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角村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長田鎮下轄村)

鎖定
石角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長田鎮,有上石角、下石角和嚴坑3個村民小組,人口有108户425人,常住人口不足百人。 [1] 
石角村民風淳樸,崇文重教,祖祖輩輩重視教育,文化氣氛非常濃厚,且曾是革命根據地。 [1] 
中文名
石角村
行政區類別
[1] 
所屬地區
廣東省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長田鎮 [1] 

石角村自然景色

石角村生態優美,風景獨好,林木茂密,石角村到處是參天大樹,林谷幽深,竹影婆娑。山谷間流泉飛瀑,奇巖怪石。
村中有遠近聞名的仙人腳印、楓橋竹影、百尺飛簾、婆孫相依、綠湖春曉、靈仙古洞、桌寨雲松、庫塘垂釣等“石角八景”。
有“百尺飛簾”之稱的滴水漈瀑布,層層疊疊,懸掛在石角村旱窩子對面的山谷中。瀑布從30餘米高的大石壁上飛瀉而下,氣勢雄渾,飄逸灑脱。從瀑布側繼續攀爬而上,流水在石壁上自然形成一條形似金黃色的鯉魚沿着石壁正拼命地往上跳、向上躥,巧妙地形成了“鯉魚跳龍門”的瑰麗景觀。 [1] 
石角村 石角村 [1]

石角村歷史文化

清朝末年起,石角村的“謝、凌、藍”三個姓氏家族就先後辦起了私塾,供族中孩童讀書、認字,開蒙心智。
如謝氏私塾名曰“啓新學校”,內掛一副對聯:“啓迪後人登道岸,新生學子步青雲”,勉勵後代靠讀書走上仕途、做官做事。私塾先生授課內容主要教習千字文、三字經、幼學、增廣、家禮等,讓後代子孫在認字識文的同時,培養仁義禮智信,傳承文化文明。
新中國成立後,村裏小學辦起了“複式班教學”,學科設置和教材內容開始規範起來。 [1] 

石角村社會事業

自有記載以來,石角(育英)小學雖然學生不多,但老師和學生們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學校也曾經取得過驕人成績,教學質量始終在全公社(鎮)排前3名。在尊師重教方面,石角村獨樹一幟,優勢特別明顯。作為一個户籍人口從未超過500人的小山村,培養出眾多教師人才,是遠近聞名的“文化村”“教師村”。 [1] 

石角村紅色文化

閒置小學修建的石角村史館瞭解到,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梅西獨四大隊曾將石角村作為革命根據地,游擊隊以村裏的育英小學作掩護,將游擊隊員分散在湯排裏、縣屻頂、羊頸屻、竹山下等處隱藏,傳播革命火種,積蓄革命力量,打擊國民黨反動勢力。 [1] 
平遠長田鎮石角村的村史館 平遠長田鎮石角村的村史館 [1]
1948年夏秋期間,梅興平蕉縣工委研究確定石角村作為邊縣工委的指揮機關駐地,並將編輯出版《曙光報》也安排在村裏。當時的《曙光報》辦得很活躍,篇篇如紅旗、如火把、如號角,句句似尖刀、似利箭、似子彈,成為宣傳真理、團結人民、打擊敵人的重要武器,在邊區羣眾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 
石角村流傳着紅色故事:南瓜裏面藏情報、藍階虎膽繳長槍、佯裝鎮靜保性命、兩員就義松崗崬、華哥感恩丘增昌、小鬼機智逃魔掌、母親人性放光芒、天象變化救紅軍……還有,女游擊隊員張官福和小機靈謝海興機智勇敢的故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