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練鎮

鎖定
石練鎮,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地處遂昌縣中部偏南,東與大柘鎮相接,東南與垵口鄉相鄰,南與王村口鎮接壤,西與焦灘鄉相連,西北與湖山鄉毗鄰,北、東北仍與大柘鎮相連。鎮人民政府駐地距遂昌縣城23千米。 [2]  總面積109.5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石練鎮户籍人口12192人。 [3]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保義鄉十九都。1987年8月,復設石練鎮。 [2]  截至2021年10月,石練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石練村練溪東路1號。 [2] 
2019年,石練鎮有工業企2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3] 
中文名
石練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
地理位置
遂昌縣中部偏南
面    積
108.59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石練村練溪東路1號
電話區號
0578
郵政編碼
323309
人口數量
12192人 人(2020年末户籍人口) [1] 
車牌代碼
浙K

石練鎮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保義鄉十九都。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為西鄉十七、十八、十九都。
清宣統三年(1911年),屬保義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稱石練裏。
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設石練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柳淤、大華鄉併入。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改設石練鄉。
1949年,屬大柘區。
1950年10月,分置柳淤鄉。
1956年3月,柳淤鄉復入。
1958年,石練鄉改設石練、柳淤、章師管理區,屬光明人民公社。
1961年7月,3個管理區合併稱石練人民公社,屬大柘區。
1962年1月,直屬縣管轄。
1983年6月,複名石練鄉。
1987年8月,復設石練鎮。 [2] 

石練鎮行政區劃

石練鎮區劃沿革

2011年末,轄石練1個居民委員會,石練、姚埠、宏象、竹溪新村、淤溪、黃皮、柳村、大茂坑、迎新、金練興、景新、愛豐12個村民委員會,共13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2個居民小組、154個村民小組。 [2] 

石練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石練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石練村練溪東路1號。 [2] 
石練鎮區劃詳情
石練社區
柳村村
宏象村
愛豐村
姚埠村
黃皮村
迎新村
竹溪新村
景新村
/
大茂坑村
金練興村
淤溪村
石練村
/

石練鎮地理環境

石練鎮位置境域

石練鎮地處遂昌縣中部偏南,東與大柘鎮相接,東南與垵口鄉相鄰,南與王村口鎮接壤,西與焦灘鄉相連,西北與湖山鄉毗鄰,北、東北仍與大柘鎮相連。鎮人民政府駐地距遂昌縣城23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6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19千米, [2]  總面積109.59平方千米。 [3] 

石練鎮自然資源

2011年,石練鎮有耕地面積10284畝,林地面積14.2萬畝。 [2] 

石練鎮人口

2011年末,石練鎮轄區總人口123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13人,城鎮化率34.2%。另有流動人口175人。總人口中,男性6293人,佔51.1%;女性6023人,佔48.9%;14歲以下1838人,佔14.9%;15~64歲9292人,佔75.4%;65歲以上1186人,佔9.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410人,佔84.5%;有畲族1個少數民族,共1906人,佔15.5%。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3人。 [2] 
2017年,石練鎮常住人口13394人。 [1] 
截至2020年末,石練鎮户籍人口12192人。 [3] 

石練鎮經濟

石練鎮綜述

2011年,石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150元。2011年,石練鎮財政總收入283萬元,比上年增長-2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萬元,比上年增長-17.0%。人均財政收入230元。各類存款餘額1.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 [2] 
2019年,石練鎮有工業企2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3] 

石練鎮第一產業

2011年,石練鎮農業總產值8942萬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4.3%。 [2] 
2011年,石練鎮生產糧食3411噸,其中水稻2150噸,玉米221噸。茶葉種植面積11559畝,產量875噸;菊米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120噸;蔬菜種植面積4964畝,產量8377噸。 [2] 
2011年,石練鎮生豬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0.2萬頭;羊飼養量326只,年末存欄220只;家禽飼養量3.9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 [2] 

石練鎮第二產業

2011年,石練鎮工業總產值2.54億元,比上年增長38.7%,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8.2%。 [2] 
2011年,石練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0%。 [2] 

石練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石練鎮有商業網點120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600萬元,比上年增長6.0%。 [2] 
2011年,石練鎮出口5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主要產品有沙灘椅、馬車、木摺椅等。 [2] 
2011年,石練鎮業務收入21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60萬元。 [2] 

石練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石練鎮有各類民間文化藝術團體22個,會員730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5000冊。 [2] 

石練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練鎮有幼兒園(所)10所,在園幼兒402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1所,在校生768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 
2011年,石練鎮教育經費達834.8萬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47.5萬元,比上年增長-0.2%,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2.8%。 [2] 

石練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石練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個,病牀12張,固定資產總值245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 [2] 
2011年,石練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513人,參合率91.9%。 [2] 

石練鎮社會保障

2011年,石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户,人數8人,支出1.3萬元,與上年持平,月人均133元,與上年持平。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64户,人數317人,支出35.7萬元,比上年增長5.5%,月人均107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4.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共支出11.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17人次,支出3.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1.8萬元。2011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17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8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509人;參加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3903人,參保率47.3%。 [2] 

石練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練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9.4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2045户,移動電話用户6800户,寬帶接入用户1150户。 [2] 

石練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石練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6.7千米,生產能力4000噸/日,年工業用水27萬噸、生活用水8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50%;排水管道5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5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90.0%。 [2] 
  • 供電
2011年末,石練鎮鎮區有11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31.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3.2千米,用電負荷26775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933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供電可靠率99.8%。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石練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10.7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8.74公頃,綠化覆蓋率7.2%。 [2] 

石練鎮交通

2011年,石練鎮有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30千米。鎮區市政建設道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4千米,道路鋪裝面積5萬平方米。鎮區橋樑5座,總長度320米。 [2] 

石練鎮風景名勝

2011年,石練鎮境內省級以下風景名勝區有千佛山景區1個。 [2] 

石練鎮歷史文化

石練鎮地名由來

石練鎮因境內五雷山石洞瀑布飛瀉如練,稱石練得名。 [2] 

石練鎮民間藝術

石練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崑曲、花鼓戲等,其中崑曲“十番”“班春勸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舉辦的文化節有七月秋賽會、班春勸農等。 [2] 

石練鎮文物保護

2011年,石練鎮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朱氏宗祠等4處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193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尚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浙江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2159-2160.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196頁.
  • 4.    石練鎮2021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