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硬玉

(緻密塊狀集合體)

鎖定
硬玉專指翡翠屬輝石類,又稱為輝石玉或輝玉。質地堅密,有玻璃光澤,是由很細小的晶體緊密交織而成的緻密塊狀集合體,對着光看有隱約的水晶結構。其摩斯硬度為6.5~7。硬度較高。比重3.3~3.4。單斜晶系拿在手裏有沉甸甸的壓手感。顏色有白、粉紅、綠、淡紫、紫羅蘭紫、褐和黑等色,以純正勻淨、濃豔翠綠色又質地細膩、温潤為高檔。
硬玉的類型多種多樣,他和軟玉不一樣。它的礦牀產於霧露河兩岸階地及其支流內,從北東流向西南匯入親敦江緬甸素以特產優質翡翠著稱於世,美國和前蘇聯也有產出。 翡翠的定義是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但是翡翠並不等於硬玉。通常翡翠含氧化鉻0.2~0.5%,個別達2~3.75%以上,鉻是使翡翠具有翠綠色的主要因素。 [1] 
中文名
硬玉
外文名
jadeite
別    名
翡翠
摩斯硬度
6.5~7
化學成分
NaAl[Si2O6]
成分佔比
二氧化硅(58.28%),氧化鈉(13.94%),氧化鈣(1.62%),氧化鎂(0.91%),三氧化二鐵(0.64%),微量的鉻、鎳等
礦物折光率
Ng=1.667,Np=1.654
重摺率
0.012

硬玉玉的類型

以礦物學而言,玉分為兩類,一類是軟玉,另一類是硬玉。軟玉和硬玉都是屬於鏈狀矽酸鹽類。軟玉是角閃石族中的鈣鎂矽酸鹽,所以軟玉又稱為角閃玉或閃玉。而硬玉是輝石族中的鈉鋁矽酸鹽,所以硬玉又稱為輝石玉或輝玉。輝玉有着隱約的水晶結構,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瑩潔,相較之下,角閃玉的色澤比較接近於油蠟的凝脂美。大致上,兩者都有白色或半透明狀,尤其是純白的角閃玉,俗稱羊脂玉,細膩温潤,相當受歡迎。如果以摩氏硬度表來看,鑽石的硬度是10,軟玉的硬度是6.5,硬玉的硬度是6.5~7.0。
軟玉的成份為硅酸鈣鎂鐵。硬度:6.5;比重:2.96;折射率:1.61-1.63;雙折射:0.027。軟玉是產狀為纖維性的閃石晶體集合體。由於軟玉具有韌於鋼的連鎖結構,被視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後來用作飾品。其顏色變化不一,從富含鐵的深綠軟玉,到富含鎂的奶油色變種,可能呈同質的、斑點的或條紋。軟玉也分佈於紐西蘭北島和南島的各種岩石中,還有澳大利亞(黑軟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中國台灣、意大利、波蘭、德國、瑞士、西伯利亞(深綠色,帶黑斑點)、俄羅斯 (波菜色)和中國。古代的“玉”或“真玉”專指軟玉。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發展到高度成熟的階段,留下大批精美的玉器,這些玉器主要都是角閃玉,也就是軟玉。
色澤剔透的硬玉 色澤剔透的硬玉
硬玉的成分為硅酸鈉鋁。硬度:7 ;比重:3.33;折射率:1.66-1.68;雙折射:0.012 。由連鎖顆粒結構的輝石結晶組成,產狀顏色繁多,包括綠、淡紫、白、粉紅、棕、紅、藍、黑、橙和黃色。硬玉由於鉻的存在而呈現富麗的深綠色,經拋光後,通常都有酒窩般的外觀。產生在變質岩中,產狀為沖積卵石和巨礫。由於風化作用而形成褐色表層,常被融入雕刻和成品中。硬玉最重要的礦源在緬甸,該國200多年來一直向中國提供雕刻材料。日本和美國的加洲也有硬玉。它的大量使用是十八世紀晚期開始,紀曉嵐(1724-1805)在《閲微草堂筆記》中寫道:“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 [2] 

硬玉礦牀類型

硬玉礦牀產於霧露河兩岸階地及其支流內,從北東流向西南匯入親敦江,為親敦江之支流,霧露河長150公里,寬30公里,硬玉分佈面積在4500平方公里,礦牀類型有 [3] 

硬玉原生類

原生硬玉礦牀產於強蛇紋岩化橄欖岩巖體內,巖體與藍閃石片岩接觸,接觸帶為一構造破碎,內見硬玉及橄欖岩的構造角礫及後期鉻鐵礦細脈穿插。硬玉巖,鈉長石巖,角閃石片岩互層產出。礦體為脈狀,平面上為串珠狀分佈,礦體多條出現。長10-450米,可斷續延長6公里以上,礦體厚0.3-5米不等,最厚可達20米以上,已向下開採百米深。
礦體中心為純硬玉巖帶,向兩壁漸變為硬玉鈉長石過渡帶,再向外為鈉長石巖帶及綠泥石巖帶,再外為強蛇紋岩化橄欖岩圍發達地區。
硬玉礦石 硬玉礦石
原生硬玉礦牀產於霧露河上游幹昔山地區,主要產地有:度摩、馬薩、凱蘇、散卡、聖卡摩、緬摩、亂目崗等地,主要產中低檔次硬玉原料,所產均為新坑玉。其結構疏鬆,小構造發育,含非硬玉礦物較多。故硬度、比重等比老坑玉要低。

硬玉殘坡積層

殘坡積層硬玉以龍塘為代表,為原生硬玉礦牀剝蝕搬運、沉積、在原生硬玉礦牀附近山坡周圍及支流內的殘坡積沉積礦。一般有厚皮,質量介於新坑與老坑之間,也稱半山半水或稱新老廠。

硬玉礫石層

礫石層硬玉產於第四紀更新世。產地有會卡、大谷地、木那、次卡、南其、抹崗、東各、自壁等地。沿霧露河兩岸山坡階地分佈。一般質量較好,稱老廠玉,地層從下到上分佈如下:
C:含硬玉的底礫岩層;
B:卵石及砂礫(不見硬玉礫石)
A:沖積砂岩(不見硬玉礫石)
以上總厚度大於300米,產於此層之硬玉特徵為皮厚、皮的顏色多樣、塊體大小懸殊、質量好壞不一。分佈廣泛,常出特級翡翠。

硬玉河牀沖積層

產於現代河牀沖積洪積冰積層中的硬玉礦牀,此類礦牀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特點為皮薄,磨圓度好稱水石。常有特級翡翠產出。分佈於霧露河兩岸,從散目卡到達木坎長几十公里地段範圍內及坎底河中段。主要產地有:帕崗、摩東、麻蒙、達木坎、後江等地。

硬玉構造角礫岩

產於構造破碎帶內的硬玉礦牀,硬玉原生礦牀受地質動力作用(即破碎、變形、錯位、搓揉等)產生的構造角礫岩。在整個霧露河產區多處可見,稱烏砂,為黑皮或黑色皮,一般含鐵較多,顏色多偏藍或藍綠,正綠者極少。產地為麻蒙、帕崗等地。 [3] 

硬玉形成條件

翡翠生成的地質條件十分苛刻,它須要一個高壓低温的地質環境(壓力5000-7000kpa,温度在150-300℃)。首先硬玉巖在整個地殼中非常難於形成,並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圍巖-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見。有了以上二個條件為前提,還須有微量鉻離子——色素離子在一定的温度範圍內,在漫長的時間裏不間斷的進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綠硬玉。
鮮綠的翡翠 鮮綠的翡翠
若要成為特級硬玉——翡翠,還須具備以下條件:翡翠圍巖必須是高鎂高鈣低鐵岩石。這種環境產出的翡翠更純淨,少鐵使底不發灰。儘管低鐵但還是有鐵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純淨無雜質,還須在強還原條件下即在還原環境中生成。因為在缺氧環境中,它所含的Fe3+會形成磁鐵礦而析出,而不能進入翡翠晶格內,可使翡翠綠更正。
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後的地質作用及多次強烈的熱液活動,把翡翠改造得綠正、水好、底純的特級翡翠。翡翠成色過程是伴隨着熱液活動進行的,為多期強度不同的成色過程。而且緩慢分解成鉻離子的致色元素,要長時間處在150-300℃,最佳温度是在212℃左右下,鉻離子才能均勻不間斷地進入晶格,在這種條件下生成的翡翠綠色非常均勻。
完全生成特級翡翠後,還不能有大的地質構造運動,否則將會產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紋而影響質量。以上各條件很難同時具備,這就是為什麼特級翡翠稀少的原因。 [4] 

硬玉生成時間

從侏羅紀(約1.8億年)的緬藏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並向歐亞大陸板塊之下俯衝,到第三紀的漸新世(約3500萬年)前,印巴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緬藏板塊碰撞,並俯衝於歐亞緬藏板塊之下。這兩次的碰撞,尤其是第二次的碰撞,不但使青藏雲貴高原上升隆起,還造成了世界屋脊。
使原殘存的緬藏板塊更加支離破碎,造成大大小小的斷裂,起基性巖及其它岩漿岩沿斷裂帶侵入。這些起基性巖是生成硬玉礦牀的母體。是一個高壓低温變質帶,主要發生在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這些超基性岩主要由蛇紋岩、橄欖岩、角閃石等組成,侵入於藍閃石片岩內。
根據野外地質關係及絕對年齡測定,超基性岩的侵入時間應為白堊紀晚期至第三紀早期(7000萬年–6500萬年之間)前後,並見有稍後生成的花崗岩及更後期的輝長岩等(其內含金)。由以上可判斷,硬玉巖生成的時間應該是開始侵入的蛇紋岩化橄欖岩形成之後生成,於第四紀的更新世後已有大量硬玉巨礫侵蝕搬運再沉積了。 [1] 
參考資料
  • 1.    顧翼東.化學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 2.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礦物X射線粉晶鑑定手冊》編著組,礦物X射線粉晶鑑定手冊:科學出版社,1978
  • 3.    廣西寶石研究所.《珠寶科技》:國家科學技術部及新聞出版署,1997年第1期:8-10
  • 4.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大辭典(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分冊:地質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