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琚

鎖定
石琚(1111年—1182年7月20日),字子美,漢族 [45]  ,河北西路定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大洋鄉中長店村) [48]  人,金朝中期宰相。
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己未科狀元,歷任弘政、邢台縣令,因秉公辦事,改任秀容縣令,升任行台禮部主事,又任左司都事,升至吏部郎中。貞元三年(1155年),升任吏部侍郎。大定二年(1162年),升任左諫議大夫,上疏六事,為金世宗所採納,遷吏部尚書。大定三年(1163年),拜參知政事,位居副相。大定七年(1167年),進拜尚書右丞。大定九年(1170年),又拜左丞,兼太子少師,期間多次直言上書,為金世宗讚賞。大定十七年(1177年),拜平章政事,封莘國公。大定十八年(1178年),升任右丞相。大定十九年(1179年),上表請辭,致仕歸鄉。 [1]  大定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1182年7月20日),石琚因病在家裏逝世,享年七十二歲,諡號“文憲”。 [38-39] 
石琚後半生輔佐史稱“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據史書記載,金世宗對他可謂言聽計從,石琚則竭盡忠誠,使金朝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官序無缺,上下相安對於大定之治的產生和鞏固,石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49] 
概述圖來源:石琚畫像取自《中國宰相全傳》 [50] 
本    名
石琚
子美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漢族 [45] 
出生地
河北西路定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大洋鄉中長店村)
出生日期
1111年
逝世日期
1182年7月2日
主要成就
輔佐金世宗,定“大定之治”
爵    位
莘國公
官    職
右丞相
諡    號
文憲

石琚人物生平

石琚幼而好學

石琚,字子美,是河北西路定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大洋鄉中長店村)人,遼天慶元年(1111年),石琚出生,他自幼沉穩厚重好學。七歲時,讀書時看一遍就能背誦,長大後,博覽通曉經書史籍,擅長詩文寫作。 [3] 

石琚登科入仕

天眷二年(1139年),石琚考中進士第一名,先後任弘政、邢台縣令。邢台太守的親屬在縣裏貪暴無度,搜刮民財,以獻給太守滿足他的慾望,獨有石琚一樣東西也沒給他。不久,太守因貪贓倒台,使他的副職都牽累治罪,石琚秉公辦事,被命改任秀容縣令,後又被提升為行台禮部主事,奉召做左司都事,連續升到吏部郎中。 [4] 
貞元三年(1155年),石琚因父親喪事離職,喪期未滿又任命為本部侍郎。 [5] 
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提升石琚為左諫議大夫,仍然保留本部侍郎職務。石琚奉命詳細制定典章制度,石琚上疏六件事,大概內容是嚴正紀綱,嚴明賞罰,親近忠直,疏遠邪佞,節省不急之務,廢除無名之役。金世宗讚許並採納了這些意見。石琚於是遷升吏部尚書。石琚從員外郎幹到尚書,不曾去吏部,有十年時間。選擇編纂典章時間長了,凡是宋國、齊國更換授受官職的規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註解釋,能逐一屈指而數出官職的等次,當時號稱是詳明的。 [6] 

石琚位居參政

大定三年(1163年)十一月,石琚拜參知政事, [8]  石琚再三辭讓,金世宗説:“依卿的才能聲望沒有人認為不可以的,你為什麼要推辭呢?”右丞相蘇保衡監護十六位工役,金世宗詔令蘇保衡和石琚共同管理要辦的事,並賜給二十四面銀牌,允許他們合理規劃。金世宗對石琚説:“這項工程不要再給百姓添麻煩,工匠都要給僱金,不要讓貪官污吏趁機謀取私利,以引起民怨。卿等要盡心竭力,這才稱朕的心意。”徒單合喜平定陝西,石琚奏請繞過秦、隴兩地,以便安撫百姓,金世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7] 

石琚進升宰相

大定六年(1166年)十一月,石琚遭逢母親喪事,回家守孝 [9]  ,不等喪滿又任職,在大定七年(1167年)二月進拜尚書右丞。 [10]  天長觀遭災,金世宗詔令有司修繕,有司毀掉百姓居室而擴大天長觀,費錢三十萬貫。 [11] 
大定八年(1169年)九月,蔚州采地蕈,服役的一千幾百人。石琚向金世宗彙報了這些事,金世宗説:“從今天起凡是號稱御前侍候的人,都要稟報情況。”石琚和孟浩回答説:“聖上如此訓教,真是百姓的福分啊。”當時,朝中討論禁止張網獵捕狐狸、兔子等野物,計算獵捕的數目,要治捕獵之徒的罪。石琚上奏説:“因捕獵禽獸而治這些人的罪,恐怕不是陛下的願望,對他們打一頓棍子然後釋放也就可以了。”金世宗説:“是這樣。” [12-13] 
大定九年(1170年)十一月,石琚又進拜左丞 [14]  ,兼太子少師。金世宗問宰相:“古代有身居下位而關心國家大事,敢於為百姓進言而沒有顧忌的人,現在為什麼沒有這樣的人了呢?”石琚回答説:“怎麼能沒有這樣的人呢?只是沒有得到上報罷了。”金世宗説:“應該盡心尋訪推舉他們。” [15] 

石琚直言上諫

大定九年(1170年)十二月,金世宗將要到郊外去祭祀 [18]  ,討論配享問題,石琚説:“配享的事,歸神明做主。從外邊來的無主不止,所以推論祖考來配享,同樣要尊貴他們。《孝經》上説:‘郊祀后稷以配天。’漢、魏、晉都是以一位皇帝與天相配。唐高宗開始尊崇高祖、太宗兩位皇帝與天相配。唐垂拱初年(685年),以高祖、太宗、高宗並列與天配。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廢除幾位皇帝同配的禮規,單以高祖配天。宋太宗時,以宣祖、太祖配天。宋真宗時以太祖、太宗配。宋仁宗時,有司請求以三帝並配,於是以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並配。在此之後禮院討論與天、地要相對應,神無二主,應當以太祖一人去相配。這是唐、宋改變古代規矩以三位帝王配天,而終於最後還是依照古代規矩以一位皇祖與天相配。將來到郊外祭祀應該與古代禮規相符合,以一位皇祖配天。”金世宗説:“唐、宋的做法不足以作為法典,我朝只尊奉太祖皇帝配天。” [16] 
石琚曾經請求金世宗命令太子學習政事,有人誣陷他説:“石琚企圖用恩惠討好東宮。”金世宗觀察石琚並沒有別的企圖,就把這話對他説了,石琚對金世宗説:“臣本來是個孤陋寡聞的人,承蒙陛下提拔,任職執政,兼有師保的責任。臣有愚見認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應當讓他知道民政的事,於是才那樣建議。”因此請求解除少師的任命。 [17] 
大定十年(1170年)二月,祭土地神,有司上奏請求金世宗在祝版上簽名,金世宗問石琚:“應當署名嗎?”石琚説:“過去有這種先例。”金世宗説:“祭祀典禮,卿等要慎重對待這件事,不要讓後世譏笑。熙宗尊諡太祖,宇文虛中制定禮儀,以使朝廷按常規禮儀行事。當時朕雖然年少幼稚,也覺察到其中不對的地方。”石琚説:“祭祀是大事,不是過去有先例不敢任意行事。” [19] 
三月,金世宗對石琚説:“女真人往往居住四通八達的地方,不理解居住在里巷中人的苦處。卿曾經做過丞簿,對民間什麼事不知道?凡關係到利害的事要積極彙報。” [21]  金世宗與宰相大臣討論鑄造錢幣的事,有人認為鑄錢費工數倍,想採取坑冶金銀的辦法,金世宗説:“山河的利益可以交給百姓,只有錢幣不能讓民間私自鑄造。如果財產貨款流佈四方,與在官府有什麼不同?”石琚進言道:“臣聽説天子的財富藏在天下,正像泉源的流通罷了。”金世宗問石琚:“古代也有百姓鑄錢的事嗎?”石琚回答説:“讓百姓自己鑄錢,那麼小人貪圖厚利,錢越發輕微令人討厭,古代所以禁止百姓自己鑄錢。” [20] 
大定十一年(1171年),在民間往往有人造謠惑眾,這些人互相勾結圖謀不軌,事發之後都伏法被殺了。金世宗問宰相大臣説:“南方還有許多人不順從,這是為什麼呢?”石琚回答説:“南方的無賴之徒,假託解釋宣揚道教,拿妖術幻術來迷惑人。愚民無知,於是觸犯法律。”金世宗説:“如僧人智究就是這樣的。此輩不足以對他們憐憫,但由軍士去追捕,勞民傷財,危害到良民,不如杜絕在萌芽狀態。” [22] 
大定十二年(1172年)十一月,宗室子弟中有的人不勝任當官做事,金世宗想授給他們閒散官職,按職位發給俸祿,以贍養使他們自足,拿這想法問宰相大臣説:“比前代怎麼樣?”石琚回答説:“堯帝親近九族,周代皇家九族和睦,都是帝王盛事啊!”石琚對這類事多是持順從態度。 [23-24] 

石琚辭官不允

大定十三年(1173年),石琚上表請求辭去官職,金世宗沒有答應。當時參知政事唐括安禮違背金世宗旨意,出任橫海軍節度使,數年金世宗不再召見他。石琚在偏殿從容地對金世宗勸諫道:“唐括安禮忠誠正直,久在外地任職。”金世宗深深感到是這樣,於是將唐括安禮從南京留守任上召進京任尚書右丞。 [25-26] 
大定十六年(1176年),石琚再次上表乞請辭職,金世宗還是沒答應。石琚曾舉薦室紹先作為右司員外郎,紹先中風暴死,金世宗很是惋惜,對石琚説:“這是卿推舉的人才啊!”再三感嘆這件事。 [27] 
大定十七年(1177年)十一月,石琚拜平章政事,被封為莘國公。 [28-29] 
大定十八年(1178年)正月,整理《起居注》的移剌傑上書説:“朝廷上奏議事把一般官員隔離在外,史官也不能聽,沒辦法記錄。”金世宗問宰相這件事,石琚和右丞相唐括安禮回答説:“古代的史官,對天子的一言一行必須記錄,用來儆戒人君,沒有誰不敬畏。周成王剪桐葉當作圭,戲封叔虞,史佚説:‘天子説話不能開玩笑,説話就要記入史書。’從這件事看出做人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得記錄,不能迴避啊!” [30]  金世宗説:“朕看《貞觀政要》,唐太宗與臣下討論事情,開始議了什麼,後來結果怎麼樣,這可以證明史臣在旁記下來而寫在史書上的。如果恐怕遺漏什麼事,那麼可以選出謹慎守密的人擔任這件事。”上朝奏事議事迴避一般官員,而不迴避記注官從這時開始。 [31] 
三月,金世宗對宰執説:“縣令的職位與人民最為親近,應當選得賢才任用。近來犯法的多,單單聽不到有賢能的人。朕在春水,見到石城、玉田兩位縣令,都年事已高,苟且領取俸祿而已。京都附近尚且如此,遠縣的情景可想而知。”石琚回答説:“良鄉令焦旭、慶都令李伯達都能當官,可以任用。”金世宗説:“審查如卿所説,可以提升任用他們。” [32]  八月,石琚升任右丞相。 [33] 

石琚告老還鄉

石琚以年老體衰多病為理由堅決要求辭職,金世宗説:“朕知道卿年紀老了,勉強為了朕而留職,再等一、二年,朕將考慮這件事。”金世宗對宰相大臣説:“朕是天子,從來不敢專行獨斷,每件事情都要廣泛徵求卿等的意見,可行的就行,不可行的就禁止。”石琚和平章政事唐括安禮上奏説:“好問,思路就開闊;自己説了算,思路就狹小,陛下這樣做,是天下極大的幸運。” [34] 
大定十九年(1179年)八月 [36]  ,石琚又上表辭職,金世宗才准許了。金世宗詔令石琚的一個孫子做閣門祗候,石琚當即遵命動身迴歸鄉里。 [41]  石琚臨走前,金世宗問他:“誰能替代你?”石琚回答説:“楊伯雄可以。”當時人議論都認為石琚舉薦得人。 [42]  許久之後,金世宗對宰相大臣説:“瞭解一個人是最難的事,近來文職官員的選用大多不得其人。只有石琚當丞相時,往往推舉出能勝任的官員,左丞移剌道、參政粘割斡特剌推舉提升的武職候選人,其中很有一些人才。朕常常因為不能遍識人才而不滿足。這是宰相的職責,左右近侍雖然常有人舉薦,朕不敢輕易相信。”又説:“近來刺史、縣令許多缺員,應當選擇精明幹練的人任命,資歷級別不到任用有什麼害處呢?”又説:“只有石琚最知人善任。” [35] 
後來,唐括鼎任定武軍節度使,金世宗對他説:“好久不見石琚了,他的精力比以往如何?你到任後要去探望他。”金顯宗也惦念着石琚,在石琚生日的時候,金顯宗寄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37] 

石琚溘然長逝

大定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1182年7月20日),石琚因病在家裏逝世,享年七十二歲,諡號“文憲”。 [38-39] 
泰和元年(1201年),衍慶宮掛上了石琚的畫像,詔令配享世宗廟廷。 [40] 

石琚為政舉措

石琚政治

  • 大定十四年(1174年),宋朝遣使請求免除親手接國書的儀式,世宗召集眾宰相商議,石琚等以為若不答應,定會興兵,最後金世宗沒有采納,拒絕了宋人的請求。 [45] 
  • 大定十八年(1178年),修起居注移剌傑上奏説:“朝廷上奏議事把一般官員隔離在外,史官也不能聽,沒辦法記錄。”金世宗就此問題問過石琚,石琚以“周成王剪桐葉為圭戲封叔虞”的典故勸諫世宗,於是從此之後,朝廷議政不再讓記注官迴避。 [45] 
  • 大定十九年(1179年)八月 [36]  ,石琚上表辭職,在臨走前,推薦楊伯雄繼任他的宰相之位,當時人議論都認為石琚舉薦得人。 [42] 

石琚文化

在世宗朝的眾位宰相中,就禮樂文化方面的貢獻而言,尤以石琚為先,他在禮儀方面貢獻頗多。石琚早在任左諫議大夫之時,就曾受命“詳定製度”,深得金世宗賞識。石琚沉厚好學,掌禮事時間一長,凡是宋國、齊國更換授受官職的規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註解釋,能逐一屈指而數出官職的等次,當時號稱是詳明,可見他對制度、禮儀之事甚為用心。 [45] 
大定十一年(1171年),金世宗欲行郊祀,命宰臣商討配享之禮儀。當時還身為左丞石琚上奏,認為此次郊祀應該效法古禮,只以太祖配享。世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45] 

石琚歷史評價

金世宗完顏雍:①知人最為難事,近來左選多不得人。惟石琚為相時,往往舉能其官,左丞移剌道、參政粘割斡特剌舉右選,頗得之。 [1] 《金史》引)② 惟石琚最為知人。 [1] 《金史》引③右丞蘇保衡雖漢人不通經史,參政石琚通經史而不言。 [43] 《金史》引
脱脱阿魯圖等:①良弼、守道、琚、安禮、道,皆無聞正隆時,及其簉治朝,佐明主,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豈非遇其時邪。 [1] 《金史》②石琚為相,君臣之間務行寬厚。 [44] 《金史》

石琚軼事典故

石琚潔身自好

據史書記載,石琚在邢台路任縣令時,大膽揭露官場腐敗現象,獲得了百姓的擁戴。但是,石琚也經常受到其他官員的譏諷,説他愚蠢,逆流而行。石琚的一身正氣也令其上司大為不滿,他的頂頭上司就是當時的太守,那是個大貪官,人稱“黑太守”,經常向下屬明索暗要,如果不給就送“小鞋”穿。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只好向“黑太守”送禮上貢,然後再搜刮治下的官吏或百姓彌補虧空。石琚勇於與“黑太守”鬥智鬥勇,一文錢一粒米也不送,他還多次規勸那個“黑太守”:“一個人到了見利不見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禍臨頭了。你斂財無度,不計利害,而自以為是,在我看來確實愚蠢至極。回頭是岸吧,我實在不忍見到你東窗事發的那一天。”那個“黑太守”惱羞成怒,拒不認錯,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書誣陷石琚貪贓枉法。後來,朝廷派人調查石琚,結果貪贓枉法的“黑太守”事敗被查辦,其他違法官吏也一併被治罪,惟獨石琚出污泥而不染,兩袖清風的美名贏得了朝野讚許。 [46] 

石琚接受任命

石琚因政績突出,金世宗欲用其為參知政事,石琚力辭三次均不準。金世宗感到很奇怪,私下對他説:“如此高位,人人都朝思暮想,你卻不思謝恩,這是何故?”石琚説自己無德無才難擔重任,世宗仍不改初衷,職位始終給他留着。親朋好友也紛紛來勸説,“這是天大的喜事,只有傻子才會避之再三。你一生聰明過人,怎會這樣愚鈍呢?萬一惹惱了皇上,我們的家族都要受到牽連,天下人更會笑你不識好歹。”石琚長嘆道:“身不由己呀,看來我是不能堅持己見了,”在無奈中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46] 

石琚為官之道

石琚曾對妻子説:“樹大招風,位高多難,我是擔心無妄之災啊。”他的妻子不以為然,説道:“你不貪不佔,公正無私,皇上又寵信於你,你還怕什麼呢?”石琚苦笑道:“身處高位,便是眾矢之的,無端被害者比比皆是,豈是有罪與無罪那麼簡單?再説皇上的寵信也是多變的,看不透這一點,就是不智啊。”同朝為官的一些人,曾問石琚升官的“秘訣”。石琚回答道:“其實我從來沒想過要升官,又哪來的升官秘訣呢?我只是憑良心做事罷了。如果非要説出個升官的秘訣,我的體會是:好學近乎智,知恥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為民近乎忠。所有這些,只要真心想做,人人都能做到,只是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罷了。” [46] 

石琚呵導起立

據《玉堂嘉話》記載,石琚致仕歸鄉後,聽説司隸呵導過門,於是起立。客人問他:“丞相為什麼這樣?”石琚説:“參軍的官職雖然很微小,但他也是朝廷命官,我怎麼敢不敬重?” [47] 

石琚人際關係

父親:石皋,曾隨從魯王完顏闍母攻打青州。 [2] 

石琚後世紀念

石據故里碑,現存於河北唐縣大洋鄉中長店村村委會。碑通高230釐米,寬60釐米,厚20釐米。 [48] 

石琚史料索引

脱脱、阿魯圖等《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 [1] 
參考資料
  • 1.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3-05]
  • 2.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石琚,字子美,定州人。沉厚好學。父皋,補郡吏,廉潔自將,稱為長者。從魯王闍母攻青州,州人堅守不降。闍母怒之,及城破,命皋計州民之數,將使諸軍分掠有之,皋緩其事。闍母讓之,皋曰:“大王將為朝廷撫定郡縣,當使百姓按堵,無或侵苦之。若取城邑而殘其民,則未下者必死守以拒我。皋之稽緩,安敢逃罪。”闍母感悟,乃下令曰:“敢有犯州人者,以軍法論。”指其坐謂皋曰:“汝之子孫必有居此坐者。”
  • 3.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琚生七歲,讀書過目即成誦。既長,博通經史,工詞章。
  • 4.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天眷二年,中進士第一,再調弘政、邢台縣令。邢守貪暴屬縣,掊取民財,以奉所欲,琚獨一物無所與。既而守以贓敗,他令佐皆坐累,琚以廉辦,改秀容令。復擢行台禮部主事,召為左司都事。累遷吏部郎中。
  • 5.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貞元三年,以父喪去官,尋起復為本部侍郎。
  • 6.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世宗舊聞其名,大定二年,擢左諫議大夫,侍郎如故。奉命詳定製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紀綱,明賞罰,近忠直,遠邪佞,省不急之務,罷無名之役。上嘉納之。遷吏部尚書。琚自員外郎至尚書,未嘗去吏部,且十年。典選久,凡宋、齊換授官格,南北通注銓法,能僂指而次第之,當時號為詳明。
  • 7.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頃之,拜參知政事,琚辭讓再三,上曰:“卿之材望,無不可者,何以辭為。”右丞蘇保衡監護十六位工役,詔共典其事,給銀牌二十四,許從宜規畫。上謂琚曰:“此役不欲煩民,丁匠皆給僱直,毋使貪吏夤緣為奸利,以興民怨。卿等勉力,稱朕意焉。”徒單合喜定陝西,琚請曲赦秦、隴,以安百姓,上從之。
  • 8.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三年……十一月……甲寅,以尚書右丞紇石烈良弼為左丞,吏部尚書石琚為參知政事。
  • 9.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六年……十一月……丁卯,參知政事石琚以母憂罷。
  • 10.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七年……二月……丙申,以參知政事石琚為尚書右丞。
  • 11.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丁母憂,尋起復,進拜尚書右丞。天長觀災,詔有司營繕,有司闢民居以廣大之,費錢三十萬貫。
  • 12.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八年……九月辛酉,上諭尚書右丞石琚、參政孟浩曰:“聞蔚州采地蕈,役夫數百千人,朕所用幾何?而擾動如此。自今差役凡稱御前者,皆須稟奏,仍令附冊。”癸亥,以右宣徽使移剌神獨斡等為賀宋生日使。己巳,以引進使高希甫為夏國生日使。庚午,上幸東宮。癸酉,上諭宰臣曰:“卿等舉用人材,凡己所知識,必使他人舉奏,朕甚不喜。如其果賢,何必以親疏為避忌也。”以户部尚書魏子平為參知政事。辛巳,上謂御史大夫李石曰:“台憲固在分別邪正,然內外百司豈謂無人?惟見卿等劾人之罪,不聞舉善。自今宜令監察御史分路刺舉善惡以聞。”上嘗命左衞將軍大磐訪求良弓,而磐多自取,護衞婁室以告,上命點檢司鞫磐。磐妹為寶林,磐屬內侍僧兒言之寶林,寶林以聞,命杖僧兒百,出磐為隴州防禦使。
  • 13.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蔚州采地蕈,役數百千人。琚奏之,上曰:“自今凡稱御前者,皆稟奏。”琚與孟浩對曰:“聖訓及此,百姓之福也。”是時,議禁網捕狐、兔等野物,累計其獲,或至徒罪,琚奏曰:“捕禽獸而罪至徒,恐非陛下意,杖而釋之可也。”上曰:“然。”
  • 14.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九年……十一月己未,以尚書左丞完顏守道為平章政事,右丞石琚為左丞,參知政事孟浩為右丞。
  • 15.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久之,進拜左丞,兼太子少師。上問宰相:“古有居下位能憂國為民直言無忌者,今何以無之?”琚對曰:“是豈無之,但未得上達耳。”上曰:“宜盡心採擢之。”
  • 16.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宗將行郊祀,議配享,琚曰:“配者,侑神作主也。自外至者無主不止,故推祖考以配天,同尊之也。《孝經》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漢、魏、晉皆以一帝配之。唐高宗始以高祖、太宗崇配。垂拱初,以高祖、太宗、高宗並配。玄宗開元十一年,罷同配之禮,以高祖配。宋太宗時,以宣祖、太祖配。真宗時以太祖、太宗配。仁宗時,有司請以三帝並侑,遂以太祖、太宗、真宗並配。其後禮院議對越天地、神無二主,當以太祖配。此唐、宋變古以三帝配天,終竟依古以一祖配也。將來親郊合依古禮,以一祖配之。”上曰:“唐、宋不足為法,止當奉太祖皇帝配之。”
  • 17.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琚嘗請命太子習政事,或譖之曰:“琚希恩東宮。”世宗察其無他,以此言告之,琚對曰:“臣本孤生,蒙陛下拔擢,備位執政,兼師保之任。臣愚以為太子天下之本,當使知民事,遂言及之。”因乞解少師。
  • 18.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九年……十二月……辛丑,獵於近郊。
  • 19.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十年二月,祭社,有司奏請御署祝版,上問琚曰:“當署乎?”琚曰:“故事有之。”上曰:“祭祀典禮,卿等慎之,無使後世譏誚。熙宗尊諡太祖,宇文虛中定禮儀,以常朝服行事。當時朕雖童稚,猶覺其非。”琚曰:“祭祀,大事也,非故事不敢行。”
  • 20.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上謂琚曰:“女直人往往徑居要達,不知閭閻疾苦。卿嘗為丞簿,民間何事不知,凡利害極陳之。”上與宰臣議鑄錢,或以鑄錢工費數倍,欲採金銀坑冶,上曰:“山澤之利可以與民,惟錢幣不當私鑄。若財貨流佈四方,與在官何異。”琚進曰:“臣聞天子之富藏於天下,正如泉源欲其流通耳。”上問琚曰:“古亦有百姓鑄錢者乎?”對曰:“使百姓自鑄,則小人圖厚利,錢愈薄惡,古所以禁也。”
  • 21.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大定……十年……三月……庚午,上謂參政宗敍曰:“卿昨為河南統軍時,言黃河堤埽利害,甚合朕意。朕每念百姓差調,官吏互為奸弊,不早計料,臨期星火率斂,所費倍蓰,為害非細。卿既參朝政,皆當革弊,擇利行之。”又諭左丞石琚曰:“女直人徑居達要,不知閭閻疾苦。汝等自丞簿至是,民間何事不知,凡有利害,宜悉敷陳。”
  • 22.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時民間往往造作妖言,相為黨與謀不軌,事覺伏誅。上問宰臣曰:“南方尚多反側,何也?”琚對曰:“南方無賴之徒,假託釋道,以妖幻惑人。愚民無知,遂至犯法。”上曰:“如僧智究是也。此輩不足恤,但軍士討捕,利取民財,害及良民,不若杜之以漸也。”智究,大名府僧,同寺僧苑智義與智究言,《蓮華經》中載五濁惡世佛出魏地,《心經》有夢想究竟涅槃之語,汝法名智究,正應經文,先師藏瓶和尚知汝有是福分,亦作頌子付汝。智究信其言,遂謀作亂,歷大名、東平州郡,假託抄化,誘惑愚民,潛結奸黨,議以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先取兗州,會徒嶧山,以“應天時”三字為號,分取東平諸州府。及期向夜,使逆黨胡智愛等,劫旁近軍寨,掠取甲仗,軍士擊敗之。會傅戩、劉宣亦於陽穀、東平上變。皆伏誅,連坐者四百五十餘人。
  • 23.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二年……十一月甲戌,上謂宰臣曰:“宗室中有不任官事者,若不加恩澤,於親親之道,有所未弘。朕欲授以散官,量予廩祿,未知前代何如?”左丞石琚曰:“陶唐之親九族,周家之內睦九族,見於《詩》、《書》,皆帝王美事也。”
  • 24.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室子或不勝任官事,世宗欲授散官,量與廩祿,以贍足之,以問宰臣曰:“於前代何如?”琚對曰:“堯親九族,周家內睦九族,皆帝王盛事也。”琚之將順,多此類。
  • 25.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十三年,上表乞致仕……皆不許。參知政事唐括安禮忤上意,出為橫海軍節度使,數年不復召。琚對便殿,從容進曰:“唐括安禮忠直,久在外官。”世宗深然之,遂自南京留守召為尚書右丞。
  • 26.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三年……十月……丙子,以前南京留守唐括安禮為尚書右丞。
  • 27.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十六年,再表乞致仕。皆不許……琚嘗舉室紹先以為右司員外郎,紹先中風暴卒,上甚惜之,謂琚曰:“卿之所舉也。”感嘆者再三。
  • 28.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七年……十一月……庚戌,上謂宰臣曰:“朕常恐重斂以困吾民,自今諸路差科之煩細者,亦具以聞。”有司奏,夏國進御帳使因邊臣懇求進入,乃許之。以尚書左丞石琚為平章政事。
  • 29.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十七年,拜平章政事,封莘國公。
  • 30.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八年……正月……庚戌,修起居注移剌傑上書言:“每屏人議事,雖史官亦不與聞,無由紀錄。”上以問平章政事石琚、左丞唐括安禮,對曰:“古者,天子置史官於左右,言動必書,所以儆戒人君,庶幾有所畏也。”
  • 31.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修起居注移剌傑上書言:“朝奏屏人議事,史官亦不與聞,無由紀錄。”上以問宰相,琚與右丞唐括安禮對曰:“古者史官,天子言動必書,以儆戒人君,庶幾有畏也。周成王剪桐葉為圭,戲封叔虞,史佚曰:‘天子不可戲言,言則史書之。’以此知人君言動,史官皆得記錄,不可避也。”上曰:“朕觀《貞觀政要》,唐太宗與臣下議論,始議如何,後竟如何,此政史臣在側記而書之耳。若恐漏泄幾事,則擇慎密者任之。”朝奏屏人議事,記注官不避自此始。
  • 32.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八年……三月……丁未,上謂宰執曰:“縣令之職最為親民,當得賢材用之。邇來犯法者眾,殊不聞有能者。比在春水,見石城、玉田兩縣令,皆年老,苟祿而已。畿甸尚爾,遠縣可知。”平章政事石琚對曰:”良鄉令焦旭、慶都令李伯達皆能吏,可任。”上曰:“審如卿言,可擢用之。”
  • 33.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八年……八月……丙辰,以尚書右丞相完顏守道為左丞相,平章政事石琚為右丞相。
  • 34.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以年老衰病固辭,上曰:“朕知卿年老,勉為朕留,俟一二年,朕將思之。”上謂宰臣曰:“朕為天子,未嘗敢專行獨斷,每事遍問卿等,可行則行之,不可則止也。”琚與平章政事唐括安禮奏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
  • 35.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久之,世宗謂宰臣:“知人最為難事,近來左選多不得人。惟石琚為相時,往往舉能其官,左丞移剌道、參政粘割斡特剌舉右選,頗得之。朕常以不能遍識人材為不足。此宰相事也,左右近侍雖常有言,朕未敢輕信。”又曰:“近日刺史縣令多闕員,當擇幹濟者除之,資級不到庸何傷。”又曰:“惟石琚最為知人。”
  • 36.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大定……十九年……八月壬辰,尚書右丞相石琚致仕。
  • 37.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唐括鼎為定武軍節度使,上謂鼎曰:“久不見石琚,精力比舊何如?汝到官往視之。”顯宗亦思之,因琚生日,寄詩以見意。
  • 38.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二十二年,以疾薨於家,年七十二。諡文憲。
  • 39.    《金史·卷八·本紀第八》:大定……二十二年……六月……丁巳,右丞相致仕石琚薨。
  • 40.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泰和元年,圖像衍慶宮,配享世宗廟廷。
  • 41.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居一年,復表致仕,乃許。詔以一孫為閣門祗候。即命駕歸鄉里。
  • 42.    《金史·卷一百五·列傳第四十三》:丞相石琚致仕,上問:“誰可代卿者?”琚對曰:“伯雄可。”時論以琚舉得其人。
  • 43.    《金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3-05]
  • 44.    《金史·卷一百九·列傳第四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3-05]
  • 45.    朱建華. 金世宗朝宰相羣體研究[D]. 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3:第22、31-32、43-44頁.
  • 46.    金代名相石琚的為官治國之道 (上)  .定州日報.2018-01-22[引用日期2023-03-18]
  • 47.    (清)王士禛著;文益人校點,池北偶談,齊魯書社,2007.07,第152頁.
  • 48.    王新英輯校,全金石刻文輯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2,第29頁.
  • 49.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中,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1,第3222-3223頁.
  • 50.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22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第580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