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阡府文廟

鎖定
石阡府文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由時任知府李鑑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 [2] 
石阡府文廟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坐東向西,分三進院落,漸次升高,由西向東自下而上分別建有廟牆、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兩廡、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聖祠、考棚等,附設建築有鄉賢祠、明宦祠和七十二賢祠。 [2]  [4] 
2013年3月5日,石阡府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石阡府文廟
地理位置
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60-3-65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石阡府文廟歷史沿革

石阡府文廟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由石阡首任知府李鑑修建。因該廟與貴州建省、石阡設府同年修建,故稱“府文廟”,是文化石阡的歷史標誌。 [2] 
清乾隆五十年(1875年)知府董醇重修,形成現有規模。清道光六年(1826年)補修。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國民女校於廟左儒學署,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立“閲書報室”。
民國十二年(1923年)設女蠶室於此,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石阡湯山鎮第二小學由秀順巷遷入,除大成殿外,均改作教室及辦公室。
1964年,改作戰備鹽倉庫。
1982年,建石阡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大樓於欞星門至泮池一帶。文廟建築僅存大成殿,鄉賢祠、名宦祠。
1984~2003年,石阡府文廟先後修繕和復建,原貌得以恢復。形成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規制齊備的建築羣。 [5] 
2002年,石阡縣委縣政府籌集資金40餘萬元,恢復瞭解放初期損毀的泮池和狀元橋。對石阡府文廟建築羣的油飾工程修葺一新。
2023年,實施石阡府文廟安防工程。 [3-4] 

石阡府文廟建築格局

石阡府文廟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坐東向西,分三進院落,漸次升高,由西向東自下而上分別建有廟牆、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兩廡、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聖祠、考棚等,附設建築有鄉賢祠、明宦祠和七十二賢祠。 [2]  [4] 
石阡府文廟正中為大成殿,殿內供奉孔子塑像,為歷代朝拜聖人之地,殿外為丹墀,其左右為東西階,階下為天子台,天子台上下各有“雙龍搶寶”和“鯉魚跳龍門”巨型浮雕,左右列東西兩廡各三間。
石阡府文廟前為大成門,其左右兩間原為文武官員更衣室。門外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中間稍下丈餘,豎立石坊為欞星門,門外為泮池及狀元橋,池前左右有門。分別題名“禮門”“義路”。門外各立下馬碑,大成殿之後有崇聖祠,周圍繞以紅牆。 [4] 
石阡府文廟

石阡府文廟文物遺存

石阡府文廟內較為珍貴的是一通鐫刻明清兩朝不同案例的碑刻。一面鐫刻斷案曉諭事,記明萬曆五年(1577年)、石阡府知府查出葛彰長官司所屬未按田納糧,令石阡長官司土官查處,事後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農曆十月立碑。另一面,鐫刻的是清順治九年(1652年)頒行的《學宮生員教條》、內容包括“生員之家父母賢智者,子當受教。父母愚魯或有非為者,子即讀書明禮,當再三懇告”。要求“生員不可苛求官長,交結勢要,希圖進身”,而應當“愛身忍性,凡有官司衙門,不可輕人”等。由石阡府學教授王雲耘勒石後立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5] 

石阡府文廟歷史文化

石阡府文廟是古城保存最為完好、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建築羣之一,也是石阡文化的歷史標誌。據史料記載:明清兩代,石阡先後有16人中進士,143人中舉人。其中明代胡允恭、胡允進兄弟二人創下“一門兩進士”的佳話,清代成世邢、徐培深、張海瀾三人同科入第,創下“十里三進士,隔牆兩翰林”的傳奇。 [4] 

石阡府文廟文物保護

1984年5月,石阡府文廟被石阡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1999年11月,石阡府文廟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3日,石阡府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石阡府文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石阡府文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 [2] 
  • 交通指引
石阡縣境內乘坐1路公交車,希望小學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