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碳硅泥岩型鈾礦

鎖定
碳硅泥岩型鈾礦牀是指產於碳酸鹽、硅質、泥質、細碎屑岩或他們的過渡性岩石中的鈾礦牀。
中文名
碳硅泥岩型鈾礦
外文名
Carbonate-siliceous-argillaceous rockuranium deposit
學    科
核地質學

碳硅泥岩型鈾礦概念

碳硅泥岩型鈾礦牀是指產於碳酸鹽、硅質、泥質、細碎屑岩或他們的過渡性岩石中的鈾礦牀。

碳硅泥岩型鈾礦分佈

該礦牀在我國分佈相當廣泛,在時間上,從震旦紀一直到二疊紀的地層中都有工業礦化;在空間上,全國南北方均有發現,主要分佈於四條成礦帶,即上揚子、下揚子、湘中-桂東南、南秦嶺,是我國四大工業鈾礦化類型之一,儲量佔我國鈾礦總儲量的13%左右。
國外此類礦牀相對較少,雖然在前蘇聯、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都發現有該類礦牀,但工業意義都不大。因而在世界鈾礦儲量所佔比例很小。

碳硅泥岩型鈾礦我國該類鈾礦牀的發現及發展史

碳硅泥岩型鈾礦牀在我國的發展較晚。在1958年,通過航空測量在我國中南地區首次發現了黃材礦牀,該礦牀屬淋積成因型。以後相繼在江南古陸東南側找到了若干個淋積礦牀,其中以1961年發現的老卧龍礦牀最為著名。通過對上述兩礦牀的研究,得出某些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指導了對該類礦牀的勘探工作。在六十年代中期,在廣西鏟子坪和川甘邊境的若爾蓋地區的震旦—寒武系和志留系地層中揭露並突破了受層位控制的大型碳硅泥岩型鈾礦牀。對這兩個礦區深入研究的結果,進一步查明瞭熱液迭加再造是形成這類礦牀的重要條件,這種再造的鈾礦牀規模大、品位高,較之淋積型鈾礦牀更具工業意義。1972年後,中南三零九隊對麻池寨鈾礦牀進行了研究,發現該礦牀屬於一種新的成礦類型——沉積成巖型鈾礦牀。 [1] 
參考資料
  • 1.    趙鳳民. 中國碳硅泥岩型鈾礦特徵與勘查問題. 世界核地質科學, 2012, 29(4): 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