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頭村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下轄村)

鎖定
石頭村,坐落於佛山市石灣鎮街道西南部,始建於南宋年間,距今700多年。村中名人有明朝南京禮部尚書霍韜、霍子衡、香港富商霍藻棉等。2008年1月,霍氏古祠建築羣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石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
人口數量
3000多人

石頭村簡介

石頭村位於珠三角腹地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東部。地處佛山市東平新城的中央核心區域,東鄰城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南依東平河畔與世紀蓮體育中心隔江相望,西臨汾江南路,北靠魁奇路,緊鄰105、325國道,嶺南大道貫穿其中,廣佛高速、京珠高速,火車站、佛山港近在咫尺,水陸空交通便捷,網絡密佈,地理位置優越。
近年來,石頭村充分利用政策和環境的優勢,抓準機遇,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三舊改造”的政策方針,由村黨總支部牽頭,村組兩級整合聯動,以打造東平新城商圈和融入現代化城市格局為動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慧港國際花苑濱海御庭等舊改項目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引領了東平新城濱水生活的新時代,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舊改項目的正確實施,促使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穩步、健康發展,保持集體經濟收入年年有所遞增,不僅改善了村民生活狀況,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也為石頭村今後的發展積聚了寶貴的經驗。

石頭村特色建築

明清時期,石頭村共有宗祠45間、書院6所、官廟4座、絲廠兩間,但現在這些建築的身影早就難以尋覓,只留下7座宗祠。其中,以霍氏家廟、椿林霍公祠、霍勉齋公家廟、霍文敏公家廟為一組四座並列的大型建築羣落,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2008年1月,霍氏古祠建築羣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霍氏家廟,始建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三開間三進深四合院式平面佈局。頭門前廊樑架滿飾人物花草高浮雕,工精細膩,花崗石檐柱刻對聯。次間花崗石蝦公梁、獅子駝墩、雀替、包台。頭進天井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正、背面額題:“忠孝節烈之家”“碩輔名儒”。家廟內壁鑲嵌《霍氏家廟碑》一通,記載家族與宗祠產業情況。
從只有一座家廟擴建成四座並列的大型建築羣落,霍氏大宗祠前後共經歷了34次修葺。現貌從左至右依次為“霍勉齋公家廟”“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廟”和“石頭書院”,均硬山頂,主體建築的頭門、前殿和正殿三進院落呈四合院式平面佈局,後二進面寬進深各三間,抬梁為穿鬥混合式樑架結構,總面積2484平方米。
每年農曆三月初六,族人都會相約到祠堂裏相聚,緬懷先人、教導後輩。在重陽時節,霍氏族人都會在霍氏宗祠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而後由“睦敬堂”舞獅隊領舞,擔起大燒豬等祭品,前往霍氏家族墓拜祭、祈福。
除古祠外,石頭村其他傳統建築亦古韻留芳。精武樓,始建於1936年,由當地名士霍芝庭創建。主體建築保存較為完好,於20世紀90年代重修。樓內首層現存“建築精武樓原起”石刻,為研究精武會在佛山的發展提供了文獻與實物資料。紅色炮樓,始建於清末民初,以紅磚興建,樓高約10米,四面牆壁有多個瞭望窗和槍孔,為設崗守衞所用。 [1] 

石頭村著名人物

霍韜,曾任南京禮部尚書。在南京任職期間,他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與梁儲、方獻夫為明正德、嘉靖時期的朝中重臣,被稱為“南海三閣老”。他學博才高,著有《詩經註解》《象山學辨》《程周訓釋》等,後人刻成《霍文敏公全集》,文人學士多稱他為渭崖先生。此外,他還倡導建立祠堂、撰寫家訓,對於整個霍氏家族居功至偉。
霍子衡,在清順治四年(1647年),清兵破城攻入廣州,他堅守而不降,揮筆大書“忠孝節烈之家”六字懸於中堂,投井而死。家人也相繼投井自盡,史稱一家十口滿門忠烈。後來,清順治皇帝感其忠烈,贈牌匾 “忠孝節烈之家”。
香港富商霍藻棉,創辦“友裕行”和“泰記行”,積極支持愛國革命運動,資助中共地下黨工作。後來更是回鄉出資辦學,臨終前,囑咐家人把自己留下的產業用作家鄉公益事業,惠澤一方。其兒女秉承其遺願先後捐贈250萬港元興建石頭村“霍藻棉學校”“霍陳秀苗幼兒園”“蔭苗紀德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