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砥洎城

鎖定
砥洎城,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北,創始年代不詳,其南接村鎮,北臨沁河,三面環水,呈半島狀。遠望其城,堅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3] 
砥洎城呈橢圓形,磚砌,佔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南有正門,起於地面的城牆,高12米左右。臨河城牆從河邊築起,高約20餘米,上設城垛、炮台等,是用來防備外來之敵的,現已毀壞不存。正門額書“砥洎城”,為城內居民出入之通道;城北沿城牆設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門乘舟而行。城內道路規則,城周築環城路,其餘均為住宅巷道,各種設施齊備,古時一遇兵荒馬亂,城門一關,自成一體,攻不可破。 [2-3] 
2006年5月25日,砥洎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砥洎城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北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66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7:00
編    號
6-0471-3-17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砥洎城歷史沿革

砥洎城創始年代不詳,從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山城一覽”碑碣得知,其創始年代應在明末以前。 [3] 
1958年,向外的城門鐵閘被送入土高爐煉掉。
2000年,村民集資修復完成正門樑柱。 [6] 

砥洎城建築特點

砥洎城呈橢圓形,磚砌,佔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南有正門,起於地面的城牆,高12米左右。臨河城牆從河邊築起,高約20餘米,上設城垛、炮台等,是用來防備外來之敵的,現已毀壞不存,外側包以青磚,與其它城牆如出一轍,而從城牆內側,則可以清晰看到坩鍋與石條混徹的特殊結構,那密密麻麻、整整齊齊排列的坩鍋,號稱“銅牆鐵壁”。正門額書“砥洎城”,為城內居民出入之通道;城北沿城牆設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門乘舟而行。城內道路規則,城周築環城路,其餘均為住宅巷道,街巷狹窄幽長,四通八達,主要巷口設有巷門,坊與坊之間又通過橫跨巷道的過街樓連接。坊間的蛛網小巷將民居分隔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院落,院落之間均有僅容一人通過的過道相連。砥洎城中的這種佈局與特點,體現着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思想,同時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內部防禦體系,一旦敵人攻破城牆,城內居民可以通過院落間的過道與坊間的過街樓方便地轉移或反擊,而呈丁字型構造的蛛網式狹窄巷道不僅不利於進攻,而且極易使入侵者迷失方向。 [2-3] 
砥洎城雖系磚石木建結構,但從形體規格、建築用料到實用價值等方面卻很講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擺佈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別,巷道形成許多丁字街口,且巷深牆高,道路顯得尤為狹窄。住宅之間每自巷頂架設過街樓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為單進式二進院,每坊之中院與院連為一體,相互連接,四通八達。院中房屋多為雙層,大部分設有樓道。正房亦有三層者,但屋身偏低,不設門和樓道,呈閣樓式。 [3] 
砥洎城出於軍事防禦目的而建,同時兼顧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內的街巷、民居與城牆一起被納入整個防禦體系,擔負防禦職責,並體現出鮮明的防禦為本、平戰結合的設計風格和建築特點。 [2] 

砥洎城主要建築

砥洎城古城牆

古城牆俗稱小城寨,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村北砥泊城。整座城建於沁河環繞的半島上,城址平面略呈橢圓形,東西長約330米,南北寬約200米,周長約1060米,佔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據碑記記載,創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代曾經局部修補,現存建築為明代風格。牆基由河石砌築,牆體上部主要用坩堝(古代鍊鐵時化鐵水所用的器皿)壘砌,外包磚面,故而號稱”坩堝城”“堝簡城” ,可謂是真正的銅牆鐵壁,固若金湯。城牆上部寬約2.2米,平均高約8.5米,上建望樓、炮口,城北有藏兵洞、演武場等設施。設水、旱二門,早門即南(正)城門,位於砥泊城南,通往潤城村,磚券拱門,門匾書:“砥泊城”三字;水門位於城北,直通沁河。城內分十大街坊,沿城牆築有環城路,城內街巷口均星丁字形。城內建有廟宇、廳房、宅院、花園、過街樓等。 [8] 

砥洎城張敦仁宅院

張敦仁宅院,俗稱張宅後院。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城北。坐北朝南,南北長21.95米,東西寬18.25 米,佔地面積401平方米。據內院北房花梁題記記載,創建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進院落佈局,中軸線上建有二門、北(主)房,兩側有大門、東西廂房、耳房。大門居院落西南,朝西開設,門外迎面建磚雕隨牆照壁。前院僅為一條東西向的過道,過道北側開設二門。內院為三合院佈局,北(主)房為三層,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二層上建披檐,三層通施格扇窗。東西廂房為二層樓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前置木質樓廊。院落東北西北角建有耳房,東北耳房為四層,是砥洎城中最高的建築。院中央現存銅缸一口,據説是張敦仁當年從南方購得。
“山城一覽”碑原位於砥洎城文昌閣二層,文昌閣二層建築塌毀後,被移至張敦仁故居保存,現位於故居北房前。碑刻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青石質,碑面長方形,長0.9米,寬0.65米,碑面正中鐫刻砥泊城建築規劃平面圖,圖中詳細標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築分佈、每宅佔地面積以及巷道和設施。碑面右下角刻有碑文,楷書,現已模糊不清,大略是記述了當年修建砥泊城的一些情況,為楊載簡記。 [4] 

砥洎城張璡院

張璡院,俗稱西宅,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26號。坐北朝南,南北長17.45米,東西寬16.65米,佔地面積291平方米。據南房花梁題記記載,創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宅主張璡。一進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建有南房、北房,兩側有大門、二門、東西廂房、耳房。大門居院之東南,朝南開設,門匾書“世德作求”。二門為普通門洞式,前後門匾分別書“敦行”“敬恕”。院內四面房屋均為二層樓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該院西北角依城牆而建,房屋牆體星不規則狀。北房、南房前置木構樓廊,為拱形門窗。院落四角除西北角外均建有耳房。 [4] 

砥洎城10號院

10號院,俗稱淑善院,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10號。坐北朝南,南北長14.9米,東西寬11.6米,佔地面積173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一進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建有南房、北(主)房(改建),兩側有大門、東西廂房(西房改建)。大門居院落東北,朝東開設,門匾書“淑善”,門內迎面建磚雕隨牆照壁。南房、東房均為二層樓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無樓廊。 [5] 

砥洎城11號院

11號院,俗稱七宅,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11號。坐北朝南,南北長16.45米,東西寬13.3米,佔地面積219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一進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建有南房(改建)、北房,兩側有大門、東西廂房、耳房。拱形大門居院落西南,朝西開設,門匾書“崇德廣業”。北、東、西房均為二層樓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北房為主房,前置木構樓廊,底層格扇門窗,二層通施格扇門。東西廂房無樓廊,西房底層拱形門窗,二層通施格扇窗;東房依城牆而建,呈不規則狀。院落東北、西北角建有耳房。 [5] 

砥洎城12號院

12號院,俗稱下油店院,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12號。坐西朝東,東西長18.37米,南北寬9.3米,佔地面積171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一進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建有大門、屏門、西房,兩側有北房、南廊房。大門居院落正東,門匾書“懷德居”,門外有抱鼓石門礅。大門內為狹長過道,建有南房,過道後端建有屏門,額板書“紫高北斗”。院內西房為主房,原為三層,現已改建為二層。北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前置木構樓廊,底層施格扇門窗。南面為廊房,面寬三間,進深較淺。 [5] 

砥洎城13號院

13號院,俗稱油店院,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13號。坐北朝南,南北長20.1米,東西寬17.3米,佔地面積348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一進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建有南房、北房,兩側有大門、東西廂房、耳房。大門居院落東南,朝東開設,門匾書“謙益居”,大門內為通道。院內北房、西房為三層,南房、東房為二層,南、北房前置木構樓廊。北房為主房,下建石砌台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一、二層施格扇門窗。南房通面寬六間,進深六椽,懸山頂,底層施格扇門窗,前檐改修。院落四角均建有耳房,東北、西北耳房為三層。 [5] 

砥洎城27號院

27號院,俗稱敦倫居,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27號。坐東朝西,東西長22.1米,南北寬12.05米,佔地面積266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一進四合院佈局,大門居院落西北,朝北開設。院內東、北、南房均為二層樓房,懸山頂。東房為主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前置木構樓廊。南、北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西房為廳房,單層建築,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置走廊,明次間均設格扇門。院落四角均建有耳房。 [5] 

砥洎城30號院

30號院,俗稱簡靜居,位於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砥洎城30號。坐南朝北,南北長23.87米,東西寬15.7米,佔地面積375平方米。據南(主)房花梁記載,創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一進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建有北房、南房,兩側有大門、二門、西廂房、耳房、小偏院。大門居院落西北,朝北開設,前後門匾分別書“和敬”“簡靜居”。二門為普通門洞式,門內建磚雕隨牆照壁。院內南、北、西三面房屋均為二層樓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南房為主房,下建青石台基,底上兩層均施格扇門窗,南樓上保存有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的木刻捷報一塊。院內東面建走廊。院落四角均建耳房。院之東南角建有小偏院一所。 [4] 

砥洎城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砥洎城在沁河改道之前,它三面環水,沁河繞城而過,遠望好似中流砥柱,因為沁河古稱洎水,砥洎城由此而得名。 [2] 
  • 相關人物
張敦仁(1754~1834年)字仲蒿,號古愚,亦號古腴,學界稱古餘先生,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清代著名數學家、漢學家。 [4] 

砥洎城保護措施

1986年,砥洎城被山西省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7] 
2006年5月25日,砥洎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砥洎城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砥洎城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北。 [3] 
  • 交通信息
1、從晉城上晉陽高速公路前往,到潤城鎮出口時就可以看到路南的砥洎城,也可走陽城至晉城的舊線公路,到坡頭岔路口下車,潤城鎮位於岔路口以北三千米處。
2、乘坐從晉城到陽城的長途汽車在潤城鎮下車,步行即到。 [3] 
  • 開放時間
8:00—17:00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