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渠縣

鎖定
石渠縣,隸屬四川省甘孜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石渠北起巴顏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魯裏山脈的莫拉山段,西北部與青海玉樹州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江達縣隔江相望,東南面與色達縣、德格縣毗鄰。總面積25191平方千米。 [8]  石渠縣域為屬深居內陸和地形的大幅度抬升,氣候的水平地帶性為垂直地帶性所代替季風高原型氣候。 [22]  截至2021年10月,石渠縣轄7個鎮、14個鄉。 [17]  縣政府駐地尼呷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渠縣常住人口為103633人。 [12] 
石渠藏語名“扎溪卡”,意即雅礱江源頭。石渠系藏語“色須”譯音,因境內的黃教寺廟“色須貢巴”而得名。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境內有馬石公路南接川藏公路北線(國道317線);石(石渠)歇(青海歇武)公路。石渠縣有扎溪卡,普公壩草場,丹達溝,扎加壩濕地,呷依温泉等景點。
2020年,石渠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95637萬元,增速2.6%。 [20]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21年11月12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15]  2021年8月,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3] 
中文名
石渠縣
別    名
扎西卡
行政區劃代碼
51333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
面    積
25191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鄉14個鄉
政府駐地
尼呷鎮
電話區號
0836
郵政編碼
627350
氣候條件
季風高原型氣候
著名景點
松格嘛呢石經城,色須寺
車牌代碼
川V
地區生產總值
19.56 億元(2020年) [19] 
人    口
103633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石渠縣歷史沿革

秦漢以前,境內及周邊地區就已有人類活動,先民們以遊牧為主,史稱為“羌”。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有氐族遷入,因歷年已遠,多與羌族融合同化。《後漢書 西羌傳》稱“北部近隴西(甘肅)者曰羌”,其對“西羌”述稱為:“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魏晉時期,青海吐谷渾勃起,逼逐隴西境交之羌,羌人退居賜支(黃河上游)以南。康境約二十餘部落。當時居於康北的有嘉良、薄綠、東女、歌鄰、白狼、造積、南水、弱水、悉懂、清迷、出霸等部落。境內之先民,當為這些部落之一或是經變遷融合後之分支。
隋代,党項羌建立附國。《隋書.附國傳》稱:“主蜀郡西北二千餘里,其國南北八百里,東西千五百里,國有二萬餘家,號令自王出。”按其所述之地理位置,當時石渠縣應為附國地。隋大業四年(608年),附國遣使入朝,舉土內屬。
唐屬吐蕃。
元屬朵甘思宣慰司。
明屬朵甘衞行都指揮使司。
清初,受轄於蒙葛結長官司,後屬德格宣慰司。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石渠縣。
民國初年,屬川邊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隸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
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78年,鄧柯縣撤銷,將洛須區劃入石渠縣。 [16] 
石渠風光

石渠縣行政區劃

石渠縣區劃沿革

解放初期,沿襲民國時區劃,石渠縣設8鄉、18保,鄧柯縣設4鄉,55保。
1952年5月,建立中、東、西三個區人民政府。全縣區劃為3區、29村。區直轄村,未設鄉。
1957年,改“區人民政府”為“區公所”。
1958年,改“區公所”為“區人民委員會”,中區轄9村,東區轄11村,西區轄8村。
1959年12月,全縣共建15個鄉。中區轄菊母、蒙宜、宜牛、蝦扎、起塢五鄉,西區轄俄多馬、德榮馬、嘎依、長沙貢馬、格蒙五鄉,東區轄瓦須、長鬚貢馬、温波、長沙幹馬、阿日扎五鄉。
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區鄉政權機構癱瘓,各區、鄉人民委員會被取消,相繼成立“抓革命、促生產”領導小組。至1969年,各區、鄉革命委員會成立。
石渠縣地圖
石渠縣地圖(2張)
至1975年,全縣共建立18個人民公社。其中:原蝦扎鄉革委會改稱向陽人民公社;將原宜牛鄉所屬的宜牛村、本日村和阿日扎鄉的解放一、二村劃出,建立宜牛人民公社。原宜牛鄉的蒙沙村、新榮村劃出建立新榮人民公社。將原俄多馬鄉一分為二,分建紅旗人民公社和團結人民公社。將原長鬚貢馬鄉的幹馬村分出,建長鬚幹馬人民公社。其餘鄉一律改建為人民公社。中區革命委員會轄菊母、蒙宜、宜牛、向陽、新榮、起塢六個人民公社,西區革命委員會轄紅旗、團結、德榮馬、嘎依、長沙貢馬、格盂六個人民公社,東區革命委員會轄瓦須、長鬚幹馬、長鬚貢馬、温波、長沙幹馬、阿日扎六個人民公社。至此,全縣區劃為3區、18個人民公社。
1978年3月,撤銷中區、東區、西區三個革命委員會,稱區公所。12月,店鄧柯縣建制撤銷後,將其洛須、真達、奔達、正科、麻嘎五個人民公社併入石渠縣,組建洛須區,設洛須區公所。至此,全縣區劃為4區、23個公社、163個生產隊。
1981年4月,全縣撤銷各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全縣區劃為4個區公所、23個公社管理委員會、163個生產隊。
1984年,撤銷公社管理委員會,恢復鄉人民政府,其中;向陽公社改為蝦扎鄉,紅旗公社改為俄多馬鄉,團結公社改稱瓦土鄉,新榮公社改稱蒙沙鄉,全縣區劃為4個區、23個鄉、163個生產隊。
1986年10月,撤銷菊母鄉人民政府,同時成立尼嘎鎮人民政府。
1992年11月,撤銷中、西、東、洛須四個區公所,其所屬鄉、鎮由縣直轄。分設扎格(原中區)、扎麥(原東區)、扎多(原西區)、洛須四個工作委員會,同時,撤銷洛須、瓦土二鄉,新建洛須鎮人民政府,原瓦士所屬劃歸俄多馬鄉人民政府。
2012年8月31日,撤銷俄多瑪鄉人民政府,同時成立色須鎮人民政府。
2013年8月31日,撤銷蝦扎鄉人民政府,同時成立蝦扎鎮人民政府。
2014年7月11日,撤銷温波鄉人民政府,同時成立温波鎮人民政府。
2015年9月8日,撤銷蒙宜鄉人民政府,同時成立蒙宜鎮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13日,撤銷阿日扎鄉人民政府,同時成立阿日扎鎮人民政府。 [3] 
截至2018年,石渠縣共轄23個鄉(鎮、場)166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 [4] 

石渠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石渠縣轄7個鎮、14個鄉:尼呷鎮、色須鎮、洛須鎮、蝦扎鎮、温波鎮、蒙宜鎮、阿日扎鎮、呷衣鄉、宜牛鄉、長沙貢瑪鄉、新榮鄉、德榮瑪鄉、長鬚幹瑪鄉、格孟鄉、長鬚貢瑪鄉、奔達鄉、長沙幹馬鄉、正科鄉、瓦須鄉、起塢鄉、真達鄉。 [17]  縣政府駐地尼呷鎮。

石渠縣地理環境

石渠縣位置境域

石渠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北起巴顏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魯裏山脈的莫拉山段,西北部與青海玉樹州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江達縣隔江相望,東南面與色達縣德格縣毗鄰,距康定696千米,距成都1070千米,境內平均海拔4520米,幅員面積25191平方千米。 [8] 
石渠縣地圖
石渠縣電子地圖 石渠縣電子地圖 [11]
 石渠縣衞星圖 石渠縣衞星圖 [9]
石渠縣地形圖 石渠縣地形圖 [10]

石渠縣地形地貌

石渠縣自然環境處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區,東北為巴顏喀拉山脈,西南為沙魯裏山北段,東緣吉根巴俄達者山峯海拔5334米,其北貢嘎拉者山峯海拔5325米,全縣平均海拔逾4520米。 [7] 

石渠縣氣候

石渠縣屬深居內陸和地形的大幅度抬升,氣候的水平地帶性為垂直地帶性所代替,具有典型的季風高原型氣候特點,谷底幹曖,上部冷濕嚴寒,甚至終年積雪,氣候寒冷,春秋短暫,無夏季,冬季寒冷漫長,降水少,冬春風大,5-8月降雨、雪、冰雹,其餘個月均為降雪,光照充足,空氣乾燥,氣壓低,天氣多變寒潮活動頻繁。近3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温-0.9℃;歷史最高氣温23.5℃;歷史最低氣温-37.8℃。日照百分率達55%~57%,年均降水量569.6毫米,比省內盆地少500毫米左右。年均氣温在零下1.6℃之間,是全省氣温最低的地方,光熱水資源配套組合性差。 [1]  [18] 

石渠縣自然資源

石渠縣土地資源

石渠縣面積22378.9172平方千米(全國土地二次調查時國家下發的縣域面積,但我石渠常用面積為2514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4008.42公頃,園地面積5.12公頃,林地面積38963.35公頃,草地面積1523445.5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945.6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256.9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666.17公頃,其他土地657600.49公頃。 [22] 

石渠縣生物資源

石渠縣藥用植物已查明的有271種,石渠縣盛產蟲草、貝母、鹿茸、麝香、大黃、羌活、知母、馬勃等野生動植物藥材。石渠白菌享有盛譽。珍稀動物有羚、野犛牛、丹頂鶴等,還有鹿、盤羊、野馬、獐、狐狸、水獺、旱獺等。盛產農產品鄧柯枸杞,野生植物人蔘果遍地皆是。石渠縣境內有白唇鹿雪豹藏羚羊黑頸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二級保護動物34種。2011年來,全縣僅有省級白唇鹿保護區二處,在國家日益重視野生動物保護與研究的今日,石渠有望憑藉野生動物的自然優勢,成為高原野生動物保護的基地。

石渠縣水資源

石渠縣境內水資源總量為68.2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水67.65億立方米 (包括與地表水資源量重複計算的地下水資源儲量16億立方米),湖泊儲水量0.6億 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53.5萬千瓦。縣域高山濕地面積高達708.4萬畝,其中可利用濕地面積623.55萬畝,佔全縣草地總量和可利用量的22.03%和24.75%。主要類型有走莖燈心草濕地草甸14.7萬畝,四川嵩草濕地92.8萬畝;蒿、苔草、雜類草濕地600.9萬畝;走莖燈心草、雜類草濕地0.9萬畝。 [6] 

石渠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渠縣常住人口為103633人。 [12] 
截至2020年末,石渠縣户籍總户數26308户,户籍總人口102783人。當年出生人口2649人,人口出生率14.88‰;死亡人口4364人,人口死亡率1.04‰;人口自然增長率13.85‰。常住人口總户數30878户,常住總人口103633人,其中城鎮人口16042人,鄉村人口87591人。 [19] 

石渠縣政治

主要領導
縣委書記
陳志勇
縣委副書記、縣長
劉澤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4年2月 [26-27] 

石渠縣經濟

石渠縣綜述

2019年,石渠縣生產總值17751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8583萬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13373萬元,增長37.1%;第三產業增加值115555萬元,增長5.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17489元,增長4.7%。
2019年,石渠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26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0元,增長11.1%。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8年的3.29:1下降到3.23:1。
2019年,石渠縣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75萬元,比上年增長6.1%。
石渠縣民營經濟增加值86017萬元,比上年增長5.5%(可比價)。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5%,比上年下降7.6個百分點。 [21] 
2020年,石渠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95637萬元,增速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294萬元,增速2.6%;第二產業增加值15477萬元,增速1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6866萬元,增速0.5%。“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大步靠近“20億元”台階,總量是“十二五”末的1.66倍,年均增長6.8%。全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042萬元,增長9.2%。
石渠縣三次產業佔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27.4:7.8:64.8調整為2020年的32.4:7.9:59.7。 [20] 
2020年,石渠縣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78億元,同比下降54.7%。 [20] 
石渠縣統計入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限額以上單位6家。其中,企業3家,個體户3家。零售業單位2家,住宿餐飲業單位4家。2020年,石渠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9億元,下降4.5%。按銷售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1億元。
2020年,石渠縣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06萬元,同比增長11.7%。其中,税收性收入1146萬元,下降10.75%,非税收入1957萬元,下降7.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555萬元,其中教育支出29639萬元,科學技術支出支出178萬元,醫療衞生支出20940萬元,農林水事業支出53243萬元。
2020年末,石渠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03110萬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6781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81423萬元,其中,農業及支農貸款餘額50697萬元。 [20] 
2020年,石渠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95637萬元,增速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294萬元,增速2.6%;第二產業增加值15477萬元,增速1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6866萬元,增速0.5%。“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大步靠近“20億元”台階,總量是“十二五”末的1.66倍,年均增長6.8%。全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042萬元,增長9.2%。三次產業佔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27.4:7.8:64.8調整為2020年的32.4:7.9:59.7。 [20] 
2020年2月1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石渠縣退出貧困縣。

石渠縣第一產業

2020年,石渠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4552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37157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005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中,油菜籽播種面積3840畝,蔬菜播種面積3165畝。
2020年,石渠縣糧食產量6692噸,增長3.3%;油菜籽產量596噸,增長0.2%;蔬菜產量達3517噸。
年末各類牲畜存欄36.9萬頭(只匹),下降2.4%。其中,牛存欄30.0萬頭,下降1.2%;羊存欄4.9萬隻,下降11.8%;生豬存欄0.13萬頭,增長6.4%。
石渠縣各類牲畜出欄8.8萬頭(只),其中,出欄肉豬0.1萬頭,下降12.1%;出售和自宰肉用牛5.8萬頭,下降4.2%;出售和自宰肉用羊2.9萬隻,下降1.1%。
石渠縣肉類總產量7927.9噸,其中,豬肉產量77.3噸;牛肉產量7346.8噸;羊肉產量503.8噸;牛奶產量16325噸。
石渠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現價)7.58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87億元;林業產值0.24億元;牧業產值5.4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2.98萬元。 [20] 

石渠縣第二產業

石渠草原
石渠草原(2張)
2019年,石渠縣工業增加值1140萬元,增長18.1%。石渠縣工業全為限下工業規模。 [21] 

石渠縣第三產業

至2008年底,石渠縣有商業服務網點158個,其中國營38個,集體26個,代購代銷8個,個體86個,遍佈城鄉。
2010年,石渠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7.2%。2010年石渠縣打造“太陽部落”“石刻王國”“雙格文化”“真達鍋莊”文化旅遊品牌,接待國內外遊客6.0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317萬元。
石渠縣統計入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限額以上單位6家。其中,企業3家,個體户3家。零售業單位2家,住宿餐飲業單位4家。2020年,石渠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9億元,下降4.5%。按銷售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1億元。 [20] 

石渠縣社會事業

石渠縣基礎建設

2011年,石渠縣在農牧區、農村投入各類建設資金1.01億元,完成天然草場退牧還草工程建設7.33萬公頃,完成草原滅鼠治蟲7.33萬公頃,實施草地圍欄建設800公頃,卧圈人工種草400公頃,建立抗災保畜基地66.67公頃。兑現退牧還草工程飼料折現補貼1438.42萬元,兑現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資金157萬元和退耕還林補助資金416萬元;兑現草原生態補償資金1.23億元。

石渠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石渠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48所。其中:幼兒園21所,小學25所,中學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32人,小學專任教師600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892人,小學在校學生14407人。 [20] 

石渠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9年末,石渠縣共有醫院、衞生院數27個,其中縣級醫院1家,保健院1家,疾控中心1家,藏醫院1家,鄉鎮衞生院23家。 [21] 

石渠縣文化事業

2010年石渠縣松格嘛呢石經城、巴格嘛呢牆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達鍋莊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投入資金100萬元,建成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30個農家書屋及寺廟圖書室。

石渠縣生態建設

2011年,石渠縣投入資金5809.4萬元。實施森林管護17.51萬公頃,草原節水灌溉113.33公頃,防沙治沙466.67公頃,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千米;完成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7.33萬公頃,草原生態補償工作正式啓動;長沙貢瑪自然保護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石渠縣社會保障

2011年,石渠縣共投入資金3.38億元,完成25個牧民定居點新村建設,建成牧定房屋3223户,定居點公路23.60千米,人口安全飲水壓水井409眼、明井67口;建成10千伏輸電線路5.53千米,0.4千伏輸電線路22.25千米;修建村民活動中心8個,防洪堤6630米,太陽能路燈27盞,公廁13個,垃圾收集點18個。全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36.8萬元,發放困難羣眾生活救助金861.98萬元,解決了12314名貧困人口的生活問題,發放便攜式太陽能電視機3980台;三是完成廉租房建設30套,啓動並實施幹部職工“安心工程”,兑現“安心工程”資金4255萬元;四是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城鎮就業425人,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農村城市低保大幅擴面,享受農村低保人數36052人,城市低保1072人,發放農村低保金2100.06萬元和城市低保金297.15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人數75573人,參合率達98%,補償牧農民醫療費1415.68萬元,受益羣眾77621人次。

石渠縣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4] 

石渠縣交通運輸

石渠縣境內有馬石公路南接川藏公路北線(國道317線);石(石渠)歇(青海歇武)公路,是出川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
玉樹巴塘機場距縣城100多千米,是石渠較方便的交通方式。玉樹機場有兩條航線,分別是玉樹到西寧往返,東方航空公司執飛,每天兩班。玉樹到成都往返,每週一,三,五,七各一個往返。
2020年末,石渠縣公路通車裏程達到3761千米,全縣客運週轉量226萬人千米,貨運週轉量5487萬噸千米。 [20] 

石渠縣風景名勝

石渠縣扎溪卡

扎溪卡 扎溪卡
扎溪卡發源於石渠西北部巴顏喀拉山的雅礱江,蜿蜒流往石渠東南部。神奇而美麗的自然景觀構成了扎溪卡完美的風景,形成了18個風情獨具的草原遊牧部落;氣勢磅礴的色須寺、神秘的志瑪拉宮等。石渠縣境內的雅礱江流域丘淺谷寬,水流平緩,草壩連綿,形成了廣袤的扎溪卡大草原。

石渠縣普公壩草場

普公壩草場位於石渠縣中部,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場,也是四川省最典型的高原生態系統區域。

石渠縣丹達溝

丹達溝又稱神秘谷,位於洛須境內,其風景幽雅別緻、夏秋相異,海拔由3600米至4000多米,呈現出低山森林向高山草坪過渡的特徵,獨具“一溝有多景,多景各獨特”的妙趣。溝內溪水淙淙、奇石相布、異獸競蹄、花草相依、置身溝內,猶如世外桃源之感。

石渠縣扎加壩濕地

石渠縣地處雅礱江、金沙江、黃河(查曲支流)的三江河源頭,以天然草地生態系統為主要生態屏障,構成了天然濕地環境的廣泛發育基礎。天然濕地既是重要綠色生物水庫的形成地區,更是野生動物的棲息之地。扎加壩濕地是青藏高原的生態寶庫濕地。

石渠縣呷依温泉

呷依温泉位於縣城西北,距縣城102千米,藏語稱為查曲卡温泉,又名八若温泉。相傳很早以前此地為格薩爾的行宮之一,八若温泉是格薩爾和王妃珠姆以及手下30員大將沐浴之所。

石渠縣金沙江第一灘

通天河由“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蜿蜒數十里,流入石渠境內,始稱金沙江,江水急湍、咆哮飛瀉,交匯之處,因大自然神妙作用,兩山環抱,使江水在此迴旋,不斷衝擊兩岸形成景色壯觀的大沙灘。

石渠縣利山巨石

石渠利山巨石 石渠利山巨石
它彷彿從天而降,又像是從地下冒出來的,這就是“利”神山的山門,這裏少有人來,禁止放牧。

石渠縣色須寺

色須寺 色須寺
又稱色須貢巴,位於縣城西北方,距縣城45千米,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藏語“色須”意思是“戴黃帽子的部藩後裔”,據説色須寺為7户從蒙古流浪來的人家中一位名叫所巴(蒙古)下色登修建的。

石渠縣松格瑪尼石經城

松格瑪尼石經城 松格瑪尼石經城
位於縣城70千米左右的阿日扎鄉境內,它始建於格薩爾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整個城高約10米、長60多米、寬30多米,是一座長方形的石頭城,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進去後裏面是一層層的瑪尼牆,錯綜複雜宛如迷宮。

石渠縣歷史文化

石渠縣太陽部落

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與青海稱多、達日、瑪多接壤,距離康定696千米,距離成都1054千米。這裏的平均海拔為4250米,比拉薩還要高600多米,氣候相當惡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裏生活着逐水草而居的18個原始遊牧部落——太陽部落。

石渠縣地名由來

石渠藏語名“扎溪卡”,意即雅礱江源頭。石渠系藏語“色須”譯音,因境內的黃教寺廟“色須貢巴”而得名。

石渠縣走婚

石渠還擁有獨特風俗,在這裏,男女戀愛是不受束縛的,這裏的婚俗有一點像瀘沽湖邊的“走婚”,只要雙方願意,就可以在一起。小夥子半夜來到姑娘的花樓下,先對歌對上“接頭暗號”。接着就以極其迅速的動作爬到了樓上。走婚也不意味着隨便換人。雖説是男不娶女不嫁,但要確認正式的關係,男方家還是要來提親的,特別是生了小孩以後,就是固定的了。 [2] 

石渠縣遊牧

石渠縣存在不少的遊牧部落,他們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自由遷徙,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雖然政府給他們劃出定居點,但遊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讓他們難以定居下來。
社會文化
遷徙過程中也不能忘卻與神的對話和交流,於是,在轉場的浩蕩大軍之中,多了一羣僧人,他們平日裏勞作,做法事時便住進移動的帳篷寺廟,100多平方米的帳篷寺廟中放有佛像、法器和五顏六色的經幢,那氛圍與固定的寺廟並無兩樣,對信徒的佑護當也一樣。這個移動的寺廟始建於1791年,由卻支·仁切布創建,名叫查加寺,屬寧瑪派(紅教)。

石渠縣民間故事

石渠縣農村牧區廣為流傳着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有神話傳説、愛情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大多取材於農牧區生活,有讚美堅貞愛情的,有崇尚英雄人物的,有鞭笞醜惡的,有諷刺貪婪的……境內一山一草、一石一樹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説,都有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數量多,題材廣泛。如:廣為流傳的《格薩爾王傳》;愛情故事:《黃鴨》《青蛙王子》《茶和鹽的故事》;機智人物故事:《阿口登巴的故事》《聰明人的故事》《兩個喇嘛》等;寓言和童話:類有《愚笨的青蛙》《去拉薩的路上》《機智的麻雀》等。這類故事一般一個接着一個,既獨立,又關聯,成為系列故事,格調滑稽,風趣,辛辣,把剝削者貪婪又愚笨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石渠縣民間歌舞

民間歌舞 民間歌舞
石渠境內民間流行眾多的山歌、勞動號子、弦子、鍋莊、民間彈唱等,其內容涉及羣眾生產、生活、情感等方面,曲調多樣,有的如涓涓細流,微風拂面,有的似高山大川,氣勢恢宏,有的悠然風趣,有的情真意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已成為羣眾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民間藝術形式,充滿着濃郁的草原氣息。這裏的人“會説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會跳舞”,民間歌舞已深深植根於這片廣袤草原。

石渠縣藏戲

藏戲傳入石渠大約在16世紀中葉,當時境內以色須寺為代表的藏傳佛教寺廟相繼建立,作為寺廟樂舞的藏戲即隨之傳入,歷經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集傳統精粹和地方特色為一體的藏戲劇種。
石渠藏戲是一種源於寺廟祈神活動和民間生活的戲劇.其取材分為兩大類,即歷史題材和神話題材,如《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米拉日巴》《志美更登》等。

石渠縣服飾

石渠藏族服飾 石渠藏族服飾
藏袍是藏族從遠古流傳至今的主要服飾。其特點為古樸曲雅、美觀大方。其結構為大圓領,開右襟,左襟大、右襟小。其工藝精湛,選料講究,融合了傳統服飾與現代藝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民族服飾。

石渠縣帳篷

不到石渠,不知草原之大。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產和生活方式,使石渠的居住所均以帳篷為主。帳篷樣式多樣,特色各異,但以牛毛帳篷為主。石渠帳篷在藏區都享有較高的美譽。

石渠縣巖畫

石渠巖畫位於廣袤的石渠,2016年12月由考古專家發現研究。據考證,它們陸陸續續“誕生”於公元前幾百年至公元800年前後。部分圖像因歲月的侵蝕,暫無法辨識。4處巖畫中,考古人員找出了40餘頭動物,9個人物。其中的犛牛、大角羊、大角鹿為高原特有的動物形象。

石渠縣石刻

早在2010年至2012年,石渠縣就因發現了壯觀的吐蕃時期石刻羣,受到考古界關注。石刻羣形成於8世紀末至9世紀初,展現着大日如來像、菩薩像、度母像、古藏文題記等吐蕃時期流行的典型題材。這是四川省境內首次發現成片的吐蕃時期石刻,首次在雅礱江沿岸發現吐蕃石刻,因而被評為“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石渠縣地方特產

石渠縣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2張)
高原特有的菌類植物,產於海拔4200米以上的少數地方。生於草叢時呈金黃色,曬乾即為白色。白菌內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又富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

石渠縣鄧柯枸杞

枸杞子屬植物茄科落葉灌木,有野生和人工栽培兩種。枸杞有滋腎水、益精氣、潤肺、清肝熱、明目之功效。

石渠縣川貝母

川貝為常用川產道地中藥材,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暗紫貝母、卷葉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簡稱川貝。

石渠縣犛牛皮

具有“四川省第一畜牧業大縣”之稱的石渠,僅犛牛就達45萬頭,每年可提供犛牛皮11萬張以上。而犛牛皮具有濃、柔軟的毛髮特性,生產出毛革一體的產品具有防油、防水等功能。

石渠縣榮譽稱號

2020年,石渠縣公安局榮獲2020年度全州公安工作成效一等獎。 [25] 
2021年11月12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15] 
2021年,石渠縣喜提四川省衞生縣城稱號。 [23] 
2021年,石渠縣獲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先進單位。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