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正鎮

鎖定
石正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地處平遠縣西南部。東連超竹鎮,西、南、北分別與興寧市、梅縣和江西省尋烏縣相接。 [2]  石正鎮行政區域面積101平方千米。 [3] 
1956年12月,設立石正鄉;1986年11月,撤區建鎮。 [2]  截至2019年末,石正鎮户籍人口為33948人。 [3]  截至2020年6月,石正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石正鎮戲院路9號。 [7] 
2019年,石正鎮有工業企業15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3]  2020年,石正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工業總產值2.6億元,農業總產值1.9億元 [6] 
中文名
石正鎮
行政區劃代碼
441426101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
地理位置
平遠縣西南部
面    積
101 km²
政府駐地
石正鎮戲院路9號
電話區號
0753
郵政編碼
51464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23 萬 [9] 
車牌代碼
粵M

石正鎮建置沿革

石正原名“石窟”,原屬程鄉縣(今梅縣),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改屬平遠縣至今。明崇禎七年(1634年)石窟都改名為石正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廢都、堡建置,平遠設15個鄉,石正屬其中一個鄉,並一直保持到清末。
民國期間,石正先後劃為平遠縣第六區、第三區和石正鄉。
1949年5月,平遠解放後,石正屬第七區,轄7個村。
1950年3月,石正改屬第四區。
1952年6月,平遠、蕉嶺合縣時,石正屬蕉嶺第八區;
1954年3月,平、蕉分縣後,石正屬平遠縣大柘區。
1956年12月,設立石正鄉。
1958年9月,石正鄉屬大柘人民公社。
1961年1月,石正和大柘分為兩個公社。
1983年12月,恢復區鄉建制。
1986年11月,撤區建鎮。
1999年3月,石正鎮撤管理區辦事處。 [2] 

石正鎮行政區劃

1999年3月,石正鎮進行第一屆村委會選舉,選舉產生東台、南台、陂下、石正、西湖、坪湖、棉羊、中東、潭頭、馬山、下豐、上豐、先鋒、正和、周畲、周正、安南、安仁、馬赤共19個村民委員會和石正居民委員會。村委會下設173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石正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石正鎮戲院路9號。 [7] 
石正鎮區劃詳情
石正社區
西湖村
馬山村
周正村
東台村
坪湖村
下豐村
周畲村
南台村
棉羊村
上豐村
安南村
安仁村
中東村
先鋒村
/
石正村
潭頭村
正和村
/

石正鎮地理環境

石正鎮位置境域

石正鎮,位於平遠縣南部,地處粵贛兩省四縣交界,與梅縣區梅西鎮、興寧市黃槐鎮、尋烏縣丹溪鄉接壤; [5]  行政區域面積101平方千米。 [3] 

石正鎮地形地貌

石正鎮境內四周山巒起伏,中間開闊,形如盆地。河道縱橫。北面三座巨石巍然屹立,陡峭如壁,稱為南台石,是粵東名勝,海拔645米。 [2] 

石正鎮氣候

石正鎮地處亞熱帶過渡的氣候區,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分,年霜降期有40天左右,年平均氣温20.4℃,年均降水量為1926毫米。 [2] 

石正鎮水文

石正鎮境內石正河,起源於江西省耙頭嶂,境內全長31.7公里,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梅縣,匯人程江,屬韓江水系一級支流。石正鎮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境內水力發電裝機容量2150千瓦,全鎮有中小型山塘水庫18宗,總庫容2573.5萬立方米。 [2] 

石正鎮自然資源

石正鎮地下資源豐富,石灰石儲量達5000多萬噸,優質原煤1500萬噸,還有硫鐵礦、銅礦、水晶石、建築石、大理石、瓷土、稀土等。地面資源有松樹、荷樹、杉樹、綠竹、苗竹、油茶等用材林和經濟林。 [2] 

石正鎮人口

2000年底,石正鎮全鎮總户數7555户。其中,農業户6903户,非農户652户。總人口31348人。其中,農業人口29241人,非農人口2107人。全鎮有勞動力15675人。 [2] 
截至2019年末,石正鎮全鎮户籍人口為21758人。 [3]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石正鎮常住人口為22347人。 [9] 

石正鎮經濟

石正鎮綜述

石正鎮是全國最大的南藥梅片種植加工生產鎮,該鎮現已建立了南藥梅片良種選育、種植示範、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和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在全國天然冰片領域具有重要的行業地位。該鎮的南藥梅片產業帶動了2家省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農業龍頭企業及5家專業合作社及4家家庭農場的發展,直接為該鎮提供了3000餘個就業崗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2018年石正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達到2.3010萬元,高於平遠縣平均水平25%以上。據統計,在“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的產業模式下,梅片產業已帶動全縣394個在冊貧困人口參與生產經營並實現穩定脱貧,3200多户農户參與種植,户均增收2萬元。2019年全縣梅片樹種植面積2.2萬畝,產值2.6099億。 [8] 
2017年,石正鎮全鎮實現生產總值6.24億元,同比增長6.8%;工業總產值3.02億元,同比增長3.4%;農業總產值1.77億元,同比增長1.4%; [5] 
2019年,石正鎮全鎮有工業企業15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3] 
2020年,石正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工業總產值2.6億元,農業總產值1.9億元。 [6] 

石正鎮農業

1979年,石正鎮有耕地面積16260畝,其中水田14220畝。糧食播種面積28233畝,總產9304噸。
2000年,石正鎮全鎮有耕地面積16066.95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1299畝,總產13632噸,總產比1979年增長46.4%。水稻播種面積26760畝,畝產466公斤,總產12505噸,畝產、總產均有增加。沙田柚的種植面積達到1486畝,總產為729噸。茶葉實有面積439畝,收穫面積370畝,總產17噸。花生種植面積1232畝,總產229噸,總產比1979年增長了93.7%。玉米種植面積481畝,總產272噸。 [2] 

石正鎮林業

1981年冬,石正鎮進行了林業“三定”工作,大部分山林劃給農民作責任山,一部分作自留山。
1985年冬,石正鎮辦起了安南、上新、馬山、石正、坪湖、南台等多個綠化點,完成造林種果面積2132.85畝。
1988年,石正鎮有林地面積11509.05畝,森林覆蓋率50%。
2000年,石正鎮森林覆蓋率達66.3%。森林資源蓄積由1986年的21344萬立方米,增加到292228萬立方米。石正森林資源豐富,還有一些350年以上樹齡或樹高40米以上的古樹。周正大路唇有350年以上樹齡的榕樹2株,樹冠投影面積2000平方米;周畲有400年以上樹齡的榕樹一株,樹冠投影面積2400平方米;安仁河陂頭有400年以上樹齡的朴樹一株,樹冠投影面積1925平方米;上豐有40米以上楓樹二株;馬赤馬鞍石有40米以上松樹多株。 [2] 

石正鎮畜牧業

1979年,石正鎮全鎮生豬年出欄17134頭,養牛154頭。
2000年,石正鎮全鎮生豬年出欄21203頭,存欄15264頭,比1979年增加3840頭,增長33.6%;養牛278頭,比1979年增加124頭,增長80.5%;全年水產317噸,比1979年的153噸,增長107.2%。 [2] 

石正鎮社會事業

石正鎮教育事業

1979年,石正鎮有15所小學,教學點3個,學生有3454人,教師214人(其中民辦教師74人),小學人學率98%,升學率65%。2000年,石正各小學有學生3613人,教師176人。其中,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有26人,中專以上學歷的有130人。1997年,石正中心小學被評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單位。1985年,石正成立實現“一無二有”領導小組,組織社會力量捐資辦學,籌集資金50多萬元維修校舍。1987年,開始向在讀學生收取教育費附加。到2000年止,全鎮共收取教育費附加55萬元。1997年,為改善教師的居住條件,石正鎮共投資285萬元在梅石路興建了四棟28套住房的石正鎮教師村。90年代,進行“薄弱學校”改造,先後對全鎮15所小學進行擴建、維修。1991年,開辦冬青小學。1984年到2000年,全鎮共投入1124萬元用於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 [2] 
石正中學 石正中學
1979年,石正鎮只有一所石正中學及樟頭凹分校。1986年冬,冬青實驗中學成立。為此,港胞何冬青在1986年至1997年間先後共投入180萬元,1998年至2000年間又投入28萬元用於冬青實驗中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港胞何冬青在1986年至2000年間捐資28.1萬元用於石正中學的基礎設施建設。2000年,石正中學、冬青實驗中學分別設有初中班24班、12個班,在校學生人數分別為1086人和471人,教職員工分別為99人和44人。其中教職員工大專以上學歷的分別有83人和35人,中專學歷分別有11人和5人。學生入學率均為99.4%,升學率分別為34.6%和63.6%。1991年,冬青實驗中學被評為梅州市税法宣傳教育先進單位。1997年,冬青實驗中學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普通話先進單位。1991年,石正中學被評為梅州市法制教育先進單位。 [2] 
1981年,石正鎮全鎮設有幼兒班2班,2名教師,入園幼兒有79人。1983年,石正中心小學開辦幼兒園,設小、中、大三班,入園幼兒147人。1984年,鎮各小學開設學前班。2000年,全鎮有幼兒班23個,幼兒教師26人,入園幼兒859人。其中個人開辦幼兒園4個,幼兒教師4人,人園幼兒212人。 [2] 

石正鎮文化事業

石正文化活動中心,位於石正鎮戲院路,是集電影院、體育場、文化站、老人活動室於一體的綜合場所,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7平方米。電影院及體育場始建於1975年3月,1979年底基本竣工並交付使用。電影院有1800多個座位,可供放電影及文藝演出,體育場可開展節日籃球比賽等活動。文化站於1988年動工興建,設有文藝活動室。 [2] 
1985年後,縣廣播站下撥調頻廣播放大發射機,石正建起了功率為10瓦的調頻廣播站。1964年,在擔竿寨成立石正廣播電視差轉枱。接收和發射電視信號,電視逐步在農户、單位中普及。1994年投資73萬元,建起有線電視差轉枱,可同時轉播中央l、2台,廣東嶺南台,珠江台,梅州台及江西、福建等8個頻道的電視節目。為逐步提高有線電視的覆蓋率和播送質量,落實省人大關於村村通電視工程的議案,對遠離圩鎮的坪湖、先鋒、中東等村架設電纜,至2000年,石正鎮有線電視用户3400户,覆蓋率為82%。 [2] 

石正鎮醫療衞生

2000年,石正鎮有一所中心衞生院和14個村級診所。石正中心衞生院(又名冬青醫院),始建於1953年。1989年,市衞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石正衞生院改名為石正中心衞生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一級甲等衞生院。1994年,衞生院設有內外婦兒綜合病區、愛嬰區、急診室、檢驗室、x光室、婦幼保健科、B超室、心電圖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等科室。2000年,中心衞生院有衞生技術人員45人,開放病牀35張,還有13名鄉村醫生,負責全鎮羣眾的防治病保健工作。 [2] 

石正鎮社會保障

70年代中期,石正鎮改造公社的果園,興建石正敬老院,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平方米。敬老院配有專職護理人員1人及院長1人。集體供養孤寡老人15人,另外分散供養16人。孤寡老人的生活開支由鎮政府負責,保證每位孤寡老人的正常生活需求。除辦好敬老院外,至2000年,全鎮還有農村低保户180户436人。按規定為義務兵家屬每年足額髮放優待金,對烈屬發給撫卹金,對榮殘軍人,復員退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放定額補助,對有困難的退伍軍人也給予困難補助。鎮政府成立了殘疾人聯合會,幫助殘疾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對在崗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和企業人員,採取個人出“小頭”,單位出“大頭”的形式交納社保金,同時繳交醫療保險金,保證他們退休和生病後的生活保障。1996年,採取縣、鎮集體出一點,村幹部個人出一點的辦法,設立村幹部福利基金會。到2000年,共籌措27.1萬元,已有59名村幹部享受福利基金的退休待遇。 [2] 

石正鎮郵政電信

1994年,石正鎮開通程控電話。
1998年,石正鎮停用模擬移動電話,數字移動電話投入使用。 [2] 

石正鎮基礎設施

1989年,石正鎮在興石路側建成第二個農貿市場,佔地7000平方米。
1992年至1996年,石正鎮興建了坪上和崗子上兩個開發小區。
1999年,石正鎮新建一個面積為1170平方米的肉菜市場。
1990年,圩鎮主要路口全面裝上路燈,完善供排水系統,安裝消防栓。 [2] 

石正鎮交通運輸

90年代初,石正圩鎮通往19個村的村道全長114公里,全部都是狹窄的砂泥路。1991年,下豐村道實現硬底化後,在六七年的時間裏,全鎮各村掀起了村道硬底化建設熱潮,村村採用要求上級撥一點,“三胞”、鄉賢捐一點,村民集資一點,義務勞動出一點等辦法籌集資金進行村道硬底化建設。至2000年底,全鎮除到馬赤、棉羊、潭頭村的村道外,其餘村道共90公里基本實現硬底化。隨着交通狀況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羣眾逐漸購買機動車輛。2000年,全鎮有客運汽車65輛,貨運汽車135輛。 [2] 
石正鎮境內有濟廣高速公路、省道225線橫貫其中。 [5] 

石正鎮榮譽稱號

2020年5月26日,石正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1]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