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碧落寺

鎖定
碧落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東山谷間,背靠碧落山,正對萬松嶺,坐北朝南,依山而築,寺周羣峯環抱。 [11] 
碧落寺創建於北朝時期,早期稱聖佛院,隋唐已頗具規模,是古澤州境內創建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聲望最為顯赫的寺院之一,位居古澤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 [11] 
2006年5月25日,碧落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碧落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東山谷
所處時代
南北朝至民國 [1] 
佔地面積
1785.6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16-4-6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民共和國國務院 [1] 

碧落寺歷史沿革

碧落寺創建南北朝時期,後多次鼎新擴建, [3]  隋唐頗具規模 [4] 
唐會昌五年(845年)的“武宗滅佛”,再加上唐末的戰亂,佛教文化陡然跌入了低谷,碧落寺也逐漸衰落。 [11] 
碧落寺西窟為北齊武平七年(576年)開鑿。 [2] 
北宋英宗治平年間“碧落寺嘉譽達上”因以年紀敕以“治平”號其院,更名為“治平院”。 [3] 
宋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碧落寺在南山創建觀音閣,修築了五間連樓。 [11] 
宋元至元五年(1268年),碧落寺再次進行了大規模修葺擴建,並更額“碧落寺”。 [11] 
金、元時期,該寺複稱“碧落寺”。 [3] 
明代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創建東、西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建大佛殿,其間還夾有多次補修。 [11] 
明清時名列古澤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雲”為澤州古八景第一。 [3] 
1997年至1999年4月,碧落寺居士及遠近善男信女經多方籌資,依五佛殿舊基重新修建了毗盧殿,工程歷時三年,內奉金裝木雕佛像五尊。七星洞也於其後修茸一新。 [11] 

碧落寺建築格局

碧落寺的建築佈局構建獨特,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達200多米,南北不逾百米。寺分東、西、中三院。橫向一字排開,不同於一般寺院的南北中軸線建築。 [11] 
寺之東院,南為禪房,北面就巨大的連山石而開鑿洞窟3個,小龕64個,大小雕像102尊,主要是佛、菩薩、弟子,還有武士、供養人等,有坐有立,形態各異,雕工洗練,雋秀精美。窟前原覆以殿宇,即東閣,八柱七開間,人則為窟龕,設計構思巧妙之至。今殿閣已毀,據説東閣原有壁畫,其二樓廊道上有“活拉拉板”,人行其上,板活能動,其聲悦耳,是寺之有名古蹟。 [11] 
西院主要建築是西閣,高有數丈。舊為十王殿,曾遭火災,明朝時重建之為閣。西閣正當山門,巍峨聳立,閣為二層,上層塑毗盧佛,下層供地藏王。牆上遍飾壁畫,五彩異色,原閣已毀,只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所刻《西閣記》石碑尚存。西院自古還是主要的生活接待區,香積廚、齋堂、客堂、僧舍、庫房、浴室等均在此院。 [11] 
中院依地勢,自北向南,由高而低,分層建有五佛殿、七星洞(即水陸殿)、護法樓。五佛殿居頂層,供奉五方佛;護法樓面北而立,內塑韋馱、關公、二郎等像。如今,殿、樓俱毀。1997年至1999年4月,碧落寺居士及遠近善男信女經多方籌資,依五佛殿舊基重新修建了毗盧殿,工程歷時三年,內奉金裝木雕佛像五尊。七星洞也於其後修茸一新。 [11] 

碧落寺主要建築

綜述
碧落寺 碧落寺
碧落寺石窟分佈於山西省晉城市西北8公里的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東山谷間,東西走向,共3窟,立面面積為21.19平方米。碧落寺現存文物有北齊石窟一座、唐代石窟兩座、唐代及武周石龕十餘處,明代古橋兩座,北魏至民國曆代摩崖題記、碑刻百餘方。由於歷史原因,碧落寺古建築保存不多,且多為清代建築。碧落寺文物管理所對該古建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先後修復了毗盧殿、地藏殿、水陸殿、觀音殿、並重新翻刻了已毀的唐代名碑——碧落碑,2001年9月,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考察碧落寺後為碧落寺碑亭題寫了匾額。碧落寺現存最早的記載為一方“北魏太和元年”的摩崖題記,同時期的還有“北魏孝昌二年”、“北齊武平七年”的摩崖題記兩則,最重要的文物、最美的工藝為開鑿於武平七年的石窟造像。 [11] 
西窟
碧落寺 碧落寺
碧落寺西窟為北齊武平七年(576年)開鑿, [2]  西窟面寬2.1米,進深2.5米, [6]  平面略呈方形,攢尖頂,頂部雕蓮花藻井,三壁設壇造像,其中北壁壇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東、西壁壇基上均為一佛二菩薩,東壁佛像雕刻稍細;北壁及西壁佛像雕刻似未完工。表面磨光,但未睢飾衣紋。佛像具低平螺發肉髻,面短而圖,形體豐厚,衣帶貼體。造像一致,又呈現較濃厚的民間趣味。窟內壁面中上部還殘存大量線刻供養人像和造像題記。 [5] 
中窟
碧落寺 碧落寺
碧落寺中窟為初唐開鑿, [2]  面積最大,中窟面寬3.6米,進深2.86米,高3.3米, [6]  平面約呈梯形,三壁三龕平頂窟, [6]  攢尖頂,於北,東.西壁壇基上造佛像一鋪,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的組合。相傳韓王元嘉諸子曾在碧落寺開盆造像,《澤州府志》 卷二十一記碧落寺“有石佛閣,有摩崖碑。唐韓王元嘉子黃公撰書。"中直可能就是韓王元嘉諸子為其母所造的造像崩。 [5] 
東窟
碧落寺 碧落寺
東窟為初唐開鑿, [2]  它的形狀為平面方形,三壁三龕平頂窟,東窟面寬2.5米,進深2.35米,高2.4米。 [6]  它的窟形和造像與中窟相似而略小,於北、東、西壁壇基上亦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像。 [5] 

碧落寺文物遺存

碧落寺石窟門洞石刻
澤州縣碧落寺石窟門洞,刻文高93、寬19釐米。隸體豎書,共6行,行32字,全文約156字。詩二首。其一為五古,描寫碧落寺環境優美壯觀,指出壁間石劌精美,作者為詹中輔之父。其二為五絕,作者為詹中輔。詩前有發現赤鳳而記奇數語。題目乃編者所擬。 [10] 
碧落寺碑
碧落寺碑萊字碑,位於澤州縣巴公鎮南連寺村東碧落寺內。為唐代王子黃國公李讀為其母祈福所鏽,共鐫640餘字,全為篆體。因字跡太古.至宋代學者劉智叟及明代知州許安石等均不能盡識。原碑於金元時毀於火。所幸李讀於唐垂拱年間(685- 688)在鋒州龍興寺又翻刻一方,現為國家一-級文物。1999 年秋.經晉城市古文化研究中心協調.將此碑拓片.於澤州碧落寺重鐫-方為《重刻碧落寺碑》。 [9] 
篆碑
碧落寺碑 篆字碑,位於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東碧落寺內。為唐國公李撰為其母祈福所鐫,共鐫640餘字,全為篆體。 [8]  據志載,李撰當年為母祈福造像的同時還刻有摩崖碑記其事於屋宇佛龕之上。對此,《洛中紀異》中何傳説雲:“李撰為母房太妃追薦造像,碑記其事,義成而未刻,忽二道士來請刻曰:‘君刻石須篆字乎?我二人天下之能篆者。李異之,任所為,閉户三日,不聞人聲,怪而破户,有二白鶴飛去,而篆刻宛然。”此説誕妄,不可信。然相傳李陽冰(唐代著名書法家,小篆見長,自謂其篆乃李斯之後第一人。乾元間曾任高平令。)見此碑,覽之七日而不忍去,習之十二年不成其妙。更有甚者説陽冰自恨不如,以槌擊之,碑之破損即由陽冰始。傳説而已,焉能當真。不過傳説也從一個側面説明碧落篆碑確屬罕見之珍品。其書法特片,筆法工整,字書雜出頡籀鐘鼎,奇古,令人難以認讀。北宋澤州籍著名學者劉羲叟有名當世,“愛重其碑,恨未通識,會歐陽公奏為編修唐書官,乃攜楮本之局因景文宋公子京,始能盡通。”(金許安仁《碧落寺摩崖碑記》)該摩崖碑於金元時遭火毀,現存兒個殘字依稀可見,確也漂亮雋秀,卓爾不凡。所幸李元嘉於唐武周垂拱年間調任絳州時,因甚愛重斯碑,於絳州龍興寺又刻一方(現為國家一級文物)。雖澤、絳二碑歷來有測異之説,卻也自古有篆同之妙。l999年秋,在晉城市古文化研究中心的協調下,碧落寺眾居士從新絳龍興寺將絳州碧落碑拓片拓回,又得諸有識之士鼎力相助,於碧落寺重刊一方,同時,又新建碑亭一座。重刊碧落碑由柏扶疏先生書額,其碑記由裴池善先生撰文,段生龍先生書丹,李萬軍先生鐫刻。碧落碑亭匾額兩塊,其一由中國著名書畫家張仃先生篆書;其二由中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楷書。對聯兩副,均由劉伯倫、裴池善先生撰聯,分別由山西省書協副主席田樹萇、趙承楷書寫。 [11] 

碧落寺主要景點

碧落四景
其一,“碧落卧雲”。“蟄龍起後願相從,便有人間潤物功,一片青山是歸處,無心更逐渡溪風。”碧落寺東有卧佛閣,閣旁有洞,名日“卧雲”。相傳夏雨綿綿之時,洞內積滯的潮氣上升,直入天際,經久不散,遠望之宛若雲卧洞中,故名門卧雲洞。此景又被稱作“碧落卧雲”,位居澤州古八景之首。 [11] 
其二,“陰壑積雪”。“漠漠山陰雲擁門,何時天道變寒暄,雖然不是回光地,銷得陽和幾許恩。”古時的碧落,壑谷深幽,溪流激烈,南岸崇崖橫起如屏,氣勢與北山相高。冬季降雪,長時間不化,為澤地一罕見景趣。 [11] 
其三,“寒泉漱玉”。“瀝瀝山泉枕畔鳴,六根先得一根清,從來只向琴中聽,不識徽弦意外聲。”泉不見,聲未聞,傳説不傳,此景實難考證。 [11] 
其四,“枯松掛月”。“山前老樹數難推,獨有栽松道者知,半夜風催山月上,正當鶴睡覺來時。”碧落寺松從來就是有名的,這從其命名“碧落”就可想而知,且其面對的南山叫“松山”。松林密密,古柏蒼蒼,清風時至,“松濤鐸韻並奏齊鳴,”留連其間,“真可驅塵兒而豁俗慮不自覺心神爽快”。 [11] 

碧落寺歷史文化

五代十國時期,王朝更迭變換,戰亂頻仍。儘管如此,碧落寺又曾一度興起。後周廣順年間(951年~953年),五台山高僧普龍雲遊至此,因“甚鍾愛其泉石,遂留而作終”,整聾殿閣,重建寺院,廣納徒眾,碧落寺再現昔日輝煌。但好景不長,三年後,周世宗於955年(顯德二年)又一次掀起了大規模滅佛運動,在黃河流域共廢寺廟3萬餘所,有90%的佛寺、佛像被毀。碧落寺自然也未能倖免。遭受這次沉重打擊後,碧落寺一度頹廢,所幸住持普龍仍率眾門徒虔誠奉佛,直到北宋時期,寺院才開始復甦。 [11] 

碧落寺保護措施

1999年秋,在晉城市古文化研究中心的協調下,碧落寺眾居士從新絳龍興寺將碧落碑拓回,又得有識之士鼎力相助,於碧落寺重刊一方,同時新建碑亭一座。碧落碑匾額兩塊,其一由中國著名書畫家張仃先生篆書;其二由中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楷書。並在碑陰刻《重刊碧落碑記》,由柏扶疏先生書額,裴池善先生損文。 [11] 
2006年5月25日,碧落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21年6月4日,碧落寺石窟被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 [7] 

碧落寺旅遊信息

碧落寺地理位置

碧落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西北8公里的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東山谷間。

碧落寺交通信息

晉城繞城高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