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範

鎖定
石範鑄造是鑄造方法的一種,遺址在山西省夏縣東下馮、遼陽縣塔灣村。
中文名
石範
用    途
鑄造方法的一種
遺    址
山西省夏縣東下馮、遼陽縣塔灣村

石範石範簡介

範,即模具。石範,採用石料製作的模具。
石範鑄造是鑄造方法的一種。
鑄造,將物料溶化或熔化注入模型中待其冷卻或凝固後得到模具形體的物件。(不侷限於金屬)
陶範也稱泥範、磚範,即用土及砂燒製而成的錢範。
石範亦稱石制原範,是泥制原范進一步的產物。範面刻文為陰文,可用來直接澆鑄。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能用石範和泥範鑄造簡陋的工具和武器。
周代的新會象邊山遺址,桃形石刀和石範的發現填補了嶺南周代考古上的空白。

石範石範遺址

山西省夏縣東下馮遺址
1974年山西省夏縣東下馮出土 [1]  這些石範為磨製而成,是複合範,分為上下兩部分,左右各一,共4塊,用時對合在一起,作為外範。石範在當時大多用作小件器物的模具,如刀、鐮等,發現很少,只在二里頭文化和吳城文化中有少量出土。當時普遍使用的模具是陶範,由粘土羼和砂子做成,燒製後陶土耐火性好,易於透氣。
遼陽縣塔灣村遺址
1990年出土於遼陽縣塔灣村,是鑄造青銅器的模具,為國家一級文物。石範略呈長方形,一合,每件單範均鑿刻一組青銅斧模和青銅鑿模,斧範模呈束腰形,斧刃模呈扇形,斧模器表劃刻大小不等三角紋,在斧銎口處刻有澆注口,在範模背面,並排凹刻三個等圓,在圓內凹刻回紋。石範長13釐米,寬18釐米,厚5釐米。
春秋到戰國時期,遼陽地區土著人的遺址和墓葬已發現多處,結合周邊地區同時期的考古資料綜合分析,遼東地區的土著民族雖已進入階級社會,但是代表當時生產力水平的青銅技術尚不發達農業還處於原始階段,整個社會組織形式遠沒有達到中原地區高度統一的狀態。因此,這件青銅斧、鑿石範的發現彌足珍貴,是研究當時青銅鑄造技術的重要資料。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石範的外面凸刻有大小兩個人頭像,頭像額頭窄小,高顴骨、長鼻樑、深目、小嘴、尖下頜、耳朵靠近頭頂部。我們還無法徹底揭示這兩個人面雕像的真正含義,但是可以肯定地講,這些面部特徵將對襄平建制前東北地區青銅文化的民族人種原始宗教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