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蓮子

鎖定
石蓮子,中藥名。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老熟的果實。分佈於南北各地。具有清濕熱,開胃進食,清心寧神,澀精止泄之功效。用於噤口痢,嘔吐不食,心煩失眠,遺精,尿濁,帶下。
中文名
石蓮子
別    名
甜石蓮
殼蓮子
帶皮蓮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睡蓮科
蓮屬
分佈區域
廣佈於南北各地
採收時間
10月間當蓮子成熟時

石蓮子生長環境

生於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野生或栽培。廣佈於南北各地。

石蓮子入藥部位

老熟的果實。

石蓮子性味

味甘、澀,微苦。

石蓮子歸經

歸脾、胃、心經

石蓮子功效

清濕熱,開胃進食,清心寧神,澀精止泄。

石蓮子主治

用於噤口痢,嘔吐不食,心煩失眠,遺精,尿濁,帶下。

石蓮子相關配伍

1、治心經虛熱,小便赤濁:石蓮肉(蓮心)六兩,炙甘草一兩。為細末,每二錢,燈心煎湯調下。(《直指方》蓮子六一湯)
2、治翻胃:石蓮肉,為末,入些豆蔻末,米湯乘熱調服。(《直指方》蓮子散)

石蓮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清濕熱生用,清心寧神連心用。

石蓮子使用注意

虛寒久痢禁服。無濕熱而虛寒者勿服。

石蓮子炮製

石蓮子一、採集加工

10月間當蓮子成熟時,割下蓮蓬,取出果實曬乾,或於修整池塘時拾取落於淤泥中之蓮實,洗淨曬乾即得。

石蓮子二、炮製方法

1、石蓮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2、石蓮肉,取淨石蓮子,砸開,去殼及心,取淨肉。

石蓮子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石蓮子形態特性

石蓮子
石蓮子(3張)
蓮又名:荷,芙渠,澤芝,水芝,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道,節部縊縮,上生黑色鱗葉,下生須狀不定根。葉圓形,盾狀,直徑25-90釐米,全緣稍呈波狀,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葉柄粗壯,圓柱形,長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釐米,美麗,芳香;花瓣紅色、粉紅色或白色,矩圓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0釐米,寬3-5釐米,由外向內漸小,有時變成雄蕊,先端圓鈍或微尖;花葯條形,花絲細長,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極短,柱頭頂生;花托(蓮房)直徑5-10釐米。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8-2.5釐米,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釐米,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石蓮子藥材性狀

果實卵圓狀橢圓形,兩端略尖,長1.5-2cm,直徑0.8-1.3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平滑,有白色霜粉,先端有圓孔狀柱跡或有殘留柱基,基部有果柄痕。質堅硬,不易破開,破開後內有1顆種子,卵形,種皮黃棕或紅棕色,不易剝離,子葉2枚,淡黃白色,粉性,中心有一暗綠色的蓮子心。氣微,味微甘,胚芽苦。

石蓮子相關論述

《藥性考》:“止吐嘔惡,熱渴咳逆,白濁遺精,便數可節,清心寧神,強志益腎。”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