、石台、瀑布,曰南天門、北天門、南仙人台、北仙人台、南龍瀑、北龍瀑。這裏可以説是天公塑出來的風水示範寶地,讓人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窮,領略中國文化底藴深奧。
如今的陰主廟雖説己毀多年,但這裏的風水依舊,景觀更美。在綠廕庇日的廢墟上盤桓尋覓,懷古思幽,聽飛瀑溪淙,蟬噪鳥鳴,更能讓人寵辱皆忘,廢寢忘歸。
詩曰:
齊封陰主今安在,遙對陽主居磁山;⑴
秦皇漢武曾拜謁,文人騷客有詩篇。
注:⑴齊封陰主:《楚源》載:“八神古齊國所祀者,----四曰陰主。”
陽主:指芝罘島上的陽主廟。
仙湖映月:仙姑湖位於磁山南麓的東坡,它三面是葱蘢起伏的青山,層巒疊翠,雲霧縹緲;中間涵藏着一泓清澈明淨的湖水,澄清無塵,碧波晶瑩。每當麗日湖靜,青山倒影在湖中,這時湖在山上,山在湖下,山上湖下爭相映輝,如置身貝宮蜃影之中。古人云:“山因水而雄,水因山而媚,山水結合能相映成趣。”是磁人民造就了仙人湖,是仙人湖讓磁山變得更加美麗清秀。
仙姑湖也是賞月的好去處,中秋之夜,皓月當空,誠邀三五好友,或泛舟湖上,或坐亭眺望,只見天上一輪明月當頭,順片片薄雲而忽隱忽顯,時暗時明;水中一個月亮盪漾,隨陣陣漣漪而褶皺滾動,或圓或缺;此時山空聲寂,唯水中蛙聲,時鳴時停;岸邊的蟋蟀與冷蟲,也悲聲悽悽,時斷時續。涼風習習之夜,賞清朗的月色美景,聽天籟風聲蟲音,讓詩人墨客傾倒,遊人雅士忘歸。
詩曰:
天上淡雲隨風行,水中玉盤斷續明:
西移素影漸離去,唯聞蟋蟀悲不停。
福塔迎日:百福塔位於磁山南麓筆架石之東,大山延深出來的山包似蟹子背殼,高三十三米的七層百福塔,就建在這高聳的蟹背上。兩隻半伸還縮的蟹鉗上,也各建一個六角涼亭,曰祿亭、壽亭。塔、亭呈正三角分佈,偶意“一山餘慶福祿壽,八方吉祥無憂愁。”
這裏西北有山峯阻擋,東南則空曠無遮,視野千里。每當清晨天晴氣朗,站在百福塔上,憑欄東望,千壑收冥,萬嶺送曉,海上水天之際,一線曦暉橫袤,慢慢一個其狀方若園又梭,其色由黃變桔再紅,繼而赤紫交輝,焰如火球,騰空而起,既象大紅宮燈,又似金色蛋糕,。瞬間金光四射,大地似熔;赤輪繽紛五彩,羣山盡染,雲霞霧靄相輝映,嵐氣寶光繼爍閃。這時再看百福塔,塔下松柏上的露滴似粒粒珍珠,閃閃發光,寶塔頂上的鈦金寶剎,似一棵碩大的寶石、夜明珠,爍爍耀亮。半空中一棵寶石,地下億萬棵珍珠,交相金光輝映,方圓十幾公里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其光芒四射,那美麗壯觀之景象,振人肺腑,無語言表。
詩曰:
浮屠出岫赤烏升,金輪濯沐清波紅;(1)
千壑流雲披錦色,萬嶺嵐氣閃露瞳。
注:(1)浮屠:佛語,即塔。赤烏:神話中傳説太陽是一隻三條腿的烏雞,故又稱赤烏。金輪:初升的太陽。
千巖競秀:進入磁山,最吸引人們眼球的莫過於是那些粗獷千奇,美幻維肖,形狀各異,似帛如畫的花崗岩山體岩石。花崗岩是一種由深處於地下的岩漿侵入到地殼破裂帶後冷凝而成的岩石,在其冷凝的過程中,易產生相互垂直節理和橫向節理髮育,因而極宜形成懸崖陡壁,孤峯高聳;羣峯簇擁,坡陡谷深;或似台若球,擬人又獸;如鬼神造就,天外雕塑。常常有許多令人讚歎不己的奇特景觀。
磁山美就美在岩石上,這裏的岩石屬花崗岩的變質岩,高者壁立千仞,孤峯擎天,頂天立地,雄偉高大;低者方圓兼備,敦實拙樸,如鼓如台,似卧似坐;細者纖纖而立,嬌若楊柳,線條圓潤,飲風披雲;粗者磐石如山,磅礴宏闊,形奇隱露,姿態豐懿;妙者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憨態可掬:奇者松柏破石而出,根盤枝屈,雲靄纏繞,嵐煙相伴。這些岩石有令人稱目結舌之奇,出人意料之美。如遠眺盼妻石老公、文房四寶筆架石、一石雙觀佛與猿(近看是佛遠者猿)、負亭探湖壽龜石、引頸西望仙鶴石、天闕護衞將軍石、一諾千金磁山璽、太宗神武劍劈石、敬德醉卧曬甲石、成仙不果歪嘴石、成仙留下腳印石、側身險過檫耳石。還有日觀石、鱷魚石、躺龍石、、天門石、仙台石、三跳石、星石等。
詩曰:
磁山秀巖千般奇,憨纖高低似相識;
光陰盪滌稜角去,傲骨依舊志不移。
三山雪霽:磁山因三峯突兀聳立,故又名筆架山、三仙山。它位於膠東半島之東,瀕臨大海;攜遼東半島似門,護衞京津。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寒冬季節,會隨太平洋暖流帶來大量温濕空氣。這時若從西北利亞刮來寒風,常常會下起大雪,有時大雪會連下幾天幾夜,厚達數十釐米,故此地有“雪窩”之稱。
每當大雪過後,磁山則冰封雪域,銀裝素裹;皚皚溝壑,茫茫雪海。看周圍羣山,惟餘茫茫,蒼顏皓首者為雪峯,切玉一片者為雪坡,鱗次櫛比者為雪田,鳳尾倒垂者為雪松。特別是風清月朗之夜,磁山如素錦披身,白玉塑成;似寒冰雕砌,純銀堆聳。遠遠望去尤如晶宮世界,瓊宇仙境,使人有置身於童話世界之感。
詩曰:
西日仙山映晚霞,東君泄玉表榮華。⑴
初疑北帝冰封闕,巧匠神工砌素花。
注:(1)東君:日神。朱熹《楚辭集註》雲:此日神也。
(2)北帝:即北方真武大帝。
(3)素花:白花。這裏指雪花。
念奴嬌磁山懷古
三山雄峙,幾桑田,文化歷史璀璨。遙對陽主曾建有,陰主古寺庵院。牟國長城,幾多狼煙,存壁斷垣殘。福之根本,毓秀英賢閬①。
囊者秦皇嬴政,漢武劉徹,曾拜謁遊玩。隋帝唐宗督兵船,渡海高麗征戰。美哉磁山,智者樂遊,學者詠詩篇。姍姍深閨,始見國色嬌豔。
注:①閬苑:傳説仙人的住處。唐·王勃《樟洲郪縣靈瑞寺浮圖碑》“玉樓星峙,稽閬苑之全模;金闕霞飛,得瀛洲之故事。”
磁山六十四景(自然)三稿:
一、金牛溝小區:
1、戲台晚賴;2、金牛洞窟;3茶澗和塘
二、憩龍亭小區:
1、龍亭勝景、2、龍虎迎賓、3、雲棲山谷;4、壽龜靜卧;5、龍蟄雲谷;
三、南仙台小區:
1、紅豆幽谷、2、天池聖水;3、南北瑤台;4、雄獅睡卧;5、獅嶺樵歌;6、三樂忘歸;(榮啓期,春秋時隱士,傳説曾行於郕之野,語孔子,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
四、陰主廟遺址小區:
1、天階仙台(南天階);2、陰主遺蹤;3、磁山古洞;4、磁山瀑布;5、佛飲泉池(磁山一泉);6、劍劈石道(北天階);7、石碾情緣(神碾);8、紫珠洞府;
五、福壽寺小區
1、面壁佛洞;2、石門天險;3、雙麗迎賓;4、曬甲醉卧;5、磁山仙蹟(仙人腳);
六、竹林道小區:
1、禪洞靜思;2、、巖蹭佛耳;3、白猿聽徑;4、竹林清風;5、摸胸撫玉;
七、百福塔小區:
1、百福寶塔;2、祿亭石勝(祿亭);3、龜鶴怡壽(壽亭);4、白猿眺海;5、神筆書翠(三叉石);6、葛香秋綠(葛王谷);
八、山頂小區:
1、長城暮雲、2、將軍佇立(將軍石);3、天闕迎曰、4、仙頂遠眺(神仙頂)5、三峯聳翠;6、大窪金釘;7、石門天成(一天門);8、歪嘴半仙;.
九、觀星台小區
1、天一池澄、2、星石天來(星石);3、星台嵐煙(觀星台)、4、曦暉熔金(曦輝台);5、蛟龍護塔;6、壽域春波(壽域:謂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語出《漢書·禮樂志》…“濟之仁壽之域。”…);唐:杜牧《郡齊獨酌》詩:“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
十、温泉小區:
1、地六湖碧;2、天一澩瀑;3、漢武戟井(磁山二泉);4、壽泉怡年(一泉)5、磁山温泉;6、南山疊翠;
十一、仙境湖小區:
1. 仙湖秋月;2、柳蔭吟釣;3、農田雪霽;4、八夼炊煙; 5、磁山曉霧(磁山帶帽不是拉屎);
共64景
磁山一百零八景簡介:
1、雲棲山谷:
雲棲谷位於磁山洞東,陰主寺遺蹟址下方,當地百姓叫着廟溝子。這裏五條山嶺順山延深,四條溝壑在此匯合,形成一處山谷小盆地的幽奧景觀。谷內樹木參天,溪泉淙淙;奇石孤卧,花伴古藤。由於這裏四周山高林密,溪多水流故常有凝雲聚起。有時白雲相迎,奔騰傲蕩;有時似薄霧縷縷,如披輕紗;有時淡雲陣陣,冉冉升空。給幽奧的山谷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山下的百姓曾多次把棲雲誤認為是山火,而跑來撲救,
其實這裏的雲霧歷史上也早有記摘;如元 ·  初才《八神陰主廟記》:“山谷能出詳芸為雨,皆神靈,異大元混一區宇。百神受職,薄海之隔不佚祀”。
每當盛夏徜徉在那葉影搖空,碎金鋪地的谷內小路上,置身於綠波起伏,彌天皆翠,莽蒼林海之中,耳聽溪澗琴鳴,樹上烏雀啁啾;鼻聞地上草芳,枝頭花果馥香,一股爽涼清新之感頓沁肺腑。雲棲谷內還有三寶,欒樹、山茶、靈芝草。欒樹,又名燈籠樹。其形體高大而端正,其枝葉茂密而秀麗;春紅葉似醉,夏黃花滿樹,秋葉黃而果丹,綺麗多姿備受人們的喜歡;山茶,即磁山野山茶,其味甘、性平、微苦、澀,具有調經活血、降脂降糖、清熱解毒、止疼、收斂之功效,為舊時廟內和尚招待貴賓的珍品;靈芝草,這裏的靈芝多為木靈芝和菌靈芝。多由朽樹根或腐草爛葉產生的真菌而生,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強心保肝,降脂降糖,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這裏還有靈龜石、躺龍石、卧碑石、腳印石、合歡石;蠍子洞、通海洞、卧牛洞、棲佛洞等眾多景觀。這裏真可謂身轉移景,步移換形,一步一幅畫卷,讓人留戀忘返。
詩曰:一谷幽林祥雲棲,三寶福地靈秀奇;
步換景移展畫卷,欲吟小詩已忘題。
2、紅豆幽谷
紅豆谷位於南仙台西二十米處,一道圓形拱門作為隔景的點睛之筆立在眼前,門的上方書有“丹門”二字。丹門內又有一株繁茂的赤松,曰:“赤松迎賓”,遮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使你即使到了門前也看不到谷內的景觀。丹門右側是一道懸崖峭壁,垂直的花崗岩石壁上斫刻有“紅豆谷”三個楷書大字。丹門的左邊是一組碗口粗的青鋼櫟樹,曰:“青麗迎賓”(青麗:即青鋼櫟樹。櫟通麗,寓意佳麗迎賓之意),在風中搖曳着枝葉莎莎着響,似在熱烈鼓掌,歡迎遊客的到來。
走進拱形丹門,繞過迎賓赤松,只覺眼前豁然開朗,一條茂密的林谷呈現在面前。谷內的樹木棵棵長的纖細高長,枝繁葉茂,密不見天。地下溝谷裏則是流水潺潺,淙淙着響,清爽沁人。谷內樹下有一塊天然的大石桌平放在那裏,石桌的四周擺放着幾個石凳,供人們小憩酌飲。每當盛夏,冉冉烈日烘烤的人們透不過氣來的時候,邀三五好友坐在石桌旁,只覺得穿谷的涼風習習拂面,暑意頓消;再喝上一杯清酒,沁人肺腑,那愜意之情怎一個爽字了得。
紅豆谷裏最吸引眼球的當然還是那株株紅豆樹,每當重陽節前後,那原本翠綠色的豆豆一夜間變得赤紅一片,象紅高粱一樣繁多,似紅寶石一樣的鮮豔,映紅了溝谷,染紅了岩石。這紅豆樹,樹根彼此盤繞,相濡以沫而生;樹株雌雄比翼,雄高雌矮有別;樹杆順直挺拔,皮褐光滑無杈;樹冠放射舒展,參差長短有序;樹枝連理繁茂,相互擁抱相牽;葉闊放射舒展,翠綠切玉似傘;丹果累累晶瑩,映日閃閃鮮豔。來到紅豆穀人們深深折服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感受磁山紅豆的靈性與美麗。
詩曰:磁山紅豆仙人栽,同根連理重陽摘;
通靈信物宜珍藏,千里思君一日來。(1)
注:(1)通靈---禪學名詞.禪學是至今人類不能用文字解釋和傳播的學科,用靈犀互通,靠自悟獲得。兩個人之間有心電感應,是以心相傳。
3、金牛三窟
磁山金牛的傳説由來已久,據當地父老言:“磁山有金牛,神化莫測,住有三窟,食必參葉,飲必露禾.,浴必仙湖,拉屎成金,撒尿是銀”。後來金牛被人們發現,但由於用來降伏金牛的銀瓜沒有成熟,故沒有降住金牛(詳見磁山金牛的故事傳説)。
至此以後磁山金牛變得脾氣暴躁,性情兇狠,多次傷害瓜農。被當地百姓告到磁山陰主娘娘那裏,後被隂主娘娘降服並收為坐騎。在娘娘的管教下,金牛又變得温順善良起來,後曾多次救助附近的遇難百姓,所以有關金牛的故事也在當地廣為流傳。據説金牛的洞窟其中一處在金牛溝,一處在雲棲谷,另一處則在萬壽峯下。
雖説磁山牛隻是個傳説,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還是有人在這裏挖出了黃金。因這些礦洞屬不法分子私挖亂採,沒有國家採礦許可證,黃金的品位又低而被封。多年傳説的金牛已成現實,這也可能純屬一種巧合,也可能和磁山的磁石一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不管怎樣三條深幾十米的採金石洞,畄給人們很多神秘和無窮的猜想(詳見磁山金牛的故事)。
詩曰:
金牛三窟形影無,銀瓜一擲難降伏。
違反天條被收管,至今磁山有洞屋。
4、龍亭勝景
龍亭即憩龍亭,位於山門以北,二天門以南。這裏是一處三面突兀似鰲頭狀的小山包,山包的北部是一道險峻的懸崖,崖下則是花木繁茂的雲棲谷。東部和南部是陡峻的山坡,西則是雄峙的磁山主峯。這裏視野開闊,和風惠爽;嶺壑葱翠,鶯啼花香;山雄谷幽,霧蒙雲祥。這裏距陰主寺只有百米之遙,人們經過爬山過澗,已有點累,需要休息一下,靜靜心,再去陰主寺。據説當年秦始皇東巡拜謁陰主寺時,就曾在這裏休息過,故後人便在這裏建亭,曰“憩龍亭”。
憩龍亭又名“靜心亭”。傳説當年的漢武帝步秦始皇東巡的後塵,也來磁山拜謁過隂主娘娘。當地的官員急忙把憩龍亭翻修一下,並更名為靜心亭。
如今憩龍亭已翻蓋一新,是一座六柱雙重檐,赤柱黃瓦北式涼亭。彩畫為金線瀝粉蘇式彩畫,構圖活潑不呆板,施色協調有層次,海墁青底,煙雲退翠,章法有度,淡彩做舊。亭的正面橫匾書:“憩龍亭”三個大字。左右抱柱聯曰:
遠眺黃海波浪, 憶昔祖龍曽小憩;
俯瞰空谷葱翠, 願今幽蘭再大妍。
亭內還有六幅包袱畫,畫的是當年秦始皇拜謁陰主娘娘的情景。坐在舒適的美人靠上,抬頭欣想着古色古香的歷史畫面,放眼亭外,目染萬綠,耳收千籟;百鳥鳴囀於幽林深壑,野花飄香在山裏嶺外。來這裏放浪形骸一會,信可樂也。
詩曰:羣峯葱翠亭凌空,眾壑霞蒸憩祖龍。(1)
鍾靈絕塵疑畫卷,憑欄觴詠襲香風。
注:(1)祖龍:即秦始皇。(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祖,始也;龍,人君像;謂始皇也。”)傳説秦始
皇東巡時,曾在這裏小憩過,故曰:“憩龍亭”。
5、龍虎迎賓
此景位於憩龍亭西,驪珠橋南。這一段路面較為平緩,左面是懸崖髙聳,怪石嶙峋。崖壁上古柏虯曲,似龍翔鳳翥;右側是壑谷深深,溪流淙淙。壑谷內林木參天,花草葳蕤;香風陣陣,鳴鳥聲聲。就在這樣一處似關隘之地,路左邊崖壁上有一條怒目圓睜,裂嘴露牙,盤旋的石龍。
傳説那石龍原是東海龍宮的一位將軍,因秦皇東巡拜謁陰主寺時,龍王派他來當警衞。這位龍將軍因平時對秦始皇焚書坑儒、苛捐暴政等心中不滿,在站崗時怒形於色,驚了聖駕,被告知玉帝,罰他變為一條石龍,永遠依附在路旁石壁上。據當地百姓講,舊時這裏是陰主寺的山門,這條石龍經常顯身,化着一條巨蛇趴在山門上,頭如斗大,眼似銅鈴,在山門的東頭高高昂起;身如桶粗,鱗比掌大,卧在西邊的山上。既無聲響,又不傷人,來無影去無蹤,好多村民都看見過。
如今舊時寺廟早已不復存在,但石龍石虎依舊栩栩如生,成為磁山一景。遊人來到了這裏,遠遠就可看到那石龍怒目圓睜,裂嘴露牙,盤旋在石壁上,那桀驁不馴的個性,雖歷經兩千餘年,始終未改。
後人有詩曰:
身纏崖壁尾懸天,怒牙切齒目寰圓;
貶石只因一時過,傲骨豪氣兩千年。
路右側還有一塊巨石,巨石上伏卧着一隻白色的石虎,一副莊重的心態,王者的風範。據當地百姓講。它是天上白虎星的轉化。當年唐太宗徵東時,步秦皇漢武的後塵,也到陰主寺拜謁陰主娘娘。軍中隨行的小將薛禮就是天上的白虎星轉世,他夜行陰主寺,還和守門的龍將軍動過手交過戰。經過一番磨難終於拜見了陰主娘娘,並得到了娘娘親授無字天書。在天書的幫助下,終於蕩平高麗,在功成之後,為感激娘娘恩惠,他就化成一隻白虎坐卧在這裏。(磁山白虎的傳説)
後人也有詩一首:
夜行山寺龍虎戰,女媧賜書贈箴言;
為報娘娘教化恩,甘願化石守門前。
6、石窟面壁(面壁洞)
石窟面壁,即面壁洞。它位於磁山洞的北部舊石碾盤旁,小洞共有兩個出口,一個朝東,一個朝南。面向東的口寬約1.6米,高約2.2米,底部用塊石徹起一道矮牆,道矮牆的上部用來當窗户。面南的洞口寬僅0.7米髙約2米,據説曾設有柵欄門。洞深約4米,裏部寬約2.5米,髙約3米。舊時,是寺廟用來囚禁那些違紀不法的僧侶。讓他們面壁思過,痛改前非,所以叫面壁洞。
面壁洞的北部還有一個小洞,洞前有一個大石碾盤,碾砣早已不知去向。過去廟裏的僧人碾完米,便把碾米的工具放在裏面,故曰碾米洞。
詩曰:山寺傍崖洞穴藏,鎖門堵窗暗無光。
曾羈違禁不戒客,手撥串珠誦無量。(1)
注:(1)無量:即《無量壽佛經》,佛教經典,它與《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合稱淨土三部經。
7、仙階步雲
仙階又名天階,位於磁山洞北十幾米處,是一塊整體岩石中間裂開的一條縫隙。據當地傳説是唐王徵東時,因這塊巨石擋住了將士上山的去路。太宗大怒一劍劈開的一條石路。
岩石裂隙的底部寬約1.6米,頂部寬約0.7米,上下高差約18米,斜距離約30餘米。人們沿縫隙砌上了台階,可踏着台階通往山頂。走在這下寬上窄,下低上高的天階上,兩邊岩石光滑如壁,石質的節理層次發育分明;巖壁上小樹灌木花草,顯得盤根凝腫老橫,枝條虯曲婀娜;頂部樹枝搖曳,野花綻放飄香,古藤縱橫遮掩;藍天一線高懸,光線斑駁柔和,空氣清新涼爽;階階離地遠,步步隔天近。真的彷彿是登上了上天界的梯子,一種飄飄如仙的感覺柔然而生,好不愜意。
詩曰:頑石中裂路徑通,壁削藤遮景難窮。
步步登高離天近,飄飄欲飛覓仙蹤。
8、石碾仙緣
位於磁山洞北20米處有兩個石碾,其中小的直徑1.6米,厚0. 3米,用磁山產的青白相兼花崗岩石雕斫而成。碾盤底部用四塊石頭支墊,使碾盤離地面有0.6米高,為當年僧人碾米黍用的。提起陰主寺裏的石碾,當地百姓都會向你講述一個小和尚碾米遇到茄子精,後來小和尚吃了茄子精肉成了神仙,而老和尚喝了點湯成了半仙的故事。(詳見“磁山一個半神仙”的故事。)。如今碾砣早已不知去向,更聽不到碾米的吱吱聲,但它的故事卻廣為流傳。
離小碾盤北五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大碾盤斜躺在地上。從加工的鑿痕看,時間比前一個要晚,而且從未使用過。這兩個碾盤,一個大一個小,一箇舊一個新,一個支墊離地,一個斜卧地面,讓人浮想聯翩。石碾盤西側崖壁上刻有一碩大的神字,意為此碾盤與神仙有不解之緣,此碾即神碾。之所以只刻一個神字,讓人們聯想到三國魏王(曹操)在渭水河畔題字的故事。當年魏王在渭水河左畔的一處崖壁上,題寫了一個碩大的‘胃’字,旁邊的謀士看後小聲提示到;“丞相,謂字右邊應有三點水”。曹操言道:“難道一渭河水還不夠嗎”。此言一出,眾人一片譁然稱讚不已。從此以後渭水河畔留下了一處名勝,中國文化史上也留下了一則有趣佳話。
神字崖壁的上方有一顆很大的櫟樹和一些古藤,在空中搖曳,彷彿在述説着歷史的滄桑。這裏古藤高樹遮蓋,“片片綠葉沁涼爽,串串花蕊吐芳香。”這裏己成為遊客尋幽、懷古、休憩的好地方。
詩曰:圓石滾滾圈復圈,扁巖吱吱怨又怨。
機關算盡遭天算,徒進仙班師半仙。
9、紫株洞府(通海洞)
紫株洞位於磁山古寺廟內,寺廟早已牆倒石飛,但有一道高高的石砌檔土牆,依然頑強的屹立在哪裏。在這擋土牆上一條形似排水口的小洞,一般引不起人們的注意,它就是紫株洞府,當地人稱茄子精洞。
紫株洞府前是舊廟基址,這裏土質肥沃,樹木繁茂,古藤蔽日,幽雅涼爽。洞的外部是人工用石頭砌成高約1.7米,寬約0.6米,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的小洞;往裏走是一條自然洞,幽深曲折,而且越往裏走越狹窄低矮。進洞十米左右有一巨石阻擋,據説這是苐一石將軍把門,裏邊這樣的石門還有多處,但尋常看不見。洞內黑古隆冬,變化多端,深不可測,人莫能行,據説門開時可通向東海龍府。
傳説此洞中有一株紫茄子,原是天上王母身邊貼身丫鬟,因一次過錯被囚禁,在凍餓難忍之時,得到一位仙童的幫助。後來事情被王母知道,將小仙童貶仙為僧,為報其恩紫珠仙子來到磁山,化身為紫茄子以幫助小和尚。不慎事情又被狡猾的老和尚發現,連夜將紫茄子下鍋,陰差陽錯結果讓小和尚吃了肉,老和尚只喝了點湯,就有了磁山一個半神仙的傳説。(詳見《紫珠仙子與磁山紫珍珠的故事》)
詩曰:磁山古寺掩古洞,遮天綠樹繞綠藤。
福地曾居紫株子,石門開啓龍宮行。
10、腳印石轍(仙人腳印)
腳印石轍即當地百姓講的“仙人腳印”,史稱“大人跡”。據傳,廟裏小和尚偷吃了老和尚的仙茄子被老和尚趕得無路可走,慌亂中沿着北天階而上跳過三跳石直到廟頂上的一塊斜面岩石上,落了一下腳,留下了兩隻腳印。便又往西天方向飛去,在蓬萊縣的仙腳李家(離磁山60餘里)歇了一下腳,又留下一隻大腳印。雖然經過千百萬年風雨侵蝕,磁山的兩隻腳印仍然清楚可見。一隻前腳掌先落地,另一隻後腳跟印很清楚,朝西北方向去的的痕跡。
無獨有偶,據蓬萊市出的《人間仙境蓬萊》一書中載:“縣城東南六、七十里處,因附近山石上有大人腳印,而仙腳李家也由此得名”。據《史記·孝武本紀》載:“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現在看來“大人跡”很可能是冰川時期留下的“冰臼”。
詩曰:碾米砍柴苦命身,仙姑暗渡脱凡塵。
至今磁山留印跡,蒼天酬憐本分人。
據説多年以後,成仙的小和尚故地重遊,觸景生情在石壁上留詩一首:
昔日成仙時,年方十二春;
師送半路回,嘴歪成石人。(1)
時隔六十秋, 故地倍感親;
洞幽山花豔, 唯念紫株君。(2)
注:(1)嘴歪成石人:老和尚因徒兒偷吃了仙茄成仙,而氣的化成一尊歪嘴石。
(2)紫株君:傳説磁山洞中的株紫仙茄,
11、天階仙台(南仙台)
天階指位於磁山洞南約30米處,一條順崖壁石縫修成的石階小路。小路下寬約1.8米,上部寬0.5米,上下高差約30米。為了行人方便與安全,沿崖壁設了鐵鏈扶手。仙台指位於天階上方的仙人台,又稱南仙台(因洞的北部也有一個仙人台,曰北仙台)。仙台呈圓形,直徑長約6米,是在一塊孤巖上由人工砌築修飾的,據説是舊時廟裏僧人練功打坐修煉的地方。
站在仙人台上俯瞰磁山古洞與陰主古寺,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堪輿學風水學?你會感到眼前的磁山彷彿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按風水學理論由人工雕塑壘砌的。這裏左右兩山懷抱似青龍白虎護衞,身後是高高磁山如玄武,前面一條蜿蜒溪流流入仙姑湖,分明是朱雀的最佳位置,環顧前後左右,分明是風水學所追求的最佳風水: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而身後高四十餘米的仙人崖似一把太師椅,擋住了殺風(西北風),南北兩個仙人台似椅子的兩個扶手,磁山洞就是風水學上的氣眼。這把風水寶椅身後是更大的一把山體大寶椅,陰主寺就坐落在這樣一座風水寶地上。
有詩曰:三山環卧殺風擋,一溪東逝生風長。
蟬噪鳥啼天籟頌,瀑飛溪淙花木香。
12、佛飲泉池(一泉):
位於磁山石洞之南的一段斷崖,崖壁平整無痕,垂直如削,高約40餘米,寬約50餘米。崖壁離地面約3米處有一佛龕,佛龕不大,高約1.2米,寬約1米,深約1米,舊時佛龕內供奉着井母娘娘。
佛龕下是一方形水池,水池呈方形,長寬各兩米,深三米,曰“佛飲池”是舊時寺廟僧人的吃水井。這佛飲池裏的泉水,明淨澄清,晶瑩如玉;大旱不凅,大澇不溋;冬則略温,夏則清涼;入口甘甜,落肚清爽。對佛飲池舊縣誌也有記摘,如明萬曆三十年《福山縣誌》載:“下有三泉,旱澇不減不溢”。佛飲池是磁山第一泉,第二泉為“始皇泉”,第三泉為“漢武井”。
這裏南有南天階、南仙台、紅豆谷、南龍瀑等景觀;北是磁山古洞、磁山瀑布、北天階、北仙台、三跳石、等名勝。西可賞筆架山“三峯聳峙”“削壁若傾”;東南可覌雲棲谷“詳芸為雨”“花濃雪聚”等景觀;
詩曰:
靈山聖泉明淨澄,井母娘娘喜相迎。
浮雲幽壑去劫夢,慈峯秀水結素盟。
21、玉女天池:
三山林木森,玉女遺真,遇少年竇情探春,違天規身陷囫圇,人去池存。
一徑遊客頻,茶芳草茵,紅豆穀風香泉醇;看崖壁如畫似錦,悦目賞心。
22、獅嶺樵歌:
山色染青螺,微雨初過,翠林綠草野花坡,早有樵人結伴至,時有山歌。
嶺峭景緻多,懸崖藤蘿,石壁裂隙棲巖鴿,晚歸遊客哼新曲,此唱彼和。
23、石蹭福耳:
石蹭佛耳耳更長,味入福口口先嚐;
兼聽善辯納眾議,耳口在上我為王。
24、摸胸扶玉(摸胸巖):
巉巖突兀立崖旁,路窄側過蹭胸膛;
頑石有靈知應樂,多小玉峯親摸嘗。
遊紅豆谷二十景詩:
磁山鍾秀幽蘭藏,(1)先哲過化景緻芳;
紅豆峽谷朗氣凊,磁璽誠信美名揚;
一徑通天映階碧,九池連珠曲流觴;(2)
雙台逍遙遊人憩,三峯託筆稱嬛琅;(3)
三樂忘歸年不記,(4)五佛金頂佑慈航;
大窪金釘無高木,小窪葛香廟頂上;
天池聖水仙女浴,南北瑤台雷擊傷;
長城暮雲輝影久,天闕晨曦先得光;
將軍佇立盡職守,鷹嘯空谷回聲長;
天塹北坼鐵牆壁,龍瀑泄珠霧飛揚;
雄獅睡卧夢未醒,虎跳山澗震四方;
進入福地空懷古,物我兩忘不思鄉。
注:(1)鍾秀:意為鍾靈毓秀鍾:凝聚,集中;毓:產生,孕育。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着優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2)曲流觴;意為“曲水流觴”:觴,本義為古代盛酒器。曲水流觴之俗,源於周朝。後晉代大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諸朋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活動,並留下了《蘭亭集序》成為千古佳話。
(3)嬛琅;即琅嬛:傳説中神仙的洞府,是天帝藏書的地方。後泛指珍藏書籍之所在。嫏[琅]嬛福地。
(4)三樂: 典出(榮啓期,春秋時隱士,傳説曾行於郕之野,語孔子,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