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鉞

鎖定
石鉞前身是作為生產工具石斧,後來演變為武器,最後成為權力和威嚴象徵的禮器,多為酋長、部落首領所佔有。
石鉞是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存,是原始社會史前文明最高軍事指揮權的代表之物,是皇權王者的象徵。
中文名
石鉞
外文名
Stone Yue
所屬年代
原始社會史前文明
作    用
皇權王者的象徵
擁有者
酋長、部落首領

目錄

石鉞發展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一書中,曾經收載有杭州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發現的“神徽鉞王”,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物。
2011年11月5日,晉城學者李俊傑與研究會會員前往羊頭山,考察戰國百里石壘古長城遺址。李俊傑走到炎帝祭壇東的山坡台地時,無意間發現一塊形狀特別的石片:四邊都有人工打磨過的痕跡,而且石刃非常鋒利。石片兩面都有數十條紋飾,一面條形紋飾多,並有20個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星星圓點”,另一面只有條形紋飾卻無星點。李俊傑懷揣着這塊石片,專程諮詢了晉城市旅遊文物局文物科科長張建軍。張建軍鑑別後認為,這塊石片名為“石鉞”,距今約7000—5000年,是原始社會高等級將領使用的指揮兵器和王權的象徵。
長治市上黨古文化研究學者認為,此石鉞應當稱“錄龜神符”。“星星圓點”不一定是説“星辰”,也有可能是代表“河圖洛書”的意思。因為神農炎帝承接的是伏羲氏和女媧氏的制度和思想理念,“河圖洛書”在當時是神秘莫測的神算之物,用兵上可能要進行占卜,表示謹慎用權,對天對地都要有一個圓滿之意。根據商代《卜辭》記載的內容,在古代征戰之前,都要用神龜進行占卜。 [1]  羊頭山發現的這塊石鉞,與《史記》《路史》記載“黃帝乃臨盛水,錄龜符,納三宮,五意之機……合符釜山”相吻合,可能是兵符石鉞器物的早期雛形。按照他的觀點,在羊頭山發現的這塊石鉞是研究炎帝、黃帝羊頭山軍事文化的一次重大發現,對研究炎黃二帝合符釜山以及涿鹿之戰將有一定意義。
2023年,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丁埂遺址發現一塊極為罕見的兩面刻有虎紋、捲雲紋和飛鳥紋的良渚文化時期的石鉞。 [3] 

石鉞特徵

石鉞在紹興的發現較多,均屬徵集品採集品,年代都屬於良渚晚期。此石鉞質地褐色凝灰岩,刃寬頂窄,雙面弧刃,上部居中有一圓形系孔。形制非常規則勻稱,表面磨製光滑精細,可以用亮如鏡、光如玉來形容。此器型制特殊,無使用痕跡,似不屬於兵器工具之類,應為禮器。 [2] 

石鉞材質

石鉞材質多樣,有石鉞、玉鉞、青銅鉞等等,因不同歷史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文化發展的進程而決定。

石鉞作用

石鉞古代一般捆綁在木柄上,在祭祀祖先或進行巫術及重大活動時舞動,以示莊重威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