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蛃目

鎖定
石蛃目指的是六足總綱的節肢動物,現存在65屬250餘種,中國有5屬13種,通常生活在陰暗潮濕處。石蛃目昆蟲是人們不十分熟悉的一類六足動物,舊的分類體系把石蛃和衣魚合為纓尾目,現已獨立為石蛃目。其下包括光角蛃科Meinertellidae和石蛃科Machilidae。石蛃目,屬中、小型昆蟲,體長常短於2cm。體近紡錘形,胸部較粗而背側拱起,向後漸細。體表常密被形狀多樣的鱗。成蟲體色與生境接近,多為棕褐色,常具金屬光澤。下顎須7節。眼大,相互接觸。表變態。
中文名
石蛃目
拉丁學名
Microcoryphi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石蛃目
光角蛃科(Meinertellidae)、石蛃科(Machilidae)
亞    門
六足亞門
亞    綱
無翅亞綱
分佈區域
全世界廣泛分佈,與濕度的關係密切,多喜陰暗地方

石蛃目形態特徵

石蛃目屬中小型昆蟲,體長常短於2cm。體近紡錘形,胸部較粗而背側拱起,向後漸細,體表常密被形狀多樣的鱗片。成蟲體色與生境接近,多為棕褐色,常具金屬光澤。幼蟲體色較淺,體毛叢生,形態多樣。
頭卵圓形;觸角位於單眼下方、額的兩側,長絲狀,常30節以上;口器咀嚼式,位於頭部腹面,下口式;下顎須7節,很發達;下唇須3節,長而明顯;複眼大而近圓形;單眼1對,常為紅棕色。胸部3節,前胸稍狹窄;無翅;3對胸足形狀相似,分別由亞基節、基節、轉節、股節、脛節和3個跗節組成,具爪1對。腹部共1l節,第1~4節較為相似,腹板退化成三角形或更小;生殖前節(第1~7節)腹板橫向明顯分節,有些腹板具1對側腹片;生殖前節的肢基片上常有1~2對伸縮囊,通常位於第2~7腹節;腹部末端有1對尾須和1根中尾絲;第10腹節縮短無附肢,背板延長為長而多節的中尾絲,其長度常超過蟲體長的1/2;外生殖器位於第8~9腹節上 [2] 

石蛃目簡介

石蛃目昆蟲因具有原始的上顎而得名,俗稱為石蛃,簡稱蛃。舊的分類體系把石蛃和衣魚合為纓尾目,現已獨立為石蛃目。全世界已知約500種,其中石蛃科約335種。我國已知的石蛃種類均屬於石蛃科,約20餘種。
體小到中型,被鱗片,無翅。複眼大,兩複眼在內面接觸。觸角長,絲狀。上顎單關節式,與頭殼只有一個關節點。口器咀嚼式。腹部2~9節有成對的刺突。尾須長、多節,有長的中尾絲。
表變態。幼蟲和成蟲在形狀和習性方面非常類似,主要區別在於大小和性成熟度。生活於草原或林區的樹葉中、樹皮下、枯木中以及石頭裂縫等環境中。活潑、善跳。主要取食藻類、地衣、苔蘚、植物碎屑,甚至昆蟲的腐屍。
石大多夜行,但有些光角蛃則在白天活動。它們在全世界廣泛分佈,有些甚至生活在北極和海岸邊 [1] 

石蛃目區系組成及特點

全世界共有石蛃目昆蟲4科76屬506種(2013),中國記載1科6屬24種。中國對石蛃目昆蟲研究還不多,現有記錄還處於隨機狀態 [3] 

石蛃目分佈地理

石蛃目昆蟲種類主要有2科,光角蛃科 Meinertellidae有22屬,主要分佈於南半球:石蛃科 Machilidae有50屬,主要分佈在北半球。
中國只有石蛃科1科,分佈也不廣泛,僅在12省區有分佈記錄,有6省僅有1種,台灣、江蘇最多,各有4種。
在24種石蛃目昆蟲中,6種無省下分佈,共有19種・單元記錄,平均分佈域1.06個單元。
實際上,石蛃目昆蟲可能分佈不止如此狹窄,因為我們在河南昆蟲考察中,曾經在不少地方採到石蛃目昆蟲,特別是在登封少林寺的小溪中的石頭上,考察隊員都採得盡興面歸。由此可見,基礎調查還是相當海弱的 [3] 
參考資料
  • 1.    彩萬志,李虎編著,中國昆蟲圖鑑,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第6頁
  • 2.    雷朝亮,榮秀蘭主編,普通昆蟲學 第2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08,第307頁
  • 3.    申效誠等著,中國昆蟲地理=Insect geography of China,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第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