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盞女魯歡

鎖定
石盞女魯歡(?-1233年),女真名石盞十六,女真族,金代末期將領。
石盞女魯歡初任河南路統軍使,興定三年(1219年)任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駐守平涼,防備西夏。其後升任昌武軍節度使,再回河南路任職。在兩地任職期間,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的軍備建議。正大九年(1232年)二月,石盞女魯歡以行樞密院事的身份鎮守歸德。蒙古大將忒木泬率大軍圍攻歸德,石盞女魯歡先派兵偷襲炮轟蒙古軍,極大振奮了城中軍民的士氣,使得歸德城在蒙古兵日夜圍攻之後屹立不倒,最終迫使忒木泬退兵而去。石盞女魯歡因功升為總帥,佩金虎符。正大九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逃到黃陵岡,軍中斷浪,石盞女魯歡派人押送一千五百石糧食去供給軍需。
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逃到歸德,石盞女魯歡因城中糧少,建議把隨駕官兵分散到處地就糧。三月,忠孝軍將領蒲察官奴兵變,俘殺石盞女魯歡,金哀宗在蒲察官奴威脅之下,下詔歷數石盞女魯歡的罪行。天興二年(1233年)六月,金哀宗又逃往蔡州,石盞女魯歡的侄子石盞大安到蔡州請求為石盞女魯歡平反,金哀宗下詔恢復了石盞女魯歡的官職。
本    名
石盞女魯歡
所處時代
金代
民族族羣
女真族
逝世日期
1233年
主要成就
固守歸德
女真名
石盞十六

石盞女魯歡人物生平

石盞女魯歡屯駐平涼

大安二年(1210年),金與西夏關係破裂,西夏開始不斷進攻金國的陝西地區。
興定三年(1219年),陝西行省胥鼎上奏:“平涼控制西垂,實為要地。都監女奚烈古裏間才幹見識平庸,不懂軍務,面且是因為進獻軍糧而被升職的,這樣的人手握眾兵,為方面大員,不能服眾,秋天要到了,驃肥馬壯,西夏人馬上又要來進攻了,需要馬上挑選一名有才能謀略、有名望、善於帶兵的人去代替女奚烈古裏間。”隨後朝廷任命時任河南路統軍使的石盞女魯歡為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 [1] 
興定三年(1219年)十一月,石盞女魯歡針對平涼的實際情況,向朝廷上了奏章,他説:“鎮戎赤溝川,東西長四十里,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是西夏軍往來的要衝之道,西夏人屢次進犯,金兵接戰不利。明年春天,應當在鎮戎築城,以抵擋西夏人,他們必定出兵來阻止建城。請朝廷允許於二三月間徵調郡兵,對外宣稱去保護建城,同時令鄜州、鞏州的軍隊屯兵於邊境,作出進攻的勢態,以牽制西夏軍隊。我則率領平涼的軍隊,從鎮戎進攻西夏,直撲其腹心之地。西夏人自救之不暇,必定沒有能力再來阻撓建城,如此一來,則鎮戎城可以順利建成,而西夏人也必定不敢來阻撓。我所統領的軍隊,官兵大多都是河北、山西人,他們沒有田產,家屬都需要當地官府提供生活物資,常常不夠生活所需。鎮戎土地平坦肥沃,我所率領的八千兵士,因為經常調動,漂泊不定,心中不滿,如果分給他們荒田,使他們能邊耕種邊作戰,有了固定田產,就會有歸屬感,那就能保證一方的安定,當地官府省去一大筆費用,將士及家屬也能吃飽飯了。其他的邊境州郡也就當採取同樣的措施。” [2] 
金宣宗對他的建議十分讚賞並下令實施。石盞女魯歡也升任昌武軍(治今河南許昌魏都區)節度使。 [3] 

石盞女魯歡轉任昌武

元光二年(1223年)九月,石盞女魯歡到昌武軍就職之後,又上書朝廷,對防守事宜提出建議,他在奏章中説:“商洛是軍事重地,西控秦陝,東接河南(黃河以南),軍務繁多,應當選取有才幹的人擔任防禦使、代行帥職以鎮守此地。原來各處關隘的守將都是元帥府任命的,這些人多是元帥的親朋,他們到任之後,不務正業,只是搜刮田產,打獵遊玩,任職期滿,應當離職時,卻又往往繼續留任,這是最大的弊病。應當讓樞密院任命關隘守將,以革去這些弊病。再者,各州戍兵的軍需供給十分艱難,也應當使用屯田,以免去軍需轉運的費用。每年秋天防備敵軍,各個關隘守軍不過數十人,其餘的人都屯駐在保安、石門、大荊、洛南以備救援,但中間相距達百里之遠,倉猝之間豈能調集人馬去救援。應當在靠近關隘的地方建造軍營,調軍隊駐紮,以待救援。再有,在南邊設置的十名巡檢,統領一千多名士兵,這是平時用來盤查防備奸細的,如今已經有大軍駐紮,就可以把這些巡檢都撤銷。” [4] 
他的奏章沒有完全得到朝廷的重視,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被採納實施。 [5] 

石盞女魯歡固守歸德

正大九年(1232年)二月,石盞女魯歡以行樞密院事的身份鎮守歸德(今河南省商丘市)。蒙古大將忒木泬率真定、信安、大名、東平、益都等人軍隊來攻歸德。當日,天上無雲而打雷,有人以《神武秘略》占卜,説“其城無害”,人心稍安。此時完顏承立的殘部也到了歸德,城中鬥志大漲。提控張定又乘夜出城偷襲敵營,轟擊數炮後回城,小戰而勝,城中上下士氣大振。隨後蒙古兵日夜不停地攻城,經歷官冀禹錫及屬官王璧、李琦、傅瑜率兵拼死守城,蒙古軍未能得手。 [6] 
正大九年(1232年)四月,朝廷任命石盞女魯歡為總帥,佩金虎符。五月,蒙古兵圍城稍稍放鬆,石盞女魯歡下令准許百姓出城尋糧就食。 [7] 
正大九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棄汴京出逃,穿過杞縣、黃城,逃到黃陵岡,派遣奉職術甲搭失不、奉職權奉御粘合斜烈來歸德徵糧。石盞女魯歡忙派遣侍郎世達、權郎中治中王元慶、權元帥儀封從宜完顏胡土護送一千五百石糧食乘船出發。 [8] 
天興二年(1233年)正月,運糧船隊到達蒲城以東二十里,遇到皇帝,當時六軍已經糧盡,留下糧船不讓迴歸德,而且命張布為幄,金哀宗就乘此舟渡過黃河。 [9] 

石盞女魯歡蒙冤被殺

天興二年(1233年)春,金哀宗率殘部到了歸德,石盞女魯歡擔心隨行而來的兵士太多城中糧食不夠,建議把這些隨駕的金軍遣出城去,分別往徐州、陳州、宿州等地就食。金哀宗同意了,只有蒲察官奴率領的四百五十名忠孝軍和馬用所部七百人留在城中,其餘諸軍皆遣出城去。黃河以北各地的潰軍聽聞皇帝在此都紛紛來投奔,到了歸德後也都分派到各地。 [10] 
天興二年(1233年)三月,蒲察官奴兵變,在雙門捕獲石盞女魯歡,蒲察官奴説:“自從皇帝到了歸德府,你對皇帝供給不恭敬,連壇好醬也不給,你犯下這麼大的罪,還有什麼可説的。”然後用一匹馬載着石盞女魯歡,令軍士押着到他的家裏,搜出二十多壇好醬,又搜出所有金器,然後將石盞女魯歡誅殺。 [11] 
蒲察官奴帶兵入見金哀宗,説“石盞女魯歡他們造反,被我殺了。”金哀宗不得已,赦免了蒲察官奴之罪,還下詔公佈石盞女魯歡的罪行。 [12] 
天興二年(1233年)六月,因歸德形勢惡化,金哀宗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石盞女魯歡的侄子石盞大安也到蔡州,上奏請求洗涮石盞女魯歡的冤枉,金哀宗恢復了石盞女魯歡的官職,予以平反。 [13] 

石盞女魯歡主要成就

正大七年(1230年),蒙古大汗窩闊台三路伐金,天興元年(1232年)正月,金蒙大戰於鈞州三峯山,此戰金軍主力喪失殆盡,良將盡死,蒙古兵圍汴京。
在蒙古大軍橫掃黃河南北,各地守軍或潰敗或投降的情況,石盞女魯歡在歸德,收集潰兵、整頓兵備,鼓舞士氣。他提撥知兵能戰的張定為提控,並允許他自募一軍。張定乘夜出城,炮轟敵軍,極大振奮了城中軍民的士氣。在蒙古軍圍城之後,石盞女魯歡堅守不降,頂着敵軍日夜攻城的壓力,指揮部下拼死作戰,力挫敵軍。城中百姓也積極配合作戰,在菜園之中挖出古炮,進獻給金兵,用於作戰。還有百姓,冒死向蒙古人“獻計”,讓蒙古兵決河灌城,但河水卻最終成了歸德府的護城河,使蒙古兵進攻受阻。最終蒙古軍撤圍而去,歸德固守未失。正大七年(1230年)十二月,金哀宗逃離汴京,歸德成了金哀宗的落腳之地。 [14-16] 

石盞女魯歡人物評價

金史》:“官奴素行反側,倏南倏北,若龍斷然。哀宗一旦倚為腹心,終為所制,照碧之處,何異幽囚,其事與梁武、侯景大同而小異。徒單兀典、慶山奴為將皆貪,宜數取敗。女魯歡無大失行,而死於官奴,哀宗猶暴其罪,冤哉。” [17] 

石盞女魯歡親屬成員

侄子:石盞大安。 [13] 

石盞女魯歡史籍記載

《金史·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五十四》 [17] 
參考資料
  • 1.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興定三年,以河南路統軍使為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先是,陝西行省胥鼎言:“平涼控制西垂,實為要地。都監女奚烈古裏間材識凡庸,不閒軍務,且以入粟補官,遂得升用,握重兵,當方面,豈能服眾。防秋在邇,宜選才謀、有宿望、善將兵者代之。”故以命女魯歡。
  • 2.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十一月,女魯歡上言:“鎮戎赤溝川,東西四十里,地無險阻,當夏人往來之衝,比屢侵突,金兵常不得利。明年春,當城鎮戎,彼必出兵來撓。乞於二三月間徵傍郡兵,聲言防護,且令鄜、鞏各屯兵境上示進伐之勢,以制其肘。臣領平涼之眾,由鎮戎而入,攻其心腹。彼自救之不暇,安能及我。如此則鎮戎可城,而彼亦不敢來犯。又所在官軍多河北、山西失業之人,其家屬仰給縣官,每患不足。鎮戎土壤肥沃,又且平衍,臣裨將所統幾八千人,每以遷徙不常為病。若授以荒田,使耕且戰,則可以御備一方,縣官省費而食亦足矣。其餘邊郡亦宜一體措置。”
  • 3.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上嘉納焉。遷昌武軍節度使。
  • 4.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元光二年九月,又言:“商洛重地,西控秦陝,東接河南,軍務繁密,宜選才幹之士為防禦使、攝帥職以鎮之。又舊來諸隘守禦之官,並從帥府闢置,其所闢者,多其親暱,殖產營私,專事漁獵,及當代去,又復保留,此最害之甚者。宜令樞府選舉,以革其弊。又州之戍兵艱於饋運,亦合依上屯田,以免轉輸之費。”又言:“每年防秋,諸隘守者不過數十人,餘眾盡屯保安、石門、大荊、洛南以為應援,中間相距遠至百里,倉猝豈能徵集。宜近隘築營。徙見兵居之,以待緩急。又南邊所設巡檢十員,兵率千人,此乃平時以詰奸細者,已有大軍。宜悉罷去。”
  • 5.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朝廷略施行之。
  • 6.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正大九年二月,以行樞密院事守歸德。乙丑,大元將忒木泬率真定、信安、大名、東平、益都諸軍來攻。是日,無雲而雷,有以《神武秘略》佔之者,曰“其城無害”,人心稍安。適慶山奴潰軍亦至,城中得之,頗有鬥志。己巳,提控張定夜出斫營,發數炮而還。大兵晝夜攻城,時經歷冀禹錫及官屬王璧、李琦、傅瑜極力守禦,城得不拔。
  • 7.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四月,以女魯歡為總帥,佩金虎符。五月,圍城稍緩,頗遷民出城就食。
  • 8.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十二月,哀宗次黃陵岡,遣奉職術甲搭失不、奉職權奉御粘合斜烈來歸德徵糧。女魯歡遣侍郎世達,治中王元慶權郎中,儀封從宜完顏胡土權元帥,護送載糧千五百石。是月晦二更發船。
  • 9.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二年正月,達蒲城東二十里。六軍給糧盡,因留船不聽歸,且命張布為幄,上遂用此舟以濟。
  • 10.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及上來歸德,隨駕軍往往出城就糧,時城中止有馬用一軍,近七百人。用山西人,與李辛同鄉裏,嘗為辛軍彈壓,在歸德權果毅都尉,車駕至,授以帥職。此軍外復有官奴忠孝軍四百五十人。河北潰軍至者皆縱遣之,故城中惟此兩軍。
  • 11.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官奴在雙門,驅知府女魯歡至,言“汝自車駕到府,上供不給,好醬亦不與,汝罪何辭。”遂以一馬載之。令軍士擁至其家,檢其家雜醬凡二十甕,且出所有金具,然後殺之。
  • 12.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即提兵入見,言“石盞女魯歡等反,臣殺之矣。”上不得已,就赦其罪,且暴女魯歡之惡。
  • 13.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後其侄大安入蔡,上言求湔雪,上覆其官。
  • 14.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提控張定夜出斫營,發數炮而還。定平日好談兵,女魯歡令自募一軍,使為提控,小試而勝,上下遂恃以為可用。
  • 15.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父老有言北門之西一菜圃中時得古炮,雲是唐張巡所埋,掘之,得五千有奇,上有刻字或“大吉”字者。
  • 16.    《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大軍中有獻決河之策者,主將從之。河既決,水從西北而下,至城西南,入故濉水道,城反以水為固。求獻策者欲殺之,而不知所在。
  • 17.    金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