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楠葉

(薔薇科植物)

鎖定
石楠葉 Folium Photiniae (英)Chinese Photinia Leaf 石眼樹葉老少年葉、鑿樹、石綱。 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葉,呈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8~16cm,寬2.5~6.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細密鋸齒;上表面暗綠色至棕紫色,較光滑,主脈處稍凹陷;下表面色較淺,主脈突起,側脈羽狀排列。革質而脆。氣微,味微苦、澀。野生或栽培。分佈於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
中文名
石楠葉
別    名
石眼樹
拉丁學名
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植物界
薔薇科
石楠
分佈區域
中國南部
部    位
石楠葉

石楠葉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枝光滑。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8~22cm,寬2.5~6.5cm,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疏生有腺細鋸齒,近基部全緣,幼時自中脈至葉柄有絨毛,後脱落,兩面無毛;葉柄長2~4cm。復傘房花序多而密;花序梗和花柄無皮孔;花白色,直徑6~8mm;花瓣近圓形,內面近基部無毛;子房頂端有毛,花柱2~3裂。梨果近球形,直徑約5mm,紅色,後變紫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月。 野生或栽培。 [1] 
石楠葉 石楠葉

石楠葉環境分佈

常生闊葉林中或林緣及林區路旁等處。分佈於我國東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印度尼西亞等亞洲東南地區均有。
野生或栽培。分佈於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
石楠葉 石楠葉

石楠葉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8~16釐米或過之,寬3~6釐米或過之,頂端短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密尖鋭的鋸齒。上面淺綠棕色至紫棕色,較光滑,下表面色較淺,主脈突起。革質,脆而易破碎。氣微,味苦、澀。以葉片完整、綠棕色者為佳。
飲片:本品為5~10毫米寬絲,色澤、質地、氣味同藥材。 [2] 

石楠葉藥品鑑別

1、本品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長方形,外被角質層柵欄組織通過主脈,由2~3列細胞組成,排列緊密,有的含草酸鈣簇晶;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鬆,有大型的細胞間隙,有草酸鈣簇晶及方晶散在。主脈上下內側為厚角組織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外側有多數纖維束;主脈部薄壁細胞中亦含有方晶及少數簇晶。
2、取本品粉末約2g,置試管中,加水少許使濕潤。試管中懸掛一條三硝基苯酚試紙,用較木塞塞緊,置約90℃熱水浴中,30分鐘後,試紙顯橙紅色。

石楠葉炮製方法

取石楠葉,除去雜質及梗,洗淨,稍潤,切絲,乾燥。 [3] 

石楠葉成分

含葉綠素a、b及類胡蘿蔔素、鞣質、氫氰酸、野櫻皮苷、熊果酸、皂苷、揮發油等。 [4] 
參考資料
  • 1.    徐國鈞主編,中草藥彩色圖譜,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2,第656頁
  • 2.    郭建生,潘清平主編;雷磊,潘清平副主編;馬本玲等編,實用臨牀中藥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8,第321頁
  • 3.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山東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上冊),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1,第148頁
  • 4.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山東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上冊),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1,第149頁