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

鎖定
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位於延川縣土崗鄉碾畔村,它是利用當地被遺棄的舊碾畔村,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贊助和延川縣政府的支持下,於2002年2月至2004年6月,由延川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髮展協會和碾畔村民共同創建的全國唯一的村民自辦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
中文名
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
地理位置
延安市延川縣土崗鄉碾畔村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8:00一18:00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歷史發展

博物館收藏的民俗文物 博物館收藏的民俗文物
碾畔自古以來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村中主要以郭、馮、郝三姓為主。據載,郝家和馮家是村中老户,郭姓從山西洪洞縣老槐樹下遷移至此。早在五百年前他們就建有古廟,鑄有銅鐘、樹有碑文,如今廟前古柏仍舊參天。這三大姓氏分別居住三大院落,每個大院落門外安一盤大碾,故而得名為碾盤村,由於諧音和居住在黃河畔的緣古,後來人們逐漸將“碾盤”寫成為“碾畔”。碾畔村是典型的陝北黃土高原村落,背山向陽,一排排窯洞上下排列左右為鄰,窯洞建築為土石結構。一般以三五孔為一院落。院落築有圍牆設有大門,大門外植有古槐,象徵生生不息。
本世紀初,中央美院教授油畫家靳之林先生來這裏寫生時,發現了這一被遺棄的古老村莊。經過他四方求助和活動,終於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贊助和延川縣政府的支持下,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髮展協會和碾畔村民共同創建了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是在整個舊碾畔村原封不動保護的基礎上,讓村民自己整理、自己維修、自己加工的過程中創建的。

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館內藏品

博物館外景(窯洞) 博物館外景(窯洞)
碾畔民俗文化博物館現有藏品2萬多件。利用28孔窯洞,按照歷史沿革、黃河系列、農耕系列、運輸系列、飲食系列、紡織系列、農村匠工、原始宗教、民間文藝、油燈旱煙、婚嫁生育、節日慶典等18個系列,展出3000多件農耕時代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並配以圖片和文字説明,原汁原味地再現了幾千年來古老的黃河農耕文化。同時,為增強真實感、活態感和參與性,博物館邀請碾畔村的農民充當講解員,一邊操作演示,一邊講解,集生態環境、情感情趣與展品為一體,複製農家生活,再現農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