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瑞

(原福建三明行政公署副專員)

鎖定
石瑞(1922~1979年),別名冠珊,山西省昔陽縣丁峪村人。1979年3月,石瑞病逝於福州,時年57歲。 [1] 
中文名
石瑞
別    名
冠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2年
逝世日期
1979年3月

目錄

石瑞人物生平

石瑞(1922~1979年),別名冠珊,山西省昔陽縣丁峪村人。民國16年(1927年)讀小學,先後擔任過村兒童團團長、青年抗日隊隊長、青年救國會秘書。
民國27年7月,石瑞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擔任村支部負責人。民國28年任區委委員,民國30年任區中隊支書。翌年,任昔陽縣二、四區武委會主任。民國34年,任太行四分區武裝部科長,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與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
1949年石瑞南下福建。翌年,任雲霄縣人民政府縣長。1952年任福建機器廠廠長。1955年任福建省工業廳重工處長、機械廳處長。1958年任福建省機械工業廳副廳長。1969年底調三明工作,先後任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常委、地區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三明地委常委、地委副書記、三明行政公署副專員等職。他分管工業,謙虛好學,精通業務,嚴肅認真,他的老部下説他是一位“學問無遺力,功夫老始成”的好領導。和他接觸,彙報工作的部下都懷着一種“既畏懼又崇敬”的心情。給他彙報工作要十有八九的把握,不能文過飾非,敷衍了事。1972年3月,為了解決農藥生產過程中排放硫化氫和吸取農藥廠樂果生產過程泄漏硫化氫事故的教訓以及鋼鐵廠礦渣堆積成山而污染環境等問題,石瑞指示經委組織鋼鐵廠、化工廠、農藥廠、市經委、工業局等有關部門派員到南京、杭州、武漢、成都等地對口廠家參觀學習,回來後向他彙報。他根據各廠家經驗,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了這些污染嚴重的問題。鋼鐵廠礦碴經水淬處理生產出氧化硅做為水泥的添加料,提高了水泥質量和工業企業經濟效益。1973年5月,將樂縣籌建日榨150噸糖廠時,有關幹部向他彙報要順便解決3公里長150平方毫米動力裸鋁線。他嚴肅地答道:“總裝機不到100千瓦,怎麼要那麼粗的裸鋁線?一則投資大,浪費!二則裝上去線損也大,企業要不要計算成本?只要75平方毫米就行了。”彙報人聽後心服口服。
1975年7月,省輕工廳有關負責人考察清流縣圍埔後,確定作為省輕工業重點項目(建日產25噸拷貝紙廠)報請輕工部立項並委託山東濰坊造紙機械廠設計生產日產25噸長網機。石瑞瞭解情況後責成經委派5位幹部到南平、福清、浙江、瑞安等地參觀小紙廠鹼回收,回來向石瑞彙報,他聽後説:“小紙廠鹼回收,用燃燒法工藝不成熟,用爆氣法投資大,成本高,污染問題也未能解決。若在清流縣圍埔建紙廠,下游安砂水庫幾百萬尾魚怎麼辦?下游10多個縣、市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怎麼辦?不能犧牲環境來搞工業建設。”決定向上級要求中止建設圍埔紙廠的計劃。
1973~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響,生產受到破壞,石瑞任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他堅持大抓工業生產,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造反派”以“抓革命”為名煽動工人停工停產,而他卻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廠長、書記會議,研究與解決存在問題,要求他們堅持抓好生產。他還重點深入因派性活動導致生產受到破壞的省一建公司、重機廠、印染廠等單位與工人談心,支持基層領導工作,堅持抓好生產不動搖,提高了這些企業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經濟效益,推動了工業建設。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石瑞為發展工農業生產,促進安定團結努力工作。他生活儉樸,三餐在食堂用膳,與大家一起排隊買飯菜。1979年3月的一天,他從巖前公社檢查農業生產回到食堂,快到下午一點鐘,買不到熱飯菜,就買了幾個冷饅頭充飢,突感腹部劇疼,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已是肝癌晚期!在這之前,他雖常感到肝部疼痛,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工作,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1979年3月,石瑞病逝於福州,時年57歲。 [1] 
參考資料
  • 1.    丁瑜;劉祖展;孫海平;陳盛美.三明市志(下)/卷五十四 人物.三明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2年08月:2880-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