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介於東經107°44′55″—108°33′47″,北緯27°17′5″—27°42′50″之間,總面積為2173平方千米
[34]
。下轄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
[1]
石阡歷史悠久,秦嬴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縣,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建省設石阡府,1914年改府為縣。1934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曾兩次進出石阡,留下了深深的革命印跡,1998年被評定為革命老區。有萬壽宮、禹王宮、府文廟等諸多歷史文物古蹟,1992年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説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木偶戲、仡佬毛龍、仡佬民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有品質優良的石阡苔茶資源,歷史悠久,唐宋即為貢茶,周恩來總理1958年題旗“茶葉生產、前途無量”。石阡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9.74%,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63天,優良率達99.5%。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有中國最大的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國家級濕地公園鴛鴦湖,是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縣,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34]
- 中文名
- 石阡
- 外文名
- shiqian
- 別 名
- 阡城
- 行政區劃代碼
- 520623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
- 貴州省
- 地理位置
- 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
- 面 積
- 2173 km²
- 下轄地區
- 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
- 政府駐地
- 泉都街道
- 電話區號
- 0856
- 郵政編碼
- 555100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28.97 萬(2021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
-
萬壽宮
鴛鴦湖國家濕地公園
佛頂山森林公園 - 車牌代碼
- 貴D
- 地區生產總值
- 126.12 億元(2021年)
石阡縣歷史沿革
編輯漢代,屬夜郎國、牂牁郡地。
梁武帝天監年間,置建昌縣,侯景叛亂後,僑置夜郎郡,隸武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置充州。武德四年(621年),重置夜郎縣。貞觀四年(630年),置夷州。
宋大觀三年(1109年),復置都上縣。
元世祖至元年間,置石阡軍民長官司於今治所。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仍領上述1縣3長官司。康熙二年(1662年),廢葛彰葛商長官司。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石阡府分設7裏。
民國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初沿襲清制。民國二年(1913年),貴州設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實行軍民分治。民國五年(1916年),公署知事將全縣劃分為6個區,石阡縣分為10個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貴州省。同年,國民政府下令改縣公署為縣政府,石阡縣為二等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黨改組貴州省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區,石阡劃歸銅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石阡實行新縣制,設置鄉鎮保甲。
1949年11月15日,石阡解放。
1950年2月8日,石阡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2月,改置湯山鎮為城關區,同年將區公所改稱為區人民政府。
1967年3月29日,石阡開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2日,“石阡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石阡縣行政區劃
編輯石阡縣區劃沿革
1950年02月08日,石阡縣將民國時期18鄉鎮劃為3個區分轄,設立區公所。同年7月,改置3區為6區1鎮。
1953年,縮小鄉、村行政管理範圍,將石阡縣劃為80鄉1鎮,區治不變。
1956年01月,中共石阡縣第五次黨代會作出決定,進行並鄉工作。
1961年,撤區並社,將7個區改為區級人民公社,45鄉鎮為管理區。
1962年,恢復區的設置,設6個區調整公社為27個。
2012年,石阡縣轄7個鎮、2個鄉、9個民族鄉,302個行政村。
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7號批准石阡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調整後,石阡縣轄湯山街道、泉都街道、中壩街道、龍塘鎮、本莊鎮、花橋鎮、五德鎮、白沙鎮、河壩鎮、國榮鄉、龍井侗族仡佬族鄉、聚鳳仡佬族侗族鄉、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甘溪仡佬族侗族鄉、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坪山仡佬族侗族鄉、楓香侗族仡佬族鄉,共3個街道、6個鎮、1個鄉、9個民族鄉。
[4]
石阡縣區劃現狀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520623001000 | 湯山街道 |
520623002000 | 泉都街道 |
520623003000 | 中壩街道 |
520623101000 | 本莊鎮 |
520623102000 | 白沙鎮 |
520623103000 | 龍塘鎮 |
520623104000 | 花橋鎮 |
520623105000 | 五德鎮 |
520623107000 | 河壩鎮 |
520623201000 | 國榮鄉 |
520623202000 | 聚鳳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3000 | 龍井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4000 | 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5000 | 楓香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6000 | 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7000 | 石固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8000 | 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09000 | 甘溪仡佬族侗族鄉 |
520623210000 | 坪山仡佬族侗族鄉 |
石阡縣地理環境
編輯石阡縣位置境域
石阡縣隸屬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東臨江口、岑鞏縣,南接鎮遠、施秉縣,西連鳳岡、餘慶縣,北交思南、印江縣。介於東經107°44′55″—108°33′47″,北緯27°17′5—27°42′55″之間,東西最大間距86.6千米,南北最大寬度47.6千米,總面積為2173平方千米
[30]
。
石阡縣地形地貌
石阡縣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山地面積佔77.3%,丘陵、谷地佔22.7%。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斜,武陵山南支脈貫穿全縣。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127座,佛頂山系梵淨山的姊妹山,主峯海拔1869.3米,為縣內最高點,西北面烏江邊的高灘為縣內最低點。
[5]
石阡縣氣候特徵
石阡縣自然資源
編輯石阡縣礦產資源
礦泉水
石材
石阡縣天然優質石材資源分佈廣,藴藏量十分豐富品種齊全,馬蹄花生物化石巖、大理石、木紋石等資源品質好、藴藏量大。據礦產探測資料表明石阡擁有大理石、馬蹄花,生物化石、青輝灰綠、芝麻石、白雲母、雲灰石等20多個品種而且各自花紋獨特;主要分佈於白沙、本莊、龍塘、聚風、湯山、坪地場等鄉鎮一帶,屬大型石材礦體,資源儲量可達四千萬立方米,石材品種\質地在西南地區尤為突出。石阡紅大理石分佈在湯山鎮溪口村及國榮鄉周圍,儲量1200萬立方米,馬蹄花生物化石分佈在白沙鎮、本莊鎮境內,儲量2100萬立方米,桃紅花大理石分佈在龍塘鎮獨木橋一帶,儲量900萬立方米,龜裂紋大理石分佈在白沙鎮,儲量1000萬立方米,木紋石分佈在坪地場鄉,儲量為700萬立方米,綠豆砂大理石分佈在甘溪鄉,經砂大理石分佈在花橋鎮、坪地場鄉,其中馬蹄花生物化石巖青白相間、質地堅硬、色彩美觀裝飾性能良好,酷似“鳳凰開屏”,礦石經加工打磨後質地細膩、堅硬、和諧美觀、顏色均一、抗腐蝕、抗風化、耐酸、耐鹼、理化測試結果符合國家建材行業標準。
[5]
石阡縣植物資源
石阡縣動物資源
石阡縣人口
編輯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户籍人口41.36萬人,常住人口28.97萬人。2021年,石阡縣人口出生率為9.89‰,比上年提高0.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68‰,比上年下降0.0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3‰,比上年提高0.15個千分點。
[33]
石阡縣政治
編輯石阡縣經濟
編輯石阡縣綜述
2021年,石阡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12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4482億元,同比增長8.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1.6514億元,同比增長7.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7.0220億元,同比增長8.4%。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986元(以平均常住人口計算),淨增4215元,同比增長9.5%。2021年,石阡縣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7.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1%。與2020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持平。
[33]
固定資產投資
財税收支
2021年,石阡縣實現財政總收入60486萬元,同比下降0.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856萬元,同比增長7.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286萬元,同比增長8.0%。
2021年,石阡縣實現税收收入51971萬元,同比增長0.2%。其中:實現中央税收收入22697萬元,同比下降6.2%;省級税收4680萬元,同比增加5.1%;市級税收4308萬元,同比下降4.3%;實現縣級税收收入20286萬元,同比增長8.0%。地方税收收入佔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5.54%,比上年提高0.21個百分點。
[33]
人民生活
2021年,石阡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32元,同比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15231元,同比增長6.6%;經營淨收入14793元,同比增長42.6%;財產淨收入2753元,同比增長1.3%。轉移淨收入2655元,同比下降49.4%。2021年,石阡縣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3004元,同比下降14.8%。
2021年,石阡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2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工資性收入4709元,同比增長1.0%;經營淨收入5590元,同比增長67.4%;財產淨收入-140元,同比下降635.5%。轉移淨收入1862元,同比下降34.3%。2021年,石阡縣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660元,同比下降25.5%。
[33]
石阡縣第一產業
2021年,石阡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443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6%,其中:農業產值484707萬元,同比增長9.4%;林業產值47063萬元,同比增長13.7%;牧業產值117899萬元,同比增長9.3%;漁業產值16632萬元,同比增長10.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8129萬元,同比增長9.1%。
[33]
種植業
2021年,石阡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6.3萬畝,同比增長0.3%,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90萬畝,同比下降33.2%;蔬菜播種面積23.43萬畝,同比下降12.2%。茶園實有面積36.57萬畝,同比下降0.9%;果園實有面積15.85萬畝,同比增長0.8%。
2021年,石阡縣糧食總產量(薯類按折糧計算)17.38萬噸,同比增長7.5%,稻穀產量10.75萬噸,同比下降8.9%;油料產量2.14萬噸,同比下降11.8%;茶葉產量1.47萬噸,同比增長27.8%;水果產量14.9萬噸,同比增長41.6%。
[33]
畜牧業
漁業
石阡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石阡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3170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企業資產總額242306萬元,同比增長4.6%,營業收入115546萬元,同比下降11%,税金總額641萬元,同比下降2.3%,利潤總額6281萬元,同比下降26.5%。2021年,石阡縣水泥製造84.5萬噸,同比增長4.9%;水泥製品製造70.3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5.5%;石材開採3.67萬立方米,同比下降73.4%;精製茶1217噸,同比增長10.1%;包裝飲用水2.69萬噸,同比增長273.6%。
[33]
建築業
石阡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石阡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1%。批發業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9.0%,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5.6%,住宿業營業額同比增長20.8%,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32.0%。全縣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3.0%。
[33]
房地產業
郵電通信
2021年,石阡縣實現郵政業務總量3417.49萬元,同比增長8.6%。年末固定電話用户6715户,同比下降40.1%,移動電話用户355229户,同比增長7.8%,寬帶用户82500户,同比下降1.8%。
[33]
旅遊業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051281萬元,同比增長5.8%。其中,個人存款餘額846057萬元,同比增長13.2%;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551488萬元,同比增長10.6%。其中,個人貸款(短期)餘額589962萬元,同比增長13.0%。
[33]
石阡縣交通運輸
編輯石阡縣交通
石阡交通便利,位於貴陽至銅仁的中間節點,距省會貴陽僅196千米,到銅仁104千米,安江、思劍、石湄、德餘、石玉5條高速在這裏交匯互通,周邊擁有貴陽、遵義、銅仁、黃平、黔北五個機場,形成了環石阡2小時經濟圈。
[34]
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境內公路通車裏程4530.9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9.78千米,實現全縣14鄉鎮(街道)通高速。2021年,石阡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448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5.6%。
[33]
石阡縣運輸
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機動車保有量47702輛,同比下降6.9%,其中:汽車保有量21806輛,同比增長1.1%(家用汽車22716輛,其中農村居民家用汽車3373輛);摩托車保有量25766輛,同比下降13.7%。2021年,石阡縣實現公路營運性旅客運輸量107.28萬人,營運性旅客週轉量1483.92萬人千米,營運性貨物運輸量191.62萬噸,營運性貨物週轉量15330萬噸千米。
[33]
石阡縣社會事業
編輯石阡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專任教師109人,招生2200人,在校生3460人,畢業生563人。有高中教育學校4所,專任教師733人,其中:教育部門辦高中3所,專任教師681人,招生2562人,在校生8061人,畢業生3151人;社會力量辦高中1所,專任教師52人,招生327人,在校生999人,畢業生278人。有初中教育學校24所,專任教師1120人,其中:教育部門辦初中22所,專任教師947人,招生2999人,在校生8741人,畢業生4002人;社會力量辦初中2所,專任教師173人,招生1280人,在校生3639人,畢業生1170人。有小學教育學校83所,專任教師1631人,其中:教育部門辦小學81所,專任教師1533人,招生3686人,在校生24125人,畢業生3772人;社會力量辦小學2所,專任教師98人,招生292人,在校生2439人,畢業生391人。有幼兒園102所,專任教師730人,其中:教育部門辦幼兒園61所,專任教師516人,在園7948人;社會力量辦幼兒園41所,專任教師214人,在園3901人。農村義務教育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為79.83%。
[33]
石阡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有劇場、影劇院1個,體育場館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81420冊;農家書屋302個,數字農家書屋2個;新建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0個。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有廣播電視台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2.79%,比上年提高0.19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02%,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廣播電視農村直播衞星用户69650户。
[33]
石阡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有衞生機構343個(含私營和村衞生室)。其中:綜合醫院2個,鄉鎮衞生院16個,社區衞生服務機構3個,村衞生室29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衞生技術人員225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53人,註冊護士1213人。衞生機構實有牀位數2134張。
[33]
石阡縣勞動就業
石阡縣社會保障
2021年,石阡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4048人,同比增長4.5%;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2297人,同比增長0.1%。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12029人,同比增長0.4%;參加失業保險14673人,同比增長1.6%;參加工傷保險21563人,同比增長11.5%;參加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9608人,同比增長0.2%。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6905人,同比增長1.0%;參加生育保險12756人,同比增長2.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58853人,同比下降1.2%,參保率98.96%。
[33]
石阡縣社會福利
2021年,石阡縣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780户,共28211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504户,共3543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0276户,共24668人。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有福利(敬老)院18個,牀位1072張,集中供養人數512人。
[33]
石阡縣環境保護
2021年,石阡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82.04%,比上年增長25.71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末,石阡縣有垃圾處理站18個,處理能力280噸/日。全縣縣城污水處理廠3座,設計處理能力1.8萬立方米/日,建制鎮污水處理廠6座,設計處理能力0.52萬立方米/日。正在建設污水處理廠1座,設計處理能力0.04萬立方米/日,2021年,石阡縣處理污水408.85萬立方米。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9.5%。
[33]
石阡縣安全生產
石阡縣風景名勝
編輯堯上仡佬族文化村 | |
佛頂山 | |
府文廟 | |
樓上千年古寨 | |
萬壽宮 | |
啓靈橋 啓靈橋位於城西北龍底江上,明萬曆十年,知府袁亮修石墩架木樑過渡,取名“啓靈橋”。清乾隆二十年知府時廷靄倡議募捐改為石拱橋,經7年始竣工。同治元年,洪水沖毀西岸三孔,光緒四年(1878年)郡守陳柱安、增生夏純花倡議募捐修復。 |
石阡縣地方特產
編輯石阡神仙豆腐 | |
石阡紅心李 | |
泉都地熱礦泉水 石阡因其地下熱泉眾多,故有中國“泉都”之譽。泉都礦泉水便是從溪溝温泉地下400米深處引出,屬含鍶重碳酸鈣鎂型礦泉水。198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科學鑑定,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要求。迄後,全國每年兩次定期統檢產品均為合格。2006年3月獲國家質檢總局核發的食品生產安全許可證。 | |
草凳 草凳是用精選稻草,扭編成長方條、捲成實心圓柱體,再用竹篾條捆綁而成。草凳內摻雜了佛頂山中野生的菊花、魚腥草、雙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魚精草、益母草、車前草、皂剌、首烏等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對婦件炎、盆腔炎、月經不調,以及肛腸疾病中的肛周、温疹、各種痔瘡、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療作用,有冬暖、夏涼、透氣排温、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頂山一帶的仡佬族,長期以草凳為座凳,預防和減少了上述等多種疾病,使得健康長壽。 | |
石阡苦丁茶 石阡苦丁茶系採用木犀科女貞屬植物為原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流程加工而成,該植物生長在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主脈、海拔800—1000米的原始天然林中。這裏森林茂密,溪間縱橫,雨量充沛,氣候温和,土壤肥沃,富含礦物質,無工業污染。 | |
石阡泡椒 | |
石阡豆腐乳 | |
石阡苔茶 | |
石阡皮蛋 |
石阡縣歷史文化
編輯石阡是貴州省最早建府的五府之一,600多年的府治歷史積澱了豐富的地方民族文化和眾多名勝古蹟,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阡府文廟、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堯上民族文化村、樓上村古建築羣、成氏家族墓、太虛洞、摩崖石刻、碗架巖摩崖石刻、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毛龍、木偶戲;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族敬雀節、茶燈戲、仡佬族喪葬習俗、侗族民俗“悄悄年”、説春;有紅色文化——甘溪戰役、堯上紅廟伏擊戰、困牛山100名紅軍集體跳崖遺址。先後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區。
[5]
毛龍 毛龍為石阡縣獨具的一種較為大型的龍燈品種。石阡縣仡佬、苗、侗等先民,唐宋之前泛稱“五溪蠻”或“五陵蠻”,以遠祖“盤瓠”為圖騰。“盤瓠”的形象為“五色毛犬”,在“龍”這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物上,又增加了“毛”的特徵。 | |
茶燈 石阡縣的茶燈是源於生活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石阡茶燈屬非物質文化遺產。 |
石阡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石阡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9-05-31]
- 2. 石阡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05-29]
- 3. 歷史沿革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
- 4. 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石阡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黔府函〔2016〕27號) .貴州省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6-01-29]
- 5. 2017年石阡年鑑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03]
- 6.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引用日期2019-10-08]
- 7. 堯上仡佬族文化村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09]
- 8. 石阡佛頂山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9-06-09]
- 9. 府文廟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09]
- 10. 樓上千年古寨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09]
- 11. 萬壽宮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09]
- 12. 石阡神仙豆腐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10]
- 13. 石阡特產紅心李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10]
- 14. 石阡河壩泡椒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10]
- 15. 尋味石阡|尋味鄉愁●淡雲出岫刪發何日 也味爭如鄉味醇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10]
- 16. 石阡皮蛋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10]
- 17. 石阡城市介紹 .中國天氣網[引用日期2019-06-03]
- 18. 貴州省石阡縣“中國礦泉水之鄉”通過評估檢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引用日期2019-06-03]
- 19. 貴州石阡: 產業佈局因地制宜 放大招商磁場效應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9-06-03]
- 20.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石阡温泉羣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函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19-06-03]
- 21. 苔茶成為脱貧“台柱”:貴州石阡“茶故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6-03]
- 22. 每逢重陽宜登高 十大非著名山脈人少景美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6-03]
- 23. 40年輝煌鉅變 開啓偉大新徵程 .中國改革報[引用日期2019-06-03]
- 24. 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9-03-25]
- 25. 貴州省政府正式批准18個縣(區、市)退出貧困縣序列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04-26]
- 26.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3]
- 27. 石阡縣任命曾奕輝為副縣長、代理縣長 .天眼新聞[引用日期2021-04-04]
- 28. 全國農技中心發佈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4-05]
- 29. 泉都街道區劃交通圖 .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2]
- 30. 石阡簡介 .石阡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8-02]
- 31. 安順黃果樹旅遊區入選!貴州省體育旅遊示範縣名單公佈-貴陽網 .貴陽網[引用日期2021-11-14]
- 32. 湖南汝城、漵浦入選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22]
- 33. 石阡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貴州省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9]
- 34. 石阡簡介 .石阡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