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碼頭虎頭雞

鎖定
虎頭雞,廣饒縣大碼頭鎮地區名菜,廣泛流行於山東和蘇北地區,至清末民國後已經廣泛外傳,成為傳統魯菜菜式之一,諧音“糊塗雞”,當地人習慣稱之為“炸雞”。今山東周邊,京津,蘇北,東北遼寧等地受魯菜影響地區都有改良菜式,皆源出於廣饒碼頭所制虎頭雞之本宗。
中文名
碼頭虎頭雞
分    類
魯菜
口    味
鹹鮮
起源地
廣饒縣大碼頭鎮
起源時間
明嘉靖年間

碼頭虎頭雞歷史淵源

明朝嘉靖年間,一大將軍遠征到此,熱情好客的碼頭人民便宰雞待客,由於大將軍不吃清燉雞,而當地當時又無其他菜餚,有一村民便把雞和麪用油炸出放水燉出招待,將軍試吃含口即化,內質鬆軟,肉骨分離,非常美味可口,於是就問這是什麼菜?因雞塊形狀似虎頭,村民靈機一動,説叫“虎頭雞”,於是將軍將其帶到濟南府,隨後在山東一帶流行起來。
因其形狀不規則,形似虎頭,廚師隨口稱之為虎頭雞。將軍將這一獨特吃法帶入濟南府,從此這一吃法發揚光大,成為魯菜菜譜之一。主要流傳於東營、壽光、泰安一帶。
虎頭雞色澤金黃,肉肥味鮮,醇香可口,至今依然是東營部分地區婚喪嫁娶宴席主菜。虎頭雞丸子可直接蒸食,也可用來燜煮做湯,燜煮後可以去除雞肉的油膩和火氣,更容易消化!過年期間,家家户户都會炸上幾隻雞,用大盆裝起來,用來招待來往賓客!
根據記載,虎頭雞最早於明代起源於今廣饒縣大碼頭地區,於清代傳入壽光王高一帶。因1945年之前,今大碼頭鎮東部、南部地區(央上、馬一村、小碼頭、高崗、東常徐、義和、東北塢等村)一直屬於壽光縣管轄,隸屬於泊右鄉,故虎頭雞在壽光發展起來,成為一道壽光和廣饒及周邊地區的家常菜品,在大碼頭鎮一帶逢年過節、紅白公事等仍然把虎頭雞作為待客佳餚。

碼頭虎頭雞菜品評價

虎頭雞肉肥實鮮嫩,醇香可口,民間婚喪嫁娶筵宴素有“一雞二魚三涼菜”之説,其冠於諸菜之首,可見其受歡迎程度,可謂是一品佳餚。
虎頭雞其色金黃,其味濃郁香醇,口感酥爽鮮嫩,其製作包括炸雞塊和悶燉兩部分,炸制後易長時間保存,也容易為行旅攜帶和饋送,悶墩後去除雞肉之油膩和火氣,更容易消化,老人以及幼兒皆適合,同時以麪粉和雞蛋混合雞肉,增加了口味的複合型,食用時依據食者個人口味添加調料更方便,可謂是傳統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然而舊時普通人家並不以虎頭雞為日常菜品,因為其食材雞肉和雞蛋價值較高,而且榨制過程也頗費油,悶燉時間較長也不容易,因而虎頭雞多為婚喪嫁娶等筵宴招待和過年時的主要祭祖待客之菜式。

碼頭虎頭雞製作方法

碼頭虎頭雞 碼頭虎頭雞
選家養公雞一隻,宰殺煺毛後去頭、爪,將雞肉垛成約1.5公分的方塊,均勻沾上面份。打九個雞蛋反覆攪勻後放入面份再攪成蛋黃色的糊狀。將豆油燒開(温度不宜太高),把雞塊沾上蛋糊放入油鍋,榨至金黃色出鍋。此時為半成品,放涼備用。

碼頭虎頭雞食用方法

碼頭虎頭雞 碼頭虎頭雞
1、將水燒開,放入炸制好的虎頭雞,温火燉30~40分鐘,加入適量的醋、醬油、鹽、香菜等出鍋即可。
2、也可與土豆、山藥、蘿蔔、白菜、蘑菇等多種蔬菜一起燉食。
3、現在有真空包裝的虎頭雞,還可以開袋即食,或去掉真空包裝袋蒸煮熱食。蒸一定要蒸透,所謂蒸不透不扒,味道不濃厚。

碼頭虎頭雞菜品特色

骨酥肉嫩,清香可口, 即使不喜歡吃肉的人吃過也不覺得油膩. 雞湯鮮美,且富含有益人體健康的鈣、鐵、維生素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