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碑記鎮

鎖定
碑記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地處雁江區南部,東接忠義鎮,西、南毗鄰內江市資中縣球溪鎮,北靠豐裕鎮 [1]  。轄區總面積45.59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10月,碑記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末,碑記鎮户籍人口29996人 [2]  。2011年,碑記鎮農業總產值2.6228億元,工業總產值1.5483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億元。 [1] 
2019年12月16日,四川省民政廳通過《關於雁江區等3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撤銷碑記鎮,將原碑記鎮併入豐裕鎮管轄。 [4] 
中文名
碑記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
地理位置
雁江區南部
面    積
45.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鎮碑(記)同(意)公路旁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413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M
人    口
29996人(2018年)

碑記鎮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碑記溝而得名。
民國屬碑記鄉,屬第七指導區。
1951年,屬11區。
1950年10月,大佛鄉併入。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祥嘉、碑記2鄉併入。
1993年9月,鄉改鎮。 [1] 
2019年12月16日,四川省民政廳通過《關於雁江區等3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撤銷碑記鎮,將原碑記鎮併入豐裕鎮管轄。 [4] 

碑記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轄大河壩1個社區,丹桂、半月、嚴家、人樂、太吉、聯合、同意、龍王、寶山、長河、德教、香龍、共和13個行政村。 [1] 
截至2019年10月,碑記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鎮碑(記)同(意)公路旁。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2002115001
121
大河壩社區
512002115200
220
丹桂村
512002115201
半月村
512002115202
人樂村
512002115203
嚴家場村
512002115204
德教村
512002115205
共和村
512002115206
長河村
512002115207
香龍村
512002115208
122
龍王廟村
512002115209
220
寶山村
512002115210
122
聯合村
512002115211
220
同意村
512002115212
太吉村

碑記鎮地理環境

碑記鎮位置境域

碑記鎮地處雁江區南部,東接忠義鎮,西、南毗鄰內江市資中縣球溪鎮,北靠豐裕鎮 [1]  。轄區總面積45.59平方千米。 [2] 

碑記鎮氣候特徵

碑記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多年平均氣温18℃。無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降雨集中在5—9月,7月最多。 [1] 

碑記鎮水系水文

碑記鎮境內沱江河流經鎮內長河、共和2個村,河道長4千米。 [1] 

碑記鎮自然資源

碑記鎮境內農業耕地面積25599畝。 [1] 

碑記鎮自然災害

碑記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洪澇、風災、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發生在1994年8月,降雹時間20餘分鐘,集中於同意、龍王廟、聯合、太吉村,造成水稻減產40%。洪澇災害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1年8月,兩小時降水250毫米,造成水稻減產80%,玉米等減產40%;風災每年時有發生,1997年大旱,年降水量少,造成人畜用水、小春耕種嚴重困難,1985年夏旱,造成水稻減產40%,玉米等減產70%。 [1] 

碑記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轄區總人口320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70人,城鎮化率4.3%。總人口中,男性16461人,佔51.4%;女性15591人,佔48.6%;18歲以下5860人,佔18.3%;18—35歲7232人,佔22.7%;35—60歲12977人,佔40.5%;60歲以上5983人,佔1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04人。 [1] 
截至2018年末,碑記鎮户籍人口29996人 [2] 

碑記鎮經濟

碑記鎮綜述

2011年,碑記鎮財政總收入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90萬元,增值税120萬元,企業所得税30萬元。
2011年,碑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016元。 [1] 
2018年,碑記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7個。 [2] 

碑記鎮第一產業

2011年,碑記鎮農業總產值2.6228億元。
碑記鎮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薯。2011年,碑記鎮生產糧食14091噸;柑橘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7.5萬噸,被農業部授予“中國早熟豐產無公害蜜橘之鄉”。
碑記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碑記鎮生豬飼養量8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羊飼養量2.2萬隻,年末存欄6.9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4.6萬羽。 [1] 

碑記鎮第二產業

碑記鎮工業以手工業、建築材料、產品加工分類、包裝業、塑料製品為主。2011年,碑記鎮工業總產值1.5483億元,比上年增長2.9%,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8%。 [1] 

碑記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商業網點1027個,職工1300人。2011年,碑記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億元;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4億元。
2011年,碑記鎮出口總額0.3億元。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郵政代辦所3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5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352萬元。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1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2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89%;移動電話用户1.2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7萬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農業銀行、農村合作信用社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 [1] 

碑記鎮交通運輸

2011年,碑記鎮境內有成渝高速公路、321國道穿境而過。通村水泥路總長48千米,通村率100%;通社通户公路總長175千米,公路入社率97%。日發客運汽車100班次,日均客運量2500餘人次。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9120平方米。 [1] 

碑記鎮社會事業

碑記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農家書社,藏書1萬冊;各類文化專業户50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3.5萬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龍燈隊、老年秧歌健身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文藝創作、表演等文體隊伍成員60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個。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户4533户,入户率53%。 [1] 

碑記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195人,專任教師28人;小學3所,在校生1403人,專任教師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732人,專任教師85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碑記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2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1] 

碑記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國家級早熟、豐產、無公害蜜橘科研產品1個,各類科技人才200人。 [1] 

碑記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中心衞生院1個,村衞生室35個;病牀30張。專業衞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碑記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碑記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碑記鎮有學校體育場地6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1] 

碑記鎮社會保障

2011年,碑記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3户,人數33人,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4%;城市醫療救助2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6人次,共支出21.7萬元,比上年增長13%;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24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85户,人數1660人,支出143.5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3人,支出14.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28人,支出41萬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醫療救助212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28人次,共支出84.8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臨時救濟5080人次,支出101.6萬元,比上年增長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86.7萬元,比上年增長18%。社會福利費9.8萬元,比上年增長11%;敬老院1個,牀位43個。年末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466人,參保率42%;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000人,參保率62%。 [1] 

碑記鎮歷史文化

碑記鎮半月山摩崖造像

資陽大佛位於半月山,唐名福勝山,佛像貞觀十七年(643年)動工開鑿,貞元九年(793年)9月粗成,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2月開眉完成。佛高22.4米,肩寬7米,1982年受縣保護,1992年受省保護。
2013年5月3日,半月山摩崖造像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資陽大佛(羅明山拍攝) 資陽大佛(羅明山拍攝)

碑記鎮民間傳説

資陽大佛的來歷
唐貞觀元年(627年),福勝山裏住着師徒倆。師傅心靈手巧,徒弟天生好強,師徒倆約定比賽修菩薩,看誰修得又多又好。
師傅小心翼翼認認真真地刻着修着,胸雞報曉,師傅的一千多個小佛已經完成。他得意洋洋地去看徒弟,剛繞到田埂上,只見遠處有光晃動,頓感詫異,便手提衣帶,悄悄走去。一看,原來是徒弟在提燈捉泥鰍,他怒吼了:“把賽事忘在腦後,你刻了幾個佛?”徒弟戰戰兢兢地擦着手上的污泥,説:“刻了一個大佛,可腳還沒有……”師傅一聽,氣得跳腳,一急,殺了徒弟。
天漸漸亮了,怒氣未消的師傅來到禪院打坐,只見寺廟金光閃閃,他揉揉眼,越揉越亮,確信金光來自寺外。他走了出去,啊,一座金光閃閃,高約七丈的大佛聳立在山壁上。頭頂有顆夜明珠,胸部能放一張方桌。但沒有腳,因已到山腳,沒有刻腳的位置了。儘管這樣,但自己刻的千佛加起來都不如徒弟的一個大佛,師傅後悔莫及。
後來,人們用亂石壘好了大佛的腳。後來淨悟院本名被人們遺忘,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佛寺。
周相爺與碑記溝
明朝碑記溝周家勢力大,周相爺上管迄教門嘴(巖峯山),下管紅花衝(今資中球溪場)左管大河口,右管大佛寺。佃客很苦,一橫心,就把他的管業碑丟了。先丟玉石碑,再丟棕樹碑,要讓他們無法收租。周相爺碑丟了,佃客又怕周家後人來找,另立鐵碑,後頭把鐵碑沉到溝底下了,又立一塊黃泡石碑,今天還在,但字跡全剝落了。同意村矮子橋有明周相爺之墓,解放初挖開,有一缸青油還在燃,本地進已無周相爺後人,恐怕是早就搬走了。
正是因為有周相爺的管業碑和墓碑,這裏才得名碑記溝。
王希昌吃魚
清光緒年間,碑記溝貢生王希昌終日手不釋卷,以求在取功名。
希昌有個嗜好,喜歡吃魚,三天少不了一頓,一頓得吃一斤二兩。日久天長,他的妻子也練得了一手煎魚的好手藝。一天,希昌從城裏帶回一個小老婆,打扮得水靈靈的,千嬌百媚,風情萬種。他特意吩咐妻子拿出好手藝來,款待新人。不料因為太鄭重其事,這次偏生火色沒拿穩,被他教訓了一通。妻子心想,別個屋頭都是小的扶拭大的,這回倒好,大的扶拭小的,反遭夫君數落,一氣之下上了吊。
過了兩年,王希昌挑起書箱上京趕考,路過成都府,見一家飯店門前站着一個幺師,招呼他:“客夥,請坐。”王希昌這時已感到精皮力盡,肚皮也有點空了,連忙跨進店去,卸下書箱,坐了下來。
幺師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問:“你是不是姓王?”王希昌答話:“我是姓王。”幺師又問:“你是不是王希昌老爺?”王希昌謙讓:“是鄙人賤名。”幺師説:“我們這裏有魚,煎好了的,看合不合你的口味。如果不合,缸子裏面喂着鮮魚,可以旋煎。”希昌不揣冒昧,忙叫端上來。一條魚上了桌,拈一塊子送進嘴裏,覺得很合胃口,心想:幺師咋個曉得我姓王,又咋個曉得我喜歡吃魚呢?他連忙把幺師叫到身邊,一一盤問。幺師説今天早上來了個婦女,頭上包的青絲帕,身上穿的青衣裳,腳上是雙青布鞋,她曉得你要路過這裏,專門提了一條魚來,教我咋個煎,才合你的口味。王希昌心裏一驚,忙問這個婦女的身材和模樣。幺師説:“這婦女一般個子,中等身材,柳柳條條,一副斯文相。”希昌感到事情不對,又問這條魚重好多,該多少錢,幺師説:“這魚重一斤二兩,那婦女已給了錢了。”王希昌聽罷,大聲一叫“不好”,他明白了,這是他妻子的亡魂,自己已經帶過了,如果進京趕考,妻子必定找來算帳。想到這裏,他不敢再往前走了,挑起書箱陰悄悄的往原路走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