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牌中心小學

鎖定
石牌中心校坐落在崑山城最北端的戚浦塘畔,是一所農村中心校。前身為“三益公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建,校址在“三官堂”,宣統三年(1911年)改名為“石牌初等小學”。 抗戰時期,學校遭受破壞,時停時開。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學校改名為“石牌中心國民學校”。1949年又改名為“三塘鄉中心校”。
建國後學校正式定名為“崑山縣石牌中心校”。1964年被縣教育科定為“實行新教育計劃”的重點小學。
中文名
石牌中心小學
創辦時間
1905年
主要獎項
蘇州市特色文化學校、崑山市文明單位
所屬地區
崑山城
類    別
公立小學
類    型
綜合實驗性小學
屬    性
縣重點小學

石牌中心小學校園簡介

圖片 圖片
石牌中心校座落在崑山城最北端的戚浦塘畔,是一所農村中心校。前身為“三益公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建,校址在“三官堂”,宣統三年(1911年)改名為“石牌初等小學”。 抗戰時期,學校遭受破壞,時停時開。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學校改名為“石牌中心國民學校”。1949年又改名為“三塘鄉中心校”。
建國後學校正式定名為“崑山縣石牌中心校”。1964年被縣教育科定為“實行新教育計劃”的重點小學。
1979年2月恢復了石牌中心校名稱。1984年第一次搬遷新校址佔地10畝。1995年9月鎮黨委、鎮政府根據本鎮教育事業發展和啓動教育現代化工程的需要,在石牌開發區徵地36畝再次重建石牌中心校新校舍。並於1996年9月開學時遷至新校址上課,2007年又徵地10畝,新建體育運動場。學校現有20個教學班,1000多名學生,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省級標準。
在辦學過程中,時刻瞄準“素質教育”這一主攻方向,本着“硬件從實,軟件從嚴”的精神,抓住機遇,促進發展,積極實施科教興校戰略,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前幾年先後建立了微機室、語音室、美術室、勞技室、科學實驗室、體育室、衞生室、圖書室、閲覽室、舞蹈房等一系列專用教室,班班配齊了三機一幕,十四個班配備了多媒體,建立了百兆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此外,學校還擁有200米環形塑膠跑道和100米直跑道,三塊籃球場等多項體育設施,整個學校佈局合理,功能齊全。2007年順利通過蘇州市教學現代化學校的驗收。 學校現有教師55名,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有36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現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39名,佔教師總數70.9%。學校下轄中心幼兒園(省優質幼兒園)。
在市教育局、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學校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將“大鳳灣戰鬥紀念碑”定為德育基地,學生人人蔘與社會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教育和社會效果。四年級一學生在94年參加“全國少先隊‘五自’知識學習競賽”榮獲一等獎。四率達100%,雙科合格率和優秀率均達到市教育局下達的指標。
學校於2001年創辦了“春蕾少兒戲曲藝術團”,在2003年代表江蘇省參加“第七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業餘組決賽,尤磊同學榮獲小梅花最高獎——“金花狀元”獎;李沁、錢瑜婷兩同學榮獲“金花獎”。在2004年“第八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決賽中,該校藝術團的馬一棟同學又獲得了最高獎——“金花狀元”獎,袁彬同學獲得“金花獎”。學校藝術團被邀請赴崑山各鄉鎮,街道及蘇州、上海等地演出,得到了當地羣眾的歡迎,還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鎔基、賈慶林等親切接見。2004年以來,該校藝術團12名同學先後被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院錄取本科班學員,5名同學分別被江蘇省戲曲學校和無錫藝術學校錄取。
多年來,學校以“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科研先導、特色強校”為辦學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教師對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學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全校上下緊緊圍繞“講奉獻、爭先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這一羣體目標而共同努力,歷年來多次獲得“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先進集體” 、“蘇州市特色文化學校”等榮譽稱號。連年被授予“崑山市文明單位”稱號。
新的世紀,為石牌中心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該校將一如既往,高舉教育現代化的旗幟,務實奮進,爭創一流。美麗的校園

石牌中心小學學校精神

1.定義:學校精神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自覺提煉的、被學校全體成員認同的精神支柱,它對全校師生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
圖片 圖片
2.石牌中心校的學校精神是:激情 智慧 耕耘
3.闡釋:
關於激情:有激情才會有動力。激情是吹動船帆的風,沒有風船就不能行駛;激情是工作的動力,沒有動力工作就難有起色。有激情才會有幹勁、有闖勁、有韌勁,有激情才敢應對挑戰、直面困難、承受挫折,有激情才能消除暮氣、聚集人氣、激發正氣。讓我們以充滿激情的心態融入到工作和學習中,揮灑激情,享受成功的快樂!
關於智慧:有智慧才會有成功。成功需要努力,需要激情,更需要智慧。擁有智慧比擁有財富更重要。人生需要不斷地學習,因為學習能使你變得更加智慧。但知識並不等於智慧。智慧是一種把知識應用於實踐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學習,重視智慧型教師的建構,以自己的教學智慧培養一代智慧型人才。
關於耕耘:有耕耘才有收穫。耕耘就是注重過程,享受一步一步追尋,一步一步探究的快樂,感受一點一點進步,一點一點成熟的人生。認真的去行走,就會不斷成長,得到快樂:耐心地去修養,就會積累經驗,豐富人生。辛勤地耕耘,才能收穫滿園的芬芳。與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行動”相吻合,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激情 智慧 耕耘”如今已經成為了該校師生共同的精神風貌,成為該校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在今後的學校發展中,我們將繼續發揚這種精神,拼搏進取,攀登不止。

石牌中心小學校風

1.定義:校風是學校風氣的總稱,包括師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養成的風氣,以及在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積澱的優良文化氛圍。
圖片 圖片
2.石牌中心校學校的校風是:文明 守紀 求實 創新
3.闡釋:
文明:人人相互尊重,談吐文雅,舉止得體,知榮辱,明禮儀,遵紀守法,有良好行為習慣。既有文采、文藻,又開明、明智,既追求美好前程,又追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諧統一。
守紀:守紀: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各項規範約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責任觀,敢於同不文明行為和邪惡勢力作鬥爭。
求實:求實是人生之根本,讀書之根本。求實之意,一為順應自然,遵循自然之規律,求事物之本原;二為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兩個意思用於學生求學、學校教育非常恰當。同時求實與老子思想相吻合,順應自然、符合自然規律乃是《道德經》之本義。目前洪外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也正是凡事求實之要求。
創新:源於國家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強調要培養開創發展,理念新穎,獨具風格,意識超前的人才。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要不斷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不斷採取新措施、新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在不斷髮展的教育事業教學工作中永葆活力,才能培養出富有創造性的新型人才。
“文明、守紀、求實、創新”的校風,涵蓋了品格修養、教育思想和時代精神,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辦學宗旨,對師生都有指導意義,能夠起到樹造和提升學校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勵師生員工奮進的作用。

石牌中心小學校訓

1.定義:校訓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對全校師生具有規範、警策和導向作用,它能概括學校的整體價值取向、獨特氣質、文化底藴,藴含師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點和歷史責任。
2.石牌中心校的校訓是:厚德 啓智 臻善
3.闡釋:
厚德:語出《易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因寬厚,得以承載萬物;有學問的人應以大地為楷模,培養容人容物的雅量,以寬厚而高尚的德行承擔重大責任。
啓智:所謂啓智,即通過智育,掃除影響孩子智能發展的障礙,啓開孩子瞭解世界的智慧之門。啓智經受“啓蒙”後“啓發”。“啓蒙”時,通過教師以博學,使學生在得到入門的基本知識的同時,接受更多的新知識,瞭解更多的新事物以擺脱愚昧;而“啓發”則是通過闡明一個又一個孩子所見所聞的具體而生動的事例,讓孩子通過聯想而領悟,而豁然開朗。啓智強調了學校教育的過程性與目標性。
臻善:即“日臻完善”,意思是一天天地努力,逐漸達到完善。通過誠信立人、高雅塑人、兼收幷蓄,在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逐漸達到完善。

石牌中心小學科學發展觀

分析檢查報告
根據市教育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第二階段活動的工作精神和要求,校黨支部高度重視,積極紮實開展第二階段的各項活動。該校緊緊圍繞“找準問題、明確思路、共謀科學發展”的工作目標,堅持學習先導,強化理論武裝;對照要求,查找存在問題;廣開言路,聽取多方建議;深入調研,探求發展對策,取得了初步成效。現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及學習實踐活動的一些做法、思考和認識,將學校科學發展的分析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查找存在問題,尋找工作落點:
學校召開了領導班子會議、黨員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問卷調查。一方面,在校內談認識、找問題、理思路、謀發展,從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工作、課外實踐活動、學校長遠發展、校園設施建設等多維度認真查找了在當代教育背景下的制約學校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打開校門,熱情邀請家長為學校的科學發展出謀策劃,市教研室對該校進行了教育六認真督導,多方面尋找在家校互動、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管理、課外拓展等方面科學發展顯現的突出問題,通過聚焦問題,共議學校科學發展的工作落點。
(一)學校內部查找的主要問題:
1、領導班子建設: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是學校科學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班子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重大事項科學決策能力、教師學生科學管理能力和長效機制科學探索能力是最為突出、最為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進一步發揮表率作用,特別是“傳、幫、帶”作用。。
2、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內教師發展的不均衡,學科間、學科內部教學能力與教學素養存在差異,學校教師梯隊建設缺乏力度和效度。需進一步加大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切實改變目前該校師資結構不合理、骨幹教師少的現狀。
3、教育教學工作: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家長盲目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生的課外閲讀未形成整體規劃、缺乏主題,沒有進行系列性的指導。大班額的存在、生源質量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應嚴格控制好。
4、衞生健康教育:教師與學生缺乏體鍛健身的習慣與意識,師生的健康狀況堪憂;師生伙食葷素搭配不勻,應及時地改善,提高服務質量。學生由於課間活動內容單一,學習習慣差。
5、學生行為養成教育:隨着新崑山人(流動人員子女)的增多,由於受到電視、電腦網絡等媒體的影響,以及由於各方面社會原因而造成的單親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道德意識缺失現象比較突出,公民道德素質明顯下降,從而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都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和挑戰。部分學生出現以下問題:出入遊戲機房,不能完成回家作業,學習上缺乏上進心和鑽研精神,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學校長遠發展:學校管理需要科學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制訂的一些規範與細則,雖已成文,有時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經常受到“法治”和“人治”的困擾。家長與教師溝通方式比較單一,家校溝通交流不便引發的不必要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校的發展。
7、校園環境建設:儘管在創建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的進程中,學校完善了學校的部分硬件設備設施,改善了原有的辦學條件,營造了一定的文化氛圍,但是校園的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工作還要加緊建設步伐。
(二)學校外部查找的主要問題:
1、家校互動:家長急需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與學校發展的近況,渴望得到學校與教師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專業指導,但是現有的家校溝通的渠道不夠暢通,溝通的方式比較單一。
2、學校建設:學校的整體環境和硬件設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本着為學生髮展服務的宗旨也為學生做了許多實事。但是,應加強學生放學時的校門口秩序管理,避免出現擁堵現象。在午餐問題上,學校要徵詢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對吃什麼有“知情權”、“發言權”和“評價權”,培養學生的參與、服務和管理意識。
3、六認真工作:在備課方面,一些教師是囫圇吞棗,不加取捨地照抄教案,不切合所教班學生的實際,不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在作業批改方面,部分教師批改得不夠精細;培優補差針對性不強。
4、課外拓展:學校要為學生搭建發展興趣愛好、培養良好情趣的廣闊平台。應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分析問題成因,尋找工作重點:
(一)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不夠充分。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就要發揮好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學校努力做到在學習中把思想統一到學校和諧發展上來,統一到全員共促質量提升上來,統一到辦人民滿意教育目標上來。
(二)對提高幹部管理水平和教師教學能力落實得不夠到位。提升學校整體教育質量,促進學校科學發展,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提高幹部管理水平和教師教學能力正是提升學校整體教育質量,促進學校科學發展的關鍵之所在。學校領導班子要把興奮點和注意力聚焦到提高幹部管理水平和教師教學能力的重點工作上來,盯緊重點目標,把握關鍵環節,掌握髮展主動權。健全完備的教師績效考核制度,創造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生態。從整體上提升幹部和教師的素養,使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心態,能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對現代學校教育的功能和責任認識不足。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現代學校肩負着為國家培養合格公民的艱鉅責任,承載着為社會進步服務的功能。學校教育的發展關係到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民生問題的解決、和諧社會的建立。我們應該更加深刻認識到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是教育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話題。學校在科學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的進程中,要牢固依託社會力量,樹立為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服務的思想,抓細節、抓常規,辦真正讓人民滿意的學校。
三、理清工作思路,尋找工作焦點:
(一)引導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為學校科學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牢固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總目標。引導廣大教師開展深入學習、實踐反思,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生觀、評價觀、課程觀、教學資源觀,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關係,德育與教學關係,學校與家庭、社區之間的關係。在教育發展主體上,使每個學生受到公平的良好的教育,尊重、維護每個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權利。實現學生個體發展與整體發展的統一;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統一;綜合素質與個性特長髮展的統一;引導發展與自我發展的統一;現階段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統一。
(二)引導教師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為學校教育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揚棄傳統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使教師為學校教育改革主體;改善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結構和能力的培養;改善科研工作策略,使教科研成為落實學校辦學理念提升學校內涵重要手段;改善師資隊伍培養方法,重視學校自身文化的建設,尊重教師個性,尊重與鼓勵教師專業特長的發展;改善學校與家長的關係,統籌利用社區與家長的資源,讓家長、社區配合學校教育。改善教師評價方法,激勵引導教師在觀念、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三)引導教師激發從教愛教優教熱情,為學校教育的發展奠定情感基礎:
本着學校“做陽光教師,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師培養宗旨,不以社會價值的實現來甄別、評估教師,而將社會價值的實現與個體成長的快樂、自我價值的實現緊密聯繫起來,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實現角色自我與個性自我的融合統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為教師提供發展機遇、架構發展平台,鼓勵廣大教師奮勇爭先、勇於進取、努力工作,鼓勵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青春的力量,真正體會自身職業的幸福。
四、落實工作措施,尋找工作力點:
(一)狠抓養成教育,凸現德育特色
1、構築德育工作管理新體系。
(1)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培訓,優化德育教師隊伍。
(2)在德育工作中探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學校—教導處—班主任”三級管理、“學校—大隊部—少先隊員”三線合一的德育網絡,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會德育、社會重德育”的德育機制。不斷完善科學、多元、全方位結合的立體德育管理網絡,併發揮好作用。
(3)辦好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積極發揮家長委員會的協調功能,搞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作,充分發揮家長中各種優勢,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學校的發展服務。
2、深入開展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我市小學養成教育管理實施細則,抓好常規教育,開展體驗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逐步探索出具有該校特色的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辦法。
(1)繼續組織開展全校的習慣養成教育各項工作,檢查、落實、評比、表彰及時,要發現典型、宣傳典型、樹立典型、推廣典型。
(2)以“班級”為基點,以抓學生行為紀律習慣為突破口,嚴抓走廊紀律、課堂紀律、間操及放學排紀律,開展好大課間活動,要使全校形成齊抓養成教育的局面。
(3)定期開展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好方法、好做法的交流學習活動,推動此項工作健康發展。
(4)注重評價機制的建設,通過激勵手段促使學生習慣養成。
3、體驗式德育要日漸成效。
圍繞體驗式教育這一主題,利用重大紀念日等教育契機,廣泛開展體驗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進步、成長。
(二)完善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管理要形成特色。
全面落實《石牌中心校教學常規管理細則》,嚴抓檢查、落實。在已有成果鞏固中求提高。形成完善的教師教學管理評價制度和督導制度。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後輔導、教學反思等環節的檢查、指導、跟蹤問效率達100%。
2、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要形成亮點。
以讀書活動為載體,細化養成教育實施內容,將學生的學習習慣(預習、聽課、寫字計算、讀記、演講、日記等習慣)抓實,抓出成效。全面建立班級“圖書角”,定期開展讀書周、讀書節、讀書報告會、誦讀、演講等活動,引導學生“讀名著,看名片,賞名畫,聽名曲、誦讀古詩文”,增強學生的讀書的興趣,努力營造“有詩、有畫、有書、有樂”的詩意校園。
3、校本課程建設要形成體系。
初步建立學校課程資源庫;不斷探索讀書促發展的有效模式。辦好興趣小組,開展藝術創新活動。為提高全校學生的藝術素養,繼續開展好“合唱、書法、美術、鼓樂隊、春蕾藝術團”等藝術興趣小組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重視校本研修,提升育人水平
1、教學研究要形成制度化,規範化。
要建立完善教學研究制度,紮實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常規上保證學科教研活動每月2次,備課組每週集體備課一次,每學期召開四次以上的教學工作會議。
2、創新校本研修模式,深化有效教學的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今年我們重點研究、完善以解決問題為主的“備、講、評”一體化校本研修模式,不斷深化有效教學的研究,形成具有該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認真總結 “備、講、評”一體化校本研修模式的成果,形成經驗。同時,注重教研組和備課組的規範化建設,嚴抓集體備課。
3、積極構建多元、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全面深入開展聽課活動,每人每學期上一次教學研討課、積極開展教師論壇、教學沙龍活動,努力探索多元、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四)深化教育科研,加速專業成長
1、引領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課題研究、發現問題,確定立項
2、加強學校現有科研課題的推進工作。每學年末召開一次課題專題式的研究會,對課題實施全過程管理。學年末舉行主課題的階段性小結,積累《石牌中心校教育科研課題成果集》相關材料。
3、確保每人學年撰寫1篇科研論文、教學案例、教育敍事、教學經驗等。並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集。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積累《戚浦教育》相關材料。
(五)強化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1、師德師風
為強化師德建設,學校將2010年定為“師德建設年”,大力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則,,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評估機制、輿論監督機制和長效機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積極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深入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加強對年輕教師,特別是年輕班主任的培訓力度,開展“師德先進個人”和“最佳教師”的評選等活動,組織先進教師和優秀班主任開展經驗交流會。在教師中繼續實施以“五師”為載體的師德建設活動,對全校教師從師魂、師德、師表、師風、師能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確保一個都不落伍,樹魂立根,弘揚師德風範,樹立先進典型。在全校形成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良好氛圍。
2、師資隊伍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規模適宜、結構優化、層次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抓實新課程、新理念 、新教法的“三新”培訓,通過外出學習、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以老帶新”,“以優帶新”等方式,提升教師整體素質。通過老優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跟蹤指導,即指導備課-聽課-評課等環節,促進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繼續開展遠程教育培訓活動,以自主提高為主的原則。通過培訓使教師把學習當作一種習慣。
(六)加強安全教育,創建平安校園
1、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杜絕發生羣體性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彙編》,結合學校實際全面修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全面提高學校師生應對突發安全事件的反應能力。
2、堅持每週一次安全隱患排查,明確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
3、科學合理安排安全教育內容。開設安全教育課;開發安全校本教材;安全教育抓實落靠,安全知識全面具體,有計劃地逐步開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課開課率達到100%。重點抓好以下活動:一是抓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營造安全氛圍,利用每週五的主題班會、每週一的國旗下講話、宣傳欄板、各班牆報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和安全警示語徵集活動。聘請市交警支隊教官來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講座,不斷強化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 二是抓學生的自救技能訓練,開展模擬火災、地震逃生安全疏散演習。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貫穿到整個學期。利用“5.12”舉行地震疏散模擬演習,利用“11.9”舉行大型的、開放式的學生緊急疏散的消防模擬演練,利用廣播、板報等宣傳媒介地對學生進行交通、防電、防水教育。增強師生安全意識、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安全自我防患意識。
(七)構建和諧校園,豐富文化內涵
1、充分發掘“學風、教風、校風、校訓、校歌”等特定的文化內涵,感染、美化師生的心靈,營造一種“團結向上”的羣體氛圍,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內涵。努力踐行,形成學校獨特的文化。
2、綠化校園美化校舍。進一步淨化、綠化、美化校園環境,重點是操場周邊柳樹的春季剪枝,以及校園花草樹木的種植和養護工作,綠化美化達到規定的標準,凸現人文關懷。
3、堅持辦好校班報、報廊、畫廓、班級特色文化欄等,實行分層次一條龍衞生管理,衞生檢查結果及時記載、反饋、存檔,作為考核的依據。
(八)創新黨建工作,保障學校發展
1、堅持黨管幹部,建設“和諧、向上”的幹部團隊
堅持提升學校領導班子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整體水平,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學校領導班子要把興奮點和注意力聚焦到重點工作上來,盯緊重點目標,把握關鍵環節,把握髮展主動權,形成與學校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育管理工作機制。一是堅持理論學習制度,強化學習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二是注重轉化理論學習成果,在實踐中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落實學校質量工程方案,發揮聚合力工程的作用。四是以制度化建設為保證,促進各項工作落實。
2、強化日常管理,建設“先鋒、創優”的黨員隊伍
加強黨員教育與管理的常規工作,發揮其領導作用。開展黨員“崗位爭先、有效服務”教育實踐活動,將評價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融合到學校管理、中心工作、提高質量、達標創優的常規工作之中。一是發揮好乾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二是強化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三是注重文化引領,加強黨員教師發展文化建設。
3、以“提升能力”為主線,深化黨建創新實踐研究工作
學校黨支部結合黨建工作實際,以“真研究、求實效”為工作原則,與學校“有效管理、有效教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黨員幹部突出“工作機制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黨員教師、職工突出“崗位創優有效性”的實踐研究。一是以“提升能力”為主線,圍繞“學校教學質量工程”,聚焦隊伍建設,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研究領導班子的科學決策能力、科學規劃能力、科學管理能力和科學探索能力,構建提高學校領導班子整體管理能力的工作機制; 三是研究學校領導幹部的戰略思維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善抓落實能力和辦實事能力,構建提高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能力的有工效作機制;四是研究黨員隊伍的學習能力、履職能力和工作創新能力,構建提高黨員隊伍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工作機制。
隨着教育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學校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必定會面臨新的問題與新的挑戰,該校將在教育局領導的關心、幫助下,繼續廣泛徵求意見,進一步剖析根源性的問題,實事求是,客觀坦然地對待問題,促進整改,為“教育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