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窟一徵

鎖定
《石窟一徵》是清代嘉慶鎮平(蕉嶺)舉人黃香鐵蒐集、考證研究編著的文言文書籍,該書最早於光緒八年(1882年)出版。 [1] 
中文名
石窟一徵
作    者
黃香鐵
出版時間
1822年
類    別
文言文
時    代
光緒八年

石窟一徵基本簡介

《石窟一徵》由清代嘉慶鎮平(蕉嶺)舉人黃香鐵廣為蒐集資料,精心考證研究編著而成,該書最早於光緒八年(1882年)出版,全書分為方域、徵撫、教養、禮俗、天時、日用、地誌、方言,殿之以人物、藝文、雜記,共九卷9萬餘字。
《石窟一徵》原著為文言文,繁體字,無標點,文字較為晦澀,不易通讀。為使廣大讀者能曉暢文義,使沉埋已久的地方歷史信息發揮作用,蕉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地方誌辦公室認真組織實施,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原著進行標點,添加註釋,將原著繁體字改為簡化漢字。並積極籌措資金印刷出版。《石窟一徵》點注本以清宣統元年木刻本(1970年台灣學生書局影印本)為底本,參考1930年蕉嶺黃睦記印刷廠鉛印本進行點注。
《石窟一徵》雖非官方誌書,但全書對客家源流、教養制度、民情風俗、方言等人文風土均有生動精闢的記述,作者在書中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記述生動,很具可讀性,是客家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獻,對客家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石窟一徵歷史地位

因《石窟一徵》在光緒年間出版,有後人把它視作光緒版《鎮平縣誌》。此書是一部記載鎮平縣的歷史沿革、教養之道、禮俗之宜以及天時、地誌、人物、方言等方面的志書,極具文獻價值。全書共八萬餘字,分為方域、徵撫、教養、禮俗、天時、日用、方言、人物、雜記等,並涉及封建社會的典章制度,包括客家源流、民俗、方言、風土人情等內容,不僅可當作縣誌讀,亦是研究客家文化的寶貴歷史資料。 [2] 
《石窟一徵》還有一大貢獻就是率先對客家方言進行了記錄與考證。方言部分佔了全書的五分之一,是該書的重要內容。温仲和光緒《嘉應州志·方言篇》就以《石窟一徵》為藍本,民國年間的《赤溪縣誌·方言》又是以光緒《嘉應州志》為藍本。包括黃香鐵之後的許多客家方言學研究成果,如楊恭桓的《客話本字》、羅藹其的《客方言》等,都對《石窟一徵》的部分內容有所參考借鑑,可以説客家方言研究萌芽於黃香鐵。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