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g]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砀(拼音:dàng)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本义指有花纹的石头,见于《说文解字》释为“文石” [1] [6] [13]。后引申为古地名,特指芒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与河南永城芒山镇交界处),秦置砀郡、砀县皆得名于此 [2-3]
该字多义词性丰富:作名词指花纹石料(如“砀基”)及历史地名;作形容词表“广大”(《淮南子》“玄玄至砀而运照”) [7];作副词意为“突然”(《长笛赋》“肱砀骇以奋肆”) [4],并衍生出“芒砀”“沆砀”等词组 [8]。方言中保留粤语dong6、吴语tɑŋ˥˧等发音 [5]
其历史可溯至商代甲骨文记载的“元国”(即芒砀山),西周青铜器铭文始见“砀”字雏形 [13]。《汉书·地理志》载砀县“山出文石” [3],南朝文献多用于形容山势(如李白“石芒砀”)、气象(如张岱“雾凇沆砀”)及抽象概念(《庄子》“砀而失水”喻境遇突变) [8-9],体现语义从具象到抽象的延展。现代主要作为安徽砀山县地名用字 [14-15]
中文名
拼    音
dàng
繁    体
部    首
五    笔
dnrt [12]
仓    颉
mrnsh [12]
郑    码
gyod [12]
注    音
ㄉㄤˋ
总笔画
8
四角号码
17627 [12]
统一码
基本区 U+7800 [12]
结    构
左右结构 [12]
部外笔画
3
笔顺编号
13251533 [12]
异体字
碭、崵 [12]

现代释义

播报
编辑

名词

繁体字
●有花纹射尝记狼凶的石头
田字格中的“砀”字
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少拒墙。
砀,文石也。从石,昜声。—乘立促—《说文 [6]
●地名
芒砀山
(1)芒砀山,山名,古称砀山,在今永城市芒山镇。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
芒砀云瑞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李贺《舞曲歌辞·公莫舞歌》。
(2)砀邑,古地名,今永城市芒山镇。
(3)砀县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安徽砀山县萧县一带,县治砀(今永城市芒山镇)。
汉书·地理志》:梁国砀。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
签拒(4)砀郡,古代行政单位名,在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一带。
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 [2]
(5)砀山,县名,今安徽省砀山县。

形容词

●广大
淮南子·本经训》:“玄玄至砀而运照。” 高诱注:“砀,大也。” [7]
张岱删赠达懂洪只《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

副词

●突然
肱砀骇以奋肆。——马融长笛赋》。注:“砀,恋腊危束突也。”砀骇,突然跌起。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9]
南朝梁简文帝筝赋》:奔电砀突而弥固,严风掎拔而无伤。 [10]

词组

播报
编辑
芒砀、至砀、砀极、砀瑞、砀基、砀骇、砀突、枪砀、沆砀

方言集汇

播报
编辑
1. 粤语dong6 [5]
2. 北部吴语(沪) [12]:daon6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字源字形
唐韵》《正韵》徒浪切《集韵》《韵会》大浪切,音宕。《说文》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赋》墉垣砀基,其光昭昭。
芒砀,山名。
《前汉·高帝纪》隐芒砀山泽闲。
《应劭注》:芒属沛,砀属梁。
水经注》仙者涓子,主柱,并隐砀山,得道。
沆砀,白气貌。
《前汉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萧杀。
过也。
《扬雄·甘泉赋》回猋肆其砀骇兮。
《马融·长笛赋》犇遯砀突。
砀,溢也。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注》谓砀溢而失水也。
《正韵》待朗切,音荡。
《集韵》徒郞切,音唐。义𠀤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