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硇洲鎮

鎖定
硇洲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地處麻章區東部,硇洲鎮是一個海島鎮,東南面對浩瀚的南海,西南與大特區海南省隔瓊州海峽相望,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縱深是太平洋, [1]  行政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硇洲鎮户籍人口為51472人。 [2] 
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末帝趙昺為逃避元兵追趕登基硇洲,曾升硇洲鎮為翔龍縣。1987年5月2日,改製為湛江市麻章區硇洲鎮。 [1]  截至2021年10月,硇洲鎮轄3個社區、5個行政村。
2019年,硇洲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2] 
中文名
硇洲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
地理位置
麻章區東部
面    積
56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5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59
郵政編碼
524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粵G
人    口
5147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硇洲鎮歷史沿革

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末帝趙昺為逃避元兵追趕登基硇洲,曾升硇洲鎮為翔龍縣。
元朝初期,復歸吳川縣管理。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硇洲島淪為法國殖民地。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侵佔廣州灣,曾一度為日本所佔據。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中國收回廣州灣改名為湛江市,硇洲鎮歸湛江市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2日,設東硇特區。
1949年11月19日,湛江市解放,硇洲島由湛江市軍管會管轄。
1950年5月,設立硇洲區人民政府。
1952年2月,劃歸雷東縣。
1958年7月,撤銷雷東縣,劃歸湛江市郊區。
1958年10月9日,設立硇洲公社。
1968年7月3日,改為硇洲革命委員會。
1973年2月8日,恢復硇洲公社。
1983年3月2日,設硇洲區公所。
1987年5月2日,改製為湛江市麻章區硇洲鎮。 [1] 

硇洲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硇洲鎮轄紅衞、淡水、津前3個居民委員會,潭北、孟崗、北港、南港、宋皇5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1年10月,硇洲鎮轄3個社區、5個行政村:淡水社區津前社區紅衞社區宋皇村孟崗村譚北村北港村南港村

硇洲鎮地理環境

硇洲鎮位置境域

硇洲鎮地處麻章區東部,硇洲鎮是一個海島鎮,東南面對浩瀚的南海,西南與大特區海南省隔瓊州海峽相望,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縱深是太平洋, [1]  行政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 [2] 

硇洲鎮地形地貌

硇洲鎮地形平坦,地勢由中部向四周緩慢降低,屬濱海灘塗地貌,受海水沖蝕和堆積作用而成的濱海沖積台地,地面海拔標高20~25米。 [1] 

硇洲鎮氣候

硇洲鎮地處北迴歸線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的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島內蒼松綠椰,氣候温和,歷年最高氣温36.8℃,歷年最低氣温4.5℃,全年平均氣温為22.7℃~23.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17.7~2106小時,光熱條件豐富。島上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0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為1900毫米,最小年降雨量為640毫米。6~9月是颱風盛行期,每年都有幾次颱風襲擊,最大風力12級,風速30米/秒。 [1] 

硇洲鎮自然資源

硇洲鎮有耕地面積3.23萬畝,水面0.6萬畝。 [1] 

硇洲鎮人口

2011年末,硇洲鎮常住人口5.32萬人。 [1] 
截至2019年末,硇洲鎮户籍人口為51472人。 [2] 

硇洲鎮經濟

硇洲鎮綜述

2011年,硇洲鎮財政總收入946萬元。 [1] 
2019年,硇洲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2] 

硇洲鎮農業

2011年,硇洲鎮農業特色明顯的是香蕉種植和海水捕撈、養殖業。漁業總產值6.68億元,農業種植業總產值2.21億元。 [1] 

硇洲鎮社會事業

硇洲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硇洲鎮有中學(含職業高中)1所,小學11所,中心幼兒園1所、雙語幼兒園1所和村(社區)幼兒園6所。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99%。 [1] 

硇洲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硇洲鎮編輯出版了《硇洲島革命鬥爭史》《走進生態硇洲、體驗海島風情——硇洲島旅遊》等叢書。 [1] 

硇洲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硇洲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個,其中衞生院1所、衞生站13個。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硇洲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硇洲鎮形成了帶寬寬、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網絡平台,實現寬帶接入覆蓋全鎮。 [1] 

硇洲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硇洲鎮水路距東海島東南碼頭4.63千米,距湛江市區38.89千米,有渡口運輸碼頭1座,漁業多功能碼頭3座,硇洲至東南車渡航線、快艇客運航線、硇洲至湛江快艇客運航線。島內建有環島公路43千米、省道中線公路10千米和村公路58千米,全鎮村村通公路。 [1] 

硇洲鎮歷史文化

硇洲鎮地名由來

硇洲古稱硭洲,宋末皇帝趙昺在島上登基,升格為翔龍縣後,“以石擊匈賜為硇”(以石頭可抵禦蒙古元軍之意),始改硇洲。鎮政府名由駐地硇洲島而名。 [1] 

硇洲鎮文物古蹟

硇洲鎮文物古蹟有宋皇城遺址、祥龍書院、馬鞍山仙人梯、宋皇井、宋皇亭、宋皇村、赤馬村以及竇振彪墓和“宮保坊”等。近現代革命史蹟三處,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漁業工會舊址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瓊崖特委交通站舊址,還有津前天后宮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383團於1950年渡瓊作戰指揮部舊址。 [1] 
宋二王的遺蹟,主要集中在宋皇村周圍。宋皇村位於硇洲鎮東3.5千米,屬宋皇村委會。宋皇村是南宋末代王朝南逃的駐地,當年曾在這裏大建行宮和營房。據地方誌所載,相隨到島上的朝臣、官兵、船民、宮女、太監達十萬之眾,遂“伐木建行宮,處之行朝草市,百官有司皆具,造軍屋三千餘間”,故名“宋皇村”,也叫“宋皇城”。
宋皇井,傳説宋二王剛到島上,淡水奇缺,人心恐慌,有一馬用前足扒地,冒出水來,味甘清淳,解決用水之困。井水終年不枯不竭,700多年一直為鄉民所用。村民紀念宋皇,立碑把井稱為“宋皇井”。供小皇帝趙昺讀書的翔龍書院,早已荒廢,唯有粵西唯一狀元林召棠書的“翔龍書院”石匾安在。宋皇村西南向有塊石碑,碑高1.5米,高1米,厚0.1米,呈灰黑色,石碑長期受風雨侵蝕,碑文模糊幾不可辨,俗稱“宋皇碑”,即宋端宗的墓碑。是否屬實,無從考究,但民間一直稱為“宋皇碑”,反映了人們對宋皇的懷念。
位於津前村海岸的津前天后宮是離碼頭最近的一個景點,這是硇洲島的一座古宮廟,始建於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於清代咸豐六年(1856年)。天后宮坐東北向西南,臨南海,為磚木結構,有三進,進深6.7米,祀奉天后像,內有明代遺存下來的“海不揚波”匾額和鐵鐘、寶鼎等各種珍貴文物。

硇洲鎮地方特產

硇洲鎮地方特產有硇洲鮑魚、大紅蟹、青龍蝦等。

硇洲鎮風景名勝

硇洲島是一個大約20~5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海島,邊緣多彎曲,有較大的三灣(亮港灣、那洞灣、存亮灣),島東海岸有受海浪衝蝕的崖壁,形成一個長約2千米,高10~20米的石林帶。有那晏海石灘,硇洲燈塔。 [1] 
硇洲燈塔位於硇洲島海拔81.6米的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這裏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劉耿陽曾登石塔作詩抒懷:“卓聳奇觀障碧川,勢吞寶麗與雲連。幾來高處拍頭望,撐起高涼半壁天”。
硇洲燈塔歷時二年零二個月竣工,硇洲燈塔高23米,底寬5米,頂寬4米,整個塔由麻石砌成。説“砌”,其實是不用泥漿而是一塊塊疊起來的,石塊與石塊之間吻合。塔身下方為正方形方墩,上方為圓錐體。塔的頂部是鼓圓凸出於塔身的燈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設一封閉式能轉動的托盤,內置水銀,承託着整個燈座架。座架由160多條弧形水晶三稜片鏡,組成一個直徑2米的圓而略扁的整體,座架兩邊各圓的中心相對處,裝有凸透鏡一片。在座架中央懸掛一盞400千瓦的熒光燈、座架由馬達帶動,以每12秒轉一週的速度,週而復始地旋轉。強大的光速通過水晶三稜鏡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後分別彙集在兩片凸透鏡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為26海里。

硇洲鎮著名人物

竇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 吳川硇洲人(解放後劃歸湛江市郊區,《金門志》誤寫為”花縣人” ),十七歲到洲都司府當差,由於能弓善射、熟習水性,得到上司器重,編入水師當兵,不久擢為都司府管帶。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擢水師提標中軍守備;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升海口協中軍都司,清道光二年(1822年),升廣海寨遊擊,清道光九年(1826年)署瓊州鎮總兵;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兩廣總督李鴻賓推薦,升任福建金門鎮總兵;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升廣東水師提督,同年調福建任水師提督。1850年,卒於任內,享年65歲。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劉洪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2月:908-909.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