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馬寒雲

鎖定
石馬寒雲。昔陽八景之一,昔陽八景即蒙山煙雨、沾水青藍、古寺園林、洪水池塘、石馬寒雲、昔陽花木、松峯積雪、皋落奇峯。石馬寒雲曾為昔陽縣八景之冠。 [1] 
中文名
石馬寒雲
別    名
石佛寺

石馬寒雲發展歷史

石馬寺,位於昔陽縣城西南三十里(大寨鎮石馬村)的石馬山下,那裏寒山峻秀,清泉下流,殿宇層疊,崎石嶙峋,曾為昔陽縣八景之冠。
該寺始建於南北朝中期,宋朝之後,各朝以石窟為中心,隨山就勢,陸續建築了殿宇樓閣、卧石欄杆、石橋牌坊等,形成了佈局巧妙,景緻雅觀,古色迷人的遊覽勝地。隋唐時期,有人曾雕刻石馬一對,立於寺院之中,“石馬寺”故此得名。
有關“石馬”的神奇傳説很多。相傳這一對石馬,每逢陰霧天氣,石馬口中會不斷吐出煙霧來,這就是“石馬含雲”的所謂説法。
其二,“石馬寒雲”即“冬月雲生則雪降”,意思是説,冬季到來,凡石馬寺生雲,天就要降雪了。據當地羣眾説,這一説法是較正確的。
由於石馬寺景色秀麗,不少名人留詩讚美,明吏部尚書喬宇詩云:“沾嶺南來是此峯,峯頭雪氣護寒冬。天低遠岫,林俱瞑,日墮陰崖雪半封。千古按圖空作馬,萬年為瑞合從龍。因佔趙地如牛象,一統山河豈易逢。”喬國鼎詩云:“煙霧吐濃濃,靈機造化鍾。只今多石馬,那復白雲封”

石馬寒雲歷史傳説

石馬含雲木渣枋
石馬寺位於昔陽縣城西南的石馬山上,其摩崖佛像和大同雲崗石窟僅差六十多年,是佛教聖地,也是昔陽八景之一。有“石馬含雲木渣枋”膾炙人口的傳説。
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洪水川出了一個蛤蟆精,佔據鐵佛山,危害百姓。開始是牲口,後來就吃開人了。把路就斷了。方八左右的百姓天天燒香,日日磕頭,祈禱平安,然而蛤蟆精不僅不加收斂,反而更加肆虐。香火氣衝動了玉皇大帝,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巡查,看是怎麼回事。
太白金星來到鐵佛寺西邊的鐵佛村(就是現在的石馬村),只見家家門前散石灰,户户門上插桃枝,大白天關門閉户,沒人勞作,也沒人走動,死氣沉沉,沒有一點人氣。太白金星一連敲了三户人家的門都沒人答應,更沒人開門。最後來到一家門口,見這户人家沒有撒石灰,也沒有插桃枝,就走上前去“咚、咚、咚”敲門。
裏邊有人答話了:“誰在敲門?”
太白金星説:“我是過路人,幹得不行啦,想尋口水喝。”
話落,大門便開了,一位老漢把太白金星引進家裏,坐了下來,並端來一碗開水放在桌上。昔陽之家,昔陽人的網上家園
太白金星謝過後問道:“你們這裏怎麼大白天關門閉户,家家户户撒白灰,插桃枝?”
老漢長嘆一口氣説:“我們這裏出了個蛤蟆精,天天吃人,我的孩子就讓蛤蟆精給吃啦,只留下我們老兩口,我們也不怕啦,吃就吃了吧,孩子也沒有了還怕個啥。”
淚流縱橫,泣不成聲,太白金星聽了後安慰一番,化作一道白煙,返回了天宮。
玉皇大帝聽完太白金星的稟告後,問道:“怎樣才能除去此妖?”
太白金星道:“蛤蟆精乃西天瑤池中靈物所化,繁衍力極強,除一個生十個,越除越多
“那該如何是好?”
“只有上蓋鐵佛大殿,下挖三丈石洞,並要塑一千三百二十尊佛像才能鎮住,主能保佑下界平安。”
“這件事誰能辦妥?”
“魯班能辦妥。”
於是,玉帝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去給魯班傳旨:“限期蓋廟塑像,禳妖怪。”並命太白金星監督協助。
魯班領了玉旨,挑着木匠傢俱,從海邊順着大路趕來鐵佛山建廟。走到王秦宮村時,忽然颳了一陣狂風,撒了一陣細雨,風雨過後,從王秦宮南山上竄下一隻蛤蟆來。只見這隻蛤蟆渾身金黃,有幾十丈長,張着血盆大嘴,吐着一丈來長的舌頭,屁股坐在南山頂上,頭伸下河谷來,攔住了去路。魯班看了看蛤蟆,心想,你這隻蛤蟆精,我沒找你,你倒先來了。就説:“你想怎呀?”
蛤蟆精答道:“我想吃你。”
魯班説:“你想吃我,我想吃煙,等我吃袋煙你再吃我哇。”
蛤蟆精想,等就等哇,他還能跑了不成?就説:“你吃煙哇,我等你。”就閉起眼來。
這時魯班趁其不備,順手從擔子裏掏出錛木頭的錛來,雙手一舉,用力向蛤蟆精一錛,就錛下了蛤蟆精的頭來。魯班此時鬆了一口氣説:“看你再逞能。”
蛤蟆精畢竟是西天瑤池神物轉化,有很大的魔力,話説間,趁魯班鬆口氣之時,下半身慢慢伸長,眼看就要和頭接上了。魯班一看,如果接上了,那還了得,急忙上前用腳一踢,把蛤蟆精的頭踢上了天,隨後,“咚”一聲,落在了北畝村的陽坡上。蛤蟆精失了元氣,一股鮮血從腔裏噴出,下半身縮回了山上。現在王秦宮南山上有蛤蟆精下半身變成的一塊石頭,人們叫蛤蟆石沿北畝村陽坡上有一塊石頭很象蛤蟆腦袋,就是蛤蟆精的頭變成的。
魯班錛死了蛤蟆精之後,挑着木工擔來到鐵佛山西面的鐵佛村。見此地北連沾嶺山,東接鐵佛山,是鐵佛山崗脈源頭。峯巒挺拔,若接青雲;地脈肥沃,松柏常青;崖石雄踞,澗水孱孱;靈秀幽趣,湧若天然,就住下來了。這時太白金星也來了,一人一仙就商量開了。
魯班説:“玉帝讓修廟安佛,這是賜福百姓的好事,但在短時挖石三丈並塑佛千餘,實在太難啦。”
太白金星説:“難歸難,但玉旨不可違呀?咱商量一下在那裏建,再請天上眾仙來各塑一像。”
魯班指着地下説:“我看這裏就行,這是崗脈源頭,這塊孤石上、下高五丈一,東西寬四丈八,南北長九丈,在這座孤山頂上建一個佛閣,在孤石裏挖三丈深大洞,在洞裏石壁上鑿成佛像,這樣既挖三丈,又塑佛千餘,一舉兩得。”
太白金星聽後説:“就這樣吧。”
魯班開始建廟了,傳説魯班是半仙半體,天上的天宮就是他修建的,所以法力很大,舉起錛來一錛,就錛出一個三丈深的巖洞。可到了第二天,巖洞卻被填了。太白金星掐指一算,是蛤蟆精元氣未散在作祟。魯班想,挖成直洞,蛤蟆精走直道,容易填真埋,如果挖的洞拐兩個彎,蛤蟆精鑽不進去,就填不成了。於是拿起錛來,一錛錛下去,狂風捲地,飛沙走石。又扭了幾下錛,就把石巖錛成了一個像蝸牛的涵洞,蜿蜒起伏,形似盤龍。
石洞鑿成了,魯班就請諸佛下界,各塑一像,一會就鑿成了。有坐佛、三佛、千佛、一佛二菩薩、二力士、一佛三侍從,還有阿彌陀佛、十八羅漢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可是一點數,共有一千三百一十九尊,還差一尊,眼看開光時辰到了,怎麼辦?魯班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摸脖子上戴的護身符,一看是一個一寸多的小佛像,就説:“原來你在這裏”,就摘下來放在摩崖洞裏,湊夠了一千三百二十尊佛像。
這些佛像最大的高五米,最小的是魯班的一寸護身佛像。據説,來石馬寺能看到這尊一寸大佛,就能萬事諸順,官運亨通。因其寓意由小到大,也叫由小到大佛。
修起摩崖洞,塑起一千三百二十尊佛像後,魯班開始修大廟了。他在石崖四周勘察了一番,準備隨山勢的廣狹、高低興建樓閣。先建一座磚木大殿,殿內右側塑千僧哭佛;在繞大殿周圍的石崖洞,蓋上子孫殿、東殿、嶽王殿;前面建二郎、伽藍、山門、鐘樓、鼓樓、廊房等;後殿大石頂上建兩層佛閣一座,內設一座鐵佛;山門下建石拱橋一座,橋西兩側建石欄、卧石及石牌坊,再西邊建戲台。謀劃籌定之後,就動工了,不幾天,各殿均已竣工,只等大殿擇日上樑了。
到了上樑日期,放了炮、燒了香,貼了對就開始上樑。上着上着,卻短了一根大梁,魯班心想準備的好好的,怎麼會少了一根呢?就讓徒弟再去尋,尋了多次,還是找不到。太白金星掐指一算,又是蛤蟆精作怪給偷走了。吉日良辰,時辰不能錯過,魯班急得渾身是汗,忙亂中,急中生智,從房上跳下來,把刨渣皮收成大梁樣,唾了口唾沫,大梁就成了,抬着上了梁,蓋成了大殿。因為大殿的這根大梁是魯班用刨渣皮做成的,表面很粗糙,看起來就象刨渣皮一樣,所以就有“木渣枋”的説法。這根木渣枋大梁現在還在石馬寺。
魯班鑿好千佛,蓋好大殿,起名叫石佛寺。就和太白金星從山門繞道盤階而行,上至石頂佛閣,博覽羣山雄姿,鳥瞰寺院全景,欣賞着自己的成功之作。忽然想到,這樣好的建築,恐怕蛤蟆精的元氣養成,修煉成功之後,再來搗亂,就又動起腦筋來。
再説花果山美猴王受了招安,隨太白金星上了天宮,玉帝封了“弼馬温”。一天美猴王心想,玉帝老兒作弄我,給了個最小的官,我不幹了。耳朵裏取出金針一幌,變成碗來粗的金棒,打開御馬圈,放出御馬,騎上領頭馬,衝了出來,一直打出天門,一個筋斗回了花果山。
跑出來的天馬,大多數被驅趕回去,唯有兩馬,一個叫逾渾彌景,一個叫騰雲勝黃,下到了凡間,一路走來正好到了石佛寺。這時,魯班和太白金星正在山上觀景,謀劃防止蛤蟆精搗亂的事,見有兩匹馬走進了山門,魯班睜開慧眼一看,是兩匹天馬,就説:“天助我也,馬踏飛燕,馬是蛤蟆精的剋星,讓它們留在這裏哇。”太白金星説:“這是緣也。”隨即口中唸唸有詞,用手一指,一對天馬立於寺院之中,變成一對石馬。這對石馬甚是雄偉颯姿,猶如磐石矗立,飄然若騰雲之狀,由於寺院來了一對石馬,從此這裏的山改名為石馬山,村改名為石馬村,寺也由石佛寺改名為石馬寺。
有了天馬,鎮住了蛤蟆精,從古到今,天下太平,人們安居樂業,石馬寺也更有靈氣了。兩匹石馬經常不斷從口中吐出雲霧,每當石馬吐雲時,遠處就看見有兩股祥雲罩在寺院上空,於是天降雨雪,所以這裏從不幹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從此,石馬含雲也就出了名。
傳説,由於這兩匹石馬是天馬變成的,很有靈氣,摸一摸它,就沾上靈氣,就會飛黃騰達,大富大貴。石馬有時也不安分。一天早上東冶頭村一個老漢出來看莊稼,見地裏有兩匹馬在吃麥苗,就拿起一塊石頭搗過去,正好搗在一匹馬的嘴上,這兩匹馬隨即跑走。後來石馬寺一匹石馬沒了下嘴唇,原來那兩匹在東冶頭吃小麥的馬就是石馬寺的石馬,讓老漢用石頭打掉了下嘴唇。
有了這些傳説“石馬含雲木渣枋”就成了昔陽八景之一。有一首詩寫道 :煙霧吐濃濃,靈氣造化鍾。祗今多石馬,那復白雲封。
也有傳説,因冬季到來,凡石馬寺生雲,天就要降雪。“冬月雲生則雪降”,是説石馬寒雲,這個傳説也是個傳説。
李世民御賜石馬
石馬寺位於山西省昔陽縣西南15公里處的石馬村。石馬寺最早叫落鷹寺,北魏石窟建成後,取名石佛寺,到唐朝傳説李世民賜石馬一對,易名石馬寺。北宋熙寧年間,圍像建廊築寺,後經元、明、清歷代多次擴建,規模日漸擴大,香火旺盛。
在大雄寶殿門前兩側有一對石馬,石馬寺就是以此命名的。
相傳李世民在唐朝剛建立時,突厥慫恿劉武州統兵南下,佔領了山西大部分地方.李世民率部親征,在昔陽境內與劉武州大戰,因地勢不利,李世民大敗而逃.劉部緊追不放,企圖活捉李世民.當追至石馬寺附近的山谷中時,李世民猛聽背後"嗖"的一聲,射來一支冷箭,他猛地將頭一偏,箭頭側身而過,卻正中了他所騎的馬頭.那馬立刻應聲倒下.這時,追兵眼看要追上來了,怎麼辦?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只見從寺院的山門飛出了一匹十分剽悍的棗紅色駿馬,直奔李世民而來,而且,霎時間那馬便在李世民的身旁停下來.李急於逃命,未暇細想,飛身一躍,跨上馬背,烈馬一聲長嘯,騰空而起,如箭弛去.而奇怪的是那馬一聲長嘯之後,追趕的騎兵紛紛落馬,驃騎悍將,馬翻人仰.李世民乘着烈馬奔入縣城一帶,直至遇到救兵,方才停下.李下馬背,正待轉身道一句"多虧恩主搭救,否則早已葬身沙場"的謝辭時,馬已蹤影全無,瞬間消失.這時李才意識到是寺內神馬就了他。為了感謝神馬的救駕之功,他收復太原,登上皇位後,特派大臣前來寺院,利用當地石料塑石馬一對,蹲於院內,並賜名該寺為"石馬寺".這只是當地傳説,也許歷史之迷,要待後慢慢去考證,去解讀吧.
不過,關於這對石馬,還有一個奇特的自然現象,那便是昔陽舊時八景之一的"石馬含雲".相傳這對石馬每逢天氣變化,雨雪降臨之前,馬口內便會噴雲吐霧,將寺廟籠罩在一片煙霞霧靄之中.推測它是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一種特殊的自然現象.而隱幻出一種天上宮闕的朦朧感覺。

石馬寒雲詩詞史證

昔陽縣明代官至吏部尚書的喬宇(1463-1531)喬尚書所寫的八景詩《石馬寒雲
沾嶺西來是此峯,峯頭雲氣獲寒冬。
天低遠岫林俱暝,日墮陰崖雪半封。
千古按圖空作馬,萬年為瑞合從龍。
因佔趙地如牛象,一統山河豈易逢。
參考資料
  • 1.    昔陽八景  .昔陽縣政府官方網站.2006-05-20[引用日期201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